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华玉502,出籽率%96,耐旱抗涝,棒大,抗病虫,……”回想起自己在做研究报告的演说时,激动的语气,兴奋的肢体语言还有满脸黑色的油光,唐小薇笑了。
当时一般玉米品种的亩产量也就一千多斤,但是这个开发的新品种亩产量居然可以超过两千斤。这一成果,无疑代表了当时玉米高产品种中的最高水平。
“宣儿,你可知道现在大周土地的亩产量是多少?”唐小薇满脸笑意,问唐宣。
在唐小薇这几年的教育当中,弟弟唐宣已经对语文、算数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农业方面的知识更是远远超过一般人。
由于唐小薇上一世农业研究知识的影响,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唐宣所了解的农业知识比大周的农业专家还要厉害。甚至连“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之类的农业口诀都背的滚瓜烂熟。
大周类似华夏,以农立国,唐小薇可不愿堂堂皇长子是一个双眼不知稼墙的浑噩腌臜货。
“姐姐,这样简单的问题你还要考我吗?”面对唐小薇的问话,唐宣轻蔑一笑,似乎是在用九九乘法表考高数天才一般。
“大周以农立国,自古以来极重农事,甚至当今皇上每年春季都要去郊外皇田种田,以示皇家的重视。
可是即使如此,大周的平均亩产量也从来没有超过过三百斤,有贫瘠的土地甚是一年下来连二百斤粮食都打不到。更别提荒年了,颗粒无收几乎就成了常态。”
“那原因呢?”唐小薇问。
“原因不过有三,一是天公,二是土地肥力,三是种子。”唐宣突然惊呼起来,完全没有平时唐小薇教导的威严平静的模样。“姐,你这个种子亩产量多少?”
“肥力好的两千斤,即使是山坡上贫瘠的土地一亩地也能打八百斤以上的粮食。”唐小薇平静的说,这是她最保守的估计。
“天啊!这下老百姓不用饿肚子了。”唐宣幼年时总是吃不饱的经历,让他感同身受,对普通百姓填饱肚子这一问题极为关注。
自从跟姐姐出来游历以后,唐宣从来没有吝惜过帮助穷人,甚至把自己的晚饭让给路边的乞讨者。
弟弟对农事的重视力度这么大,让唐小薇心中略感欣慰。
就这样,带着对百姓的美好期许,唐宣一有时间就跑到地里去,查看玉米的生长情况,甚至想将铺盖带到地里住下。
这惹得唐小薇哭笑不得,只好改了他的作息时间,允许弟弟每天早上去地里看过之后,才开始一天的生活,这才打消了他搬去地里的念头。
在每隔几日的稀释的生机泉水的浸润下,这些玉米种子长的特别的快,正常情况三个月一茬的玉米,在唐小薇这里只需要仅仅二十五天。
当然这次的特殊情况是唐小薇为了引起轰动计算过的,以后的玉米都会按照正常的生长期。
在玉米逐渐生长、结穗、成熟的这段时间里,京城可是出了不小的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