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都市言情 / 岁月流歌 / 第二十六章 春风化雨 二

第二十六章 春风化雨 二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对于70年后这代农村娃们来说,每年腊月之后家家户户杀年猪、吃杀猪饭的场景,可能是所有童年生活的记忆中,最为丰满的回忆了。
  隆冬的艳阳天里,请来了杀猪的老汉,整个庄子的男女老少都会过来帮忙。
  在场院里垒起灶台,大锅烧着开水。
  姑婶妯娌们摘洗着青菜萝卜,一边喜气洋洋的家长里短。
  小娃们正在切磋放鞭炮、烟花的技艺,池塘里的浮冰还没有融化,哪个操蛋孩把一颗点燃的大炮竹扔在了码头边的冰面上。
  伴随着一声巨响,四周的浮冰纷纷裂开,也把正在洗菜的成子妈妈吓得一个趔趄,差点栽进了水里。
  几位老人坐在廊檐下喝着陈茶晒着太阳,叙说着一些陈年旧事。
  谁家过去有多少亩田、哪家出过举人秀才、还有“闹红军”、抓壮丁、鬼子跑反,“停火”(三年自然灾害在江淮农村的说法)的时候怎么饿肚子等等。
  都是些古老的话题,都是这块厚重的乡土上发生过的往事,像狗蛋老爹的山羊胡子那般的悠长。
  几个力气壮的大人与屠夫老汉合力,把喂养了一年的土猪摁在了台板上。
  老汉手起刀落,冒着热气的血沫咕噜噜的喷薄而出。
  猪儿没有多少的呻吟和挣扎,就安详的闭上了眼睛。
  等一块块殷虹的血豆腐成型出锅之后,杀猪饭就开场了。
  大别山特色的一锅炖换成了天字号的大铁锅,猪肉猪血、萝卜青菜、粉丝豆皮,在农家巧妇们精湛的厨艺下天然糅合,鲜辣的浓香弥漫了整个庄院。
  还有满桌的腊鹅、熏肉、咸鸡、咸鱼,各色的菜肴比过大年还要丰盛。
  村庄外行走的路人,也会笑着嘀咕谁家又杀猪了。
  如果是熟识的过客,还会循香前来,打打牙祭。
  主人家当然会敞开了胸怀热情招待,让他们吃好喝好。
  几十年来受委屈的肚皮,终于在改革的春风里得到了解放。
  大块吃肉、小盅喝酒,各家轮流做东,酒足饭饱之后再去赶场乡村大戏。
  这小日子过的,解放前万恶的地主老财家奢靡的生活,也不过如此吧。
  民间调查发现,“包产到户”给中国乡村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民幸福感、获得感最强的年代,应该是在80年代初期的两三年里。
  后来随着商业化的兴起,物质和精神层面的诱惑越来越多,乡村亲朋邻里之间的贫富分化日益加剧,这种翻身解放的幸福和喜悦感也就慢慢的淡漠下去了。
  昔日热火朝天的杀猪饭也由最初全村老少的共同狂欢,变成了家族内的聚会,再到后来的悄无声息。
  古道热肠的乡风早已远去,市场化的时代找个邻居割稻割麦都要付工钱。
  即使是在僻远的乡村,人们也在攀比谁家在城里买房了、谁家子女开回的车子高档、谁家的儿子当老板了。
  那些十年寒窗考上大学的学子们,回到故乡也不再有昔日的荣耀了。
  很多时候都会灰溜溜的,大有混得不好无颜见江东父老的感觉。
  厚道不再是一种美德,成了勺子孬子的代名词。
  市侩、匪气也不再是一种道德上的污点,而是乡村成功人士的身份标签。
  人们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似乎忘却了一些最本真的东西。
  这或许是整个社会在追求物质丰富的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吧。
  也就是经济学上著名的“边际效益递减规律”,社会学家又把这种现象定义为“幸福度递减规律”。
  物质和财富从贫乏到富足的过程,给人所带来的幸福感是递减的。
  到达临界点的时候,甚至会变成一种恶和负担。
  当然这个临界点因人而异,对于虔诚的僧者来说,粗茶淡饭足矣。
  他们视物质上的幸福为恶,追求的是无相无我的大自在。
  而对于首富们来说,一个亿只是个小目标。
  芸芸众生中的大多凡人,物质给予我们的幸福,往往不是取决于它们的效用,而是来自于外界的参照物们。
  他人拥有什么、拥有多少。
  大家都穷的时候,吃饱肚子就是最幸福的事情。
  周围的人们都比自己富裕,住着豪宅大屋也是痛苦万分。
  所以有哲人说过,人类痛苦的根源,是把幸福等同于物质。
  所有关于幸福的悖论,都是无穷无尽的物欲深渊所酿出的苦酒。
  小年送完灶神,王世川、卫兰夫妇就开始准备回老庄子过年的事情了。
  在江淮农村的乡俗中,老辈人居住的村庄是整个家族的香火所在,关系着全家老小的福祉和运道。
  逢年过节的时候,除非父母高堂忙不动了,很少有老辈人去晚辈家的,都是分散各地的儿女孙辈回老庄子过年。
  今年的新春佳节,对于大别山腹地的晏冲王家来说,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成子老爹王元初“右派”摘帽,压在整个家族头上的阶级枷锁终于去掉了。
  那种翻身解放的自由和幸福啊,让木讷龙钟的老猪倌一下子活泛了起来,差不多年轻了十岁。
  脱下猪倌的烂衣衫,里里外外梳洗一番,换上中山装的外衣,再戴上老花镜,一位饱读诗书老先生的气质就回来了。
  恢复公职补发工资,让原本贫寒苦楚、需要儿子们贴补才能度日的农家,一下变得富庶了起来。
  寒假期间姑姑王世英来王家大庄,就带了奶奶的捎话。
  今年回老庄子过年,啥都不要买了,人回去就好。
  奶奶还特意嘱咐,回去多住几天,这边水火门窗要安顿好。
  可两户人家一大堆的鸡鸭牲口需要照看,小家的香火也需要照顾,两地相隔十几里路,都回晏冲肯定是不行的。
  王世川和大哥王世忠商量后决定,今年由大成子一家去老庄陪爹爹奶奶过春节,成子大爷家毛丫作为代表。
  来年再进行替换,这样两边就都照顾上了。
  尽管老父亲老母亲不缺啥了,但儿女的孝心还是要敬的,送给奶奶家过年的礼物,装满了整个架子车。
  半扇猪肉,两竹筐内山运回的木炭,还有卫庄姥姥家送给的粉丝山货等等。
  老庄子的年味比家里隆重多了,推开老屋的院门,满场院喜庆的红对联迎面而来。
  老爹王元初身为地方上唯一的老先生,给四周乡邻们写写春联,也是则无旁贷的事情。
  往年写的是酸楚和卑微,今年却是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连笔墨纸张都不要乡邻们备了。
  小年之后,王老先生就在自家的院子里裁纸研墨,把所有的感恩和幸福,都写在了一张张喜庆的红纸对联上。
  做“老四类”的这些年里,乡亲们善待他。
  无以为报,就用这些满含祝福的春联略表寸心吧。
  老屋的房间早已收拾的喜庆敞亮,满面春风的奶奶抱起幺孙旺孩亲了又亲,大成子、毛丫已经顾不过来了,一个劲的催促着他俩品吃各种刚买的零食。恨不能把所有的慈爱,都在这一刻倾注到每个儿孙的身上。
  刚刚安顿好,姑姑王世英就抓“壮丁”来了,把裁纸的活分派给了毛丫堂姐,研墨牵纸的差事交给了大成子。
  祖孙三代文化人第一次共事,旁边观战的王世川看的心潮起伏,一边给来取春联的乡邻亲朋们倒茶递烟,还时不时的躲进屋里,拭去满脸的泪水。
  幸福真能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大成子第一次发现初中生的姑姑原来是如此美丽。
  原本白发苍苍满面愁苦的奶奶,也完全改变了模样。
  手脚麻利了,思维清楚了,满脸满眼都是慈祥大气的光彩。
  一大家人的午饭,她根本不要媳妇卫兰插手,半个时辰的功夫全部收拾妥当。
  年过半百终于迎来了人生中第二个春天,儿孙绕膝的奶奶除了感恩,已经再无遗憾了。
  写春联的差事一干就是三天,大成子和堂姐毛丫简直无聊死了,很是后悔来老庄子过年。
  在王家大庄这个时候,正是他俩和刚子、狗蛋、栓子这些娃们大闹天宫、肆意挥洒的时候。
  腊月二十九的下午,所有乡邻们的春联终于全都写完了。
  王元初老先生郑重的亲自裁纸,沉思良久后才儿孙们的注视下缓缓落笔,一气呵成写下了老屋正门的楹联。
  上联为:春风化雨,下联是:家国同庆。
  横批为:苦尽甘来。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高手特种兵在都市好莱坞绘制重塑千禧年代奶爸学园神豪从系统宕机开始直播:长得太凶,开局吓哭女主播天天中奖起航1992乐队的盛夏夜的命名术是祸躲不过我的投资时代我真是实习医生啊我,千亿大佬,都市签到八年!明克街13号重生香江之1978官场情人:女局长的风流史奶爸的文艺人生盗墓:继承王也,开局云南虫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