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信平急着上班,在家里呆了一天就要筹备着回兰州了。
他在教室外边等着我,我出去了,他说,晚上今晚希望去他家吃饭。我来支教这几天,热情的老乡家家户户轮流着招待我们两个支教的学生吃饭,称我们为老师,我和同行的姑娘甚是感激却又羞愧,我们实际上还是学生啊,可爱的孩子们热情地拉着我们的袖子去往他们家,我们总是推辞不过。
下午孩子们回家后,我和另外一个叫张佳丽的女孩去了他家,我已经认识路了,可是脸蛋红扑扑的学生还是忙着给我指路。
信平妈妈早已经准备好了饭菜,信平不在,出去赶羊去了。
刚回来,信平妈妈就吆喝信平去大棚里摘些菜,我和张佳丽不好意思坐在客厅,赶快跟着信平出去了。
他见我们跟着他,没有反对,说:“让你们这些学生当一回农民也好。”
转过村子里房屋,田地里整齐的建有几十座蔬菜大棚,白色的塑料膜在阳光下刺眼,有一个小小的门可以进入棚内,挂着农家人不用的小被子当门帘,门是简单的木板订的,只是起到遮挡的作用。
信平带着我和张佳丽进到了他家的蔬菜大棚。
大棚外是干燥的空气、明亮的太阳、干旱的土地、低矮的植物和一望无际的沙漠戈壁平摊,但是大棚里面确实令人窒息的湿热,仿佛南方的梅雨季节,湿润且肥沃的土地上,整整齐齐的种植着西红柿和辣椒。从大棚顶上垂下来一根根的铁丝,西红柿藤蔓整整齐齐的爬在铁丝绳上,由塑料绳子打结固定住。西红柿枝丫像葡萄藤一样高,甚至爬到了两米五高的顶上垂下来,每一株西红柿由低到高结满了大大小小的西红柿,青绿色的果实饱满圆润让人忍不住想摸一下。
信平家主要种植的西红柿,在大棚顶端一小片地方,种满了几行辣椒,辣椒也是青翠碧绿硕果累累,令人喜爱,还有长势茂盛的韭菜、油麦菜、茄子、黄瓜,这是他们自己吃的。
阿信说父亲去WLMQ打工了,这大棚由母亲一人侍弄,很是辛苦,他和哥哥都在城里,有时候回来帮忙。我很惊讶,一个女人居然将大棚营务的如此好,真是勤劳和能干啊!
我和王佳丽实在太兴奋了,瞪大眼睛好奇地看着大棚里的一切,有温度仪、湿度表、电线,每个大棚里居然有一个水窖,用来给蔬菜浇水,水窖上杂乱的拉着一些水管。
在我们的强烈要求下,阿信答应我们俩摘西红柿,他自己摘别的。那种采摘果实的快乐,真是无法用语言形容,几下就摘了一大塑料袋鲜红欲滴的西红柿。阿信自己提着一些辣椒和茄子。
走出大棚,我们还在别人家的大棚周围转悠,我透过塑料膜看着里面的蔬菜出神,里面有圆茄子、辣椒和西红柿。有几户人家种植的是人参果,据说果子已经摘过了,只有一株一株的树苗。
在阿信家吃饭的时候,我们快乐的谈论这大棚里的蔬菜,阿信妈妈会回答我们的疑惑,我说:“阿姨,你们这儿太好了,你太厉害了!”
阿信妈妈笑着说:“我们家好,就当我们家媳妇儿怎么样!”
我们俩姑娘瞬间懵了,张佳丽却幸灾乐祸地嘻嘻的笑了,在桌子下面捏了捏我,我脸红了,我斜眼看见信平也满脸通红。
信平去了兰州,没有给我发短信告别,因为他妈妈的话,让我见到他有些尴尬,他也和我有同感吧。
他走以后,我空闲的时候,常常沿着公路一个人走,漫无目的的走向远方。
我常常出神的望着沙漠中随处可见的沙柳,它们那么坚强而无畏,在这块干旱的土地上世世代代的生长,就像那些出生在这里的人,生生不息。这里也有很少的果园,种植库尔勒梨,梨树上满是尘土和砂粒,想起城市人用自来水一遍一遍冲洗水果的时候,不知道这里的植物都淹没在沙土中吧!
这里的农民好像与世隔绝,他们和繁华的都市人完全不一样,热情快乐而知足,没有嫉妒没有仇恨,没有城市人的矫揉造作和敏感自尊,女人们围着彩色的围巾和丈夫一起耕作,不多言语却又眼神温柔,男人们粗犷和少言,脸色黑黄肌肉紧实,在这缺少水分的地方创造着奇迹,耕种着土地,侍弄牛羊,将一车车的蔬菜运往城市。
我坐在太阳晒得热乎乎的沙子上,感觉很舒服,在没有人烟的沙地,人的情绪得到彻底放松,找一点叶子垫在脑袋下,躺在砂粒上,宁静而又温暖,望着蓝玻璃一般的天空,大脑一片空白。
我常常想,一辈子不去大城市,不去人海中吵吵闹闹你争我斗,就在这空旷的地方生活一辈子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