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都市言情 / 岁月流歌 / 第二十三章 成子老爹

第二十三章 成子老爹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大成子的老爹“四类分子”王元初,57年的时候被打为“右派”,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四类分子”,而应该属于“黑五类”的范畴。
  但老家人都喊他“老四类”,这个名头叫的人多了,他也就变成“四类分子”了。
  其实二者都一样,都是那个时代的“坏”人阶层。
  区别在于“右派”基本上是文化人和革命干部,思想上出了问题,是可以改造好的对象,并不属于纯粹意义上的阶J敌人。
  据王元初老先生后来自己回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他曾提出过一个不合时宜的问题。
  他反对新《婚姻法》废除童养媳制度,认为这会破坏原生家庭。
  因为那个时候刚刚解放没多久,很多农民家庭都是童养媳婚姻。家里娃娃都有几个了,一旦婚姻作废,原来好好的家庭也就散了。
  这个主张放到今天看,也是不合理的,更没有大局意识。
  新《婚姻法》关系到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解放,是多么伟大的立法啊!
  已经既成事实婚姻的童养媳家庭,真正闹离婚的还是极少数,只能说是个案,基本不会受到新法律的影响。
  王元初当年提出这条议案时,应该还没搞清楚新《婚姻法》的全部内容,尤其是其中关于保护婚姻家庭的相关条款。
  或者他本不想站出来提啥建议,结果被主管领导所迫,为了完成摊派的任务,才捡了这个看似无关紧要的问题来凑数。
  就像普通人平时针砭时弊的发牢骚,尽管既不合于时也不合于势,但关心人民疾苦的公心,还是可昭日月的。
  但付出的代价却是巨大的,简单的几句发言就失去了公职和五年自由,成了“老四类”,在人生中最宝贵的青壮之年,做了二十年生产队的猪倌,历史和王老先生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解放前的王家只有几亩薄田,属于贫农、中农的阶级范畴。
  王元初在族人的帮助下念完五年私塾,后来又转入新式学堂,一直是个念书的好苗子。
  十几岁的时候就考上了当地的国立师范,也算是鲤鱼跳龙门了。
  48年从国立师范毕业后,王元初和几位同窗一道,来到了长江边上的省城,希望能够一展平生抱负。
  结果工作没有找到,却神使鬼差的考入了远在苏南的锡城宪兵学院。
  这是王元初人生中第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据说这所学校的所有学生兵,还没有进入战场,就全部转去台湾了,后来在那边的警界都混得风生水起。
  这所国民D的警官学校,教官打骂学员是家常便饭,学兵食堂的伙食太差,老是吃不饱肚子。
  而且还像监狱一样,三百六十五天日夜全封闭管理。
  熬了几个月后实在吃不消了,王元初和几位大别山过来的同学,就冒险掰开了宿舍窗户的铁栅栏,逃出了这个高级魔窟。
  从苏南归来后,家乡已经解放了。
  刘邓大军回到了大别山区,打土豪分田地,对穷苦人秋毫不犯,让人们又看到了当年红军的影子。
  向往光明的王元初,也义无反顾的投入到新生边区政府的怀抱。
  据说他是当地人民政权建立后,第一位主动上门找工作的知识青年,又正值地方上紧缺干部,幸运的王元初被委以重任。
  作为本县最年轻的土改工作组组长,成为那个时代的光荣见证者。
  这是王元初人生中的第二个机遇,事关一生的荣辱、全家的福祉,他似乎已经抓住了。
  后来就是百万雄师过大江了,王元初因工作能力突出,被提拔为全县支前大队的大队长,率领一千多解放区支前民工跟随大军一起南下。
  等把对口支援的英雄部队送过长江,他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然后有两条开满鲜花的阳关大道摆在王元初的面前:进入南下大军的军官教导团学习,成为一名光荣的革命军人。或者持部队开的介绍信返回原籍,至少会是县里的中层干部。
  在这决定个人前途命运最关键的时刻,书呆子王元初不知是哪根筋搭错了,尽然两条路都没有选。
  听说老家在筹建小学,他放弃了原本大好的仕途前程回到乡里,做了村里小学的第一任校长。
  用王元初老先生自己的话讲,回乡当老师并不是啥高尚的觉悟,只是觉得外边的世道很乱,还是做教书先生安全。
  大成子听奶奶说过,老爹当年回乡教书是受了两个人的影响。
  一位是他在师范学堂时的先生,告诉他过两年国军就会回到大陆,在人民政府做官任事有很大风险。
  另一位就是大成子的曾祖、王元初的父亲了,他列举了一大批在民国十八年“闹红军”的年代里死去的长辈和亲朋们。
  有被返乡团用开水灌死的、有被铡刀铡死的,有家破人亡、妻儿老小被卖到外乡去的。
  总之G产D的官不能当,做的都是杀头的买卖。
  王家所在的大别山腹地,是革命老区。
  鄂豫皖红军的年代,家家户户都有参加红军、农会、赤卫队的子弟,也都被GMD的“白色恐怖”搞怕了。
  那个时候全国解放已经指日可待了,但凡有点文化有点头脑的进步青年,都在拼命的加入革命队伍。
  王老先生却受他人蛊惑看不清形势,这政治上的敏感性也太差了。
  作为僻远山区的教育启蒙者,就算在今天看来,也是个很高尚、受人尊敬的职业,也正是师范科班出身的王元初本来就应该去做的事情。
  他一生中的好运气,虽然因为57年“反右”暂时逆转,但幸运之神并没有完全抛弃他,还为他留下了一道缝隙。
  1963年的时候政府有过一次“拨乱反正”,对于王元初这样中农家庭出身,解放前参加革命工作,仅仅说了几句错话的“右派”分子,国家给了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当年县里的文教工作组来村里找王元初,让他写一份检讨书。
  如果书面检讨通过,他就可以恢复公职、补发工资了。
  那个时候王元初才32岁,成子爸爸、三叔他们正是上小学的年龄,一切都还可以从头再来。
  但这个改变命运的机会,成子老爹没能把握住,劳改之后他已变得谨小慎微了。
  当年不合时宜的胡言乱语,结果却是一顶“大帽”落到了头上。
  如今这书面检讨再写错了,又不知是何样的处罚。
  反正已经回乡当农民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
  1979年的春节前夕,王元初坐在行署办公室的走廊里,当得知自己16年前就可以被平反的时候,不禁嚎啕大哭了起来。
  一时胆怯一念之差,不仅让自己蹉跎半生,娃们本该美好的人生也一道被他毁了。
  如此肝肠寸断的悔恨,一场恸哭又如何能够排解啊!
  还有当年与他下乡搞土改的工作组老同事,如今已是行署组织部门的领导同志了。
  王元初能够这么快落实政策,这位昔日的同仁帮了大忙。
  同为热血青年、同一年参加革命工作,几十年后却是天壤之别,命运的造化就是这么的残酷而又神奇。
  诗人柳青曾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关键的往往只有几步。
  “老四类”王元初的一生,完全验证了诗人的逻辑。
  本该充满辉煌的激情岁月,被他几次错误的选择变成了一地鸡毛。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高手特种兵在都市好莱坞绘制重塑千禧年代奶爸学园神豪从系统宕机开始直播:长得太凶,开局吓哭女主播天天中奖起航1992乐队的盛夏夜的命名术是祸躲不过我的投资时代我真是实习医生啊我,千亿大佬,都市签到八年!明克街13号重生香江之1978官场情人:女局长的风流史奶爸的文艺人生盗墓:继承王也,开局云南虫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