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科幻灵异 / 演变战役 / 第一百一十五章:燕区改造

第一百一十五章:燕区改造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二月末,耕种。
  无限军官来到这个时代的第十年。
  “哗啦。”
  头顶暖阳,风吹得凉丝丝的,脚下混着农家肥的土坷垃被锄头连坷垃下方的土块挖起,小伙子麻利地整地,他头顶一块麻布,表明他的身份:
  汉军生产建设兵团。
  成百上千和他一样的人在广阔的田野上劳作,更多人在开挖水渠,筑建堤坝的工地上忙得热火朝天。
  北方的燕地,农业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推进中。
  新的耕作方式和配套的农业设施被毫无保留地交给当地人,为了确保这项革新顺利进行,陆大古采用强制措施,允许支援部队对不愿意学习新耕作模式的农户进行一定处罚,对踊跃学习的农户采取奖励,以及,当地不愿工作的盲流、闲汉,直接抓去劳动。
  “这,真能行?”
  农闲时,一处田埂上,老汉对着眼前大片搞沟垄制、合理密植的田质疑:
  “我爹,我爷爷,祖祖辈辈都是这么种田的。”
  “咋能说变就变了呢?”
  “这瞎搞真能有收成?”
  “放心吧,爹。”老汉的小儿子肯定道,“我听孙大哥说了,南边的田听他们的干,那庄稼种出来翻了十倍。”
  “笨!”
  老汉不满地敲了下青年的脑袋:
  “我种了一辈子地,我能不比你清楚?”
  青年委屈地缩着头说:
  “可他们的田,真的种出来好多庄稼。”
  他说的,是去年汉军占地后紧急抢种的秋粮。
  比此时的传统撒种亩产仅几十斤的产量,采用沟垄制、合理密植、精耕细作模式和些许化肥摸索成果的田足足400斤的产量的确很震撼人心,并且他们明确告知乡民,这还是田不够熟、化肥产量不高,以后两三年还能再往上爬一爬。
  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对陆大古指挥提供的耕作方法有不少质疑,却在涉及吃饭问题的大事上肯听调动的原因。
  百万人的生活正在迅速改变。
  衣。
  纺织业,纺织机器全力开动,将大量脱脂羊毛纺成衣物,送往燕地。
  食。
  种植模式改造,正是当下最重要的工作,其次是畜牧业改造,动物养殖等,从需要腹地向XJ域输血以推动改造,到XJ域内粮食产出喂饱当地人绰绰有余,大古决心用三年时间完成扭转。
  住。
  本地的砖厂已经建起来了,先用砖建造部分府政建筑,然后对社会环境实施引导,培养当地人使用砖房和新式炉灶厨具,适应新生活,这样,砖和煤将同晋地、齐地一样,融入这里平民们的生活。
  行。
  强推车同轨造成了不小的麻烦,民众的马车改换造成了混乱,但长痛不如短痛,他们必须去做,以及千里主干线铁路北至燕地边界,南接陆大古起家之地,基本可以视作汉国又长出一条动脉,将沿线地域串联一体,可这仍然不够,还需要大量支线将众多城地相连,还需要对道路展开改进。
  道路运输手段的推进将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执行。
  “兄弟们!”“诶!———”
  “抄家伙!——”“噫!———”
  此时,某处工地前,一群挎着腰鼓的工人在空地上绕圈,敲鼓、吹唢呐。
  热热闹闹、喜气洋洋地准备开工。
  这是在一处原本迷信思想比较严重的地方,他们的行动,名义上是讨个彩头,歌舞演给土地公,而表现上看,小孩子们围着敲锣打鼓的工人们嬉笑跑圈,大人们笑着对“祭神”的工人指指点点,对这些外来人的表现并没有排斥,相反还觉得很好玩。
  这个时代想遇上这样的免费表演可太难了。
  “嘟~~嘟!嘟!嘟~嘟!”
  被人群围在中间的人吹唢呐吹得脸颊涨红。
  唢呐其实是外国传入我国的,东汉时流行于西域,金、元时才进中原,广泛流传。
  现在人们提早遇上了这件能从满月吹到头七的乐器。
  “咚咚隆咚!”“铛!铛!”
  更多人跟着唢呐的曲调节奏敲锣打鼓。
  这些“乐团成员”里大部分人其实并不真正理解为何要这么做,他们也只觉得好玩。
  这是在人造传统。
  陆大古生造出一个开春动工前,敲锣打鼓吹唢呐,为新的一年动土木讨彩头的习俗。
  为自己治下的民众增添一点共同文化。
  还有春节、工祭、清明、端午、中元、中秋等节日,正披上“文化融合”的外表,在汉国内全范围实行,让民众尽可能地参与进来,也就是大古治下各个地方,人们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外地人过来,然后新的节日跟着来了,大部分喜庆欢乐,令人欣喜,少部分粘着神鬼,相关来由讲得煞有其事。
  为此,大古专门设立了配套的假期。
  他始终相信,节日是纽带,它由共同的仪式、共同的信仰组成,它能够使人们更团结,好比后世海外炎华人聚起来过春节。
  能够巩固人们的文化根基。
  而完成节日的仪式需要时间,如果没有时间进行节日仪式,如包粽子、做月饼、祭神祭祖、走亲访友等,人们会忘掉节日,把它当作垃圾扫进历史长河里。
  “啪。”
  一座城内的客栈里,一敲惊堂木。
  说书人讲起了《封神演义》。
  “诗曰:”
  “丞相金銮直谏君,忠肝义胆孰能群。早知侯伯来朝觐,空费倾葵纸上文。”
  “话说纣王听奏大喜,实时还宫。一宵经过。次日早朝,聚两班文武朝贺毕。纣王便问当驾官:”
  “即传本王旨意,颁行四镇诸侯,与本王每一镇地方拣选良家美女百名,不论富贵贫贱,只以容貌端庄,情性和婉,礼度贤淑,举止大方,以充后宫役使。”
  说书人面前,乌泱泱的人们听得入神。
  陆大古没看过这本明代小说,但他看过电视剧。
  炎华神话体系直到后世二十一世纪,都有些混乱,甚至前后矛盾,没有形成完整逻辑,因为炎华人没有走ZJ合一的路,这可能导致对外来宗教抵抗力不强,如佛教。
  他为了积淀文化,顺便增强“抵抗力”,指挥文化部门十几人集体创作了这本书。
  至于结果么。
  最起码以他的眼光看这本汉国版《封神演义》很精彩。
  足够挤压此时仍存在的人牲祭祀信仰,如“河伯娶亲”的生存空间。
  等以后人们稍稍习惯了神话体系。
  伐山破庙、消灭淫祀、敕封正神就可以开干了。
  跟着推行的还有“实用主义信仰观”。
  人拜神上香,那就相当于给钱让人办事,钱货两清,简单明了。
  给河神上供是为了让他履行好职责,梳理水流,洪水泛滥了是要推倒神像,拿柳条鞭子抽他的。
  给龙王上香是为了风调雨顺,他要是敢干旱,那就“三天之内不下雨,先扒龙神庙,再用大炮轰你娘”。
  “铛铛!”
  敲锣声划开城外村口的安宁。
  一名汉军什长踩着大石头在满编九名士兵簇拥下对着村民们拿着喇叭喊话:
  “招人了!缺搬运工!”
  人们慢慢聚集过来,蹲在村口一个衣服破旧的青年望向他,听他喊:
  “愿意干的过来!一天管两顿饭!十文工钱!”
  青年一愣。
  立马跑过来,挤开人群到什长脚边:
  “军爷,你说干活管饭,保真吗?”
  “保真,汉人不骗汉人。”
  “俺干!”他用力点头,问,“那额们干活是去弄嘛呀?”
  “给乡亲们挖渠、整地,将来还要建厂、盖新房!”
热门推荐
这个大佬画风不对我在帝国当劳模诸天从让子弹飞开始快穿:反派女配,你有毒黑化男主总想套路我玩家凶猛快穿花招:扑倒专属男神!轮盘世界快穿之陪你看星辰大海神级快穿:病娇宿主,求轻宠影视世界从小舍得开始桃源俏美妇穿成黑化男主的白月光美漫:名场面全被我曝光了透视仙王在都市快穿之宿主横行霸道女主她是个bug从四合院开始的天道轮回大佬今天又凶残了吗穿书之每天醒来师尊都在崩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