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从小到大,对我评价最多的一个词语是:“懂事”。我讨厌这个词。
的确,我是村里那些家长口里别人家的小孩,是长辈眼里最听话最省心的小孩,是妹妹眼中优秀的比不过的长姐。我学习成绩好,花钱仔细,不和同学攀比,能帮家里干活,身边所有的成年人都觉得我懂事,夸赞我懂事。
如果可以,大概每个小孩都想肆意撒娇有人哄,这些“会哭出声”的孩子往往能得到大人最多的关注和照顾,可我,已经不记得几岁的时候把自己的哭泣调成了静音。回头想想,印象中挨过最狠的两次打,一次是五岁左右,因为想偷偷去邻居家吃面条,被母亲拿着玉米杆打了一路,我嗷嗷哭,那时候觉得哭得越放肆代表我越委屈。第二次好像是七岁,因为在饭桌上夹了客人面前的菜,被姥爷当场扇了一巴掌。那一巴掌打得我手足无措,将一个七岁小孩的自尊心狠狠甩在地上,当时的委屈涌上眼眶,但是我却无法放声哭出来,而是赶紧把碗扣在脸上让最后一口饭同眼泪一起放进嘴里,然后不吭一声,走下饭桌。直到如今,我也依旧记得那悲惨的一餐,我真的好难过。我想如果是舅舅家的小孩这样,他还会打这一巴掌吗,答案是不会,那天我一个人躲在角落,哭了好久。
小时候我懂事得让人心疼。和妹妹们一起吃好吃的,一个东西分两半,我被教导要主动拿小的那半,被带出门买东西,从来不敢说出想要什么,别人给买的东西,我口中的第一个答案总是我不要,不用了,别人给的东西从来不会说不喜欢……这些“懂事”带给我的性格让我在喜欢与不喜欢,要与不要之间难以自洽。明明想要,明明喜欢,这些明明对我来说都太沉重了,我的懂事不允许我让别人为我破费,为我的喜好买单,仿佛我不配。
童年的时光,我常被教育家里没钱,要省吃俭用。小的时候家里条件很不好,我想吃方便面我妈舍不得给我买,偶尔吃一袋就开心不得了。家里有一个用塑料袋做的门帘,那个门帘上是用各式各样的零食袋子做的,夏天我最爱躺在炕上看门帘,风一来,门帘轻轻晃动,就好像五花八门的零食在我的眼前摇晃,极为诱人。上了小学几乎每个小朋友都会带点零花钱留着课间买零食。那时候条件好的一天一块多,差点的就五毛左右,而我,我妈给我五毛钱我会花一周。有天,我中午回家吃饭,想跟我妈要零花钱。我妈忧心忡忡,告诉我家里就剩八毛钱了。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真不懂事,为啥跟我妈要零花钱,第二个问题冲进我的脑海,我们接下来怎么过呢?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剩八毛了,但是我确确实实为此担心了一个月,那一个月我没有花一毛钱。我很小就感受到了,穷,是很可怕的。
继父来到家以后,我们相处融洽。一方面我爸是个挺随和的人,另一方面,我也在努力地适应和接受他。我们的家庭已经圆满,而我知道,我不能对眼前的父亲要求太多,不能让我妈为我为难,我不能给这个家添加任何麻烦。我更不太敢奢望一个父亲对女儿的怀抱和宠溺,其实想想也不算什么,那些本来也不存在的。说不羡慕是假,但是没有,也能长大。
长大以后,突然意识到自己整个青春好像没有叛逆期。我按部就班地走在学习之路上,小心翼翼地与世界相处,生怕任何人事物为我而惊扰。我知道,其实我不想那么懂事的。我也想吃好吃的吃大的那半,我想表达自己的喜欢或不喜欢,我希望被人爱的第一反应不是拒绝……
多年以后,当我遇到了喜欢的东西,或许也会痛快买下,但在这个她人习以为常的瞬间我还是会觉得难过。坦然地爱自己,好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