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金戈铁马从军行 / 第24章 蜀州乱平

第24章 蜀州乱平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古往今来,士兵哗变都在极大程度上威胁中央对地方的统治。而士兵的哗变通常有几个特征:
  其一是非理性,士兵往往因为诉求得不到满足从而被煽动起来聚众闹事。这个时候千万不要试图和这些兵油子讲什么大道理,任何大道理都没有满足他们的诉求重要,可以说,哗变的士兵脑子里面除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什么都听不进去。在战场上,指挥员常常是军队的大脑,理性的象征,而士兵代表的是军队的四肢,唯一的要求就是听话。所以军队很多时候很难从理性的角度来劝导,反而以煽动性的语言来激励却能产生奇效。能打胜仗的将军往往能够将军心士气调动得如臂使指,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使军队爆发出超常的战力。梁道衡显然深知这一点,所以他也不玩什么虚的,直接满足士兵的诉求,半安抚半忽悠地把军队躁动的情绪压下来。
  其二是上下级关系被打破。军队是很讲上下级关系的,下级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上级的命令,以下犯上在军队中可以直接判死刑。由此而言,上级的权威是很重要的,面对一个有威严的上级,下属即使有再多的不满也不敢当众闹事。梁道衡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就是重新建立起上下级关系,让士兵有一个主心骨,这个时候士兵反而容易平复激动的情绪,接受上级的安排。
  其三是矛盾不断激化,一般士兵还是挺安分守己的,而引起哗变,就一定是矛盾到了激化到了一定程度。这个时候一般有两种解决方法,一是一方妥协,化解矛盾。或者军队妥协,或者朝廷妥协。按照目前的情况,想让杨太后或者军队任何一方妥协都是不可能的事情。二是转化矛盾,绕开矛盾。换句话说就是把军队的注意力转移开,使主要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梁道衡用的就是这个方法。
  “士兵们,朝廷被奸邪小人迷惑,一时之间误会了我们的报国之心。但是,我们绝对不可以学宁州的林瑾起兵造反。朝廷纵然一时不察,但事后一定会还我们一个公道。而谋反是抄家灭族的罪过,一旦谋反,无论有多大的功劳,多深重的冤屈也不可能相抵。而且士兵们,我们是军人,朝廷不给我们,我们就从战场上讨回来。西边的蛮族、西南的云诏那可是粮草军械的大户,如果不多讨一点,你们觉得合适吗?我们自己有手有脚,去敌人的地盘抢不比被自己人供养着强?”梁道衡大声地说道。
  “梁统领说得对,去抢那些野人部族。”不知道是谁高声地附和了一声,顿时士兵们的热情都被调动了起来,一下子请战之声一浪高过一浪。
  事发前,无论是林瑾、慕容雪,甚至是杨太后本人都认为蜀州八成是要反了,杨太后甚至从各地调来了大军准备镇压蜀州的兵变,可没想到这件事情被梁道衡巧妙地化解了。这当然不能说梁道衡忠心,只是梁道衡知道,蜀州现在谋反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他们需要暗中发展,而且他们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朝廷的帮衬。这就是梁道衡的可怕之处:不做没把握的事情,在力量不足的时候不断地忍耐、积蓄力量,最后爆发出致命一击。
  十二月三十日,梁道衡把蜀州的动乱安抚下来之后,随即快马入帝都参见太后。
  正月初二,梁道衡来到帝都,稍作休整之后就给宫中递上奏疏,请求拜见太后。
  杨太后看到梁道衡的奏疏,觉得有必要见一下这个少年统领,了解一下蜀州的情况,于是,她对左右下令,让梁道衡进宫。
  “臣梁道衡参见太后,参见陛下。”梁道衡跪在大殿中央,说道。
  “梁爱卿真是少年英才,年纪轻轻竟然就升到了统领的职位。”杨太后说道。
  梁道衡哪能不明白太后的意思,自己是林晟挖掘出的人才,又受到赵离的重用,杨太后心里自然不太舒服,语气也是耐人寻味。
  梁道衡说道:“太后过奖,臣百无一用,全是仰赖朝廷提携方有今日,日后也必然鞠躬尽瘁以报效朝廷,但凡朝廷有令,臣必效犬马之劳。”
  杨太后说道:“你倒是聪明,能力也是有的,如果你愿意为本宫效力,本宫自然会重重赏你。”
  梁道衡说道:“臣自然愿效犬马之劳,不知太后有何差遣?”
  杨太后问道:“对于蜀州,你怎么看?”
  梁道衡说道:“臣出身蜀州,对蜀州也算熟悉,想必太后关心的应该是这次蜀州的动乱吧?”
  杨太后说道:“没错,还望爱卿解惑。”
  梁道衡说道:“依朝廷律令,除了谋逆之外,地方军队必须服从最高军事长官的指示。蜀州军队当时正在抗击云诏叛逆,并未注意到朝廷有关指示,而且总督赵离在当时也并没有叛逆之举,所以蜀州军队本意并不是想要对抗朝廷。”
  杨太后想了想,也说道:“这一点本宫也明白,但若所有的军队都只听上级的命令,又如何进行管束?本宫如此也只是想要小小的惩戒一下你们蜀州的军队,并没有别的意思。”
  梁道衡说道:“太后所言极是,军队必须要加以管束,但此事的确不宜操之过急,还需要注重方式方法。蜀州军本没有反意,但克扣了他们的军饷,无疑就是要了他们的命,所以军队才会聚众哗变。太后您想想看,您只是为了小小的惩戒一下蜀州的军队,最终却以蜀州军队谋反作为结局,相信也不是太后想要看到的局面。”
  杨太后说道:“本宫当然不希望蜀州军反,但蜀州军若反,我朝廷军队也不会畏惧,大不了就拼命一战。”
  梁道衡说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依臣看,现在最想要看到蜀州哗变的就是林瑾和慕容族的那些人,我想如果蜀州真的和朝廷开战,他们必然也不可能安安稳稳地坐着。”
  杨太后说道:“那该如何?蜀州军的风气必须整顿,而且又不能真的和蜀州军开战,所以本宫想问一下爱卿有何良策。”
  梁道衡说道:“太后担心的无非是军队不听从朝廷的号令,跟着主帅犯上作乱,不过也并非不可以解决。臣建议太后在各地方军中设置监军职位,监军可由太后的亲信担任,职责就是将朝廷的书面命令传达到军队之中。如果军队接到了监军的指令,仍然跟随主将,那么军队就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样也便于朝廷行事。”
  杨太后大喜,说道:“好计策。”
  梁道衡说道:“当然,监军只负责向普通的士兵传达朝廷的旨意,不得指挥具体作战,将士们和为将者不必听从监军的号令,但不能干涉监军行使职权,朝廷的书面旨意不得拦阻,否则以叛逆论处。而当监军发现主将有异动时,应当第一时间报告给地方长官和监察使,由地方长官和监察使核实之后呈报给朝廷。”
  杨太后疑惑地说道:“如若监军发现主将谋逆,不应该第一时间报告给朝廷吗?为何要报告给监察使和地方长官?”
  梁道衡说道:“一来吴州、越州等地离朝廷甚远,等到监军将消息传到朝廷,在时间上可能来不及,不如让地方刺史和监察使就近核实处理。二来监军与主将同在一军之中,难保会有一些摩擦,所以必须核实监军的说法,才能保证不冤枉任何一名将领。三来依我朝律令,监察使和地方刺史是制约地方总督的最重要的力量,由监察使和地方刺史出面,效果会更好。”
  杨太后说道:“就依爱卿所言,本宫这一次就不跟蜀州军计较了,本宫还要褒奖蜀州军抗击云诏之功。”
  梁道衡说道:“谢太后隆恩。”
  说着,梁道衡拿出了与云诏各部落代表的和约,说道:“云州情况复杂,若要光复还需徐徐图之。这是在下拟订的和约,还请太后过目,等群臣商讨同意后,在下就按此和议回复各族代表。”
  杨太后看过后,说道:“大体上没什么问题,但是有一点本宫不太明白,爱卿既然大获全胜,不应该多要一些战后赔偿吗?”
  梁道衡笑道:“云诏蛮夷之地,能拿出什么好东西?加在一起还不及我蜀州一个零头。我大夏朝廷地大物博,奇珍异宝自然是数不胜数,何必要云州那些俗物,反而有失我大朝格调。而这汾阳临近汾江,将汾阳拿到手,也方便打探云州的消息,而且汾阳离川南城不过半日行程,如若边境有警,我们也能更快做出反应。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以汾阳为据点,逐步同化云州的刁民,让他们从心底上接纳我大夏朝的统治。”
  杨太后说道:“爱卿说的有理,此事也不必在朝堂上讨论了,就按你说的办吧。另外,你既然为本宫出言献策,那蜀州第一任监军就是你了,希望你不要辜负本宫。”
  梁道衡说道:“臣谢太后隆恩,必粉身以报太后栽培。但臣还有一事,想和太后您商量一下。”
  杨太后说道:“是赵离的事情吧?”
  梁道衡说道:“确实如此。赵离对臣有恩,臣不愿在背后探讨他的是非,但臣希望太后能给他一个恩赦,或贬为庶民,或充军流放。想必太后也知道,赵离并无反意,只是违抗朝廷号令,与林瑾那厮还是不同的,而赵离在蜀州威望甚高,若真被太后处死,蜀州军民难保不会有怨言,若能给赵离一个恩赦,也能换回蜀州军心民心。更何况赵离不过是太后的阶下囚,贬为庶民发配充军之后也就对您没有什么威胁了,恩威并施,也能够令天下信服。”
  杨太后思考了好久,最后说道:“你说得对,赵离罪不至死,或者反而能给朝廷带来更大的好处,谅他也不敢造反。”
  梁道衡说道:“臣代蜀州军民叩谢天恩。”
  正月三日,朝阳殿。
  杨太后将昨日商量好的事情一一说明,包括赦免蜀州军,褒奖蜀州军抗击云诏所做出的功绩,同时在各州军中加设监军一职,并任命梁道衡为蜀州监军将军。最后,杨太后公布了对赵离的判决:赵离所有职位被剥夺,贬为庶民,但鉴于赵离在征讨云州中立下大功,所以杨太后又赏赐了他一些金银财宝和家宅田亩,
  赵离本以为自己必定死路一条,在听到杨太后的话后,震惊得说不出话来。这个结果已经比他想象得好多了,他也别无所求,谢恩之后就来到了宫门之外,找到了梁道衡的住所。
  赵离说道:“多谢你了,没想到你能劝动太后。”
  梁道衡说道:“我也只能做到如此了,希望大人莫要见怪。”
  赵离笑着说道:“已经很好了,我也算是荣归故里,不必背负叛臣贼子之名,倒是说不出的轻松自在。倒是你既然担任了蜀州的监军,日子估计比我苦多了。”
  梁道衡也笑着说道:“为朝廷效力,甘之如饴。”
  赵离说道:“监军之事,是你的意见吧?”
  梁道衡没有隐瞒,说道:“是我的意见,不然太后很难放过蜀州军,而我救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蜀州军队着想,毕竟我们谁都不愿意看见朝廷和蜀州反目。”
  赵离说道:“你倒是坦诚,不过你说的没错,也做的很好,我现在已经没有遗憾了,这都是多亏了你啊。”
  梁道衡说道:“还要多谢大人您的提携。”
  赵离说道:“这辈子我做得最正确的选择就是提拔了你,而你也确实不负众望,确实是能堪大任。”
  二人又谈了很久,这一谈就谈到了日落西山之时,繁星点点,一轮圆月悬挂天空,梁道衡率先起身告辞。
  赵离说道:“现在就回蜀州了吗?”
  梁道衡说道:“帝都事毕,自然得回去,还望大人您多多保重身体,我们后会有期。”
  随后,梁道衡牵来一匹快马,趁着月色踏马而行。此时,繁星下的夜空中划过一颗流星,而流星指向的方向正是蜀州。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