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事实上,此次已是第二次议和了。这还要从首次议和说起。
首次议和前,就大明而言,祖承训部出师不利,朝鲜甚至想要内附;
就朝鲜而言,已是三都尽失,二王子被执,王室已退居义州,情势十分危急;
而倭寇那边,先锋小西行长接近并占领平壤城以后,曾先后三次与朝鲜国王通信要求谈判,也曾在大同江上与朝鲜重臣李德馨一再正式会面。他商人出身,最希望的并非开疆拓土,而是与上国大明互通贸易往来。
其时大明虽已开始调兵增援朝鲜,然而疆域辽阔,各部路途遥远,连主帅李如松都远在宁夏平叛,最需要的便是集结各部的时间。因之,通过谈判延缓倭寇继续进攻,是迫在眉睫之事。同时,也需稳住朝鲜局势,以消其内附之心。
石星身为兵部尚书,岂能不知种种要紧?然而放眼满朝文武,日本倭国虽小,却是无人真正了解,加之文官廷议纷纷,徒逞口舌,更是无异于煽风点火。石星无奈,只好暗中寻贤,希求从民间走出能人来当此大任。
也是合该凑巧,此时沈惟敬刚好就在京城,他消息极灵,闻说兵部尚书寻贤,便毛遂自荐去了。这沈惟敬祖籍嘉兴,以海上经商为生。大明海禁森严,因他通晓日语,遂有时命下人扮作倭寇,那日杭劼师徒遇到的,就是他们一干人。石星见他懂日语,眼下又无更合适的,当下与了他个游击将军的虚职,派他东去谈判了,实则不无死马当活马医的打算。朝鲜方面见沈惟敬来时,更是不信他能谈成。谁知沈惟敬这一去,倭寇竟然答应休战五十日之久,实在大大出人意料。大明得以调齐兵将钱粮,援朝收复许多失地,与沈惟敬和倭寇谈判成功是密不可分的。
由是,虽然上次沈惟敬谈判回来后,石星等人皆对其不以为然,李如松还差点杀了他,但是之后在朝鲜军中,沈惟敬仍有两次不辱使命。此次议和,石星心下明白,沈惟敬仍是不二人选。
于是,万历二十一年五月,明使谢用梓、徐一贯并沈惟敬等东渡,见了丰臣秀吉。倭寇一贯善于做表面文章,热情招待了大明使节。无奈谢、徐二人都是李如松麾下武将,根本不懂日语,是以双方的会谈仍在沈惟敬和小西行长之间进行。丰臣秀吉出身卑微,却是野心勃勃、狂妄自大,竟尔提出“大明·日本和平条件”七条:
一、迎大明公主为日本天皇后;
二、发展勘合贸易;
三、明、日两国武官永誓盟好;
四、京城及四道归还朝鲜,另外四道割让于日本;
五、朝鲜送一王子至日作为人质;
六、交还所俘虏的朝鲜国二王子及其他朝鲜官吏;
七、朝鲜大臣永誓不叛日本。
丰臣秀吉夜郎自大,沈惟敬和小西行长却十分清醒:这七条中,除却交还朝鲜王子,其他诸条皆无异于痴人说梦。大明若是知悉,后事实在难料。
没奈何,沈惟敬与小西行长私自见了一面。
沈惟敬这下开门见山:“这些条件若是为我大明所知,怕是不灭汝国,难平我大明圣上之怒啊!”
几番会面,小西行长已知沈惟敬这老头不仅吓不住,也绝非等闲之辈。当下便道:
“这个,我怎不知?如今,我们要想想办法!”
二人皆知眼下不能立即开战,于是私下达成了默契——瞒。
对丰臣秀吉,沈惟敬一口应下了他的七条;而对同行的谢用梓、徐一贯等人,他却如此说道:
“丰臣秀吉愿意向明朝称臣,请求封贡,并交还俘虏的朝鲜王子及其他朝鲜官吏,同时尽数退出朝鲜。”
谢、徐二人语言不通,听沈惟敬说了,岂有不信之理?
而小西行长则对丰臣秀吉汇报说:
“您的和平条件,明使已经同意,只需派使臣与明使一道过去,请万历帝最终允准。”
丰臣秀吉一听,自然满口应了。
二人如此这般,双方眼下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