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六十天后……
昆仑一号舰上。
舰长室灯火通明,李可穿着舱外太空服,头戴太空盔,坐在宽大舰长椅里,身后一排工作台每张舰员椅里坐一名同样穿着舱外太空服,头戴太空盔工作舰员。
座椅安全闭锁机构已打开,抗荷系统也在发挥作用。
各自头盔耳麦内传来舰上智能系统语音提示。
“昆仑一号距离与水星环日轨道相切处转移轨道五万公里,十分钟后主动力系统及辅助动力系统点火启动,将加速并执行程序转弯,请舰上所有人员坐进座椅做好安全防护”
由于昆仑一号接下主要执行程序转弯,加速过载低于两G,因此不需将座椅向后倾倒七十二度角,舰上人员只需坐进座椅并做好安全防护即可。
Z国太空军安全手册规定,母舰,战舰,货舰等有人太空舰艇,在加速,减速,程序转弯阶段,所有舰上人员必须穿戴舱外太空服,太空盔,坐进座椅并做好安全防护,至于是否将座椅向后倾倒七十二度角,视过载是否超过两G决定。
李可与身后几名工作舰员全都盯着眼前3D全息影像。
画面中心最大一格显示当下太阳系各天体实时位置及运行参数,昆仑一号所处空域坐标,动态数据等信息。
右上角一格显示一奇特天体,是此次昆仑一号任务目标,形状像带壳花生的哈雷彗星,外表漆黑如同煤球,后边拖条被太阳风吹出长长彗尾,光标显示长度接近一亿公里。
哈雷彗星运行在昆仑一号外侧偏靠后,横向距离两千万公里,速度每秒五十三点五公里,正以磅礴之势疾驰向近日点,距离一点四亿公里。
昆仑一号已借助太阳重力阱完成引力加速,目前航速每秒五十公里,稍后加速并执行程序转弯结束,航速达到每秒五十三公里,随后主动力系统及辅助动力系统停止工作,再次进入巡航飞行阶段,预计三十天后在哈雷彗星近日点与其交汇并保持同步。
届时开展历时一月测绘,登陆取样,安装星际信标作业,之后脱离接触径直飞向几乎迎面而来的地球。
十分钟后。
昆仑一号底部六组主动力系统及四组辅助动力系统点火启动,总计一百台矢量推力重型离子发动机同时喷出淡蓝色离子火焰,推动昆仑一号加速并执行程序转弯。
过去三十分钟。
一百台矢量推力重型离子发动机停止工作,昆仑一号完成加速及程序转弯,进入巡航飞行阶段。
头盔耳麦内再次传来舰上智能系统语音提示。
“昆仑一号进入巡航飞行阶段,预计三十天后与哈雷彗星交汇”
长舒口气,李可原本紧绷的脸稍稍变得放松,隔着透明面罩盯着眼前3D全息影像的一双眼睛却丝毫未从画面中离开,随即发出命令。
“打开货舱入口,东区机械手臂投放先导探测器,先期执行交汇”
随命令下达,身后工作舰员立即开始执行,纷纷向相关工作舱室舰员发出各项指令。
立刻,昆仑一号货舱入口气闸门打开,露出直径二十米圆形出入口。
货舱内壁东南西北分别居中安装一支机械手臂,五段式设计。
主大臂长三十米,直径六十厘米,一端通过基座安装在货舱内壁,另端连接主小臂。
主小臂长二十米,直径五十厘米,一端连接主大臂,另端连接副臂。
副臂长二十米,直径三十厘米,一端连接主小臂,另端连接仿生机械手。
仿生机械手分手掌与手指。
手掌长五米,宽五米,厚三十厘米。
手指为三指式设计,每根分别长五米,直径二十厘米。
机械手臂设计用途为搬运货物,投放各类探测器,卫星,抓取"雄蜂"级。
货舱支撑体,货舱壁,内部四支机械手臂,主体采用轻质高强度碳纤维复合材料建造。
货舱内底部几何中心是座直径一米,深十米圆形腔体,外围按六边形数同心圆分布多层同样腔体。
层间,腔体间,间距均为十厘米。
腔体兼具"雄蜂"级小型无人攻击艇泊位,检测,充能等功能。
几何中心与外围七层腔体,共三百七十二座,具备冷发射能力,构成直径十六点六米正六边形区域,称冷发射区,再向外称泊位区。
冷发射区,泊位区各覆盖厚度两米盖板机构。
冷发射区盖板机构同时是天车系统,外侧顶部中心有直径五米环状把手,方便机械手臂抓握,内侧为对应三百七十二座腔体,直径一米,深一点五米,腔体内设计磁力发生装置。
泊位区盖板机构以货舱底部对角线为界,分做四块,按任务需要可依次开启或全部开启,以相应机械手臂分东,南,西,北四区,内侧同样有对应腔体,直径一米,深零点五米。
平时盖板机构闭合,其上可放置储物标准集装柜,共两型,A型长宽高二十米,十米,十米,B型长宽高十米,十米,十米,能存放不同货物,设计有导轨可进行多种拼合。
一般是机械手臂将储物标准集装柜送出货舱出入口,再由穿梭机或搬运机器人将其中货物送去各舱段及舱室。
或搬运机器人在货舱中从储物标准集装柜内取出货物,通过货舱支撑体系与货舱壁连接处气闸门经货舱支撑体系内通道送去四面倾斜式建筑。
战时按任务需要清空部分区块或全部区块储物标准集装柜,关闭昆仑一号内管状通道,各舱段,舱室气闸门,抽气装置起动,将货舱与外部间隙处空气回收压缩,打开货舱出入口,开启昆仑一号对接口。
任务泊位区盖板机构开启,"雄蜂"级在泊位内磁力机构作用下向上弹出两米,相应机械手臂自顶部抓握住冷发射区盖板机构向上吊起,天车系统启动,弹出"雄蜂"级进入吊起盖板机构内侧腔体,磁力发生装置将"雄蜂"级牢牢固定住,一次可将三百七十二艘"雄蜂"级送进冷发射区腔体。
一批次冷发射三百七十二艘,两分钟一批次,最多一万艘"雄蜂"级可在六十分钟内冷发射出昆仑一号对接口。
"雄蜂"级一经冷发射出对接口,尾部离子发动机即刻点火启动,进入各自预定位置列队,遂行作战任务。
返航时,自昆仑一号对接口减速进入,尾部离子发动机停止工作,靠惯性飞入货舱,机械手臂及时抓取并送进货舱内底部泊位,进行一系列检测及充能。
很快,东区机械手臂启动,主臂从向上紧贴货舱壁开始向下移动,副臂同时向下伸展,机械手接近最上层一储物标准集装柜,伸出根手指摁下开启按钮,集装柜顶部打开,露出内部待投放先导探测器,三根手指伸进抓住,主臂,副臂向上移动,机械手将其送出货舱出入口。
货舱出入口关闭,东区机械手臂复位。
昆仑一号对接口内侧气闸门开启,先导探测器调姿移轨辅助动力系统启动,推动进入内侧气闸门与外侧气闸门间饼状空间。
内侧气闸门关闭,抽气装置迅疾将饼状空间内空气抽干,对接口外侧气闸门开启,先导探测器调姿移轨辅助动力系统再次启动,飞出昆仑一号对接口进入太空。
对接口外侧气闸门关闭。
先导探测器尾部主动力系统小型离子发动机点火,径直向前飞去。
按计划,先导探测器将提前昆仑一号与哈雷彗星交汇并伴飞,同时开展测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