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武侠仙侠 / 昆仑历 / 序言

序言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昆仑者,西境神域也。万祖之山,绵延四千里,天地灵气之源。
  往前不知多少个岁月之前,天地并不像现在看上去这般祥和。天地之间,灵力充沛,各方大神掌控着宇宙间至强至暴至烈的力量,主宰一方。他们以天地间的灵气为争,每当他们执武相斗时,便是天崩地裂,一派末日景象。好在人类出现时,大神们早已离世遁去,至此天地间的灵物便以人为长。
  但天地间,除了人类拥有灵智外,还有其他化外种族也有灵性。比如兽类,机缘之下,也能获灵成妖,灵纯为妖,外形类似于人,修行之下法力可比仙人,灵杂则半兽半人,或者化成异兽,常称为“妖兽”,或者“兽人”,因为野性未退,所以性情较其他种族凶残。
  除了妖,还有与妖相似的“灵族”。兽得灵化成妖,而天地间本来存在的灵气幻化成形,便是灵。妖与灵虽然相似,都带有一点未蜕尽的动物样貌,但妖是由动物化生,而灵是灵气聚灵时,随机夺势而来。
  天地间散漫的灵气因机缘汇聚,又不继吸纳灵气,生出智慧后妄图突破无形,修炼成仙,但它们本身由气聚化而成,无身无形,吸纳到了一定程度后便会饱和,无法突破。这是因为天地之道,只有血肉之躯才配成为精华之体。无形的灵气想要进一步修行,只能以生物为形,化出血肉,此番便叫作“夺势”。
  人界有“人,灵,妖”三大灵族,而其中又以人为灵中之长。这是因为人是百灵所聚,得女娲大神一口灵清气,修行比其他种族容易许多,常言道:“百年精灵,千年老妖,不如青袍,得道一朝”,便是说妖灵修行旷日持久,动辄千百年,而人只要一朝得道,便可以飞升成仙。
  人虽然生而能灵,但人类初生天地时,却是十分惨的。衣不蔽休,茹毛饮血,生食草居,并不能称上智慧。当时的人类混沌而居,浑噩无知,血肉之躯不敌猛兽,常常成为兽口之食,一度生活困境,在三皇五帝之后,人类才修得文明,弃去草莽荆棘之野,选水草丰美之地,筑房屋以避风雨,练兵器以御凶兽,以燧石取火食熟食,识百草修医药,炼金石制器具,开水利物农桑,人民得以兴盛。
  而传说中的三皇者,便是女娲,伏羲,神农。
  女娲,神之存裔,感于大神遁世后,天地空寂,仿以神之样容造人,并教人繁衍,使人生存,后来天河倾覆,炼石补天,功参天地;伏羲演算八卦,教人制器造屋,避风雨,结网铸兵,御猛兽,创文作易,将天地运转的法则传授于人,开启灵智;神农尝百草,制医药,使人能抗病避疫,教人屯田铲草,务农种谷,不必再逐水草靠自然。
  三皇之后,圣人倍出,以王道教天下,以武道诛异邪,天下乃治。
  其后不知过了多少个千年。时至今日,三皇五帝早已成为遥远的传说。后世者未见其容,对于他们的神功仅仅只能从人们口口相传的神话中得到因人而异的想像。而凡人多为愚昧,对于传说中所记载上古时期种种惊天变故,神力神功并不信然,只道是前人杜撰而出,一笑置之。
  但有识之士不比凡人种种,即使是隐晦如深的天道玄机,也能窥探一二,短短数十载的人类寿命相比远古大神的天地同寿之力,后者有着无穷尽的吸引力,所以人类开启智慧之后,以无限的潜力参悟修仙长生之法。
  修仙长生之法各有传承,法门也各有千秋,以至于修行之法可罗列万千,但殊途同归,说到最终目的,不过是参破生死,羽化成仙。然而大神僻世已久,当时的人类窥得修行之法残缺不全,而修仙之人并非都是心地纯善之辈,急功近利者十有七八,为另辟蹊径,往往手段非常。
  为求正统修仙之法,东海青年古藁,入西昆仑无极之地学习道法,术成后,以神雷离炎收伏肆虐神州的七大妖兽,随后游历天下三十年广交门徒,无数修仙之士,拜服在他的神通术法之下。
  因为仙家法术,珍贵之极,又威力巨大,当时的术法几乎都是以血缘宗族的方式传承。各族之间,术不互通,仅在族内传承,而一族之内,以宗室传承最为完整细致,庶室只能依照地位得到程度不一的传承,且庶室不能擅自将功法传于下一代,除非得宗室的首肯。
  古藁感于这种传承方式太过局限,便在昆仑山开宗立派,取号“昆仑”。而他自己也正式出家,道号“清虚”,后人则称他为“清虚祖师”。他所收门徒虽然与他非亲非族,但仍然学得了清虚祖师一身神鬼俱惊的仙家术法。此时,天下首次有了师传徒,而非父传子的传承方式,这引得无数想要修仙学术的人涌上昆仑。古藁为人宽宏博大,只要心地纯善,又有一定天资,不问出身,皆收纳为徒,不仅对弟子倾囊相授,对于一些上昆仑“讨教”的人,也尽悉指点。一时之间,昆仑户限为穿,信徒纷至沓来。
  昆仑盛起之后,以“门派”“师徒”的传承方式开始兴起于天下,一时之间,各处门派林立,传承的法术也都是基于昆仑的修行之术。
  昆仑修仙长生之术,在于炼气,但是清虚传播道法之前,各宗族流行的修行方式是以混元为主,主张采天地灵气,纳入体内修炼,直至体内的灵气与天地同感,混沌为一,然后飞升羽化。但清虚从西昆仑学来的修行之术却主张静笃守心,隔绝内外,内炼纯阳,通过将体内之气提炼至精纯,达到天人感应之境,进而飞升。
  好比天地与人如同一缸清水与一碗污水,修仙飞升便是要将人这碗污水变得与天地的清水一样至清至纯。混元修行法好比将大量天地间的清水兑入那碗污水,稀释到到纯,而炼气之术则是将污水不断蒸馏,去渣求精,以至精纯。
  原本这两种修行方法,并没有孰优孰劣,也没有正邪之分,远古大神有的用吸纳,有的用炼气,都是如此修行,相安无事。但人类中传承的吸纳功法有有一些无所不用其极的方法,譬如采人类精气、魂魄修炼的法术,这就使得一些人认为“炼气”比“混元”更符合天地长生之道,而旁人只记得采人精气是如何伤人害命,如何手段残忍,以偏概全地认为“混元”之法皆是如此伤天害理,于是修炼“混元”功法的人渐渐被蒙上“邪魔外道”的污名。
  而起初只是修炼之法的分歧,渐渐成为互相仇杀的开端,这方伤一人,便杀那方一人,那方死了一个,便要这方两人填命,久而久之两方的仇怨越结越深。
  “炼气”一方以昆仑为主导,虽然没有结成实质联盟,也算同气连枝,一来昆仑实力太过强大,后起门派都与它有渊源,二来修习“混元”功法的人,初期提升速度远快于修习“炼气”的人,炼气之士争斗中常常落于颓势,无法自保,只得依着昆仑这面高墙。
  昆仑修仙之术能否长生,还未得见,其术的凌厉霸道绝伦威力便已在与吸纳修士的争斗中展现,当真是一术施展便是风云变色,天恸地哭,令人闻风丧胆。
  昆仑一极过强,终使得修习混元功法的宗派结盟对抗,其中以天炎,幽冥,星剌三族为主。
  天炎族,传说是火神的后裔,族人以一个伸展出九条焰尾的火炎为图腾,族中传承着一套修炼阳明之火“心炎”的秘术。“心炎”被人称作无所不焚,即使是天地间的灵气也会被它烧成虚无。而这神奇的能力传说是火神曾为神帝任命的神罚之使,时时要代神帝行使惩罚不敬之神的任务,所以神帝专门赐予了他可以克制各个大神神力的天炎。拥了这种能力的天炎族一直以来都是十分强悍的存在,首领称为“炎君”。
  幽冥族,是幽冥三道的统称,分别为居于丰都的恶鬼道,聚于蒿里山的修罗道,藏于无间谷的地狱道,其主分别称为“鬼王”、“修罗王”、“狱龙王”。幽冥三道自古并不和气,诸多原因常常互相争斗,而此次联盟,幽冥三道需要共推一主参与联盟事务,更让三主大打出手。最后,因为三道实力都在伯仲之间,不得已推选了一位鬼女作为“冥主”参与了会盟。幽冥三道是古之鬼族,所修行的功法吸纳的并不是天地灵气,而是人之魂魄。魂魄是人之灵气精华所聚,用来吸食修行事半功倍,但不过因为魂魄是阴极的事物,吸纳修行副作用十分厉害,使得幽冥三道的人都是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极为丑陋。
  星剌族,是北之古族。相传是共工氏撞倒不周山时,随星坠地而生,其族生而神秘,不为外人所知,直至此次会盟星剌表现出仅次于天炎和冥罗的实力,其主称为“释天”。
  三部在百川会盟,因拜服于炎君重离的心炎之火,各族共推重离为炎帝,尊其号令,盟内分出九大门支对抗以昆仑为首的炼气修士。九门中,一干散族占一,星剌占二,幽冥占三,天炎占三与直属炎帝的一队甲卫。
  后世称这次会盟为“百川之盟”,设立的九门虽然各有名号,但却被昆仑一派的人士统称为“魔门”。昆仑以世间仙家正统自居,称魔门一众为乱象邪道。
  水火不相融,正邪不两立!
  魔门成立之后,便着力于与昆仑对抗,两方展开一段旷日持久的对峙仇杀。其间更是爆发了两次仙魔大战。一千八百年后,魔门中洛莺卧底昆仑,意欲盗取昆仑仙术之源的“昆仑珏”,却导致掌门继承人叶长青惨死,而“昆仑珏”也随之失踪,此事后世称作“长莺之变”。“长莺之变”使双方矛盾全面爆发,终于引起长达二十余年第三次仙魔大战。
  此时,距离昆仑立派已经两千余年,实力早已不及其全盛时期,而长达二十年的仙魔大战终于燃尽昆仑最后一丝元气。
  见昆仑一蹶不振,魔门策动大举偷袭凌天峰。面对魔门灭亡之举,昆仑掌门玉阳抱玉碎之心,率门下弟子拼死一战,他本人与魔君太朱鏖战一天一夜,最后两败俱伤。太朱遁走,玉阳眼见昆仑弟子死伤十有八九,门派早已被破坏得一片狼藉,为使昆仑不致尽数覆亡,便命幸存弟子退出凌天峰,以最后灵力施以昆仑禁术“混元轮”,尘化了凌天峰所有生灵。
  此一战,昆仑既毁,魔门也元气大伤。太朱伤重留根,修为大减,不到两年便伤重复发死去。
  凌天峰一役,昆仑亡,正道大损,魔门元气损伤也甚巨,天下竟出现少有数十年太平景象。一些小门派趁时鹊起,发展极为迅速。而上天似乎十分眷顾魔门,太朱之后魔门连出几位惊才绝艳的魔君,百年之后魔门便恢复元气。而正道之中,自昆仑毁于第三次仙魔大战,残剩弟子对于重建昆仑有心无力,一些门派想取昆仑地位,引得内斗四起,魔门趁机势头急压正道。
  昆仑亡后一百二十年,剑南道大剑山突然出现了十二名各持一把仙剑的道人。这十二名道人来历不详,却有一身惊神的术法,行事与昆仑多有相似,时人猜测可能为昆仑后裔。但与昆仑不同的是,这十二人的术法均以手中仙剑为引。
  这十二位仙人后来就居于大剑山,引得无数正道世家子弟上山拜师,十二人挑选其中资质、品性皆上乘之人教授剑术,门庭之盛,一时无二。
  其后五十年,大剑山上已有门派之象,却无门派之名,十二人的弟子,及再传弟子,也已百余人。
  因为其门人皆是手持一把天下无二之仙剑,世人常常称大剑山上的仙人为剑仙。仙剑不能传承,其主亡后,仙剑无法被他人使用,但剑仙一生之名皆在于他的配剑,重新熔炼或者毁坏都是他的大不敬,后来便在大剑山中寻了一处剑状山峰,插埋其主已亡的仙剑。而这埋剑之峰,后来便称之为“剑冢”。大剑山上门派无名,时人以“剑冢”代称,后来觉得觉得以“冢”为名不吉利,便将“冢”改为“阁”,称之“剑阁”。
  而十二道人在居于玉壶山一百三十年后,正式立派,便以熟口的“剑阁”为名。
  此时距离的昆仑覆亡正好三百年的光景。
  而以昆仑覆亡而开始的一个******,称之为昆仑历。
热门推荐
太乙最强装逼打脸系统玄浑道章大魏读书人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一品丹仙大乾长生坐忘长生武侠之神级捕快洪荒星辰道仙府长生玄幻模拟器真君请息怒绝世强龙诸世大罗大奉打更人皓玉真仙女帝好凶掠天记天元仙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