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今日书桌前闲坐阅读,警觉自己放松之时脖子前伸,从旁人眼里看来一定不雅,况且本就是个不利于颈椎健康的姿势,于是赶紧调整坐姿,并打算在体态方面多加注意。
今日阅读《盐镇》和《文心》。读《盐镇》时,屡屡为其对苦难的冷静叙述而感到震撼。其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
“土瓦房的墙壁是用泥巴糊的,夏天一逢暴雨就像人体中了霰弹枪,伤口淌出一摊摊脓水”,我深感这是一句太具感知力的比喻。只有对苦难感同身受的人,才能在看到土房时想到它如人一般,被霰弹一样的雨滴打中,流出脓水。这是土房屋的苦境,也是居住于此的人的苦境。他们的生活和它一样,无可避免地被暴露于苦痛之下,无处可躲,也无药可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生活溃烂下去。无知、贫困、无奈、脏污,房子是他们世界的具象化缩影。
这本书似乎可以做田野调查来讲,却总是将我的思绪引向余华。余华是创造,创造的是小说,是虚构的人生。《盐镇》则是学者的记录,描述的是真实的人生。二者间本该有天差地别的距离,却如此殊途同归。文学和人生的关系如此复杂,以至于普通人往往不愿意也不能够理清这乱如丝麻的文学理论。作为读者,我们只是阅读,只是感受,只是思索,借助文字去窥探永远不属于自己的生活。文字可以忠实还原一个人的生活,却在不同的人眼中仿若虚构。生活也许是具体的,但一个人的世界却可以无限辽远,借助文学拓宽自己的边界。越阅读,越自由,越了解这个世界,便与这个世界愈发交融。于是我们在阅读中丰盈起来,不再寂寞孤独。
相比于《盐镇》给人的袖手旁观于苦难的无力感,《文心》则更加明媚平和。《文心》是一本经典国文教育类书籍,被我的老师推荐数次,今日阅读,的确文词精妙,老少咸宜,已经预备推荐给我的未来学生。现如今相比于数学物理,语文在中学阶段的教学中并不十分受学生与家长的重视,实则不然。文以载道,文以抒情,作为与品德教育距离最近的一门学科,语文教学的上限和下限都很高。教得再差,死记硬背也可拿个不错的分数;教得再好,因为教育的滞后性,其对学生的影响也无法立刻从分数上体现。虽说如此,至今仍然坚信,只要老师自己先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才能调动学生对于该学科的热爱,这不过就是一个“求乎其上,得乎其中”的简单道理。若是还未入职,在最该有激情的时候便已有了混吃等死的想法,那二十年后还怎么得了?
两本书是人生有趣的对照。一种是属于孩子的,这里人人用词温和委婉,还赞扬青春,憧憬未来,还在诉说美德和知识的重要性;另一种则是属于成人的,充满了现实世界中的冲突、暴力、尔虞我诈和无可奈何。没有一个孩子向往的是如此的未来,但总有人的未来是如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