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来时的路
彷如被流沙覆盖一般
那些年少时光
早已在记忆中开始渐渐模糊
——墨浅
墨浅,二十七年前出生在一个二线省份的某个贫困山村中。零星的记忆里总还能记得那么点,那个时候的村里的人们好像还是吃玉米面的人居多,白面馒头好像也就是一个月有那么一次就已经是不错的生活了。
五岁以前的记忆早就呈现了一片空白,最早的记忆还是来源于家里相框了那张相片,妈妈抱着自己,自己穿着一件红黑条纹的毛衣,对着镜头,一脸没有睡醒的样子。那个时候大概也就是五六岁的样子吧!
后来,七岁的时候,爸妈要将自己送进村里的学前班。也不知道那时候怎么就是那样的胆怯,哭得要死要活都不去。然后就看着邻居家比自己大一天的小孩去上学了,而自己却是直到八岁才开始进入学校。
从学前班到二年级,带自己的老师都是自己的某个姨,隐约记得当时那个老师还亲自找自己说过这个事情,可是课上课后校内校外都是老师老师地喊着,从来没有称呼过她一句姨。另外一张照片显示,按时侯应该是二年级吧,就是那位老师带着自己在六一的时候在隔壁村子里参加了儿童节,自己当时还被涂着红脸蛋。
四年级的时候,村里的最后一个年级,办理的同学也只剩下了八个人。当时的那个六一,师娘给我们编舞,教我们跳舞。也就是那次,在另外一个当时以为很远的村子里去参加了六一儿童节。好像也就是那一次,就彻底结束了儿童节吧。不知道为什么,似乎在没有过过六一。
五年级开始,转入了乡镇上的学校。当时各科的成绩还不过,“三好学生”的几乎每学期都少不了墨浅,但是墨浅也记得,五年级的时候,他可是挨过数学老师的板擦,扛过历史老师的脚,但是也记得,五年级仿写的作文被老师当成范文,六年级帮老师批改同学的试卷,所以出来的成绩他总是第一个知道。
初一的时候被编了五个班级,初二的时候就剩下了三个,到初三的时候就只剩下了两个,考试的科目里面出现了英语,无论墨浅怎么学,也都是达到效果,每天被英语老师留着背诵英语课文的人中,总是少不了墨浅的踪影。不过好在的一点是,即便英语很烂,可是因为整个年级的人不过,倒也还能勉强跻身前几名的行列。
只是不知道初中最后的那一年是怎么想的,突然就害怕以后忘掉了一些美好,就开始不规律地记起来日记,而且这样的习惯一直保持了十多年,而原来的美好东西,渐渐变成了两个人的故事,最后一把火将两个人之外记忆付之一炬。
初中毕业的那一年,突然间开始害怕如果不能上学了怎么办?而最害怕的是姑姑总是说让墨浅去乌海跟着她的两个儿子去学厨师,原因那肯定是那个时候墨浅勤快,墨浅八岁的时候急救可以自己给爸妈做饭吃,而姑姑姑父总是说念书出来也没什么用。那时候爸爸的教育方式是,如果墨浅哪天要是没考上(留级),那让让墨浅去放牛去(即便那个时候家里的牛早就已经卖出去了)。而当时妈妈的教育方式是,你好好努力,一定要给吴家争口气,也让你姑姑好好看看!于是,那个时候的墨浅满脑子都是要考出去,要给吴家争脸。
高中的时候就读在了一所市里面高中,班级一下子变成了三十多个班级,语文的A,数学的B,英语的C,成绩就是这个样子。三年后,好考揭榜,距离二本线仅仅是三分的差距,那一年已经是2010年了。
那一年的夏天,墨浅是在深山里的工地上度过的,二十岁的男孩在工地上起早贪黑,两根小指蹭着水泥沙墙擦过,流血发炎却是没有喊过一句疼。
而那一年,省里第一次实行高考志愿平行投档。录取通知的那一天,很巧的是墨浅的手机没电了,电话先是打到家里,墨浅的妈妈说补习不上,然后通过墨浅亲戚的手机到了墨浅的手里,录取院校征求墨浅的意见。
录取的院校是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墨浅报考志愿就是因为想上这个大学,报个好志愿就是希望家里人可以主意,可是当录取院校说妈妈不同意的时候,墨浅也就没有办法了。说实话,那时候墨浅的心里,第一次有点埋怨自己的妈妈。虽然他知道那个学校的学费根本不允许他上大学。
可能是那一年墨浅的心里憋了一口气,所以一年后高考的结果是,墨浅直接跨过了二本,从三本变成了一本,成为村里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学生之一,更是村里不超过手指之数的一本大学生之一。
墨浅当时的心情是,他终于可以离开洛城市了。一路一直往大的地方走,墨浅的眼睛一直在往远方遥望。而看着一起读了三年书的同学统统离开那座城市奔向大学,补习的那一年墨浅一点都不想留下,所以即便高考前几天,有位很好的同学说报志愿的时候最后考虑一下市里的大学,还是很不错的,可是墨浅根本没有考虑。
后来跟二叔一起聊天的时候,二叔说,当时爸爸听到墨浅考入一本院校的时候高兴地哭了,墨浅很难想象当时爸爸的模样,记忆中的爸爸从来不苟言笑,更没有流泪的时候。
2011年的九月,墨浅正式离开从小到大都没有走出去的城市,步入了现在所在的城市,一直到现在,到现在的一事无成。
回想这一路走来,从进入大学的那一刻开始,墨浅就真的算是完成了父母一直以来的期望吧,那些年读书为了父母的念头就开始彻底结束了。他一直是个没有什么理想的少年,所以那些年才会把父母的寄托看成是人生的目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