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孟良玉瞅着还未成年的周怀民吵吵着要开包子铺,心中很是担忧,孩子年纪太小了,人情世故尚不明白,又怎能独自支起一摊生意呢?
和母亲的担忧不同,周怀义倒是很支持。
“妈,眼下小老三也没念书了,总得让他找个事做,在包子铺也学了两年,他做的包子咱也尝过了不是,与老刘家包子起码有个七八分是像的,我是觉得可以开的,咱把家里粮食卖了去,先供他开铺子,等他卖出些钱来,再给怀文把学费缴上。”
见母亲还在犹豫,周怀义又极认真地说“妈,咱家有我一个庄稼人就够了,让小老三去外面闯闯吧。”
孟良玉不能完全揣摩到周怀义的情绪,只是藏在心底很久的对怀义的亏欠又翻腾了出来,她一时也说不出话来,只好点了点头。
周怀民望向大哥,感觉已经去世很久了的父亲又活了过来,他有一刹那的恍惚。
他从未像此刻这样端详着这个不过才21岁却满脸沧桑的大哥,烈日风霜在他的脸上留下了一道道的痕迹,一双手也终于像父亲那般粗糙黢黑。
6年光景,大哥已成为了这片土地上最好的庄稼人。
自己地里麻溜地干完了,又去给别人打小工,这才让家里的日子慢慢好了起来。
念高中的二哥再也没穿过漏脚趾的鞋,也买了好几本中意的书,或许是心境好了些,二哥读书越发地厉害,在县里的重点高中竟也能名列前茅。
而眼前的大哥,脚上的鞋早已只剩半截鞋底,在石头地里劳作生生硌着,他也默不作声。
周怀民只觉得心中有些难受,不忍心再仔细打量端详,便把眼睛从大哥身上挪开看向了屋外。
“我想试试,穷日子过怕了,想奔一些好日子。”
周怀民说这话时,语气很轻,全然没有往日的气势,只是眼睛看向很远处的群山。
他似乎也想在这巍峨的群山之间找到一些力量,他也期盼着这股力量能够支撑他坚定地迈向未知的路途。
没过两天,周怀义张罗着把家里的粮食卖掉了,本想着到年底粮食紧俏些卖个好价钱,给老二怀文当下学期学费的,这下给了老三开铺子,也不能全指着老三回本,自己还得想办法给老二挣学费去,周怀义心里盘算着。
孟良玉又带着周怀民把亲戚借了个遍,这才勉强凑齐了钱。
周怀民包子铺开业前,老刘去了一趟,传了一半祖传技艺给怀民。
老刘想着这徒弟有情有义,自己也不能落下,当然这非亲非故的全给这外姓小子也是不可能的,自己还指着这手艺过活呢。
虽说只有一半,也好歹是把这师徒关系落到实处了。
担心周怀民没有办法张罗生意,孟良玉、周怀义母子俩跟着去呆了一个星期,要不是家里农活也要紧得很,周怀义还得多呆上些日子。
孟良玉多留了半个月,虽说没有正经学过包子手艺,但总归是灶台上的那些活,自己也能帮些忙。
主要是担心周怀民年纪太小,不会张罗生意,自己帮着照看一些,总能少出些错。
事实证明,孟良玉对自己的儿子并不是太了解。
跟着老刘学了两年,包包子、卖包子这一套活周怀民早已熟稔。
凌晨四点起来和面,准备馅料,包包子,出包子,卖包子,周怀民一气呵成。
反倒是一辈子在田间地头忙活没有见过什么世面的孟良玉倒是有些手忙脚乱。
“咱家包子可是上好的面粉、上好的肉馅,您就放心吧”
“知道陆山镇刘记包子铺吗,那是我师傅,他们家可是祖上的手艺,咱这几个镇谁不知道啊”
“这个酱菜鲜肉包,我家的招牌,我送您一个您尝尝”
“好吃您再来”.......
孟良玉瞧着周怀民忙着跟顾客们攀谈,亲切有礼,诸事得体,心中的担忧少了几分,她不曾想自己的小儿子竟也长得这般快,已经可以独自支撑一门生意了,比自己强。
想着自己一生愚笨未有作为,但在几个孩子身上似乎看到了希望。
尤其这怀民总感觉他身上有股韧劲,说不定还真能成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