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在赵羽不知情的情况下,星已经把他制作羽王弓的事情刻录在了泥板上。
而另外一头。
石臼已经打造好了,随时都可以开始熔炼铜工具了。
在这之前,赵羽做的羽王弓火了。
制作算是粗糙的羽王弓,却比部落里的所有弓都要强力,甚至外形还显得更精致威武。
哪怕首领头自己的那把弓,也只有区区二十多公斤左右的力道。
巫弦那副小短弓,更是只有不到十公斤的力道。
他俩非常眼红赵羽的弓。
顶不住这两人不停的念叨。
赵羽答应以后帮他们做更好的弓,但是炼铜事业也不能耽搁,干脆就先帮他们把原来弓身结构改一下吧。
部落现在的弓几乎就只是一条木片杆子,材质未知。
纯粹是靠着木材本身微弱的韧性和弹性弓弦发射箭枝。
说是弓反而更像弹弓。
于是每天炼铜结束,赵羽还得拿着巫弦和首领头的弓进行削型和驯弓。
调整过后,再缚上麻绳弓弦,力道就不一样了。
头的那副弓,长一米四左右,改完足足展现出了三十多公斤的力道。
巫弦的那副小弓,改造余地不大,换副弦后力道也提升到了十几公斤。
巫弦觉得赵羽简直是宝藏男孩,每次漏点东西出来,都能大大提升部落东西的质量。
干脆直接邀请赵羽和首领,再拉上一些感兴趣的族人,一起继续交流弓和箭的使用经验。
“三人行必有我师”赵羽心想交流一番也是有好处的,随即答应了。
众人人在炕上盘腿坐下,随意的磕着亚麻籽,好一派悠闲样子。
首领先把自己的箭拿了出来。
“小羽啊,你帮忙看看这箭有没有改进的地方”
赵羽看到首领头的箭,箭杆光秃秃的,只装了个石箭头,但这箭屁股上,并没有粘羽毛。
“这箭少了点东西吧?”
众人“少了啥?”
一问便知,原来大家还不知道羽毛的作用。
磕了半碗亚麻籽,科普了一遍羽毛的作用。
也顺便讲解了羽毛的优劣之分,特别示意鹰羽最为高级,龙羽也可尝试。
“啥是鹰啊?小鹰龙咱就知道”
赵羽这才反应过来,好像在这里确实没见过鹰飞过。
“总之,大家以后遇到长羽毛的猎物,如果发现羽毛坚硬轻盈的,都可以拔下来存好,留做箭羽。”
众人恍然,怪不得经常见赵羽在收集羽毛呢,还以为他要做个羽冠。
“但是……”
赵羽话锋一转,说明了羽毛是箭枝工艺里技术含量最低的。
“哈?”
看到众人脸上疑惑的表情,赵羽再次磕下了半碗亚麻籽,又喝了一碗水润喉,科普了起来。
“总之,真正生产下来,最复杂的就是箭杆,因为箭杆需要加工刨圆,还需要挠度,而每个人每张弓所需的挠度都是有差别的……”
这话其实不是赵羽唬他们的,箭杆一直就是箭枝生产的难点。
地球古代武库存量中,箭头一般要比箭杆多出许多来,只有配了箭杆的,其实才能称之为一杆完整的箭。
但是古代武库的报告经常虚标,用箭头的生产代表了完整的箭枝,导致后人考据一度以为箭枝不值钱。
然而实际箭杆的加工难度极大。
首先说木箭杆,一个木料需要时间阴干,还需要精细的切割成条,然后才可以开始刨圆。
这还不算一些特殊的箭杆,是要求前后端粗细有区别的。
刨圆以后就完成了吗?还不行,还要钻孔用以安装箭头……
嫌木的太难,那竹的呢?竹确实是很好的箭杆材料,用作箭杆的竹子品种就专门叫箭竹。
但是箭竹是随便处理就能使用吗?也不行,普通生长的箭竹质地不均匀,是会直接影响精度的。
古人选择箭竹,是会特意挑选背阴处生长的箭竹,方可成杆。
所以箭杆的加工难度可想而知……
“如何,长见识不?”赵羽炫耀了一番。
“但是……我们有圣树苗啊……”
首领头禁不住提醒了一番赵羽。
赵羽脸上发烫“对啊,怎么忘了这里不是地球,有圣树这种逆天玩意儿……”
这次轮到巫弦科普圣树苗的特性了。
“这圣树苗啊,刚长出来的时候质地均匀,还特别柔韧,挺适合为箭。
再长几个月,木质就开始细密起来了,变得很硬,很适合做长矛……”
这圣树倒是挺省事,赵羽欢喜,看来只需要解决羽毛和钻孔的问题,就可以大量生产箭枝了。
通过这圣树,赵羽突然想起西面那处芦苇地,芦苇靠近根部的茎也是可以做箭杆,也比较坚韧和轻盈。
不过不能用太高拉力的弓,这片芦苇赵羽打算用它做廉价箭枝的补充。
因为芦苇快速生长的特点,完全可以获得大量的,适合消耗用途的廉价箭杆。
就是那堆鳄鱼需要处理一下,也不知道这地方为啥这么多巨鳄……
话头一个接一个,赵羽直接和大家分享了一些箭头的种类。
还告诉了大家,他计划做三种类型的箭头,三棱型的轻箭头,铲型的重箭头,和大菱型的狩猎箭头。
以后规划用圣树苗装配重箭头进行近距离精确射击,芦苇杆可以用来装配轻箭头和猎箭头,进行覆盖射击和狩猎。
后面赵羽拿出了哨子,吹了吹给大家听,解释还可制作一种指挥哨箭,大家可以听声而射。
几人聊的十分投机,连吃饭时候都端着盆子,蹲在那边吃边聊。
最后不可避免的,聊到了弓箭的作战方法。
赵羽直言,即便是最强的弓的射程,那最远也不会超过300米,考虑到箭矢的成本,使用弓箭杀敌,还是尽量以精准为主。
“所以哪怕是战场局势下需要进行覆盖射击,也要通过提前的训练,以进行准确的抛射而减少浪费”
要尽量避免不准确的火力覆盖。
其实箭枝作为古代的重要武器储备,一直是很金贵的,这点从成书于明朝的《三国演义》里就能感受得到。
其中写到草船借箭那一章,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出,即便是以明朝时期的生产力,十万枝箭的生产成本都是非常巨大的。
箭矢不能轻易的当成消耗品去浪费,最好是将敌人放到近前,瞄准了才射出。
而谈到准确性就又需要标准的距离。
和众人约定,晚点就可以制作标准化的量具,用于训练,可以量化攻击距离,间接的提升射击的精度。
当然现阶段弓的训练,还是以贴脸精确射击为主。
(30到50米左右)
最后赵羽给众人做了个总结:
“受困于原料无法大量生产,且不能快速打造的长弓,不符合部落未来的建军思路”
毕竟退一步来说,他完全可以制作大量的廉价投矛来装备族人。
投掷的距离即便只有二十~三十米,但配合上盾牌,那也是极为有效的。
(持盾投矛手,可远可近,轻步兵万金油)
而如果再进一步。
他的军事化武器可以选择弩。
弩的操作的训练时间更短,可以上好箭枝随时发射。
还可以用更短的弓臂发射出媲美长弓的力道。
甚至还可以用铜浇铸出滑轮,制作滑轮弩,这个没有技术难度。
(铜水浇铸造出圆形,其实难度不高,滑轮有点气眼是不影响使用的)
从生产上来说,弩还更适合进行标准化、流水化生产
即使上箭速度慢一些,但是射手可以不停的射击,持续性有保证,这种稳定性才是作战时候所需要的。
弓这种三秒真英雄,还是装备给少部分精锐即可……
————思考分割线————
“一想到滑轮,感觉现在也可以开始进行滑轮组的教学了”赵羽突然想到。
小圣树的树干非常的圆直,只需要截断,稍微修整就是一个完美的滑轮。
赵羽想着干脆直接开始制作滑轮组,边用边学最省事且直观。
这样等滑轮组制作好了,还可以辅助城墙计划的进行。
刚好这段时间制作的工具能派上用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