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科幻灵异 / 盗墓者手札 / 第一章 楔子

第一章 楔子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自古以来,便有三教九流之分,更是延伸了无数的行当。
  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这“三百六十行”当然是一个泛指,概数。古往今来,沧海桑田,时事变迁,又何止这一句三百六十行就能够囊括的。
  “三百六十行”今天我们姑且不提,我所要说的,是游离在“三百六十小行”、”七十二大行”之外,隐藏于牧野却又真实存的行当,旧时俗称“江湖外八门”,也叫“八行”。
  它们分别是千门、盗门、索命门【无间门】、兰花门、神调门、盅门、红手绢、机关门【鲁班门】。
  “隔行如隔山!”其他外七门我不曾知晓,也未曾有过深交,今天我所说的就这其中的“盗门”。盗门就是人们常说的土夫子,掘地鼠,土星子,现在人们都习惯称为“盗墓贼”。
  说道盗门不由的先要简单的介绍一下,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的墓葬发展历史,各位看客老爷,莫要心急,咱们简而谈之,概而论之。
  “墓”就是盛放尸体或残余的固定场所,而“葬”指的是人类将死者的尸体或残余按照一定的方式摆放在特定的空间场地,在中国考古学上,两者合称“墓葬”。
  在古代,统治阶级极其森严,人们使用大量的牲畜、活人进行殉葬,置予金银器物,美玉良器及墓主生前喜物用以陪葬。墓葬的形式也极为讲究,能享受这种待遇的,一般都是王公贵族,士大夫之流,无一例外这些人都是处于金字塔顶端的统治者。
  至于金字塔底层普通的布衣老百姓,顶多也就是嘴巴衔着两枚铜钱,一张发黄枯萎的草篦子,随便挖个坑埋了草草的掩埋,这种严格来说只能称作坟。
  随着文化的发展,墓葬的形式也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不过按照我们盗门的行话来说,通常分为天斗,地斗,水斗,坑斗,崖斗,火斗等等。
  自秦汉之后,盛葬之风盛行,陪葬的物品也不仅仅限于西周时的陶器、青铜器、磐鼎、编钟和奴隶。更多的则是用陶瓷模型代替真人殉葬,陪葬的物品也趋于精美,价值不菲,甚至还会存在一些先秦之前的上古神器。
  到了隋唐墓葬制度,通常都采用斜坡式的墓道方式。隧道很长,并且顶部开有天井,四壁设有壁龛,天井和壁龛的数量都与墓主的官品爵位有关。
  倾斜缓坡的隧道被称为“甬道”,甬道两侧都绘有大量精美的壁画,这些壁画采用特殊的材料秘制而成,在密闭的墓室环境中,能够经历千年而不褪色。甬道的顶部一般都绘有日月、星辰、鞍马、明鸵、牛车、列戬、补骑仪卫等等等等。
  盗门一派源远流长,门派也是众多纷云,至于起源于何时,年代久远,已经无从考证。
  流传至今,现存的门派有四,分别是摸金校尉,发丘天官,卸岭力士和搬山道人。
  正所谓“发丘有印,摸金有符,搬山有术,卸岭有甲。”
  卸岭力士始于北宋末期,后来从我祖父苏滇海遗留的手札中记载,卸岭力士抵抗元蒙政权遭到蒙人的追杀,门人也是朝不保夕,后来逐渐淡出中原,多活动于苗疆外蒙西北一代,近代中原北菲,马来等地曾出现过他们的踪迹。
  搬山一门则是始于秦汉,发迹于清朝中期,多为独来独往,鲜与他人合作,至于是否还曾留有传承,我也不曾知晓。
  搬山道人、卸岭力士这两处盗门,从我祖父到我这一辈,这其中百十年间,始终未曾见过这两门的门徒,怕是也断了传承。
  至于摸金一门则是在北宋年间,被人毁去了摸金符,从此也销声匿迹。
  近几年,网络流传甚广的盗墓小说,掀开了流传千年四支盗门的神秘面纱,我开始是嗤之以鼻,持保留意见,权当笑谈,可仔细品读之后,这其内涉及的盗门秘闻,诸多行规切语,非盗门中人,不可能说得这般详细。
  虽然我发丘一门,与其余三支行走甚少,鲜于往来,可也世出同源。看到这里我心中甚感欣慰,盗宗四门,行至今日凋零至此,同时也有些兔死狐悲的凄凉。
  盗门传承至今,也不知何时就会断了传承,自从我金盆洗手之后,每日身居简从,发丘符印也是深埋地下,蒙了俗尘。每当回忆起那些诡异莫测的盗墓生涯来,都会为古墓中的惊险所骇然,往事如烟沥沥在目,提笔于此却又感慨万分,执笔难书。
热门推荐
这个大佬画风不对我在帝国当劳模诸天从让子弹飞开始快穿:反派女配,你有毒黑化男主总想套路我玩家凶猛快穿花招:扑倒专属男神!轮盘世界快穿之陪你看星辰大海神级快穿:病娇宿主,求轻宠影视世界从小舍得开始桃源俏美妇穿成黑化男主的白月光美漫:名场面全被我曝光了透视仙王在都市快穿之宿主横行霸道女主她是个bug从四合院开始的天道轮回大佬今天又凶残了吗穿书之每天醒来师尊都在崩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