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写作,原本不是我的梦想。
小时候,三年级学写作。那时,我们就像珠算盘上的珠子。老师拨一粒,我们就动一粒。因为那时,没有提倡阅读,也不流行家长辅导。我们的写作技巧全部靠老师在课堂上的引导,所以学起来特别慢。
小学阶段写的作文,内容简单,范围窄小。来来往往反反复复就锁定在那几种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文章内。尽管小学作文内容简单,但好像整个小学阶段,对于写作文我们总离不开老师条条框框的指导。小学阶段是我们初步接触写作文,我印象中记忆深刻的是,每次到了写作文的时候,老师总会抽节课先详细讲解此篇文章的写作要点,然后再拿上届写得好的几篇作文当范文念,最后再叫我们仿照她给的提示和念的范文来写作。到了单元测验考验,如果出现和老师在课堂上讲解过的相似类型的命题。比如:《难忘的一件事》,《记一件有意义的事》,《记一件有趣的事》等等。我们就通用公式,只把开头和结尾一段稍作修改,中间的内容原本照搬老师在课堂上念过的范文。小学阶段,对学生的写作要求极为低下,只要求学生围绕着主题来写,语句表达通顺就可以,文章的内容并不在乎学生是背的书本上的,还是自已创作出来的。可能我记忆能力比较好的缘故,老师在课堂上详细讲解过或念过的范文,我几乎能记住大致内容。所以每次考试作文,我能轻而易举地拿个高分。整个小学阶段,学习对我来说,似乎没有感到任何压力。我被放养的童年中度过了无忧无虑的六年。
我的第一篇自已的创作,要数是快小学毕业时写给舅舅的一封信.那时他在上海打工,写了一封信给我,问我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以及介绍他在那边的情况.看完信后,妈妈要我回信,我急得满头大汗,不知从何写起.妈妈非常生气,说都读完小学了,连一封信都不会写.信中舅舅问什么就回答什么,也可以介绍我们家现在的情况等等.在妈妈的点拔下,我花了一下午的时间,终于完成了这封信.虽然,写得不好.但总算第一次离开了老师头头框框的引导.我很高兴,以后的写作,就仿照这种思路,自已大胆地尝试着去写.
进入初中,由于已有六年语言文字学习的基础,再加上平时看电视和与人相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吸受了一些语言表达方式。所以,一般的同学能逐渐脱离老师的引导,运用从各方面所学到的语言文字开始自已的创作。初中的写作命题,依然没有脱离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也是记叙文占多数。然而,相对小学来说,初中的作文命题要偏要广,且对写作的字数和篇幅有特别的要求,因此,作文的难度相应地增加了许多。我由于平时看的书特别少,因此积累的优美词句比较狭窄。导致每次写出来的作文,纯属典型的小白文。老师给我写的作文签的评语总是“文章围绕主题来写,语句通顺,重点突出”,却总也拿不到像少数同学作文本上的评语“题材新颖,文字优美”。但总的来说,初中的作文,我勉强还算应付得过去。读完初中,我所看过的课外书,加起来就那么屈指可数的几本。
到了高中,作文的题型开始由原来的记叙文转化为论文。论文的写作难度很大,既要对论点加以诠释,又要列举事例对提出的论点加以证明,且作文的字数不低于800字。我越来越感觉写作上的力不从心。以高中每次语文考试50分的作文得分来看,关于写作我已下滑到班上的中下游。居然有几次考试,我明明看懂了论点的意思,因肚子里没货,不知道怎样组织语言去诠释论点,怎样列举例子对证点加以证明。眼看就要交试卷了,情急之下我随便写点事例上去,东扯西拉胡乱一气地去证明论点。试卷改完后老师评讲作文时,在班上点名批评我证据脱离证点。那时,我感到脸红,心慌,无地自容,但同时也无可奈何,因为能力就摆在那里。而那时老师经常当范文念的满分作文,我有意识到他们皆是班上爱看书的同学写的。由于这几位同学博览群书,写论文时很自然地运用了古今中外的名人名事作为事例证明论点,文章中论据和论点衔接紧密,贯穿自然,听他们的文章是一种享受,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每次老师在课堂上念优秀作文时,我总是保持一种甘拜下风的良好心态,认真地学习着,聆听着。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高中时期,我后悔小学和初中虚度了大把光阴,没有认真阅读导致高中写不出好的作文。然而,高中的学习时间非常宝贵,每天单单几门专业课程都弄得我晕头转向,疲惫不堪,根本没有时间来阅读,想在高中阶段提高写作简直是件天方夜谭的事情。
高考完毕,我被一所普通大学录取,糊里糊涂地报了个我并不喜欢的专业,在那里虚度了四年的大学光阴。
进入大学,再也没有像高中那样繁重的学习压力和紧张的生活节奏。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轻轻松松,自由自在。大学期间,我的一位室友是中文系的,平时她酷爱看书。只要有时间,她总爱泡在图书馆里。由于她身上沾满了书香气息,所以,她的谈吐举止,流露出一番别致的高端文雅。她在QQ空间发表的文章,文笔犀利,妙不可言。我看过她写的文章后,除了欣赏,就是崇拜,从未想过有一天,我也会像她那样写出妙笔生花的文章来。因为那时,我对自已的写作一点都不自信。受她酷爱看书的影响,我偶尔也去图书馆看书,但是那时的阅读精神并不狂热,只作为百无聊赖时打发时间。
我的一位蜜闺就读于广西大学,她和我感情甚笃,无话不谈,平时我们都是通过QQ联系对方。可到了大三,由于她准备考研,再也没时间上QQ聊天。于是,我们改为发电子邮件来分享自已的心情故事。每次我和她写邮件时,还是像平时说话一样,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从来不用担心写信的水平低下会让她耻笑。也不用担心贫嘴薄舌,直来直往的表达方式会得罪或者打击她。蜜闺也是怀着同样的心态和沟通方式和我相处。她和我说的每一句话实实在在,直言不讳,很难从她口里听到一句虚伪地恭维我的话。因此,我很在乎她对我提出的每项建议和发表的看法。
大三期间,我担任系里的女生部长,参加了系里三八妇女节活动的计划和组织工作。在我们几个学生会干部的精心策划和组织下,三八妇女节活动如愿以偿地操办得风风光光,热热闹闹。活动结束后,回到宿舍,我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和激动,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和蜜闺分享三八妇女节活动的详细经过和心得体会。直到写完信后,我仍然心潮澎湃,自我陶醉在开心的活动氛围中不能自拔。趁兴致所在,我把写给蜜闺的信读了一遍又一遍,随手把写得不是很好的地方修改了一下。然后,再将信件发了出去。
两天后,收到了蜜闺的回信。信中她写着这么一句:“这份信看起来还很有文采,比你之前写的那些信好多了。信是你写的吗?”读完回信后,我大吃一惊,我并不介意蜜闺说我的信是别人写的,只是我迷惑不解她为何会有这种感觉?我深刻反思,写这封信,对比之前写的那些,灌注的感情要深刻。另外,信写完后无意间被修改过两次。分析出这些原因后,我恍然大悟,总结出写好作文的经验:“真情实感是写作的灵魂”,和“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