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增加故事的叙事性这个倒不算什么很新鲜的想法。
之前叶梓萱就跟顾意说过要准备进军女性游戏市场。
因此叶梓萱补充这样一个验收节点也不奇怪。
新增加了一个验收节点,又会对验收增加不少困难。
不过这无所谓,反正顾意本来也没打算要在这个系统周期内将《最后一个刺客》这款游戏推向市场。
至于最终推向市场的产物那指定是在《学术生涯模拟器》《狩猎模拟器》《钓鱼模拟器》这三大模拟器中间选择。
或者也可以直接将这三个一块推向市场,毕竟先前的《独一无二的修仙模拟器》很成功。
这种情况下对梦想技术关注的玩家不少,如果只推出一款产品很容易被打上“梦想技术全新力作”这样的标签。
但如果是同时推出三个产品的话,任谁也不会觉得有游戏发行商能一下子搞出3款精品。
三个产品同时上线对于宣传会起到不小的分流,无法形成宣传上的合力。
甚至于因为产品的差异化,很容易让原本关注梦想技术的产品的人吵起来。
产品过于繁杂,本身就是做研发的大忌。
不过顾意是奔着亏损去的,就是要踩坑。
总之,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而说到验收本身,在软件(包含游戏在内的)开发项目中,验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决定了项目能否成功交付。
验收是项目最后的关键步骤,这一环节涉及到客户或利益相关者对交付的软件进行评估和批准。
能成功通过验收意味着项目已经满足了客户的需求和期望,可以正式交付和投入使用。
相反,如果验收失败,项目可能需要返工。
尽管验收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但验收也是面临着不少挑战的,这些挑战会使这个过程变得复杂和困难。
首先验收要面对的问题就是沟通问题,在实际项目中,客户和开发团队之间往往存在沟通问题。
客户可能没有充分表达他们的需求,或者开发团队可能误解了这些需求。
这种沟通问题可能导致验收失败。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客户可能会提出变更请求,这些请求也会对项目的范围和要求产生影响。
在验收阶段,必须确保变更被妥善管理,以确保项目交付的软件与最初的要求一致。
软件质量也是验收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交付的软件存在严重的缺陷或错误,客户将难以接受并批准。
因此,在验收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质量测试和审查,以确保软件达到高质量标准。
而且要合理安排时间,否则在项目结束阶段,可能会出现时间和资源不足的情况。
这可能导致验收过程的仓促进行,从而增加验收失败的风险。
顾意原本以为,梦想技术跟天光工作室达成的这种金额上千万元的协议最后的验收环节也会充斥着各种麻烦呢。
但却得悉具体的验收环节完全将由PlayTradeHub这个平台从中负责。
这无疑是省却了很多精力。
这让顾意不由得有些意外,
这些操作也太方便了吧。
怪不得这个时空的软件行业能够取得如此蓬勃的发展呢。
从顾意重生之后遇到的种种来看,
现在这个时空就是最有利于软件发展的黄金时代。
软件发行者能够不用为很多蛋疼的琐事所困扰。
而软件开发者也能省却很多时间精力,不用把精力浪费在没完没了的文档上面。
在这个时空,哪怕是只做一个普通的软件从业者也要比前世更幸福……
当然,这些便捷化的操作也带给顾意一些新的思路。
即在这个时空,想从事技术行业好像也并不需要本身有技术人员啊。
很多事情完全可以外包出去。
就像现在要发行一个游戏,顾意完全可以采购现成的,而后之后的宣传也不需要自己做……
如此一来,岂不是不需要任何技术研发实力也能成为一家技术企业?
之所以是突然有这样的想法,
是因为顾意的主要目的是奔着亏损而去的。
这种情况下,技术人员要都是自己人,那带着自己人走亏钱的路子多少有些不友好。
而如果是主要业务都外包出去,在外包任务结束之后钱货两清,
之后就再无瓜葛了。
这样自己奔着亏损去也不用有什么心理负担啊?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顾意目前的想法依旧仅仅是雏形阶段……
不过虽然只是雏形阶段,顾意也还是觉得自己的这个想法有可行之处的。
所欠缺的只是实际验证一番。
不过这么说也就没必要再单独组什么技术人员的团队了。
顾意想到之前还专门在梦想技术的官微上发布了有关于技术人员的招聘信息还煞有其是地搞出了行业关联度测试以及企业精神测试。
现在看来属实是没啥必要啊……
顾意正准备在网上删除这些相关的招聘信息
并撤回相应的行业相关度测试以及企业精神测试的链接。
结果却意外地发现从后台数据上看最近居然还真的有5个人通过了行业相关度测试以及企业精神测试。
这让顾意不禁是有种意外之喜。
从后台数据来看,因为前段时间《独一无二的修仙模拟器》这款游戏大热。
还是很多人对发行《独一无二的修仙模拟器》产生出浓厚的兴趣的。
因此总共有七千多人都进行过梦想技术的行业相关度测试以及企业精神测试。
通过行业相关度测试的行业不相干人士不少,但更一步通过企业精神测试却仅仅有这5个人。
顾意也不由得思考,自己搞得企业精神测试是不是有点过于苛刻了?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反正顾意也没打算继续留着这些招聘信息和相应测试了。
顾意删除了相应的招聘信息和测试。
当然顾意也没忘记根据网站后台上的信息给之前已经通过测试的这五个人发出面试邀请。
这跟顾意不保留技术团队的想法也不算矛盾。
毕竟这些人能通过行业不相干测试。
肯定不能算是计算机行业的从业人员,因此这些人员即使都能进入梦想技术也无关乎技术团队什么事。
而且按照先前发布的信息,只要是通过行业相关度测试和企业精神测试的求职者就可以参与进面试环节。
当然,以上都是次要原因,
最主要的还是顾意想体验下做面试官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