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奶奶拉着我的手,泪如泉涌,又用她另一只更为粗糙和充满老茧的手擦试了一下眼睛:“孙放心,奶奶没大病,不过就是头晕,不小心摔了个跟头,过两天就好了,你明天继续上学去,一定要听奶奶的话。”“奶奶,就让我照顾您吧,等您好了我再上。”“就让他在身边照顾吧,你就别再说话了,你现在不能多说话。”父亲和母亲几乎是同时说。“他本来就上学晚,再让他休学,那不行,明天就去,不然,我就药也不吃,病也不治了!”说完,奶奶就松开我的手,把头和身子吃力的翻转到了炕的里侧,十分生气的样子。见奶奶已真的生气,父母和我也担心真的奶奶不吃不喝、不配合治疗,再生气激动的话,病情会继续加重,所以,只好答应了奶奶,明天我继续上学。“这就对了嘛,啥事都没有**上学重要!”尽管奶奶面朝里侧,但我听的出来奶奶说这句话时心情肯定是挺开心的。
第二天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上学去了,父亲也立即去了一趟县城的医院。他和医生详细叙述了奶奶的病情后,据医生讲,医治这种病需要先交住院押金1000元,然后根据治疗需要还会续交。1000元在当时,别说我的家,就是对于其它农民家庭来讲那也是天文数字,父亲想了很多办法,跑遍了亲属和朋友家寻求借款,但所借到的钱却远远不够交住院押金。而且,一向刚强的奶奶为了不拖累这个家,也死活不同意去外地的医院治疗。然而,在上世纪60年代,医疗技术还不够发达,尤其是农村,更是缺医少药。即使是这种普通的病症,也犹如现今患了“癌症”似的,是不可治愈的绝症。而事实上,当时如果能有钱到县城的医院去治疗,奶奶的病也是完全可以治愈康复的。
万般无奈,父亲只好在当地找一些民间“医生”给奶奶土法治疗。开始时,奶奶的病情也确实有些好转,奶奶在炕上躺了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就能下炕活动,后来就渐渐的能拄着拐棍慢慢走路了,全家人脸上终于又露出了些许笑容。
上世纪60-70年代,农村实行的是人民公社化制度,生产队则实行出工干活记工分,再按工分分配粮食、疏菜和现金的办法。因村里耕地少、产量低,每年生产队里根本就没有余钱可以分配。那时,国家为了防止旱涝等自然灾害,加强了农业水利基础建设。生产队里的青壮年劳力,每年都有两三个月的时间轮流到外地出工修河。修河除多挣工分外,每天国家还给补贴现金2角钱。因为是重体力而且成天与泥水打交道,又苦又累又脏,上边派下来的青壮年出工名额一般都不太愿去,村里只好采取抓咎的方式确定到人头。因为当时父亲是大队民兵连长又是生产队长,为了多挣些工分,得点补贴钱给奶奶抓药治病,每次他都首先带头留给自己1个名额。修河不仅脏累,每天出工时间也长,从早晨天刚亮就出工,除中午伙房的师傅把饭菜送到工地,十几分钟吃完饭就算休息了,一直到晚上天擦黑才收工。甚至几乎是腿脚每天大都泡在泥水里,所以父亲年轻时就落下了腰腿疼的毛病。过于劳累或一遇阴雨天就疼的直不起腰,有时疼的实在不行了也舍不得花几毛钱去医院检查或花几分钱买贴膏药,而是躺在炕头烙一烙,稍稍缓解一下就又去干活了。如果是在外地修河犯了腰腿疼的病,因为住的是用干草铺在地上的“窝棚房”,没有地方用热来烙腰,就只能在腰下垫个硬木棒来强制缓解。父亲每年到外地修河回来时,都会买1斤花生带回来,奶奶和父母都舍不得吃,就成了我的“专利”,所以,那时我总是盼着父亲修河能早一点完工回来,1斤花生足够我1年用来解馋了。
父母就是这样省吃俭用努力多干活挣工分挣补贴,最终也没能攒够给奶奶治病的钱,奶奶的病也反反复复,一天比一天加重。
“望子成龙、出人头地”是天下多数父母和爷爷奶奶的共同心愿乃至最大希望。从我上学的第一天起奶奶和母亲就嘱咐我,到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不要贪玩,认字多了,学习好了,将来才能有出息。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奶奶和父母就经常拿全村唯一因为在外地工厂上班挣工资的“三爷爷家里日子在全村是最好的例子”和我唠叨,咱家穷了几辈子了,以后就指望你了,只有当上个公家的差事,公家每月给开钱了,才能改变贫穷,不识字、没文化就会在咱这个穷村受穷一辈子……
父亲时刻都在关注着我的学习,而他的脾气也很暴躁,可以说是沾火就着的急性子,我也挺惧怕他的。因为我是直接从小学2年级以后开始上学的,起初的时候拼音和一些最基础的字都不认识,更不会写,就连简单的算数题也经常做错。每到这时,父亲就会“暴风骤雨”般的骂我一痛,逼着我重做。记得上小学不久的一次测试,我没有及格,父亲二话没说一巴掌就把我打坐在了地上,并把我的试卷“噼里啪啦”撕得粉碎,然后逼着我马上重新做。我心里感到十分的委屈,双眼变成“清泉”,两条“小溪”从扭曲的脸上流淌下来,我却没敢哭出声,可我实在想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但见到父亲那双喷火的眼睛和怒火“烧”红的脸,我马上站起身坐到小饭桌上拿起了笔和本子,我怕他那第二脚随时又会飞过来。
坐在桌子旁,我大脑一片空白,眼泪“滴哒滴哒”的砸在本子上,头都憋大了,有些题也实在不会做。余怒未消的父亲拿出一根推磨用的长木棍就要打我,我委屈的边哭边从家里跑了出去,希望跑到地里找我的“护身符”--奶奶,让她保护我。因为,父亲是全村出了名的大孝子,他对奶奶的话从来都不反驳,几乎是言听计从。我在前面跑,父亲就拿着棒子在后面喊骂着追我,直到撵我到村头,正好奶奶从地里干活回来赶上了,她一气之下把木棒子抢过来,狠狠地把父亲训斥了一顿,我才幸免躲过了“一劫”,在奶奶领我回家的路上我委屈的哭了一道。
其实,自上小学开始,我就把奶奶和父母的话记在了心里,萌生了“决心好好学习,一定走出这个穷村子,谋一份月月能领钱的‘公家’的差事,也让奶奶和父母过上好日子”的想法。
那时的春天和夏天,我每天早上上学前和下午放学后都要到地里去拔草回家喂羊,常常是穿着被露水打湿半截的裤子和湿漉漉的鞋子,手里拿个玉米面饼子边走边吃,一路小跑,上气不接下气的跑到离家三里多地的胡谢村去上学。而秋冬季节每天早上则都要到已拔完棉柴的田间地头或树林里用木耙子搂树叶或干杂草做烧柴。因为那时的冬天清晨是十分寒冷的,田野的地上都结了一层白白的霜冻,双手手指常常冻的象一个个紫萝卜似的,实在挺不住了,就用嘴里哈出的热气暖一暖,或将双手插在怀里捂一捂,有一年两只手背上就有3处被冻伤,后来每到冬天都会复发溃疡,疼痛难忍,直到数年后才治疗康复。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也从未在学习上有丝毫的懈怠和偷懒。
那时候的农村还没有通电,晚上看书和母亲做针线活都要在昏暗的洋油(煤油)灯下,而2角钱一斤的洋油也是按户凭票供应的,更舍不得用。每到家里洋油不够用时,为了不耽误我学习,奶奶就会把棉籽油倒在一个小碗里,然后用棉花捻成一个细细的长条在油里浸泡一下,再用小木棍挑出另一头用洋火(火柴)点着,这样就可以照亮了,对我的学习没有太大影响。不过这种土法制作的照明灯,很快就会在点亮的地方结出一团因棉花条烧焦后的灯芯儿,这时必须用做活的针或其它家什轻轻扒拉掉,才能继续发出亮光。而每到这时,奶奶为了不损伤我的眼睛,就一边忙着手里的针线活,一边陪在我的身边,一会儿把油灯棉花条上因燃烧结出的芯儿用针扒拉掉,让油灯再亮一些,一会儿又帮我捡起不小心掉在地上的小铅笔头或练习本。后来,奶奶生病后已拄了拐棍,腿脚也不灵活,但仍然坚持陪在我身边,我学习时间太晚了,奶奶也仍然会拉着她的病腿,艰难的专门给我做一碗刻意放了一小把绿豆的热乎乎的玉米粘粥让我喝,嘴里叨叨着“马无夜草不肥,念书识字是费脑子的事,学习太晚了,就得补补脑子。”但我听到奶奶对我说的最多的却是“题不会做并不怪你,哪有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的,不都得慢慢学习才会的吗,就凭我孙子这股劲,肯定能学好。”刚入学的时候,父亲就向本村的其他孩子借来人家已用过的一年级课本让我从头开始自学,不会的我就到学校向老师请教或者问其他同学,每天晚上我都要把需要学习掌握的内容坚持学懂弄明白才会上炕睡觉,因而,每天学习到半夜已习以为常。在升入3年级的时候,我的学习成绩就在全班名列前茅了。奶奶和父母看到我的进步打心眼里都很高兴,特别是我看到父亲脸上也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在我完小将要毕业时,一向疼我爱我的奶奶病重不治离开了我们。在奶奶去世前的那些天我放学回来,奶奶常常把我叫到炕前,拉着我的手,眼里满是期待的跟我说:“咱老*家祖祖辈辈都在这地垄沟里找食吃,从没过上好日子,奶奶这辈子最后悔的就是没能供得起你爹念书识字,你一定要像现在这样,坚持下去,将来要像对门你三爷爷那样,找个公家的差事干,也好让咱老*家翻翻身变变样,过上好日子!”然后两眼就会充满了依依不舍的泪花。奶奶这肺腑之言重锤击鼓般的每一次都震荡着我的心,在我的心灵上深深扎下了根,我暗暗发誓:“我一定要走出这个穷村,当上公家差!”我当即紧紧攥着小小的拳头对奶奶说:“奶奶您放心吧,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在奶奶临终的前一天,她还把父亲叫到炕前嘱咐:“我快要走了,*子懂事,能吃苦愿学习,哪怕再怎么省吃俭用也要供他上学,那两个小的该上学时只要她们愿意学也要尽量供她们……”。
第二天奶奶就永远离开了我们。奶奶离世,父亲极为伤心悲痛,当村邻们将奶奶的尸体入棺,抬到事先在坟莹地刨好坟坑准备掩埋奶奶棺材的时侯,父亲就象一头发狂的狮子一样纵身跳到奶奶的坟坑里,说什么也不让人埋,好几个大人硬是拽不上来他。后来还是家族中最年长的六爷爷等老一辈人发了脾气才把父亲连拉带扯的拽出来。而我也在坟坑边上大声哭喊着“奶奶、奶奶”,眼睛哭的象个小红铃铛,嗓子哭哑了一个多星期才慢慢恢复。因为想奶奶,尽管我当时胆子比较小,加上有时还做一些“神鬼”之类的梦而被吓醒,一个人从不敢到坟茔地里去,但在奶奶去世不久的那些日子,我每天放学后都会胆战心惊、左顾右盼的壮着胆子跑到奶奶的坟前去看奶奶,向奶奶汇报当天的学习成绩。后来上初中了,我也经常去奶奶的坟地里去给她的坟头添添土或去清扫一下垃圾和杂草。每当父母去上坟时,只要能赶上我都要去对着坟头下跪磕头,心里在默默的向奶奶许愿“奶奶您放心吧,孙子决不会辜负您的希望,您的在天之灵一定会看到咱老*家翻身的那一天!”
岁月悠悠,斗转星移,奶奶离去已经50多年的光景了。每每想起奶奶,小时候的往事便历历在目。奶奶轻轻地牵着我的小手,轻轻的叫着我的乳名问寒问暖……
我敬爱的奶奶啊,您永远活在孙子的记忆中,活在我的心里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每次回老家,我都要去给奶奶上坟烧纸、跪拜磕头,这或许是我始终不渝的另一种“初心”,也是我对奶奶在天之灵的一点慰藉吧!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