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都市言情 / 半生一锅汤 / 第六章 村笑话

第六章 村笑话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1、吾村某人走亲戚。开车至一丁字路口,见有人卖葡萄,遂停车摇下车窗询价。摊主答曰:“两块五一斤。”
  村人闻言,开车前行数百米,脱去西装鞋袜,下车袒背光脚而行,状如锄田归来之农夫。返至摊前问价,答曰一块钱一斤。遂称取五斤。回车上取钱,复西装革履。
  摊主瞪目而视,村人大笑而去。
  与朋友们说起社会治安问题,一朋友遂举一实例:朋友之姊,孤身走夜路。突然蹿出一人,于背后紧紧挟持。其姊大惊,赶紧求饶,手机钱包都愿奉上。谁知,那人看清眼前不过是四十几岁之中年妇女,悻悻而去,手机钱包都不理会。原来,是专业劫色的。因其姐身材瘦削,背影曼妙,歹人误以为少女。朋友讲至此,在座皆大笑:吾等从此不必担心劫色矣!
  3、农村老人之低保,从最初每月五十五元,渐涨至一百多元。对部分老人,此乃唯一进项,实为雪中之碳。村中某老,低保卡握于儿媳之手。取钱花钱,皆由儿媳代劳。此老上门索取,儿媳振振有词:“你们有吃有喝,要钱干啥。”老人气不过,一瓶农药,命赴黄泉。村人曰:“钱是爹,爹是王八蛋。”当然,王八蛋死了,钱也就没了。
  4、村中有老妇,年逾九旬。儿孙成群,皆不孝。每月低保与老人补贴,悉归儿孙之手,老人却衣食不周。
  某日,天寒地冻,老人拿一砖块,在石头上猛砸一物,却砸不烂。众人围观,问所砸何物,曰:“馍馍。”原来,众儿孙都外出,只给老人留一只硬梆梆砸不烂之馍馍。老人已无牙,如何咬得动?
  众人不胜唏嘘:其子亦有儿孙,不忧己之将老乎?不畏众目之睽睽乎?不惧人言之褒贬乎?
  5、有一次,我们讨论人的性格南北不同的问题,儿子插嘴了:“准北为枳,准南为橘。”我哈哈大笑,告诉他,“准”和“淮”长的很像,读音却不同。还有一次,他把“盛天东郡”的最后一个字读成“郎”。小学生水平也就这样了。
  我想起我的乡邻,那些叔叔伯伯们,读书不多,有些字都会读错。比如:“白洋淀”读成“白洋定”,“别墅”读成“别野”、“摄影”读成“聂影”……我也曾和他们一样,照相的时候,说“聂一个”或者“聂一下”。直到上了初中甚至高中,才知道了正确的读音,反而觉得怪怪的,就象一个多年相熟的朋友,天天喊他张三,有一天忽然知道,人家大名叫李四……
  但是父亲很多年没犯这样的错误了。我们几个都读了书,他的错误也许在不经意间都被我们一一纠正了。我更庆幸自己,冷桌子热板凳十年寒窗,终于熬出可以随心所欲读书的生活。从这个意义上,我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读书。没别的。
  6、婆家村里有两大姓:梁姓和潘姓。为了林地的归属和边界,两大姓时有争执。每当争执,各自就抬出自己家族中的名人打击对方的嚣张气焰。
  一日,争执不下时,潘家人发话了:“潘基文,联合国秘书长,知道吧?潘家的!”这边一时找不出与之抗衡的梁姓人,偃旗息鼓。
  7、我们村有个修自行车的,和我一个姓,我喊他四哥。我读高中时骑一辆小破车,经常出毛病,去他家修。每次喊四哥,他有时答应一声,有时看我一眼就开始修车。
  很久以后才知道,我得喊他四大爷——他和我父亲同辈,比我父亲大。可惜,那时他已经去世,我没机会改正了。
  他一定会想:这孩子,读书读傻了哟,辈分都搞错。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高手特种兵在都市好莱坞绘制重塑千禧年代奶爸学园神豪从系统宕机开始直播:长得太凶,开局吓哭女主播天天中奖起航1992乐队的盛夏夜的命名术是祸躲不过我的投资时代我真是实习医生啊我,千亿大佬,都市签到八年!明克街13号重生香江之1978官场情人:女局长的风流史奶爸的文艺人生盗墓:继承王也,开局云南虫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