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给赵政不断打电话的是六哥叶绍斌,不得不说叶绍斌电话打得还真是时候,这亏得赵政并没有把卫星电话铃音改成振动,虽然这对总督多少有些不敬,但按照振夏系如今的体量和规模,麦理浩也能够理解,每天没有点重要的急事需要赵政来决定那才会不正常。
尽管叶绍斌给赵政拨打了3次电话,可赵政一个也没有接,回到车上,赵政给叶绍斌回拨了过去。
赵政:“六哥,什么事情这么急?我刚刚在有事情的。”
叶绍斌:“小八,你给我的那些车,真的是你们振夏系自己制造的?”
赵政:“当然,这又有什么可以说谎的,一旦我们正式开售,如果我们造假了,那还不全球媒体给讨伐死啊。”
叶绍斌:“好,那么你们是不是采用的西德的技术?”
赵政:“只能说发动机技术是源自于德国曾经的技术,发动机初始技术有东德的,也有西德的,在东西德技术的基础上,振夏重工又进行的研发和深造;
手动变速箱是直接采用的德国成熟技术;
D-CVT和干式双离合自动变速箱所有的技术是完全属于我们振夏重工自己研发的;
而车身设计和车架,完全是我们振夏重工自己的;
电喷技术和涡轮技术,也是我们振夏重工自己的。”
叶绍斌:“漂亮,难怪车子这么优秀啊,连德国人都瞠目结舌,能不能给沪海汽车厂一个机会,让振夏汽车和沪海汽车厂达成合作协议?”
赵政听到叶绍斌的话,心中多少有点儿不舒服,虽然他把车送给叶绍斌的时候,就是指望通过叶绍斌把振夏汽车的优势展现给国内高层,但这可不包括把振夏汽车在正式发布前就展示给德国人,难道振夏汽车到底好不好,还需要德国人来评判?国内的技术专家那么多,难道这点儿专业自信都没了。
赵政:“抱歉,暂时我没有想过要和国内企业就汽车项目达成合作,等振夏汽车正式发布了,或许振夏汽车会进入国内投资,不过完全没有合作的打算。”
叶绍斌:“为什么?”
赵政:“振夏汽车的整体价格会高于全球同级别的其余品牌的车型,振夏汽车的定位为汽车界中的贵族和王者,振夏汽车未来20年的主要市场是在欧美,国内的消费水平暂时完全没有可能跟上的。
而且振夏汽车上采用的很多技术都是全球最先进的,是振夏重工研究院和振夏科技研究院最新的研发成果,这些研发成果必须要利润最大化,要不然后续的研发资金就会缺乏,这么说你应该能够明白吧?”
叶绍斌:“你这是完全瞧不起国内市场了?”
赵政:“不是。同一款车,振夏总不能在海外卖10万美元,到国内卖10万RMB吧,这样振夏系还要不要海外市场了?就算是卖10万RMB,目前的国内市场又能卖出去多少?
还有,最新的电喷技术,对于油品的要求也比较高,而国内目前的炼油技术也是跟不上的。”
叶绍斌:“好,我承认你说的是有道理,但是你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国内因为缺乏技术而被德国人讹诈吧。”
赵政:“不会,但不管怎么样,振夏汽车是不可能跟国内企业合作的。”
叶绍斌:“为什么?”
赵政:“市场定位问题我已经说了,还有让振夏汽车和国内汽车企业合作对振夏汽车而言本就是一场不公平和不平等的待遇,你也别急,听我说完。
首先,国内的钢铁和特种材料技术给不了振夏汽车任何的帮助;其次,国内的电子工业技术也给不了振夏汽车任何的帮助;最后,国内市场支撑不起振夏汽车的销售价格,你告诉我,这样的合作先天性地充满着不平等,对不对;
而沪海汽车厂和西德狼堡的谈判不同,我敢大胆的猜测西德狼堡可能会投入的技术都是比较落后,他们本着能多赚一点是一点的态度来谋求合作的,所以他们就没有顾虑了。”
叶绍斌:“OK,我承认你说的都对的,但你也说了,你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国内因为缺乏技术而被德国人讹诈,你又打算如何做?”
赵政:“玄鸟集团旗下的玄鸟汽车公司会在国内投资一家汽车厂,采用全球已经成熟而不落伍的技术,本土化生产,专供国内市场。”
叶绍斌:“嗯?玄鸟集团哪里来的技术?玄鸟汽车能不能和沪海汽车厂合作?”
赵政:“技术由振夏重工提供的,和沪海汽车厂合作的可能性还是不大,因为沪海汽车厂除了拥有不错的技术工人外,对于玄鸟汽车而言是没有任何的帮助作用的,与其更沪海汽车合作,还不如和沪海市政府合作,玄鸟汽车落户沪海,可以让沪海市政府占一部分的股份比例,同样是不参与经营生产管理,分红就好。”
叶绍斌:“小八啊,我就不明白了,你对跟国内的企业合作为什么就这么排斥呢?跟沪海市政府合作,跟沪海汽车厂合作,这里面又有多少区别呢?”
赵政:“当然有区别了,首先,生产经营活动,沪海市政府是不会参与了,那么就不会存在令出多门的可能;
其次,企业就是企业,而不是政府,企业就该就企业的事情,用行政手段来管理企业,这样的企业是做不好的,至少在目前的全球经济环境中是不行的;
再者,技术问题,振夏重工是购买的西德和东德的技术,但振夏系并不是仿制而是二次开发和深研,沪海汽车厂暂时的目标就仅仅是仿制,这是没有办法实现弯道超车的,理念从根本上就不同,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
叶绍斌:“但是你想过没有,未来的玄鸟汽车会对沪海汽车形成致命性的竞争,这样好吗?”
赵政:“这难道不好吗?随着国内改革开发的领域越来越多,国内的企业面临的竞争只会越来越多,振夏系只是其中之一,难道会因为害怕竞争就不改革开放?难道害怕竞争就要寻求合作,放弃主导权?
记住,买和合作,都换不来核心技术的,只有自主研发一条路可以走,欧美对祖国可以封锁一次,难道就不能封锁第二次?
国内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国内地下的生产力是形成了很大的矛盾,但凡事还是不能太急的,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要把格局放大,目光放远。”
叶绍斌:“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那么我问你,目前沪海汽车厂要技术没有技术,要设备没设备,你让他们如何有底气去竞争?如何有底气去把格局放大,把眼光放远?”
赵政:“振夏汽车购买的西德技术和东德技术,我可以免费赠送给沪海汽车厂,但前提是你让沪海高层和沪海汽车厂的高层给我一个保证,这样的技术他们可不能仅仅是仿制,如仅仅是仿制,振夏汽车将会面临东西德的法律诉讼,从而断送振夏系在欧美市场的大好前景。
我希望他们走自主创新之路,通过研究这些技术资料,研发出一款完全属于东方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出来,时间由他们来定,你要知道振夏重工前后也就花了几个月的时间。”
赵政的话一直都是半真半假,西德政府当时确实考虑过振夏系可能是帮东方国国内购买技术的,不过振夏系再三保证不是,仅是自己用来使用的,因此签署的技术转让协议中就多了一些限制条款,当然这样的限制条款,振夏系一旦违约对应的处罚也仅仅是振夏系需要额外再支付一大笔美元,远远没有赵政说的那么夸张。
叶绍斌:“此话当真?!”
赵政:“这些技术对于振夏汽车而言已经不值钱了,如果不是有法律条款限制,我也不会需要他们的保证的。”
叶绍斌对于国内的重工业技术基础还是很了解的,随即开口道:“不行,其实光有技术还是不行,你们振夏钢铁和振夏材料还得支持,国内还是紧缺一些材料的。”
赵政:“可以,当也只会做前期的支持,后期还是需要他们自己去研发。振夏特种钢和振夏材料对于沪海汽车只会做5年的原材料供应支持,后续等宝钢上线了,他们可以委托宝钢去生产。”
叶绍斌:“小八,我很奇怪,你似乎对国内企业很不友好啊。难道曾经的那件事你还耿耿于怀?”
赵政:“我的格局和气度会只有这么小?对于国内的企业,我并不是不友好,只是不希望他们养成买买买的习惯,作为国企,就要肩负起发展和壮大国家和民族重工业技术的职责,而且也不相信国内那么多的技术人才,会研发不出属于我们国家自己的汽车技术,只存在有没有用心去做的问题。”
叶绍斌:“好吧,我理解的。我去跟他们沟通了看看。”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