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章武三年五月,后主袭位于成都,时年十七。尊皇后曰皇太后。大赦,改元。
在探讨刘禅之前,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哲学问题。为什么呢?刘封本就是个争议性很强的人,所以作者写的再天马行空、荒诞无理,总有对应的史料可以解释。刘禅不同,刘禅和赵云一样,作为被演义过度渲染的角色,很多人在了解他之前,已经有了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如何看待这种有色眼镜的问题,这也就是作者想和大家分享的一个哲学问题。
何为诚?何为待人诚?
没有天生的圣贤,也没有天生的坏人。圣的标准是什么?恶的标准又是什么?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难道从来没有过错的标准就是圣贤?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盗亦有道的盗是圣还是恶?
何为诚?看清接受自己的恶。何为待人诚?发掘赞扬他的圣。
十六岁,刘禅继承帝位。称帝之前的他,也是颠沛流离,什么是家?出生地被曹操攻占,接着辗转夏口、南郡。有家人的地方就是家,他的家人在哪里?生母葬于南郡,后母孙氏史书形容才捷刚猛,刘备时刻担心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这样的后母,能称为家人?四岁至七岁,刘禅身边一个家人都没有。这样的童年,刘禅用了四个词——涉涂艰难!
悲惨的童年,父母双亡,还未成年就已经要担负起外有重兵环伺、内有叛乱四起、夷陵惨败国力亏空的蜀汉,是你,你会怎样?并不是每位皇帝都有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雄才伟略,让你失望的只是你对刘禅过高的期望。
十六岁的刘禅面对的困境:1.镇守汉中的魏延兵不过万,东临上庸,北接关中,以及西北天水,均是魏境;2.夷陵之战惨败,汉军荡然无存,孙权迁治所于公安,随时面临吴军寇境的威胁;3.益州南方叛乱,雍闿、孟获、高定、朱褒那是你方唱罢我登场;4.外戚隐患,后母吴氏也就是穆皇后,自从吴氏上位以来,亲哥哥吴懿可能军职一直是个杂号将军,但是权力一直不小,由护军升任关中都督,刘备称帝设立两个都督各统领南北战区,北线关中都督,南线庲降都督,刘禅继位后,吴懿也是封侯中的一位,族兄吴班,更是夷陵之战的前锋,地位自不用说。
下面请看刘禅日记。
章武二年六月某日,今天听到猇亭前线战报传来,父皇的大军被陆议击败,冯习、张南几个将军都牺牲了,父皇正在收拢大军往秭归,再从秭归撤往永安。怎么会这样呢!自打我出生以来,父亲他都是百战百胜的,益州拿刘璋,汉中斩夏侯退曹军,今天却败在孙权、陆逊这些鼠辈手上,之前的战报不还是连战连捷嘛。希望上天保佑父皇平安归来。
章武二年七月某日,现在的消息一天比一天差,父皇兵败如山倒,孙权、陆逊那两个狗贼这是要置父皇于死地啊,秭归被他们攻占了,现在还派人一路追击父皇。找机会我得给父皇写封信,告诉他胜败乃兵家常事,曹丕也好,孙权也罢,篡逆之辈和无耻小人是战胜不了我们大汉的天军的。
章武二年十二月某日,听诸葛叔说父皇的病好像很严重,那父皇为什么还在永安待着,为什么不回成都?希望父皇早点好起来,大汉不可一日无父皇啊。可就在这节骨眼了,还有人想乘机作乱,那个汉嘉太守黄元竟然举兵拒守了,真的太放肆了,等父皇派兵收拾你,我就在成都等着你的脑袋。
章武三年二月某日,诸葛叔今天急匆匆过来找我,说收拾一下,明天就出发去永安,好像是父皇病重。刚听诸葛叔说完,我感觉天都要塌了,父皇,您一定照顾好自己啊。眼泪止不住的流,母亲病逝的太早,记忆里她的音容笑貌已经渐渐模糊了,父皇,我不能再没有你了呀,你一定要等我。
章武三年三月某日,想写很多,但一提起笔竟无语凝噎。今天父皇拉着我和弟弟,说了很多,我知道这是父亲的遗言,可我却不愿承认,我希望父皇还是那个意气风发,纵马驰骋战场的左将军。父皇,您说的我一定会记住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章武三年夏四月葵巳,先主殂于永安宫,时年六十三>
章武三年五月某日,今天我带着父亲回到了成都,明天开始我就是大汉的天子。父亲,您的一生波澜壮阔,我浅薄的言语无法颂扬你全部的功绩,您多保重,一路走好。您未完成的梦想由我完成,驱除国贼,再造大汉,我答应您一定实现。我选用的年号是建兴,不为别的,就是为了重建大汉社稷,重兴大汉荣光。
日记到此告一段落,草民柴桑小卒恭迎建兴皇帝。
外戚干政,可能大家觉得言过其实,因为吴懿和吴班两人没有单独列传,史料也相当缺乏,所表现的形象多为正面形象,吴班是刘备东征的先锋,吴懿和吴班后面又跟随诸葛亮北伐,诸葛亮逝世后,吴懿也立刻接手了汉中防务。
作者写到这里,后世的史料我们不引用,作者只引用汉朝的一段史料。
王政君,这个名字挺现代的,说这个女人许多读者可能没有印象。那我再补充一段史料,传国玉玺缺了一角,对,这娘们砸的。砸的谁,哎哟不是王莽,是王舜,王舜来帮王莽讨要的。王莽是什么人,王政君她哥哥的儿子,就是她侄子。王政君,汉元帝的皇后,汉成帝的太后,汉哀帝的太皇太后,就问你,这履历牛吗?作为汉成帝刘骜的亲妈,她爱这个儿子吗?非常爱。她忧心大汉的江山吗?非常忧心。但是任人唯亲是人的本性,不是个性,八十四岁的王政君在走马灯时,肯定也是无限的后悔。是的,侄子王莽终究是篡夺了大汉的江山。
汉成帝刘骜继位时多少岁,十九岁。就这么个岁数,王政君都权势大炽。现在刘禅多少岁,十六岁,吴懿就已经是关中都督,刘禅刚继位就给吴懿封侯了。刘禅此时可能还不理解外戚的隐患,但有人早已经注意到了,谁呢?自然是诸葛丞相,难不成还是作者啊?
原在章武二年刘备东征时,就有个把刘禅生母迁葬到蜀地的计划,结果还没迁到成都,刘备逝世了。诸葛丞相担心穆皇后趁势扶持外戚,毕竟吴懿本身就是益州豪强的主要代表,现在又有外戚这层buff,东征失败元气大伤的荆州士族们再也经不起打击了。
建兴元年八月,荆州士族话事人丞相诸葛亮联合荆州士族主要代表太常赖恭上表刘禅,追封刘禅生母甘氏为昭烈皇后。昭烈皇帝+昭烈皇后,明明白白告诉外戚,穆皇太后是后妈,不是亲妈。想要靠太后这棵大树乘凉的外戚们,死了这颗心吧。
此时作为托孤大臣的诸葛丞相,已经慢慢褪去了荆州士族话事人的身份,成为蜀汉的国家柱石,以心怀天下的格局去辅助这位先主托付的接班人。
诸葛亮为刘禅制定的接班三部曲。
第一曲,东和孙权。遣尚书郎邓芝固好于吴,吴王孙权与蜀和亲使聘,是岁通好。
第二曲,休养生息。建兴二年春,务农殖谷,闭关息民。
第三曲,南征四郡。建兴三年,造反了三年的南郡,被诸葛丞相不到半年平定了,不打不知道,打了吓一跳,南方这几个郡一直举兵造反,积攒的粮草兵器不少,军资一下充实了。
北伐的大幕徐徐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