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从需要上学开始,顾山就觉得念书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从在浙江念书,到回到老家,身边的大人和朋友,从来没有一个人对她说你不能念书这一类的话。对于顾山来讲上大学无非是考得好一点或者一般的大学的区别。好像人生需要经过这一段时光,念书像是必经的修行。
对于苏云来讲,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去父亲打工的地方——浙江去玩,念书与她并不是必经的东西,是需要争取来的。因为父亲只有小学文化,同龄的朋友有很多,但是并没有人告诉苏云读大学会是什么样子。能念就继续念下去,不能念就去工厂打工。乡村大多数的孩子也是这样过来的。读书无用的言论依旧在乡镇回响。
他们相见的时间都是在08年汶川地震之后,顾山所见到的家乡的一切和离开故乡时的一切几乎没有什么联系,一切陌生的仿佛是另一个异地而并非故乡。如果不是有亲人所在,远方和“故乡”其实没有什么分别。顾山习惯两年转一次学,没有固定的好友,决绝到也并不在乎离别。
对于苏云来讲也一样。文学的故事,鲜艳的画面,可以暂时躲开父母的争吵,父亲的尖锐的语言。母亲勤劳的工作,苏云需要每一年在门前的土地上播种,收获,晾晒,装仓。顾山的记忆里,自从遇见苏云起,就没有见过苏云穿过裙子。哪怕是走过初中,走过高中最后到大学,也没有见过苏云穿过一次裙子,也没有亲眼见过她流过一次眼泪。
有一天下学的时候,苏云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准备往家里走,顾山照例想同苏云一起回家。回家的路对于苏云来讲不算近也不算太远,从学校走回家需要大概30分钟的样子,对于顾山来讲,从学校到老家需要近1个小时的时间。当时的学校没有校车,乡村并不像城市有公交车,只有很能装的面包车。
尽管坐车只需要两元钱,但是为了和自己的好朋友多待一会儿,顾山往往也会选择步行。苏云同时也会选择回家路中人少的山路。这是他们为数不多独处的时刻。他们会一直聊天,聊近况,聊天气,吐槽课堂和老师。一切都那么美好,两个人走在乡间的路上一起回家,连时间也温柔起来。
顾山的手很小,同班的同学们纷纷拿来做比较,为此顾山觉得自己是独一无二的。顾山很想知道苏云的手是怎么样的,她想到自己还从来没有仔细的看过她的朋友的手。
真正让她注意到是他们上到初中了,苏云拿下全校女子铅球比赛的第一名后,顾山才恍然发现苏云的手是一双劳作的手,有力而且厚实,自己的手只有她的一半大,没有茧子,也没有一道道的划痕,那些划痕像是用刀一点点割的。顾山问苏云这些新新旧旧的伤口的缘由,但是都被苏云的话语挡了回去,意思是没有什么,对于她来讲不算什么。
这时顾山才猛然发现苏云的肩膀很宽也很厚,因为发育的原因胸部微微鼓起。当时她的黑色的头发从前面遮住半边的眼睛,时常说要去减掉一些,但又经常从忘记。同人说话时会不自觉的甩一下头发。她走路的姿势最让人印象深刻。怎么说呢,她走路很快,很man,微微有点前倾,让每一个见过她走路的人过目不忘。苏云裤子基本上都是有兜的,衣服一直很干净,喜欢露出一截脖颈,常年运动鞋和帆布鞋,也都是基本款的样子。
顾山在初中并不寂寞,她有不错的朋友们,不错的生活,除去生活费,也有手机和每个月用不完的零花钱,顾山的心里不在乎金钱,也不在乎穿着,基本上有什么穿什么,每天是无忧无虑的学习宿舍食堂,放假就敞开玩,什么家务也不用做。每天忧愁的是春花秋月。为书中的故事落泪,也会看着男孩子脸红。
她们都是十来岁的年纪,一切都天真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