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江山行 / 第三章:明争暗斗

第三章:明争暗斗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原来王中流班师只是一个幌子,其真实目的是为掩人耳目,将盛帝潜于军中。京师的政变看似严密,实则一举一动都在盛帝眼皮底下。谋反首犯黎玮凌迟处死,其余诸人或腰斩,或鸩杀,牵涉此案者千余人,境况惨烈。倒是中山王曹当阳的处置出人意料,他被无罪释放,遣返封地。没有人知道盛帝对这位大自己三十岁的兄长作何打算。
  此后,盛帝算是真正掌握了君权,所有人都认可了盛帝的能力,士族与宗族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关系,两相合作,共商国是。同时,盛帝以国家安全名义延揽四方有能力的人组成了如今的间谍机构——黑水台。而黑水台最高指挥官黑水台鹰卫蒋春秋则无人知晓其底细。他从不公开露面,总是一袭黑色罩袍包裹全身,没有人见过他的真容,也不知道他从哪里来。他的存在仿佛只属于黑夜,与光明丝毫的接触都会触及他生命的底线并迅速吞噬瓦解他在人世间的任何信息和意义。但这丝毫不影响黑水台在大魏帝国这架庞大机器面前的影响力,群臣也是谈之色变。虽然目前黑水台还没有任何一次发难的记录,但周无忌明明白白知道,这只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终有一天这场权力的龙卷风会爆发,而毫无疑问,自己和盛帝正是这龙卷风的风眼。
  相比之下,王中流则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历史似乎一遍遍的印证那句飞鸟尽,良弓藏的古语,在燕山王与周文通与中山王曹当阳事件之后,王中流被拔擢为振南将军,却被剥夺军权,在京师任职。王中流是一名纯粹的军人,除了军队其他一无所知,将其留任朝中就相当于断绝了他的一切可能,正可谓恩宠有加而毫无实际。为此王中流颇有些顾影自怜,他活跃的身影也慢慢变得没落。直至此次朔州军情紧急,盛帝才又一次启用王中流。可是王中流心中如何想法,却没有人知道。
  周无忌觉得,这是一位可以争取的将军。
  他在心里默默盘算如何给这位自己名义上的部下和盛帝曾经相交相知的将军递上一份橄榄枝。
  表面上看去盛帝似乎已经夺得先机,可王中流的回应却似乎并不怎么热烈,周无忌觉得此事尚有主动权。
  出征将领议定,又确定了一应军械粮草供给,朝议结束。
  此时大魏帝国的京都已经纷纷扬扬下了有一阵子雪了,大地被一片晶莹剔透的洁白笼罩。远远望去,皇宫建筑群红色的宫墙分外显眼,映衬在世界的洁白中,又显得孤单寂寞。王中流步出大殿,走入洁白的世界中,回首看皇城时,心中竟然生出一丝落寞与遗憾。
  “王将军,何故行色匆匆?”
  王中流不回头就知道是兵部尚书周无忌。
  “王将军欲于西北用兵,必能如当年燕王事件,一战而乾坤定。”
  “但愿如此,则中流幸甚,社稷幸甚。”王中流拱手。
  “朔州地处偏远,民风彪悍,连带着军队习气也是好勇斗狠,加之连年征战,功勋连连,兵娇将傲,怕是不好节制。”
  “愿闻上官教诲。”
  周无忌握住王中流的手,在大雪中前行。身后不远处紧跟着周无忌三十六人抬的官轿。
  “朔州军中有我一些门生故吏,近日我将这份名单交于你,你可暗中言及今日之事,他们必将为王将军趋。另外,我素知将军平日清正,家资不多,此次出征,我特为将军准备了黄金一千两,白银十万两,绢、绸各两万匹,助将军快速笼络军心。”
  王中流与周无忌对视,眼神充满疑惑。
  “将军勿疑。老夫这也是为国家计。匈奴来势汹汹,而将军又初到朔方,如不对大军施以厚利,恐大军无法为将军所用,诚如此,则大魏危矣!”
  王中流停下脚步。
  “谢上官厚爱。然中流认为,将兵不以财货之力,应恩威并重。虽厚赏之下必有勇夫,然朔州军各个英勇,人人尽命,必将为国所用。若说奖赏,漠北金银牛羊不可胜数,我想足可慰三军将士。至于尚书劳军之意,不若等三军凯旋之日再言不迟。这份名单也恕中流不敢收受,恐中流知此名册,则心猿意马,无法对三军将士一视同仁。此取祸之道。”
  王中流在说道“取祸之道”时,眼睛执着地盯着周无忌,语调缓慢。
  周无忌毫无动摇,静静与其对视。
  “既然如此,则预祝王将军旗开得胜,班师凯旋。”周无忌转身,自顾自上了自己那座豪华官轿。
  在远处皇城的楼阁天台之上,盛帝一袭玄色狐裘迎风而立。世界一片寂静,皇城外百姓家中炊烟升起,让人觉得在这大雪的深冬里有了一丝温暖的气息。除此之外,天空中连一只乌鸦也没有,只有风吹动盛帝的袍摆。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