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很久以前有个人生了个女儿,前面已经有四个哥哥一个姐姐。由于老来得女也是宝贝得紧,父亲在那个年代那个小地方也算是知识分子,当然,计划生育无法满足他工作又多子的愿望,我记忆以来便是务农。小学时,老师总是说要珍惜食物,书上总是赞美农民勤劳等各种品质。那时候总是升起一种自豪感,我父母真厉害。到如今,让我如我父母一般耕作,去养活一家子生计,我定然是不愿意的。毕竟吃不了那份苦。小学三年级还在老家地小学读书,离学校不远有我们家一块地,栽满了洋芋,中午放学后午休两个半小时,爸爸妈妈给我们带了饭菜,我和姐姐哥哥就一块去帮忙锄草。上学前十分钟打预备铃时,我们就会一块去学校。
大概是从小什么苦都吃了,又什么苦都没吃,乐天的性子一直随着我到现在。三亩的天空并未圈禁我的目光,总想着要看各个地方的美景,探寻那些不同的风土人情。但是这并不影响我时常怀恋家乡浓重的口音,习惯刺激味觉的辣以及父亲不善言辞的关怀、母亲碎碎念念。
我从小在家便是话唠,总是叽叽喳喳。当然,面对亲戚往来,更是作得不行,因此挨了不少打。可是长大后,反而逐渐沉默下来,与母亲独处时倒是与少时无二,其余时候只愿自己是一个沉默的影子。亲戚总是关心我的工作和个人情感,渐渐的我就不愿意去维持这些问题。在外与同事朋友相交时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时候又是另一个我。
我妈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妇女,我记忆以来,她就教我很多不落俗的道理,并且以身以身作教。
家是在一个离镇上十多公里的山里,说山里也并不十分准确,国道就在家门口。然而我妈一直以来就不能坐车,一坐车去哪里,不出五里路便开始晕车,不知道是不是近年来上了年纪的原因,不管去哪里,及时准备了晕车药,也没什么用。出门一趟回来都要吐很久,我哥开车总是开的很慢,那也没办法缓解我妈妈的症状。以前到如今,她也不愿意怎么出门了。可我总觉得她是怕我们觉得麻烦。我小时候很调皮,我妈每次去镇上都靠双脚,我偏偏要“撵路”,就是我妈去哪我也要去,不带我我就悄悄跟在他们后面,每次都要被打一顿,被送回来的时候哭得满脸都是泪水。但是我这个人不记打,第二次绝对还会跟着跑。我妈说起这些事,就会感叹“现在让你去哪你也不肯去了,你要是还像小时候一样就好了。”
不知道父亲会不会后悔年轻的时候放弃了大好的工作机会,选择了一个热闹的家。我高中时,由于长期的辛苦劳作,他得了腰椎间盘突出,住院时我去照顾他,总是听到他痛苦的呻吟。偏偏屋漏偏逢连夜雨,也正是他住院那段时间,他最好的朋友张叔生了重病,不久人世,送他去看我张叔回去以后,他情绪明显低落不少,有一次我出去打水,回病房时看到他在掉眼泪。我安慰的话在嘴边却没有说出口,语言在生死面前总显得格外乏力。我父亲的医生说动手术风险很大,手术失败下半辈子会在床上,即使成功也没法保证不会复发。没有疑问,最后还是选择了保守治疗。
我大哥曾经问过我父亲,“老爹,要是你当时参加工作,会不会比现在潇洒很多?”我记得他是这么回答的“人嘛,得到一些东西,有些东西就要不了。”
小时候,马路上没有那么多车,冬天下雪马路上就会积厚厚的雪,这时候“马路垭口”(一下坡的个急转弯)那里总会翻车,普遍是是那种运货的大车。这时候,村里的人就会送熟食给那些可怜的货车师傅。后来逐渐演变成给师傅吃的,师傅给钱。每当这时候,我妈总会说“可怜了,都回不去过年了。”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多年以来,并未出现然人命的大事。有一年,父亲去张叔家喝酒回来,遇到一个翻车的人,他带回家去,我爷爷那时候还在世,他说“正月忌头,腊月忌尾。”不该让带血的人来家里,父亲只说“出门在外,都会有难的时候。”给爷爷气的拄着拐棍就走了。那个受伤的人第二天就走了,临走前说了一些类似大恩当厚报的话,当然,从那以后,便没有再见过。这并不妨碍父亲还是会做会做这样的好事,上次回去我妈就告诉我,“你爸前段时间又带了个人回家,临走前还给了他钱让他打车回家。”我是对这种事从来不发表意见的,做一件事能给你带来一定的好处,为什么不呢,在条件允许下。
然而,我并不觉得父亲是个慷慨的人,父亲很喜欢出门,每一次他出门以前我都会粘着他要一双红色的皮鞋,到现在也没有穿上。他总会哄骗我说“卖皮鞋的老板回四川过年啦!”我就会拿着糖果哭唧唧地说“那爸爸下次你要给我买哦。”还有三哥中考时要六百块钱,他只给四百,因为这事三哥直接没有去考试。老四和我在县里读书的时候,每个月给的生活费也是捉襟见肘,仅够开销生活所需,但是老四正是花钱的年纪,慢慢的也不爱读书,那时候他成绩比我好得多,已经高三下半年,各科成绩都相对突出,继续读重点大学没有问题,最后他放弃了。
总体来说,虽然没有锦衣玉食,却也时常能吃上新鲜的果子,在一个相对温和的环境里暖饱着长大。没有成为父母的骄傲,跋山涉水四处寻找理想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