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风卷江湖郡安城 / 云雾笼罩

云雾笼罩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郡安是一个三省交界的城市,民国年间城头不断变幻大王旗,各色军队穿梭其间,各种颜色的军服、山南海北的口音让郡安人惊诧、张皇。拿枪、拉炮的路过、驻扎后不派粮筹款的几乎没有。有一次孙司令的部队征粮,送去的慢,军官、士兵老总生气,动手抢了起来,又骂又砸,并见色起意,强奸女人,开枪打死了三个抗拒的。平民百姓终日勤劳,仍家徒四壁,还有恶霸、地痞惦记。只有八路的部队与其它军队不同,态度和蔼、有爱民之心。
  那个世道生存艰难,地皮被刮了一层又一层,不奸猾、狠,脑子转的不够快,活不下去。贫瘠出刁民,战乱出“狠人”。土匪、保安团应时、应运而生。各股土匪、保安团、百姓都有着“过了今儿,不说明儿”的心理。
  郡安冒出了比其它城市更多、更凶悍的匪霸、劣绅。当和平的阳光重新照耀这片土地时,那些由战乱与贫困孕育出的“凶狠”与“刁”,依旧在郡安城人的血脉中流淌,以至风俗、观念影响到后来。
  冯恩的整个村子离城区二十余里,逐年修缮,形成一个完整的堡垒,外带护城河,远看高大坚固。是郡安人夸赞、恐惧、神秘的地方。他在这里用威吓、耍手腕、“培养利益集团”的方法管控着百十来户人家,官府、江湖里“拜朋友”,有叫起来比亲兄弟还亲的“哥、兄弟”,北边儿贤民村的梁自全,西边山里的红枪会陈栓是“换贴朋友”。在迎来送往、人情世故、见风使舵上冯恩拿捏的准。
  冯恩遵循兔子不吃窝边草的江湖规则,在王家桥村内免粮、免税、收买人心,抢劫、绑票到外县、远到外省。主要靠贩毒、贩军火供养队伍,王家桥老窝有三百多人枪,临近村、镇被能管控、调动的武装有近三千人。
  这天,冯恩正和军师刘畅滨在大堂里商量着怎么样在小营村征款,卫兵大林子进来说有个自称是八路的杨云丰要来见面。
  “奥”。冯恩不禁愁云上头,拿不定主意。前一段儿行政公署税务局副局长孟楠宏和党部周智船来王家桥消遣,酒桌上说:国军四十军已进郡安城,正规军兵多、武器装备好,西边的共产党肯定是打不过,被消灭或收编是早晚的事。冯恩对国军占领、管控、占上风不怀疑,但国民党的领导、控制能力他是有经验、经历的,民国以来的郡安地区剿匪发生过多次,剿了又生,各种武装、“草头王”从来就没有完全消灭过。
  张学良的部队、阎锡山的部队名义上属国民党,实际底下各行其事,处于自己做主、“当家”状态。在专区北部要完全消灭共产党并非易事,正象他冯恩在民国混、拉杆子,靠着看风使舵、软硬兼施不是也生存了下来。
  世道、势力变化、阴阳、八卦、演化无穷,各方面留点面子,下回好见面,难说形势一变,用不着对方。可现在还是离共产党远一些,得让四十军看到自己的态度、站位。
  沉默了一阵儿,给刘畅滨说:“这共产党不长眼色,眼瞅着国军势大,找咱们干什么?赵军长那边儿在瞅着咱呢。”刘畅滨马上心领神会,转身走到门口对大林子说:就说冯团长去拜见赵长官,商讨专区消灭共匪、保境安民的事,没在王家桥。
  大林子脸上疑惑的走出保安团办公大院,又走上王家桥中心街,来到城门洞门卫待客屋。
  杨云丰听大林子板着脸说完,心里的乌云增厚,不过马上脸上又云淡风轻地说:既然冯团长不在,那我就给他留个条子,写几句话。说着从口袋里磨出半截铅笔和纸,写道:冯团长阁下:适蒙不在,后会有期。接上峰命令,我军将撤出油坊村、官村以东。你部可接防。写完,放在桌上。转头对通讯员说:咱们走。二人牵马走出村外的吊桥。
  驻扎在韩岭村的八路连部里,有个战士急匆匆的进来报告,说跑过来一匹马,象是去王家桥的两位同志骑的。马上空着没人,问是不是出事了。指导员郭兴国没顾得上同连长商量就通知一排集合,跟他去往王家桥方向。一路跑到离连部十几里的地方,就发现了杨科长与通讯员的尸体,二人头部和胸部、腿上中了多枪,已没了呼吸。路中央有一滩血迹应该是另一匹马被打死躺倒的地方,后被拖走了。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