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同窗三年半情系今生缘
(2014年9月5日)
一九六五年八月,我考入了克山师范,它的前身叫萌芽学校,是首届学生全国第一个女拖拉机手的母校。梁军去BJ,见到了毛主席,请他老人家为自己的学校题名为“萌芽学校”,这个学校,是半工半读性质的,有自己的农场基地。大概,这在当年的HLJ省内是个首创,因而称之为“萌芽”,意味着刚刚出土的新生事物。
克山这个地方,我去那里,需要在FY县城倒车。学校耸立在县城的西部——烈士陵园的道南对面,学校的院子很大,也都是砖瓦房没有高楼。
我被分配到三班,一共有四十九名同学,来自四面八方,来自大城市的只有齐齐哈尔的,并没有哈尔滨的同学,齐齐哈尔的有好几个,具体的,我还记不清楚了。而且,都是女生,没有男生,其他的,就是各个县城甚至是来自农村的学生,占了班级的大多数。
开学的具体日子记不清楚了,大家都是新来乍到,非常陌生,有很多同学是第一次离家的,当时的学校的环境还不太好,未免想家。
班主任叫樊尚选,是个HN人,自称HN选。他是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但长相很老气,似乎是三四十岁的人,他的个子很高,脸谱很像是类猿人,高高的额头,眼睛很大,而且,还深深地陷入在高高额头之下的眼眶里,厚厚的嘴唇,说话慢声拉语的,语言平庸,缺乏魄力与魅力。
大概,因为他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还不懂得如何管理班级,幸好,有个泰来的男生叫杨文学的,可能他的档案里写明了他在原来学校当过干部,樊老师就让他当班长,他就代替老师管理班级。
杨文学是个矮个子,一双小小的眼睛,薄薄的嘴唇,平平常常的相貌,但他训起人来,可是嘴黑的很,他经常站在教室的前面,训导,盛气凌人,滔滔不绝,比老师还老师。他还有个外号,叫“贴贴”(读四声),因为,什么事情完了,坏了,他就说“贴贴”。
中秋节那天,樊老师站在讲台上,讲述中秋节的来历和意义,下面却是一片哭声,尤其是齐齐哈尔的女同学,听了老师的讲述,越发想家,哭得更厉害了。
当时,我也是第一次离家,寡言少语,不会与人交往,更不善于逢迎机变,也很想家的。
过了一段时间,同学之间逐渐地熟悉了,也逐渐地习惯了学校的环境,心理也就逐渐地安稳了下来。
每天大部分时间,就是上课。所开的学科有:语文、数学、物理、化学、体育、音乐、图画、政治,还有什么学科,就记不清了。
班主任老师是教语文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教数学的老师,他是副校长,书记兼校长叫牟宝珍,他叫贾玉金,当时,他有五十多岁,他的课,简易,娴熟,听起来非常地轻松,很轻易地就学会了。可惜的是,他教的很短,后来的数学老师是一个姓韩的年轻人,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的课,与贾老师的课截然不同,他讲的累,我们听起来也更累,甘学不会。
物理老师,是个老头,说话磕磕巴巴的。政治老师姓李,高个子,是学毛著的红人儿。体育老师叫李有才,细高个子,后来,他不教了,接任的是个SD人,叫于方,长相有点儿像演员汤镇宗,但远不如汤镇宗英俊潇洒,他和学生杨杰恋爱成婚,杨杰唱毛主席的《蝶恋花?答李淑一》,于芳跳舞。
化学老师是个瘦小的人,音乐老师高大魁梧,叫赵连英,他不但唱的好,还会谱曲,是个音乐通。
冬季就要到了,远在佳城的姐姐,给我邮来一双棉鞋,那鞋,是黑色大绒面料的,很大也很漂亮,姐姐在鞋里装满了块糖,家里也给我邮来了油茶面,我的心里倍感欣慰和温暖。
我虽然少言寡语,不善交际,但也有好朋友。第一个,便是齐市的戴国英,她不但和我好,还和我们县的侯淑华好,侯淑华大眼睛,长得很漂亮,有点儿像电影演员王晓棠。
戴国英常常邀我在夜晚出去聊天。我们俩聊天的时候,我的话就多了起来。第二个,便是LJ县的王淑珍,戴国英的个子与我相似,而王淑珍却是个瘦小的身材,她手很巧,会画画,还会编织。她善于和男生交往,爱说爱笑,我们俩的性格,截然相反,但我们却是合得来。
元旦的时候,忘记了是谁,让我写辞旧迎新的文章,我写了《再见了,一九六五年!》的小品文,被人抄写在小黑板上,挂在教室房子的墙上,来来往往的人都可以看到。
那时候,正是要求进步,学毛著的时代。不知道是谁的主意,把几个家庭出身不好的同学,组织在一个学习小组里,齐齐哈尔的王会彩是组长,成员有我、周振先、徐秀丽、沈定法,团支部委员付国藩来管理,他是个高个子,总好仰脸朝天的高傲样子,情绪富于变化,话很多,而毕业四十六年的同学聚会的时候,他却少言寡语。
那时候,唯成分论很严重,说的倒是不唯成分论,重在表现,可这个小组的成立,更使出身不好的我们几个人的思想包袱加重了。过了很久,好像是政治老师提出了异议,不赞成,小组才解散。
班长杨文学,后来到学生会当干部,班长就是张世诚了。张世诚身材高大,面目清秀,脸上总挂着微笑,记忆中的他,不像杨文学那样地训人,他是林甸人。
团支部书记叫刘秀兰,一副农妇的面孔,高大身材。班级有十多个团员,团支部分配一个团员帮助一个青年进步,当然,就有一个女团员帮助一个男青年了。结果,帮来帮去的,有的就搞对象了。
赵亚静与朱学武,迟淑珍与于明启,这两对就恋爱了。赵亚静与朱学武,谈恋爱,团支部也好,班委会也好,对此没有反响,而迟淑珍与于明启谈了恋爱,受到了团支部和班委会的批评并责成迟淑珍写检查。
同样的情况,却有着不同的处理,这里面就是人际关系的因素了。
班级的体育委员,叫李福源,他是讷河人,他的个子较高,相貌也不错,大眼睛,是个很正派的人。大约是冬季,他生病了,开始的症状,像是感冒,整天地躺在宿舍里,不能上课了。
后来,他请假要求回家,没有得到批准,说他不是有病而是闹情绪。班主任听信了谗言,李福源的病情逐步地加重,后经医院确诊为脑膜炎,我和同学去看他,他还能站起来,当班主任和杨文学去看他的时候,他就把脸转向了一边,一眼都不看他们。
不久,李福源就死了,他死了以后,班主任还哭了,是内疚,还是痛惜,那就说不清楚了。他的姐姐来了,父母没有来,记忆中,学校给他买口薄棺材安葬了。一个好青年,就这样地没有得到及时地关爱和治疗,鲜活的生命就被毁掉了!
学校食堂好做高梁米饭,也许是这个原因,也许还有其他的因素,我的大便干燥,很费劲,过了一段时间,我大便时,觉得**很痛,大便里还有血,血色鲜红,血很多。
我便去医院看医生。外科医生是个青年男子,相貌清秀,他听了我的叙述之后,进行了检查,确诊为**裂。我当时也不懂得何为**裂,医生就给我讲解。
我问医生怎么治,医生说需要手术,就是把裂口处割平。当时,我也不懂,他就给我手术了,不久,我便听说,这样的手术,效果更不好,因为,被割去之处,要长斑的,发硬,大便时,更容易出裂口了。
过了些日子,听说给我看病手术的青年男医生被抓了起来,说他是坏分子,坏分子坏在男女关系上,具体的情况无可知晓。
不久,西联公社驻军出了一位英雄,他叫邵均冲,失火了,他有病,上房去救火,房子塌了,他就牺牲了。据说,他是个雷锋式的人物,当饲养员的时候,他都亲口尝一尝猪食的味道如何。
邵俊冲牺牲后,有人写他的事迹,但在西联公社农民面前,通不过,说是没有写出来他的真实表现。赵连英老师还给邵均冲写了歌曲。
在我们学校对面的烈士陵园安葬邵均冲的时候,我去瞻仰了。第一次听到哀乐,觉得非常地好听,其意境,非常地合乎此时此景,动人心魄。后来,我终于找到了乐谱。
每科的一本书,还没有学完呢,就文化大革命了,不上课了。当然,也学习了《炮打司令部》一文,接着,便知道了什么聂元梓、蒯大富、张铁生一类的人物,后来又是什么邓拓、吴晗、廖沫沙,接着,便是纷纷起来,砸四旧,只要是谁说某个东西属于四旧,就砸掉。记得王桂娟梳着两条长长的大辫子,到腰间,好像有人说是这是属于四旧的封建主义,那么,王桂娟就忍痛割爱了。三年级有个姓贾的高个子男生,有人说他的球鞋底部的图案有问题,他就脱了鞋,光脚丫子走路……
那个时候,人们都疯了。
学校开始造反了之后,揪斗学校的领导,斗的最狠的是贾玉金校长,好像牟宝珍调走了,但也被揪回来批斗过,还有教导主任赵国范。
记得给贾玉金戴上高高的帽子,上面写着“打倒贾玉金“的字样。不过,贾玉金非常地冷静,神态自若,对答如流,而赵国范就不行了,他很害怕很软弱的。
接着,还揪斗教师,赵连英就是典型的一个。大字报铺天盖地,有的教师的日记也被抄了,写出大字报的形式批判。
我们的班主任,大概是没有什么可批的,不知道是谁,将樊老师在元旦之际,自己掏腰包给全班同学买的糖果这些东西也写成了大字报,说是用糖衣炮弹腐蚀青年学生,这真是令人哭笑不得,想那樊老师心中该是多么地后悔不迭。
据说,HN选后来调回了HN老家,此后,便没有了他的消息。
我们班,开始的时候,就是一派的,属于红色造反团的。整个学校,分两大派,一是红色造反团,主要是平时的一般化的学生组织的,另一派,便是318造反团,主要是平日里的先进分子组织的。
后来,班级分派了,以杨文学为首的“崇杨派“,分化了出去,加入了318造反团,主要成员有:杨文学、沈定法、庞艳丽、付国藩、冯广金等十几个人。
其他的人,还留在红色造反团里,领导人就是班长张世诚了。两派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后来,班级里有了军代表和工代表,军代表是个年轻的战士,工代表是一老一少两个男子。
毕业照相时,崇杨派没有参加,但杨文学和沈定法参加了。崇杨派的人,也生气了,杨文学不让他们参加,自己却参加了,不知道杨文学是什么动机。
那时候,出现了红卫兵,就好像小学的少先队员,中学的团员一样的,但我没有成为红卫兵,因我的家庭成分不好,尽管在社教四清运动中改正为中农,也把改成分的证明邮到了学校,但究竟是没有得到学校的认可,所以,我当不成红卫兵,那种落寞的感觉也是不好受的,但有什么办法呢?
文化大革命期间,有一段时间盛行江青搞的八个样板戏,学校的造反派也组织学生来表演,我那时就喜欢歌唱,遗憾的是我唱不了,于是,我就收集和抄录歌曲,买《红灯记》的歌本,收录了一大本歌曲。
大概是在一年的元旦左右,学校发生了一个重大的事件,红色造反团的两个女生去厕所,一个当地的农民趴墙看了她们。她们回来就和男生说了,男生就出去把那个人抓到屋子里,吊起来暴打,打了半宿,结果打死了。
据看到的人说,那个人头部被打得肿得可大了,眼睛红肿得像桃子,满脸是血,躺在乒乓球的案子上。
后来,KS县公安局来人了,问凶手,好些人都说自己是凶手,公安局也分不清到底谁是凶手,只好把红色造反团的几个头头抓起来,其中有个叫黄文举的,别的叫什么名字,我就不知道了。
大概,把他们几个关了一年多,才放了出来,最后,是怎么处理的,我就不得而知了。
学校教室与宿舍的走廊两端,都堆满了石头瓦块之类的东西,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武斗了。有人手拿着棍棒,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四面楚歌的局面僵持了很久。
一九六八年十月,我们班去西河农场劳动,劳动量很大,在场院里扬豆子,装豆子,很累的。晚上,大家躺在木板床上休息。
我突然想起了当日迟淑珍因恋情而写检查的情景来。
迟淑珍的床位的左边是徐秀丽,右边是我,劳累一天了,夜晚之后,别人熟睡之际,迟淑珍点灯熬油的写检查。徐秀丽趁迟淑珍不在时,将迟淑珍的检查偷了出来,我们俩一起看,迟淑珍用十六开横格的白纸,写的密密麻麻好几页,究竟是几页,我也记不清了,但我记得其中的一句话“当我看到他第一眼的时候,我便产生了爱的感觉。”
徐秀丽看了之后,捂着嘴笑,她那时梳着两条小短辫子,笑的样子很可人。
我们在农场劳动将近一个月,疲惫不堪,突然有一天要去BJ串联,顿时像注射了强心剂一般,匆匆忙忙地登上了火车。
火车上,人太多了,到处都是人,甚至行李架上都有人,去搞大串联的人特别多,大概在大庆附近,我们没有座位,都站着,劳累的感觉又袭上心头,无奈极了。
可是,王书琴却不这样,她竟然在车上和一个大庆的男生唠的热火朝天,不到五分钟,两人就像是老熟人一样地亲热,王书琴高个,很漂亮,最能与男生接触。
终于来到了BJ,那时,还会唱“BJ啊BJ,人民的首都,祖国的心脏。”
到BJ之后,我们被安置在一个小学校里,条件很不好,吃的是馒头,我们这些学子,很革命的,去北大,去清华,看大字报,抄大字报,人家聪明的,借此机会不花车票钱,到处游山玩水,我们却是一本正的革命姿态。实际上,这是革的什么命呀,但那时,心眼就是革命一根筋。
一天半夜十二点,熟睡的我们就被叫起来了,说是毛主席接见红卫兵,一人发两个馒头,半根香肠,一条咸菜。有人组织和指挥,排好队,训练了一番。
然后,开拔到长安街上,等待着毛主席接见。天还黑呢,真是又冷又困,一直等到第二天下午两点多钟,才拥到天安门城楼前。中间是空地,两边是人,人特别多,每一边最前面的是解放军战士,他们手拉手地组成人墙,防止后面的人前拥,后面的人,高喊着,像疯了一般。解放军战士,个个满头大汗,勉强挡住犹如波涛汹涌的人群。
逐渐地,我们走近了天安门城楼前面,但距离城楼有两百米远,但还是看见了城楼上的毛主席了,他高大的身后,便是接班人林彪了,其他的领导人都是谁,就无暇顾及了。
毛主席和林彪,都穿着草绿色的军装,毛主席挥手,林彪高举着《毛主席语录》。虽然看见了,但不是很清楚的,然而,毕竟是看到了真实的领袖,毛主席还没有去休息,这真是幸运的了,这就是毛主席第八次接见了红卫兵。
后来,据说,用汽车拉天安门前人们遗失下来的东西,什么鞋、兜子之类的,可见,人是多么的多呀。张玉彦有病了,大家找不到他,后来,才知道,他是被汽车拉走了。
王淑珍晕车,不能坐车了,我就陪着她走,她不让我跟着她,我不干,她说:“不累吗?”我说:“不累。”我还不和她说几句话,只是默默地跟着她陪伴她。我们还迷了路,边走边打听,终于,找到了我们的驻地。
一九六八年十二月,我们终于毕业了,本来是应该在七月份毕业,因为文化大革命,我们晚毕业了半年。
王淑珍在我的日记本上写字留念,是书写的毛主席诗歌,她的字体很浪漫,大概,还有一首诗,是她作的,还是别人作的,我也不记得了,但我记得两句“志存胸内跃红日,乐在天涯战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