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岁月的童话
由日本著名动画导演高畑勋执导的一部动画电影——《岁月的童话》,讲述了女主角在十天的乡间假日中渐渐了解了自己,了解了生活,并由此找到了自己的意中人改变了人生的故事。
《岁月的童话》是一部很温馨的片子,通过妙子的故事让我们知道无论年龄多大,每个人都会回首过去,从而告诉自己接下来该走向何方。而我回首过去,该走向何方呢?回首我的童年,我生活在一个艰苦的环境中,从小吃苦耐劳,造就了自己坚毅的性格,但是也造就了自己不轻易妥协的性格……
随着时光的流逝,过去的回忆越发清晰,对于过去我不知道能否从中找到自己的答案,但是我清楚的知道,对于过去的回味不减反增,而且越来越浓烈,最后直至回忆变成美好的童话,成就了一部属于自己的“岁月的童话”。我将这部“岁月的童话”与现在的自己交叠在一起,希望寻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全新的未来。
石头林
海南是中国最南方的省份,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由于四季不分明,年平均气温高,阳光与雨水充沛,因此植被资源丰富,树林密布。我的家乡属于火山石地区,在火山熔岩、凝灰岩层的基础上发育的有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稀树刺灌木草丛、石生灌木草丛等植物群落,各种昆虫、野兽繁衍不计其数。
我家的房子是在石头林上建起来的,屋子前后有一片石头林。在石头林里聚集了不少昆虫与其他的动物。蛇和蟾蜍是院子里最常见的动物。晚上出行随时都会见到蟾蜍在脚边跳跃,石头缝里也时不时的能看到蛇在爬行的身影。晚上,父母从不让我们去那些阴暗的石头地或林子里,白天父母必须要下到地里干活,留下3岁的我和5岁的姐姐独自在家,我们才会偷偷跑到林子里玩。当时由于年纪尚小,并不懂得什么是危险,在石头林里,我们时常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比如不小心挖到蛇窝,捅到蚂蚁窝,被昆虫叮咬等,这些都是家常便饭。在林子里,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翻看树林里的石头和木桩,因为在这些石头或木桩下时常能看到藏着蟾蜍或其他的动物,有时还能观看到一个活生生的蛇捕食蟾蜍的场景。
一直以来,人类和自然的关系是抗争与共生的;我们是在山林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懂得大自然弱肉强食的残酷法则,也懂得生活的艰辛。在大自然的环境中,我们不得不与其艰苦的条件和资源稀缺等情况做抗争,也不得不对其所赐予的一切心存感激,因为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生活中也是如此,有许多我们不愿意接受的事情,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接受它,因为这就是生活。
庭院的喧嚣
每天早上,我总是被窗口一颗树上的鸟叫声吵醒。房子旁有一颗长着黄色果实的无名树,小鸟们似乎很喜欢这些果实,时常会聚集到这棵树上饱餐一顿。起床后,我最喜欢做的事情便是站在窗口内偷偷地观察这些在树上欢愉地蹦蹦跳跳的小鸟们。它们有黄色的、褐色的、翠绿色的……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翠绿色羽毛的小鸟,因为它有小巧的身子,白色的腹部,再加上翠绿色的羽毛,简直太漂亮了。
我时常站在窗内想如果自己也拥有这样一只小鸟就好了,但是小鸟们完全不知道我的想法,它们只是被树上的果实吸引住了,不顾一切的把自己暴露在人类的视线之中。想到这里,我不禁感慨,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贪婪是动物的本性,如果鸟和人类一样不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被利益所左右,那损伤最大的可能就是自己了。所幸当时想归想我却没有真正付诸行动过,如果我让爸爸帮忙抓一只,那它们的命运可能就完全不同。
在6岁以前,我从来没有去过大城市,人们总是会被大城市的舒适、干净、漂亮所吸引,并向往那里的生活。在乡下没有任何的娱乐设施,我们与山林为伴,与朝露为伍,成长于山林之间,从不在乎自己的衣着、样貌,也从不奢求任何生活品质。从小我们被教导要懂得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知恩图报……当我跟着邻居第一次踏进城市时,我感觉到自己犹如那只黄色果实无名树上的山林小鸟,被放进了大城市的水泥建筑里,无所适从;尽管刚开始我会被眼前的新鲜事物吸引,但是很快发现无法适应和生存,我想农村生活确实艰苦,但是能够耐得住寂寞,并且学会如何与孤独相处又真正的有几个人呢?
历史上,隐士文化一直是中国文化中的一股清流;对于真正的隐士,有人说,陶渊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屈尊高贵的灵魂;孟浩然几次科举考试无功而返灰心灰意冷才回归襄阳;李白假装隐居很显然是走“终南捷径”……真正把隐居当成既是手段又是目的,不掺杂功利而只有审美的人,才是纯正的隐士,这个人是庄子。庄子主张无为而治,一生可谓过得清贫,但却逍遥自在。这样的心无挂碍自在逍遥,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如今,向往大城市的生活确实没有错,但是当所有人都在望向远方的同时,不要忘了停下来看看自己的脚下和手边还有什么?自己从何处来,又将要走向何处去?
蛙声一片
“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听着蛙鸣声、感受着雨后的凉意入睡,是我对故乡夏秋雨季的记忆之一。
雨季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动物繁殖的季节。夏秋是海南多雨的季节,尤其是夏季,院子里各种动物活动的迹象就会多了起来,其中以蟾蜍最为活跃。每当下雨后的夜晚,石头缝中便会迸发出一片响亮的蛙鸣声,这些声音此起彼伏,响彻四面八方,有的时候甚至会持续一整晚,其盛况犹如开交响音乐会一般,热闹非凡。
每当蛙声一片时,就是父母最忧虑和最忙碌的时候。因为夏秋是水稻的收割季,父母要赶在雨前收好水稻,这是农活最繁重的季节之一;而且,水稻是我们家的支柱作物,对待水稻,父母半点马虎不得,从催芽、育苗、插秧到施肥等,每一步他们全身心投入,可是农种是靠天吃饭的,有时候即使他们费尽了所有心力,也未必有个好的收成。所以,渐渐地我们也懂得了“尽人事,知天命”的道理。面对大自然,人类的力量是弱小的,我们需要抗争,也需要顺从。
蛙鸣富贵,蛙声有被视作美好的寓意,其声音奔放潇洒,犹如夏日的乐章。小的时候,每到雨季的夜晚,我们时常会伴随着蛙鸣声入睡,全家在忙碌完一天后,躺在床上,我们一边听父母讲述第二天的农事,在心里默默地祈祷着老天来年给我们带来一个好收成,一边静静地聆听屋外充满活力的蛙鸣声,蛙声迸发出的活力,犹如一首大地旺盛的生命乐章,使人振奋,听着蛙声感受大自然的活力,别有一番趣味,这也算是对我们寂寥的乡村生活一种慰藉吧。
捕蛇人
雨季是蟾蜍的狂欢季,也是蛇的捕获季,更是猎人的收获季。
村里有不少捕蟾蜍和蛇去贩卖的人。蟾蜍是经济价值很高的药用动物,从它们身上提取的蟾酥以及蟾衣则是我国紧缺的药材。蛇类除了蛇肉可以食用外,同样也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捕猎野生动物无论放在哪个年代都是遭受谴责的,但是,人会被利益吸引,铤而走险,更何况是在当时生态保护意识薄弱和温饱尚是问题的年代。
每当雨季的夜晚,我们就会看到行走于黑暗山林中的捕蛇人。他们头带电灯,手拿木棍或铁锹还有布袋等。有的时候远远的走来,我们就能判断出他们是捕蛇人,因为他们的布袋里一旦装满了蟾蜍,便会发出一片蛙鸣声。猎人的布袋是最隐秘的工具,犹如宝库一般,从来不会轻易外露给他人。听说那里装有除了蛇和蟾蜍以外,可能还会有比如鸟类、蝎子、蜈蚣等很多难得一见的动物。因为我们家的树林比较茂密,时常能够看到猎人走动。所以有机会目睹过他们的布袋,不过也仅仅是通过灯光和影子来判断。
尽管有利可图,狩猎也仅是少数受利益的驱使和敢于冒险的人才敢进行的事情,而且捕猎也是凭运气的行当,有的时候运气好,可能会很快的找到猎物;有的时候运气不好,可能需要好几天,甚至空手而归,而且说不定随时还有可能搭上自己性命的危险。不过由于这里雨季频繁,动物繁多,大多时候他们还是有所收获的。
繁星
夏日,萤火虫为我们院子的树林增添了不少乐趣。平日只要太阳一落下,白天所有的沉闷与热气便一扫而光,院子里便热闹了起来,白天藏匿起来的各种昆虫等动物都开始纷纷出动,蟾蜍在我们的脚边跳跃,四处觅食;蟋蟀等各种昆虫在草丛中鸣叫,声音清脆而响亮;萤火虫在丛林间来回飞舞,把黑暗的树林点缀的闪闪发光;有时,天上一片星空,地上也一片“星空”,天上与地下好像连在了一起。
每年的农历7月初,被当地人称为鬼节。鬼节时,村里从初一到十五都会有各种仪式与活动,这段时间,按照民间的说法会有许多禁忌和习俗,大部分人也都会认为这段时间不宜出远门,尤其是小孩。一般临近中元节的时候,月光比较亮,父母会允许我们在院子里玩耍。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和隔壁的小伙伴们一起在院子里玩试胆游戏,在暗夜里我们哐哐当当的敲打着从家里翻出来的簸箕、扁担或铁桶等各种工具,以示吓退鬼怪。这一天,看着满院子的萤火虫,不知道谁提出了学大人祭祀时制作的纸艺,制作纸灯笼把萤火虫装进去,挂在门口处装饰屋子的意见。我们都觉得这个提议非常好,于是便开始行动了起来。一番折腾后,我们终于把纸灯笼折好了,然后捕捉萤火虫,把捉到的萤火虫一只只放进去,最后按约定把纸灯笼挂在门口处。可是,等到第二天去查看纸灯笼时,却发现里面的萤火虫消失不见了。对此我们惊讶不已,于是拿着纸灯笼去问妈妈,妈妈说,昆虫的东西不是那么容易存活的,后来,我们也知道萤火虫是寿命比较短的昆虫,往往发光以后几天便死亡了……这是我第一次对院子的萤火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第一次对生命消逝有了认识。
我们对鬼神的畏惧,其实是来源于对生命消逝的恐惧。我们一直都知道院子里的萤火虫森林很美,可是我们从未留住过它,我们也知道萤火虫只有当夜晚来临后,才是它们最明亮的时刻。所以,生命易逝,美好的东西总是短暂的,所有的东西都有自己的闪光时刻,珍惜当下,把握时机吧。
邻居家的电视机
小时候,电视机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稀有的物品,全村一般往往只有少数人家里才会有。我们家的第一台电视机大概是在我六年级的时候邻居淘汰下来送的小黑白电视。以前,如果我们想要看电视必须到邻居家才能观看。看电视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奢侈的事情。电视总是能够带给我们非常多精彩的视野和不一样的体验,这种体验不仅仅在于是否具有真实性,而是一种我们接触不到的世界,或者说它是代表着一种我们向往的外面世界。
我们会为了去别人家看电视而走夜路,也会为赶去别人家多看一眼电视而早早的做好家务,同时,又会因为看电视错过了饭点而遭受父母的责备,看完电视以后回家又会回味好久。
在我们这一代人中,古装电视剧给我们留下非常多的回忆,尤其是《还珠格格》、《风云雄霸天下》等,这两部算是我的启蒙电视剧。
《还珠格格》是一部改编自琼瑶同名小说的古装清宫喜剧,由孙树培导演,琼瑶亲自担任编剧,林心如、苏有朋等联合主演,于1998年10月28日引进中国内地播出后全国平均收视率超47%,最高62.8%,获得第17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连续剧奖。该剧讲述了乾隆之女夏紫薇到BJ城与失散多年的父亲相认。在走投无路之际遇上女飞贼小燕子,并结为姐妹。小燕子为她想办法混入宫,但在阴差阳错中与夏紫薇互换了身份,成为清宫中的“还珠格格”并深受乾隆宠爱的故事。
《风云雄霸天下》是2002年BJ金英马影视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台湾泼墨仙人事业股份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的古装玄幻武侠剧,由徐进良担任总导演,赵文卓、何润东等担任主演。该剧讲述了步惊云与聂风为了报父母之仇,更为了全武林的安危而舍己战斗,得无名相助,与雄霸、绝无神等江湖霸豪之间发生的一系列的爱恨情仇、舍身取义的江湖传奇故事。
这两部电视剧,由于年纪以及理解程度,真正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后者,我能清楚的记得剧中主角行侠江湖、快意人生的故事以及各种玄幻的特效等。对该剧的评价,有人说其因为有近一半场景在风光绮丽的四川乐山风景区完成,大大增强了该剧的可视性,而大量的电脑动画制作也成为该剧的另一大特色。人物造型上,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大胆的发挥想象力,不但突出了“卡通“特点,还有些许浪漫的色彩。当然,前者故事切入点巧,主线清晰,悬念迭起。紫薇与小燕子,一静一闹、一细一粗也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像。
现在,电视机早已不像当初那么稀奇和珍贵了,它成为了我们身边触手可及的产品,而且还出现了因为看电视而耽误了功课或工作等情况。在信息与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会因为一点小的事情而感到满足很久,如今,在信息发达与物质生活丰富的时代,人们反而不像当初那样热烈的追求某一些东西了。人们很容易陷入空虚之中,并把自己大量的时间消耗掉。电视机本是为了丰富人们的生活与传播信息等目的而生。如今却起到一些反作用,不知当初发明这项技术的人作何感想,或许发明家并非社会或伦理学家,人性的懒惰就不在他们专业的考虑范围了。
秋天
课本的古诗词里北方的秋天总是一片寒凉,海南的秋天和北方不同,很难会感受得到古诗里那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凉与壮阔,也很难会感受到“停车座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浓浓秋意。我们没有北方的落叶、秋风、离别、忧愁,不过也有着可以感受秋天凉意的雨季。由于冷空气的影响,秋天是海南岛雨水充沛,台风频发的季节,这个季节雨水最多,气候清润舒怡。
小时候,对于我们来说,秋雨期是非常好玩的季节。首先,我家处于火山石地势较低处,一到遇到连日雨天,雨水就会从高处的石头地聚集过来,家里的院子便很快会涨成一片池水。当大人不在家的时候,院子的池水就成为了我们最好的水上乐园,我们在池水里搭木桥,丢石子,浮木板,放纸船等等,玩的不亦乐乎,这是雨季里我们独有的记忆。
其次,雨季里农田还会连成一片洼泽地,堪比汪洋,可以从田里捞到鱼和螃蟹等,我仍然清晰地记得那个时候父母时常会从农田里湿漉漉的回来,然后告诉我们农田里各种有趣的事情,有的时候还会带回来一些螃蟹或者贝类等。这对于我来说是非常新奇的事情,不过那个时候由于父母担心安全问题,从不轻易让我出去,所以除了姐姐,我从来没有亲眼去看过他们说的那一片像海一样连起来的农田是怎么样的,这在我心里一直是一个小小的遗憾,不过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这样的遗憾却也成为了一份独特的记忆。
最后,在秋雨的季节。父母还时常会从农田里捡回来一些受伤的小鸟,或者是被风吹落的鸟巢和鸟蛋等,对于我们来说,这是非常开心的事情。此外,雨季还有另一个好的事情就是平时里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父母终于可以抽出一点点时间在家里陪伴我们了,而且母亲还会想办法做一些平时我们吃不到的小吃或点心等。这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难得的记忆。
秋雨绵绵,落叶萧萧。过去的时光已经不再了,不过至少当许多人还在为秋雨而感到浓浓忧思时,我们还能对秋雨怀有着一份清润舒怡和独特而美好的记忆,这也算是一种幸事吧。
初秋的鸟儿
秋天是一个充满惊喜与意外的季节。由于季节的变化,许多事情也都跟着发生了变化,我们会因为气温而睡过头,动物会因为气温而挪窝,植物会因为气温而落叶……初秋的早晨,天还没亮,父母便开始催促我们起床赶着去上学,秋季是一个好眠的季节,我们常常会因此睡过头。催促完我们上学后,父母就会像往常一样备好午饭,然后下地去干活了。
我们喜欢秋天,因为比起夏天,没有了太阳的毒烤,会舒服很多,而且,对于父母来说,他们不用赶着在太阳出来前出门,干活也相对轻松了许多,不过,初秋需要收割水稻,秋收后又要新一轮的播种与瓜菜种植,同样是一个繁忙的季节。平日,每天当父母忙碌完,回来后往往都已经过了正午。这天,我们放学回家照例先吃完午饭再等他们回家,父母回来的比往常要晚,他们身上的衣物已经被寒凉的秋水所打湿,从田间摘回来的瓜菜也透着秋雨的清润。回家后,爸爸第一件事就是从口袋里神秘地掏出了一样东西给我们,我们发现是一只黑色的小鸟。在换季的时候,父母经常能在田间地头捡到一些小动物等各种各样的东西带回来给我们,比如有刨地瓜时挖到的老鼠窝里刚出生的小老鼠,被风吹落的鸟窝或鸟蛋等。每次捡完回来,我们都会高兴许久。
我们问爸爸这只小鸟是怎么来的,爸爸说,小鸟是在庄稼里发现的,因为刮风和下雨,受伤了飞不了,在野外一般也很难成活,于是就捡回来给我们养。听到这儿我们高兴坏了,立马小心翼翼地把它捧进了小鸡的笼子里,然后又用稻草精心为它搭好了窝,最后再把食物和水放进去,精心照料,憧憬着有一天能够看到它痊愈并飞起来,可是,没过几天小鸟就死亡了。此后,好几次父亲捡回来的小鸟都是如此,无论怎么精心呵护都无法成活,对此,我们伤心不已,但是母亲却从来不安慰我们。有一天,我们问妈妈:“为什么我们没办法养活小鸟?”妈妈说:“小鸟是野外的动物,是无法养活它的。””那为什么你和爸爸还捡回来给我们养呢?”妈妈笑了笑答道:“你们不是总是吵着要一只小鸟,我明知道你们养不活它,却还是要带回来,就是为了让你们亲自体验一下野外的生物在室内是没办法存活的”。听完母亲的话,我们不再说什么。但是或许也是从那时起,我们懵懂中明白了大自然自有它的定律,有些东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我们不再经常吵着让爸爸、妈妈给我们养小鸟或其他的小动物了。而且每每看到小鸟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飞翔时,除了惊叹和羡慕外,也不会再想着动手去抓它们了。
秋天的院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9月,海南的初秋,天空一派澄明,气温中夹杂着些许凉意,尽管没有北方那样的寒冷与浓浓秋意,但是也是一个低温与秋雨绵绵,带给人远思与忧深的季节。
初秋,海南的雨水多了起来,每当下雨后,我们家的院子便会涨成一片秋池。在池水里玩耍是我们最开心的事情,我们用石头或木板搭成栈道在上面玩耍,用纸折成小船放在水中漂流,用瓦片或石头丢向水里玩水漂等,尽管往往无论我们怎么折腾都无法像在自己想象中流淌的大河里那样自由自在玩耍,最后还会因为在水池里尽情撒欢和嬉闹过后浑身湿透,落得父母一顿责骂或痛打等,我们还是乐此不疲。
小的时候,我们总是希望能够快点长大去往远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不用在接受父母的管束。如今,我们长大后终于可以远行,回过头却发现,自己最想要去的地方竟是回到过去的这段时光与这片故土。这是多么讽刺的事情啊!我们就像是自己曾经在院子里亲手折下的小纸船,我们把它放在院子的水池当中,希望风和流水能够带它飘向远方,但是最后因为院子里的池水是死水,兜兜转转小纸船还是沉没在了原来的地方。
村里的外来客——一位优雅的女士
某个清凉的下午,院子里突然驶入一辆摩托车,从车上下来了一对男女。男的是我家隔壁的一位大伯,他是村里少数在镇上政府工作的人,待人亲切随和,偶尔会在节假日的时候回家,每次回来时他都要从我们家的院子经过,所以我们都认识他,但是女的我们却不认识,她头上带着一顶帽檐宽大的帽子,衣着干净,身材高挑,从车上下来后,摘下帽子,露出了白皙的脸盘,面色红润,看上去和我们这里的人非常不同。只见她微微抬头看了一下我们家的院子并感叹道:“这里好像一片森林啊!”说完后朝我们亲切的笑了笑并轻轻地点头,这是我们第一次看到如此优雅和美丽的女士。
傍晚,母亲回来后,我们立马向她汇报了这位陌生人的情况。母亲一开始也并不清楚状况,后来通过打听才知道原来那位女士是隔壁伯父的新伴侣。妈妈说,伯父有一位结发妻子,并且育有3个子女,大的儿子在城里工作,女儿在外务工,小的儿子因管教不到位犯事,进了监狱,最开始是被判了无期徒刑,后来改判了缓刑。这位大伯的妻子在很早的时候便因病不幸去世了,听说这位去世的伯母在我刚出生不久时还亲自把我从卫生室抱回来过(村里有个习俗刚出生的婴儿需要一个已婚年长的妇女帮忙才能接回家)。
自从那次见面以后,这位新伯母便时常跟着邻居伯父回家,我们也熟悉了不少,偶尔路过时,她还会友好地向我母亲打招呼,而且有时还会特意带一些零食分给我们,因此我们也非常喜欢这位伯母,希望她一直住在这里。只不过,妈妈似乎却并不看好这段关系。我们听到她和爸爸说道:“不会长久的。”我们尽管不懂却还是问了妈妈:“为什么?”,妈妈没有直接回答,只是淡淡地说道:“她不属于这里,不会习惯这里的”。确实,没过多久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位伯母回来的次数越来越少了,然后再过不久,这位伯父又带回来了另一位矮小瘦黑的女士,从此,我们就再也没有见到过这位亲切的伯母了。
薜户人家
在我们家院子的西南侧偏僻处有一片树林,里面长满了各种稀奇古怪的绿色蔓藤和植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株能开出巨大的白色花朵,散发出独特的气味,长得像仙人掌,枝干还带有像苦瓜一样的节点,能结出红色果实的野生植物。多年以后,妈妈推测说那可能是一株野生火龙果,因为当时人们的认知较为封闭,并不认识火龙果的存在,所以并不知道它是一株果树。那颗火龙果在我们院子的石头林里长了好多年,年年都有开花结果,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摘取过。在这颗果树的另一边,还有一种植物,它的藤条攀援树干而生,结出的果实像一个绿色的小灯球,形状和无花果非常相似。与野生火龙果不同,这个果实当地人还是知道它的用法和功效的。只是大部分人并不懂它的学名是薜荔果,只知道方言的叫法是“风刨果”。
薜荔,又名凉粉子,木莲等。攀援或匍匐灌木,叶两型,不结果枝节上生不定根,叶卵状心形。其适应性强,无论山区、丘陵,在土壤湿润肥沃的地区都有野生分布,多攀附在村庄前后以及古树、断墙残壁等。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华东、华南和西南等地。瘦果水洗可作凉粉,藤叶药用。
据说,“薜荔”一词最早出现于《楚辞》中,为屈原首先使用,它也是屈原的辞赋中出现较多的一种植物名称。薜荔在早期的古诗词中,有着美好的寓意。薜荔果也的确透有一股清香,成熟的薜荔果,其香味清幽,颇为醒脑。后来,在古诗词中,薜荔的寓意又发生了变化。清代的诗人方文在《访姚若侯山中不值留此》中言:“云封薜户人何适,雪压梅坡路转迷。”这里将薜荔所缠绕的门户称为薜户,也指隐者的住所。在很多后世文献中,薜荔不再是香草,反而成了荒凉的代名词,这或许和它生长在较为偏僻的地方有一定关联。
在我的故乡,很多人都知道薜荔的果瓤是制作凉粉的原料,可是由于其一般生长在比较偏僻的地方,比较难摘取,而且其制作工序复杂,大多数农民也都忙于农事,极少有人会花时间耗费精力,去做这么一道仅仅是为了一解夏日之馋的小吃。
没有人类的争夺,自然就便宜了鸟兽或虫蚁等,我们家院子的薜荔果每到成熟时,就会掉落满地,四周围满了各种各样的禽类和昆虫等,这个时候,我们就会跑到这颗果树底下玩耍。薜荔果散发出一种清香,不过由于带有粘液,一旦沾上衣物不易洗掉,所以我们不会轻易去捡它,只是偶尔出于好玩我们会用石头或棍子去敲击它树上或掉落的果实等。
薜荔凉粉——来自树上的果冻
听说风刨果能做出像凉粉或果冻一样的美食,在物质贫乏的年代,这对于我们来说简直是天赐的宝物。薜荔凉粉当地人之称“风刨水”。据资料,薜荔凉粉的做法首先是要选用充分成熟的薜荔果,切开后,将种子和瓤取出来,然后经历大约半天到一天的时间的晒干工序,将其晒到成为红褐色与白色相间的状态;其次,再将晒好的薜荔瓤放在干净的纱布里,包起来浸入凉开水中,反复揉搓,直至种子和瓤所有的黏液析出,凉开水变得浓稠,(这是制作薜荔粉最麻烦的一步。)然后再将其中的泡沫用勺子捞出来,放置两小时左右,等到其自然凝结成块,这样天然的果冻就完成了;最后,在薜荔果冻里再加上糖水,一道真正能让人身心和味蕾都舒畅,清凉解暑的天然饮品——薜荔凉粉,就完成了。
听大人们说完薜荔凉粉后,我们常常守在树底下,眼巴巴的望着,希望有朝一日等到树上结出的果子成熟时,让我们也能真正地尝到这个美味的“果冻”。不过,后来,等到果子成熟时,我们才知道,想要吃上这个“树上的果冻“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母亲说,制作“风刨水”是非常复杂,耗时耗力的,对于本来就农活繁重的他们来说,制作一道这样的凉粉会添加他们很大的负担,而且也还不知道能否成功。不过,由于母亲心软,后来还是满足了我们的愿望。她努力去寻找和尝试各种做“风刨水”的办法,最后也终于成功了。当我们吃上人人口中称赞的“风刨水”时,我们才知道什么是人间美味,其果冻口感顺滑、柔软,加上甜甜的糖水,简直是一道不可多得的夏日饮品。这样的“风刨水”在我们家只做过几次,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它不单单是一道可口的天然饮品,也是一道承载了母亲深深的爱意与儿时满满的回忆,于我有着特殊记忆的食物。
另外,薜荔除了清凉解暑外,还有很多的作用,我国古代很早就有薜荔作为良药的记载。《山海经》中即有关于薜荔能治病的记载。唐代的《本草拾遗》认为,薜荔有主风血、暖腰脚等功效。
野芭乐
《山海经·西山经》“名曰櫰木,食之多力”晋,郭璞注:“《尸子》曰:‘木食之人,多为仁者。’”“木食”指以山中野树果实充饥,形容隐逸之士远离世事。现在,水果是人们茶余饭后的甜点,过去。这些却是我们充饥的果实。
儿时我们家院子的树林是我拥有最多记忆的地方,由于我们家院子较为宽阔,除了两处石头林外,还有很大一块平整过的小石头地,是父亲当时回来盖房子后平整出来的,这块地大石头较少,土地相对较为平坦。小石头地的树林不像石头林那么繁杂茂密,没有那么多毒虫或野兽等,所以,父母会允许我们在那里玩耍,那里有许多掉落的野生果树,(应该是父亲清理后留下的),这些果树有野芭乐、土坛、乌墨、龙眼、荔枝、菠萝蜜等。
野芭乐是小时候我们最常见的果实之一。在这篇文章中我先讲讲野芭乐。
野芭乐,学名番石榴(当地人称为“石榴”),桃金娘科,番石榴属灌木或小乔木,植株最高可至十几米,小型有几米,树皮为灰色且平滑,布满灰色和褐色的斑块;花瓣为白色,花期为夏季。它不耐高寒怕霜冻,不适合低于15度以下气候环境种植,所以这种果树比较适宜在热带及亚热带区域种植。
野生芭乐果实小,小的有兵乓球大小,大的只有小孩半颗拳头大,而且容易生虫害。未成熟时其果肉坚硬,口感生涩难咽。成熟后其果肉软糯味道浓郁,口感温润香甜,是非常难得的果实,野芭乐的果肉分为两种,一种是白肉,另一种是红肉,红肉的果实小,但是味道更浓和甜些。番石榴的种子较多,吃多了的情况下会很容易让人产生便秘的现象,尤其是未成熟的果子,因此父母往往不会允许我们多吃。番石榴从树皮到叶子都有很多的药用价值等。据悉,番石榴性温,味甘、涩、酸,无毒,具有收敛止泻、止血、止痒的功效。芭乐树叶含有挥发油及鞣质等,供药用,有止痢、止血、健胃等功效。叶经煮沸去掉鞣质,晒干作茶用,味甘,有清热作用。芭乐的叶子含有一种独特的清香,小时候,我们时常会折芭乐的叶子捻碎了,闻其香味或者饥饿时含在嘴巴里咀嚼等。另外,只要我们腹泻了,母亲便会叫我们去摘野芭乐的树叶芯来嚼烂就水服下,其药效出奇的好和快。
野芭乐除了能结出美味的果实外,也是我们的宝树。我们家的“石榴”树大多是小型的植株,由于树木矮小,且其枝干光滑结实,虫子相对少,也容易发现,不像龙眼、荔枝有“荔枝蝽”(本地人称“臭尿虫”,主要为害龙眼、荔枝,其分泌的臭液触及花蕊、嫩叶及幼果等可导致接触部位枯死,人类皮肤接触到如不及时清洗将会被灼伤,尤其是眼睛部位若接触到就会非常危险。)菠萝蜜有毛毛虫(毛毛虫一般指鳞翅目(蛾类和蝶类)昆虫的幼虫。具3对胸足,腹足和尾足大多为5对,有的幼虫身上有很多有毒的刚毛,人碰到的话皮肤会红肿。小的时候我们常常被其沾到后,全身起包发痒,需要清水洗后涂抹上米酒才能止痒。)等。所以,父母极少会阻止我们爬这些树,于是它们便成了小时候我们的最佳娱乐场所之一,我们在树干上画画、荡秋千、滑滑梯、采果子等,渡过了很长的童年时光。
我们把“石榴”树当成基地,我和姐姐还会划分区域,根据果树每年结果的数量来决定,大的占大的,小的占小的,还有一颗不怎么结果的,划分给妹妹,甚至计划等到后来弟弟长大后,把位置最偏最高,不好攀爬,但果实较大留给他。不过,刚开始,我们谁都想要那颗大的,双方争执不下,于是都占着一个枝头,最后差点把树的枝头压坏了摔下来,被母亲教育后,我们才各自划分了枝头,又到后来划分了区域。在自然界,动物会为生存和繁殖而划分领域,在人类社会,心理学对于领地意识的解释是争取新领域或防卫已有领域被他人侵犯的意识,源自安全需要,其强弱与需求的程度、领域的类型与占有者的个性特点等有关。看来人的领域意识是从小便有的啊,稍微处理不当便会引发矛盾,古时候甚至还有可能会引发战争等。小时候时常听说村里有的兄弟分家,为了争夺家产而发生矛盾的故事。所以,如果当时母亲教育不当,可能我们的结局也会不同呢。
“马令公”
小时候,去禄马井边的路上有很多野果子树,“马令公”便是其中常见的果树之一,每到“马令公”果子成熟的时候,小孩们就会拿着树杆或直接顺着树干往上爬摘果子,然后把果子带回家剥开放进矿泉水瓶中用盐水泡来吃。
“马令公”是当地人的叫法,其学名土坛树,别名割舌果,顾名思义,就是会割破舌头的果子。据资料,土坛树是山茱萸科八角枫植物,落叶乔木或灌木,高约8米,树皮褐色或灰褐色,平滑;花期2-4月,果期4-7月。分布于东南亚、印度和非洲东南部等;在中国分布于广东及广西,海南岛南部沿海地区。
“马令公”对土壤的要求不高,我们村子的马路边随处可见,每年夏季,我们去水井回来的路上,看到它硕果累累,黑紫黑紫的果实挂满枝头,就会忍不住摘一大把带回家。所以,一旦到了夏天,我们就会人手一瓶矿泉水瓶的“马令公”果肉。“马令公”的果实幼时绿色,成熟时由红色至黑色,顶端有宿存的萼齿,外形像葡萄,皮软而厚,中间有甜而略酸的汁液,内有一颗带细软纤维包裹的种子,有白色的和紫黑色的。我们会直接食用它的汁水。
“马令公”,有两个品种,一种果肉比较干,汁水较少,吃起来甜里带酸。一种果肉绵糯,汁水较多,没什么酸味,比较少见。“马令公”的果肉很薄,里面有颗很大的核。我们的吃法是先把它一个个挤出来,去皮后,将果肉放到一个深碗或水瓶里撒些盐,腌制一下,满满的“红汤”,然后再用勺子或直接往嘴里输送,满满的一口,再一个个把核吐掉。
菠萝中因为含有菠萝酶酵素,会容易导致人过敏,所以吃完它会出现舌头发麻红肿等情况。但是“马令公”吃多了舌头会像被刀割一样疼痛开裂,甚至还会流血,然后需要把树上的叶子含在嘴里,疼痛才会减轻,血才会止住,研究表明,“马令公”果汁中存在的刺激物质是某种蛋白酶类,当地人为消除刺激,经常采用食盐作调节剂来调配食用,这实际上是蛋白酶的盐析作用过程。因为其割舌头,大人一般认为其伤肠胃,(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其吃多了割断舌头和肠子的传闻,据说,“马令公”的果实和树皮有毒。食果实10余个即可使舌头表皮脱落、出血,树皮煮服可引起呕吐等症状。果实用盐水浸泡毒性可减轻或消失。)因此不允许我们多吃,尤其是饥饿的时候。
我们自家的院子里也有一颗“马令公”树,是汁水较多的品种,吃起来也甜,它就位于我们老石头房的前方一侧的石头堆处。其果树不高,每到结果时,满满的果实就会伸向屋子处,平时我们在果树下纳凉、接水洗衣服等,但是由于其底下有石堆,父母往往不允许我们攀爬,所以我们就会在树下使劲地够上面的果实,够不到时才会偷偷的爬上去,姐姐比较擅长爬树,往往我还没有爬上最低的树干,她便已经把最高的枝干上的成熟果实摘了,母亲回家后发现树顶的果实被摘后,便会“问罪”下来,她问是谁爬上了最高的树干,这时,姐姐就会把责任推到我身上,我没吃到几颗果实,也没有爬上最高的树干,心里很是委屈,可是,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两个人同时落下一顿责罚。到了每年冬天,“马令公”树还会有落叶情况,这在四季变化不甚明显的海南,显得别具一番风情。
据悉,“马令公”树的根和叶可治风湿和跌打损伤。可作呕吐剂及解毒剂;果实可以食用,种子可榨油。木材坚硬,纹理细密。同时是是较好的园林观赏和绿化树种;又可以保持水土、改良土壤、防风固沙及涵养水源,其叶子吸尘效果好,能有助于减少空气污染。当地人并不知道它的价值,由于资源匮乏,我们小孩总是把它当充饥的果实。尽管其会割舌头,却也算是一种美味的野果,并给我们的童年留下了很多记忆。
珍贵的乌墨果
我们家的屋子后有一片石头林,其由南至北延伸,面积约800平米,石头林西侧是村委会主干道,这条马路直通村委会大队路口和镇上公路连接,另一侧连接村委会中心,东侧是我们家的院子以及石头房,石头堆高出地面约一至两米,石头上全是树林,石头地中间开出一个入口,相当于我们家的院子门口,供平时出入使用,入口的南侧是非常茂密的林丛区,多为杂树,北侧多为高大的乔木,有乌墨树、橄榄树等,乔木下约两米处便是我们家的新石头房。乌墨树就位于我们家院子的出入口处,平时出入都要从下面经过,乌墨果成熟时,就会掉落在地上,引来许多鸟类和小松鼠等在附近逗留。院子里的乌墨树高度仅次于橄榄树,其高约有十几至二十米,树干大约需要2个大人才能抱住。树下还有龙眼等多种小型树木。
乌墨,又名“乌楣”“海南蒲桃”“乌口树”,我们从小都叫它乌墨。虽然知道它的叫法,但是我们并不知道其名字背后的意义以及学名是什么,因为其叫法同“黑色的袜子”意思相近,甚至我一度以为它就是黑色袜子的意思,不过,黑色我可以明白,袜子就无法理解了,此外,当地还有“十年果”、“麻粟”、“羊屎果”等叫法。“羊屎果”我有所耳闻,但是由于与美味的浆果实在不符,所以我们都无法接受。后来,我通过一番辛苦搜寻才得知了它的名字,看到字面后,我也才恍然大悟其名字背后真正的含义,令人哭笑不得。
乌墨是桃金娘科,蒲桃属下的常绿乔木。高10-20m,干直,树皮粗糙,花白色;浆果为椭圆或卵圆形;花期3-5月,果熟期7-8月。乌墨能耐高温干旱,对土壤要求不严。分布于中国台湾、福建、广东、等省区。因其木材耐腐且不受虫蛀,可用作造船、建筑等,也可作为园林绿化树种。在海南的乌墨一般2-3月开花,6月中旬前后果实开始成熟,7月大熟,果实对天气要求很高。通常情况下,这种水果的成长周期非常短,一般半个月就可以成熟,果实由青转红变紫黑色为充分成熟,成熟后的果实肉质多汁,易腐烂,非常不容易保存,采后一般要当天吃完不然很快就腐烂了。(乌墨的果实成长周期短,且不容易保存,这是它非常珍贵的原因之一。)
乌墨果是一种非常甜美多汁的浆果,其外形就像是一个晶莹剔透的葡萄,尚未成熟的果子吃起来酸酸甜甜的,非常解渴生津,成熟的果子和成熟的樱桃味道颇有些相似,甚至比其更甜美多汁。据说乌墨果有很高的补钙等营养价值。在农村还会将其用来泡水喝,对干咳不断的症状有所缓解。所以,现在很多地方看中其比较高昂的售价,都纷纷开始大面积的栽种。
我们家的乌墨树时常受到路人的赞叹,因为这么高大的野生乌墨树非常少见,而且其果实品质与数量也相当好,不过想要吃到这么美味的果实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小小的乌墨果长在十几米高的大树上,想要摘取并不容易,外人一般只是望墨止渴罢了。乌墨果成熟后,母亲会专门找来长杆摘下果实,然后及时洗净晾干后食用。但是由于乌墨果长得实在太高,母亲用长杆摘的仅是一小部分,我和姐姐往往等不及了,就会自己偷偷的爬上树去摘取。姐姐个子小,手脚轻快,大多是由她爬上树摘取。十来岁的她借助周围小树的树干不一会儿就蹿上了十几米高的乌墨树,这样的技能连母亲也非常的惊讶。(我时常非常的羡慕她,于是有一回我便忍不住尝试跟着她爬上了树干,可是才爬上树干的最低处,从十几米的树上往下望去,看着底下满满的石头堆,我便已经头晕目眩,发抖不止,不敢在继续往上爬,于是姐姐便会一边笑话我,一边敏捷的往树顶蹿上去了。)后来,姐姐一直以此为傲,以至于母亲责罚她时,她便会蹿上树干躲避,尔后母亲往往担心她的安全问题,不敢轻举妄动。这时,姐姐看着母亲在下面拿她没办法,就会咯咯笑不止。最后,由于担心姐姐的安危,这颗珍贵的乌墨树便被父母卖给别人砍掉了。为此,我们都惋惜不已。
不结果的橄榄树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为什么流浪远方,为了我梦中的,橄榄树……”由台湾作家三毛作词的歌曲——《橄榄树》,表达了人们最真实的情感和向往自由、追求梦想的信念。橄榄树一直是和平,胜利,希望的象征,能够代表人们的博爱情怀;同时,橄榄树生命力极强,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生存环境,也是顽强的拼搏精神,坚强和生命的象征,代表着永远。
橄榄,是橄榄科橄榄属木本植物,因其果实尚呈青绿色时即可供鲜食而得名。其原产欧洲南部地中海沿岸地区,我国广泛引种。在我国橄榄的栽培历史悠久,在古书《齐民要术》中就有关于橄榄的记载。橄榄性喜温暖,生长适宜温度20到30摄氏度,生性强健,耐热也耐寒、耐旱等,常野生于海拔1300米以下的沟谷和山坡杂木林中,或栽培于庭园、村旁。它是很好的防风树种及行道树。木材可造船,作枕木。制家具、农具及建筑用材等。果可生食或渍制;药用治喉头炎、咳血、烦渴等。核供雕刻,兼药用,治鱼骨鲠喉有效。种仁可食,亦可榨油,油用于制肥皂或作润滑油。
我们家的院子最高的石头林处有一颗橄榄树,其树高约十几至二十米,树干需要3个大人才能抱住,因其生长于险峻石头堆处,而且高大强健,是我们最敬佩的树木之一。小时候,我们时常围着它的树干玩耍。第一次听到橄榄树时,并不懂是什么,只是觉得名字很好听,后来母亲告诉我们橄榄树的果实就是橄榄,可以食用,有很大的作用和价值,所以我们就对这颗橄榄树更加心生敬畏了。我们没有见过橄榄,母亲说,过年时吃的一种果脯就是橄榄,为此,到过年时,我们特别留意了这种果脯。剥开它的包装,只见里面有一颗扁长椭圆形的果脯,将其放入口中,果肉酸甜可口,美味极了,(当时年龄小,不知道果脯是加糖渍制的,)我们想只是果脯就都如此美味,那新鲜的果实还得了啊,为此,我们便开始期盼着自家的橄榄树也能够开花结果,让我们尝上这个宝贵的果实。可是,橄榄树比院子里任何一颗果树都高大,旺盛,院子里的果树开花结果一轮又一轮,我们家的橄榄树却从来没有开花结过果子,年年期盼,却年年都落空,后来我们等的实在没有耐性了,于是便问妈妈,橄榄树什么时候才能结果呢?母亲说,树和动物一样,有公和母,这是一颗不能开花的果树,才明白原来我们在等一颗不会开花的果树结果,就像以前,我们总是期望着快点过年可以吃上好吃的东西,然后买上新衣服穿,但是,因家里经济条件有限,能够买新衣服的次数很少,哪怕是过年的时候。于是我们便问爸爸妈妈“为什么别人过年可以买新衣服,我们却没有呢?““会有的。”“什么时候?””等到我们家的瓜菜好卖的时候。”可是年年都有瓜菜卖,能买上新衣服的机会却寥寥无几,直到后来,我们对过年买新衣服的期待便变得越来越少,甚至再也没有主动要求过父母给我们买新衣服了。
我们对于橄榄树开花结果的希望落空了,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这颗橄榄树得了病害,它的根部出现了空洞,而且因为其靠近房子和村子的电线杆,出于安全考虑以及家里的经济等原因,爸爸妈妈便把它卖掉了。橄榄树被砍后,它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树桩,树桩里有一个很大的空洞,我们便在这个树洞里建房子、玩过家家等,所以,它又陪伴我们渡过了很多年时间。
不详的猫头鹰
“咕咕苗……”某个漆黑的夜晚,当所有人都已经进入梦乡之时,屋外的树林里突然传来奇怪的声音,这个声音既像是鸟叫声,又像是人笑声,在寂静的林子中独特而响亮,我们被这个声音吵醒,母亲安慰我们说这是猫头鹰,父亲用石头驱走它。从那以后,我们时常都能听到猫头鹰的声音。但都只闻其声,未见其貌,我们好奇的问妈妈说猫头鹰是什么,妈妈说它是一种在晚上活动的鸟,它的叫声是一种不祥的征兆,所以各家都不喜欢它在自家门前叫。它时常在我们家房子前的树上鸣叫,尽管大人忌讳它,但是我们却是对其充满了好奇。父母不让我们出去,从来没有亲眼看过猫头鹰的样子,后来通过图画看到其真容后,我们倒觉得它是一种可爱的动物。
据悉,猫头鹰别名“鸮”,因其面貌似猫,人们一般称它们为“猫头鹰”。猫头鹰喜欢白天躲在树叶间睡觉,等到夜幕降临出觅食,是森林里的捕鼠专家。由于猫头鹰的眼睛长在头部前方,不像别的鸟那样长在两边,因此它们想全方位观察四周情况时,只能不停地转动脑袋。
我国民间有“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不怕夜猫子叫,就怕夜猫子笑”等俗语,常把猫头鹰当做“不祥之鸟”,称为逐魂鸟、报丧鸟等。据说猫头鹰由于嗅觉灵敏,能够闻到病入膏肓的人身上的气味,并且会发出“笑声”,在很多地方在听到猫头鹰叫声后数日之内会死人。猫头鹰的叫声以及昼伏夜出,都会使人对其产生种种可怕的联想,所以中国民间认为猫头鹰是不吉之物。但是,在西方文化里,猫头鹰代表的意思却是完全相反的,猫头鹰是智慧的象征,《哈利·波特》中用来送信的信使就是猫头鹰。同样的生物在不同环境背景下滋生出的不同文化内涵,这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所以,有时同样的事情换个角度看待,或许结果也会不同呢。
屋檐下的燕子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来自唐朝诗人,杜甫的《绝句》中,将燕子与春光的美好写的栩栩如生,燕子是农村生活最常见的鸟类,家燕会在农户的家里筑巢,被视作吉祥的象征,古代诗人也时常会把燕子写进诗歌中,作为春天、爱情、财富、美好等的象征。
某个雨天的傍晚,我和姐姐正在那位镇上政府工作的大伯家避雨,空旷的旧屋子突然传来叽叽喳喳的声音。我们好奇的循着声音找去,发现房顶附近竟然筑着一个鸟巢,鸟巢由泥土和草木筑成,周围是稀稀拉拉的白色鸟屎,看起来脏脏的,小鸟们正在鸟巢里休息。这是我们第一次知道燕子,平时鸟类对于人类都是避犹不及,没想到它们竟然会主动在人类的屋子里筑巢,这让我们惊讶不已。从那时起,我和姐姐便时常会留意到燕子。
春天时,天空下燕子飞来飞去的身影,为生存与繁衍忙碌着。犹如我们的父母和农民一般。我们家下边大伯的家,是燕子最喜欢的筑巢点,他家大且墙面宽阔,在加上平时几乎无人居住,所以,就成了燕子很好的筑巢点。我和姐姐喜欢偷偷的跑去大伯家,观察燕子。燕子把窝建在靠近屋顶的墙面上,它们每天都会从外面衔来稻草或泥土等东西回来。等到鸟巢筑好,小鸟孵化出来,屋子里就会非常热闹了,我们时常站在窝下不到两米的距离处,静静的观察它们,只见燕子的窝旁掉落着许多白色的鸟屎和羽毛,窝里的雏鸟还未长全羽毛,它们静静的等待着,感觉到风或者有动静时,就会张开大大的嘴巴等待着被喂食,燕子妈妈时不时的会回来查看雏鸟或衔着食物回来喂食,但是它们似乎完全不在意我们的存在,依旧放心的继续出去。其实比起家燕,我们还是更喜欢住在树林里的小鸟,因为,我们觉得树林里的小鸟非常干净,而且不受任何拘束,在天空下自由自在的飞翔,就像是山林的精灵一般,所以看到燕子以后,我们并没有很喜欢它,觉得它打破了我们对鸟儿的美好幻想。不过不喜欢归不喜欢,小时候,由于好奇心重,我们也曾动过想要养一只家燕的念头,只是父母说燕子是吉祥的象征,不能抓,所以便放弃了,不过看到它们在农户家里筑巢后,我们也想有燕子来自己家里。
燕子不入苦寒门,这是古代对燕子的说法,母亲也有过类似的说法。据说,古时候,有钱人家会有比较好的环境,而贫苦人家因为没钱房子一般修的都比较矮,采光也就要差很多,燕子为了繁衍等会本能地寻找安全和舒适的栖息地,而选择在较高、采光好等的有钱人家筑巢,久而久之便有了这样的说法。我们家的房子,一套是老旧的石头屋,其坐东朝南,矮小且采光不好;新房子是石头与砖头结合的毛坯房,坐西朝东,只有一间卧室和大厅,其空间有限,所以很少会看到燕子会来我们家,后来家里修整了新房子前方的地面后,视野变开阔,采光也变好了以后,慢慢就有燕子想过来筑巢,但是母亲说,燕子筑巢会脏了房间,而且我们家空间有限,所以就把燕子赶走了。尽管我们并不那么喜欢燕子,家里也从来没有过燕子筑巢,但是它们勤劳勇敢的印象却给我们的童年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看着燕子繁忙的身影,总是不自觉地会让我们想起自己的父母,它们早出晚归,终日劳碌,勤劳的喂养自己的雏鸟,而我们就像是窝里嗷嗷待哺的雏鸟。通过燕子,我们慢慢懂得了父母的辛劳和生活的不易,也懂得了珍惜拥有的一切。
夜吓
某个盛夏午后,我突然在睡梦中哭闹起来,听到声音爸爸、妈妈从屋外赶来确认我的状况。我在睡梦中一边哭一边喊道:“快救爸爸!”,记忆里我看见天空下有一只白色的鸽子身影掠过,它把爸爸叼走了。同时,父亲的弟弟“疯子宁”正站在天空的正下方,一边望着天空一边“呵呵”笑,我即害怕又焦急,不停的叫喊。突然我隐约听见妈妈对爸爸说我在做噩梦,让他把刀拿来!在乡下,有一个习俗,为了让小孩免受灾难、噩梦的侵扰,会把剪刀、红符等放在小孩的床头。遇到小孩夜吓时,大人们不能强行叫醒小孩,因此母亲让爸爸拿刀主要是想驱除不好的东西,让我醒过来。我记得当时母亲一边拿着刀念着一些话,父亲一边应和着我的叫喊,慢慢的我便醒了过来。
这是我唯一夜吓的记忆。农村总是流传这样的说法,当小孩出现夜吓的时候,就会说是小孩的魂被带走了,所以需要家里人通过喊其乳名带回来。而且人们为了防止小孩子做噩梦,会在床头放一把剪刀,或镰刀,有时还有“红符”等。
在过去农村由于资源贫乏大家就会通过许多土方法来治病。我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正坐在自家的院子突然站不起来了,大人说我被犯到了,于是便找人画了“红符”,烧灰冲水给我喝,没有几天就好了。在农村,如果小孩被犯到了或者出了什么事情想要保佑平安,就会去找村里的一位神婆画“红符”,烧灰冲水给孩子喝下,或者带在身上。我小时候为此喝过很多次“红符”水。对于这种土方法,很多老一辈人都深信不疑。
据我所知,“红符”其实是一种朱砂纸画的符。我猜测是因其颜色为红色便被称为“红符”。朱砂纸是将朱砂放在溶液浸泡晾干制作而成的纸,(根据资料,朱砂纸是由酒溶化以后再把纸放到溶液里浸泡,晾干(荫干)以后就成朱砂纸了。)朱砂是一味安神的中药。为硫化物类矿物辰砂族辰砂,主含硫化汞(HgS)。采挖后,选取纯净者,用磁铁吸净含铁的杂质,再用水淘去杂石和泥沙。“小儿夜啼:小儿夜啼:伏龙肝末二钱,朱砂一钱,麝香少许。为末,蜜丸绿豆大。每服五丸,桃符汤下。(《普济方》)”,朱砂用于心悸易惊,失眠多梦,癫痫发狂,小儿惊风等,不过本品有毒,不宜大量服用,也不宜少量久服;对肝肾会有伤害。现代医学认为,小孩半夜吓醒哭闹,是由于做噩梦、环境因素、缺钙等原因所致。过去人们会依靠很多土方法来治病,或许对于其效果尚待考察,但是它也反应了农村质朴与单纯的一面。
疯子宁
“疯子宁”是父亲最小的弟弟。听说他自小无人照看,再加上生活贫困等原因,导致了精神异常。我们从来不知道他的名字,只知道大家都叫他“疯子宁”。他不喜欢与外人打交道,白天大多数时候只会待在自己的屋子里,从不洗澡,也不穿新的衣服和鞋子,蓬头垢面,浑身发臭,直到夜晚才会出来,去田里寻觅一些香蕉、菠萝蜜等吃的。小的时候常常能够听到从他屋子里传出敲击石头的声音,如果有人靠近他,他就会向外面丢石头,平时我们小孩子从不敢靠近他的屋子,只有当父亲或母亲给他送饭时才会敢跟着去看他。除了这些外,他平时便看不出有任何的异常,不过,他从来不会听任何人的话,即使是我的父母想要管教或帮助他,也无济于事。由于没有足够的能力,也无法负担得起医疗费用,所以,只能够听之任之。
他住的地方是一间我们家的旧瓦房,已经有相当的历史,没有电灯和水,屋内昏暗破旧不堪,有一张破旧的床和被子,床底下堆积着许多物品,我们每年过年都会给他更换的衣物、鞋子、被褥等,但是他从来不会拿来使用,即使父亲勒令他也不会听。他床前有一个烧火堆,还有许多被他从瓦房上拆下来的石头,他闲时就会敲击这些石头打发时间。父母给的饭菜他不吃,还会自己在火堆上煮一些从田里找来的香蕉或菠萝蜜等。小时候,我们都很害怕他,他会乘大人不在时,出来闲逛或到我们家或别人院子里取水和用石头吓唬我们。我记得,小时候我要帮忙做家务,每天傍晚必须要到距离他最近的老房子里烧柴生火做饭,每到这个时候他就会出现在门口,我就会用扁担从里面堵住门,任由他在窗口丢石头砸门也不开门,看到我害怕后,他就会站在窗口发出咯吱咯吱的笑声,这给我留下了很大的阴影,后来父母对他进行了一番很严厉的教育和警告,但是他依旧如此,他有时候还会到院子里吓我们,每次开门我都特别小心不敢让他听到,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后来我稍微长大有意识了以后,但是现在想起来他可能只是想到厨房拿水或者吃的东西。
尽管人们总笑他疯癫,可是他却从来不在乎,我行我素,昼伏夜出,白天在房子里敲击石头,夜晚去田里找吃的,他似乎从不会为自己的衣食住行担忧,有的时候甚至连母亲言语间都会说羡慕他吃饱了便不管任何事情。或许可能在他心里也嘲笑那些整日为农事辛苦劳碌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