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夜无声:“具体做的时候先找一件你要改变的事件,然后从中分离次人格,比如上面的听课是一个次人格,看电视的是一个,然后按步骤进行。
1、确定你要改变的模式(X)
应用范围说过之后,这个比较明了,也就是找出你想要改变一个模式或行为。这个模式用X来表示。
2、与负责该行为模式的次人格建立沟通管道。
像这个听著课又想看电视,看电视这个次人格就是要沟通的,因为它干扰到听课。沟通管道就是次人格在身体上的反应,沟通前面的放松进入状态什么的就不说了,所有的技巧开始都是这个。问他:为我执行看电视的次人格,请问你是否愿意在意识层次与我沟通?如果是,让在我身体上给我一个信号。可能那儿发热(如腹部),或者看到一个图像或者你心里听到一个是。每个人情况不同。没有反应,则是不愿意。要么是放松不到位,要么是你自己都没有意愿改变这个模式或者环境不合适。
3、找出行为(即X模式)与意图(即次人格执行那行为的目的)的差别。
继续和它沟通:透过X模式,你想为我做些什么?或者说你的作用是什么?如:为我执行看电视的次人格,你的作用是什么?
4、找出三个符后正面意图但无负面后果的选择
比如:上面的次人格的作用是让你更轻松快乐!,这时就是找出三个能达到轻松快乐而不妨碍听课学习的方案
5、请问该次人格:在往后适当的行为活动中,你是否愿意负责执行,那三种新的替代方案?
对他说:既然你已得到了比以前更好的三种替代方案,你愿不愿意在我往后的适当行为活动中确实负起责任,执行这三个替代方案?如果是请继续。如果不是,请返回步骤4,再找别的替代行为。
6、系统平衡检测,看看其它部分是否反对,如果有进行2
问你的身体:“我身体的其他次人格是否反对这三个新的方案?”如果我们只是单纯的改变了X模式,而没有将他其他经验和行为的次人格做何反应考虑进去,很可能等于是蛮干,将白费功夫,为了预防这种缺失,我们才设置这个检查的步骤。
我们上面的举例:听著课的时候想看电视,但看电视的时候并没有想著去上课。有时情况会复杂一些,换个类似的例子:一看书就想出去玩,但一出去玩又想著要看书,两个相互干扰。一个学习的次人格,一个娱乐的次人格。娱乐和学习都是健全的作用,而且大部分人能用正当的方式去达成这两种。但如果他俩同时在心中出现,就什么都做不好。
这时候的六步换框法就需要改变一下了,要先分离出二个打架的次人格。找出各自的正面意图、干扰次人格,再进行次人格协商。二个次人格假设分别为A\B。
先问A:你为我做些什么?你的作用是什么?你的功能是什么?哪个部分干扰著你。(不一定只有B,也有可能同时C也干扰他)
再问B:你为我做些什么?你的作用是什么?你的功能是什么?A的部分是否干扰著你。
然后,让他们沟通协商。问问B,他是否愿意不去干扰A。再问问A,如果B不干扰他了,他是否也愿意不去干扰B。他们目的都是为了你好,只要给他们沟通的机会,总会协商出一个结果的。如果商量好,就去问问他俩愿不愿意实行一段时间看看,到时如果效果不好再协商。最后,系统平衡检测。问问其它部分有没有反对这个协商结果的,如果没有就实行,如果有拉过来一块协商。”
刘俊:“这种协商不就是自话自说嘛,管用?”
夜无声:“管用不管用,用过就知道了。当然这是高阶技巧,初次最好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如果没有老师,起码要熟悉迪士尼创意策略和六顶思考帽。从迪士尼创意策略,到六顶思考帽,再到六步换框法,有一个递进的关系。迪士尼创意策略是三个固定的次人格,六顶思考帽是六个固定的次人格,而六步换框是不固定多个次人格。自话自说只是意识层面,而六步换框说出来是在整理潜意识的冲突,它整合的冲突是由潜意识层带入意识层的。所以和自话自说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