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登陆 注册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明朝海战 / 第三十五章 海上贸易

第三十五章 海上贸易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中国人与南海诸岛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至汉朝。《汉书.地理志》记载,汉武帝元鼎六年,汉平南越,汉朝开始拥有直接通往南海诸国最便捷的海上通道,进行官方贸易,这就是中国记载的最早的对外海上贸易。
  明中叶以后,民间贸易成为主导,私人海上贸易的规模和海商资本的积累都超过了以前任何历史时期(所以说,明朝的对外贸易很强)。民间贸易和官方贸易的差别说得简单点,民间贸易是利益至上,官方贸易是皇帝大人享受至上,而且有很强的政治因素在里面。
  民间贸易的无论规模还是出口量都要远远大于以前,改变了宋元以来中国铜银大量流出的趋势,这些体现在民生方面,自然就是大家都更有钱了。
  但中国海商在东南亚地区的贸易,并不是一枝独秀。15世纪到16世纪,以满载香料的维多利亚号回国为标志,西方势力纷纷向东扩展,从葡萄牙开始,到西班牙等国,与中国海商势力展开了争夺。
  西班牙连续向东方派出了多支远征队,直至在菲律宾建立殖民地,万历十四年(1586年),马尼拉殖民政府专门召开会议,形成了一份向国王报告的备忘录,其中写道:“陛下一旦成为中国的主人,也就可以成为所有领国,包括印度支那、柬埔寨、暹罗(今泰国),甚至马六甲的主人。从而再征服苏门答腊、爪哇(今属印民)、婆罗洲,香料群岛(当时西方人对东印度群岛的统称),也就比较容易了……”但由于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被英荷联军打爆,这个也就没指望了。但西班牙人与中国人的竞争与冲突可不是那么简单。
  冲在与西方殖民者竞争第一线的当然是中国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们。中国海商的优势摆在那里:有技术,有产品,而且因为各方面原因,中国海商有钱,并且在那个技术还没有共享的年代中国的出口商品可以实现物美价廉。
  但在这里大家必须明白一个问题:只有中国(明朝)海商是海商,西方海商本质上是殖民者,海商背后是商会,殖民者背后是国家、侵略者。他们的优点是:有殖民地就是有根据地,可以依靠国力竞争。
  登州地处胶东半岛,是中国北方城市。如果发展海上贸易,东北亚的主要方向: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再来与日本的贸易。南方城市,有京杭大运河,也可以通船贸易,南方的经济比北方好,如果与南方通商,一定程度上可以带动北方的贸易,这就是京杭大运河的意义——贯穿南北。但是戚景通,想开拓的是海运建设。如果发展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贸易,一定要造船工业要强大,必然会带动军工行业,也就是蓝水海军。
  戚景通对于机械制造的憧憬可见一斑,万历皇帝也看得出戚景通的这一想法,所以对于此事非常的重视,这几日,一方面武会试的圆满成功,另一方面有重要的事,未来的海上丝绸之路迫在眉睫。万历与众位亲信也是在商议此事,但是搭建这样的平台并非是件容易的事。但是国家不能不发展,万历帝一咬牙,颁布诏书发展海上贸易-——海上物流运输。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