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大宋代州雁门县项家村。
一个普通的山村。
大宋的几十万个山村外表看起来都大同小异,低矮的用泥土垒砌的房屋,间或有一两家砖瓦房,因为有小民,就一定会有大户。
山村后面一般都会有一座山,有的高,有的底,有的林木茂盛,有的被砍得光秃秃的。
这些小山通常没啥名字,村民们都叫它祖坟山。
顾名思义,那是他们死后的栖息之地。
项家村不大,只有四五十户人家,两三百口人。
除了一两户外姓之外,村民大多姓项,据说是楚霸王项羽的后代。
只是据说而已,如今从这些村民身上,可看不到昔日楚霸王的半点影子。
他们更像是一群绵羊。
项家村又是不普通的,不普通在于,它在宋朝与辽国的边境线上,距离西夏也不远。
当然宋朝与辽国数千公里的边境线,这样的村庄也是多不胜数的。
但即使再多,注定只能被遗忘,或者被故意牺牲掉。
好在两国之间已经近百年没有战争了。
项氏后人迁到这里,可能也是考虑到天高皇帝远,这个地方比待在繁华的江南更安全。
柳长青是两户外姓之一,他是五年前搬到这里来的。当时项家村村长的胖小子项松从树上摔下来,人事不省,在送到小镇就医的途中遇到了风尘仆仆的柳长青和龙少儿夫妇。
他们当时的样子非常狼狈,柳长青只说了一句,这孩子半个时辰得不到救治必死无疑,而他能治。
手到病除,柳长青夫妇就这样留在了项家村。
村长大人觉得有个大夫在村里也好,毕竟村里离镇上太远。
柳长青不仅是村里的大夫,还是村里的先生。
项松就是他的第一个学生。
项家村的村民大概都没听到过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柳长青只收到三个弟子,另外两个弟子是一对堂兄弟项勇和项无病。
他还有一个四岁的女儿柳笛,是到项家村第二年生的,也跟着三个师哥一起读书写字。
如果项羽泉下有灵,不知道会不会跳出来大骂这帮不肖子孙:丫的,老子当初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不对呀,刘邦那老小子比我还没文化……
死人是跳不出来的,总之呢,村民们觉得,柳长青不是一个合格的先生。
他每天就教半个时辰,其他时间让孩子自个玩去。
他倒不是嫌钱少,在这个村里,有钱也花不出去。
他只是比较懒而已,他觉得吧,这几个孩子将来也不用考状元,认识几个字就行了。
他喜欢吹笛子,龙少儿喜欢听他吹笛子。
他喜欢吹一些经典的曲目,比如《凤求凰》,想当年,就是凭着这首曲目,轻易捕获了龙少儿那颗少女的芳心。
他还创作了不少曲目,经典曲目就那么几首,不够他吹的。
项家村没那么多病人可看,大多数时间他都是闲着。
他不能让自己闲着,于是他就自己作曲,好像这是他证明自己存在的一个凭证。
他创作的那些曲目,都来自他的所思所想。
他认为他自己早过了借鉴的阶段。
他乐此不疲,他甚至忘了自己是一个江湖人,有很多年都没有练武了。人在江湖什么的,他早就没有这个觉悟了。
他都忘了当初他逃离师门曾经顺手牵羊偷了师父的练功心法,那本书大概还压在床底,几乎从来没有翻过。
他甚至忘了,当初主要就是因为这本书,他们夫妇才遭到追杀。
如果追杀者知道他如此糟蹋宝物,浪费这么多年的大好光阴,估计得气死过去。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
你喜欢的别人可能弃之若履,你不喜欢的别人可能视若珍宝。
书有一本,剑也有一把。
剑是一把宝剑,但并不是作为一个江湖人士的标配,而只是他的一件装饰品。
像某些人所说的,装逼而已,但装到极致,连自己都信以为真。
比如现在,他一剑一笛,白衣胜雪,站在高岗之上,仿佛一位仙人,随时要御剑飞行,踏碎虚空而去。
幸亏不会真的御剑,要不然,龙少儿一定会等成一座望夫石。
这么多年过去了,每次听丈夫吹笛子,龙少儿的眼睛里都往外冒星星。
当初,她想她一定要为他生一个女儿,因为只有女儿才能叫柳笛。
她早就想好了这个名字。
柳长青没有反对,柳笛也没有反对的权利。
如龙少儿所愿,柳笛也喜欢听柳长青吹笛子,每次听都手舞足蹈的,像一个堕入凡间的小天使。
可惜的是,三个弟子不喜欢听,他们就知道玩。
这三个弟子太淘气了,已经成了村里的公害。
项勇老实,项松总是欺负项勇,前提是无病不在的时候。
别看无病最小,可他力气最大,还最聪明,项松打不过他,也辩不过他。
这天,无病拉肚子没来。
老师一家又开音乐会去了。
项松闲得无聊,对项勇说道:“老二,你看起来有点傻。”
项勇支支吾吾道:“你才有点傻呢。”
项松道:“不信是吧,我问你,树上有6只麻雀,我用弹弓打下一只,还剩几只麻雀。”
项勇歪着脑袋想了半天,又用十根手指数了半天,高兴地叫道:“6只,对不对。”
项松道:“不对。”
项勇疑惑道:“怎么不对啦。”
项松切了一声,道:“笨猪,自己去想。”
项勇被激怒了,道:“你那么胖,你才是猪。”
项松笑道:“那我也是一只聪明的猪。”
尽管不服气,项勇还是决定试一试,于是他真的回家拿上弹弓,从村里到后山,到处去找麻雀,满头大汗不说,可找来找去,树上要么是三只麻雀,要么是四只麻雀,要么是七只麻雀,就是没找到树上有六只麻雀。
第二天,他垂头丧气地来到老师家,对项松说道:“你这题太难了,我找不到六只麻雀,我做不出来。”
项松哈哈大笑。
无病恨铁不成钢,叹了口气,道:“老二,算了,以后少搭理他。”
项勇点头:“嗯!”
问无病道:“那到底剩下几只呢?”
无病也大笑,道:“自然是听见响动都飞走了啊。笨!”
项勇作恍然大悟状。
他是真的恍然大悟。
项松与无病笑得肚子疼。
看着项松那得意劲,无病气不打一处来,决定暗暗教训那胖猪一顿。
他可不觉得他与项松是师兄弟。
村子里传来一阵锣鼓声。
那是耍猴戏的父女来了。
三个孩子疯了似的往戏台那边跑,这个时候没什么娱乐,村民们都聚拢在戏台周边看戏。
只有柳长青一家还沉静在悠扬的笛声里,不能自拔。
他们也瞧不上这种下里巴人的民间艺术。
耍猴者是一对父女,那女孩大约10岁,长得特别俊俏,项松第一次第一眼就喜欢上了女孩,每次都目不转睛盯着那女孩看,连口水流出来都顾不上擦掉。
三个孩子挤到最前面。
女孩认识这三个同龄的孩子,对他们嫣然一笑,就像怒放的栀子花。
项松乐得快晕了,结巴道:“她对我笑了,她对我笑了!”
他浑没注意,无病已绕到他身后,猛地把他的裤子往下一扯,顿时下身一片清凉。
还没回过神来,就听见项无病叫道:“项松的***露出来了!”
看戏的村民放声大笑。
戏台上的小姑娘仿佛羞红了脸,低头窃笑不止。
项松用最快的速度把裤子提起来,脸和脖子都涨得通红,大叫一声,用头去顶无病,无病往人群里一钻,没了踪影,项松怎么都抓不着。
众人又是一阵轰笑。
一个老人摇摇头,叹道:“子不教,父子过;教不严,师之惰啊。”
这之后,项松果断地消停了几天。
无病也不好意思继续整他。
三人难得地和平共处了几天。
见三个孩子这么安静,柳长青觉得很奇怪,问道:“你们没事吧。”
“没事,”三个孩子异口同声回答道。
柳长青越来越觉得奇怪,但他没有追问下去,在他想来,几个孩子能有什么事呢。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一直是他奉行的原则。
他今天给孩子们讲墨子。
他喜欢墨子,他不是喜欢墨子的自虐,也不喜欢墨子心怀天下,更不喜欢墨子的黑社会组织。
他不喜欢打打杀杀的,他喜欢的是墨子的学问。
他以为,墨子比孔子老子庄子孙子都牛逼。孔子是个好老师,老子是个哲学家,庄子就是文章写得好,孙子不过是写了一部兵书。
而墨子几乎无所不能。文学,数学,哲学,军事,农学,天文地理,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尤其是机关学,一点不逊于机关的祖宗鲁班大师。
墨子怎么懂得那么多呢,那个时候难道有老师教不成?
应该是没有的,不然,诸子百家们需要多少老师?
如果有,怎么一个有名的老师都没听说过?
他因此得出一个结论:二流的学问是一流的老师教的,而一流的学问一定是无师自通,只有用天才才能解释了。
所有的学问都是如此,包括武术在内。
墨子还是一位武林高手。
在诸子百家中,墨子的学问不一定最高,但武功一定是最高的。
虽然孔老夫子生的牛高马大,但走的是文人的路线。
有句话用来形容文人,从古至今一直都很贴切:
百无一用是书生。
在战国那种乱世,有功夫防身总是好的。
想到这,柳长青就很惭愧,他把他师父交给他的一身武功都荒废了。
他的师父同样是一位武林高手。
他的师父不仅是他的师父,也是他的岳父,是龙少儿的父亲龙老大。
但其实,他跟龙少儿是私奔出来的,所以这个岳父也作不得数。
龙老大是墨教的教主。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是魔教,是墨教、墨教、墨教。
虽然说三遍,听在别人耳朵里还是魔教。
但本质是不一样的。龙老大不止一次在八大门派每年的年会上这样说道。
墨教是中原武林八大门派之一,能被称为八大门派的,一定是名门正派,是得到江湖和朝廷的认可的。
龙老大是墨子的忠实信徒,仅此而已。
尽管他不止一次埋怨:为啥墨子偏要姓墨呢,换一个姓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