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晚明1640 / 第20章 以布为城

第20章 以布为城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对于一斗谷来说,这种盗贼行当已经轻车熟路。
  一行人牵着马,悄无声息的靠近了营地。
  黑暗中一声呼哨。一斗谷翻身上马,无数火把举起。
  “杀-------”
  一斗谷纵马在前。将火把丢在布幔上,火焰顿时蔓延开来。瞬间烧穿,一斗谷透过烧穿的布幔,看见布幔后面,还有不少阻碍。黑暗依稀觉得,还是布幔。
  “空城计,想吓唬老子。”
  “刘正,老子被骗了一次,绝对不会有第二次。”
  “跟老子上。”一斗谷一马当先,连人带马越过燃烧的布幔。人马合一,神兵天降。
  然后,整个人连人带马撞在“布幔”上。
  这布幔居然是硬邦邦的,有若铁石。
  一斗谷来不及想发生了什么事情,就已经人扬马翻。
  一斗谷连人带马摔在地上。所谓“布幔”也被硬生生掀翻,好像一堵墙被撞翻了。
  落马的一斗谷晕乎乎,满眼都是问号:“这是怎么回事?”
  已经没有人回答他了。
  “杀------”
  随着营地中一声呐喊。刘正与高二带着小刘庄带着埋伏已久的将士冲了出来。
  一斗谷带来的人见如此情形,顿时乱了。
  一斗谷落马之后,身后的骑兵。少数几个对一斗谷忠心耿耿的人,冲上来拼死相救,但难以挽回局面。但更多的贼人,勒马观望。见势不妙。转头就走。
  大部分流寇都缺乏苦战的韧性。
  一斗谷刚刚从坠马中恢复过来,就被数人围住。就押到了刘正面前。
  刘正笑道:“老兄,又见面了。”
  其实并不能怪一斗谷眼神不好。
  他看见的布幔,其实是棉被。
  在昏暗的灯光下,很难区分。
  但,为什么棉被能阻挡骑兵的冲锋?
  那是因为有这些棉被浇了水。
  刘正看到戚继光的布城之后,被寒风一吹,顿时想到了曹操浇水为城的典故。
  但是即便浇水为城。也需要时间的。
  冬天土地冻结。坚如铁石。
  想要破土动工,是非常困难的。刘正计算工期,最少需要一两天时间。而这两夜如何渡过,就非常重要了。
  贼人在外窥视。随时都会出现。
  想来不会放弃这个机会。
  刘正就想到了这个办法,用棉被夹稻草绑好,然后灌水。冻结在一起,形成一道冰墙。最外面一层是布幔。虚虚实实之法。
  如果真骗过贼人。熬过两天。两天之后,寨子就成了。就不用这个了。
  贼人真要攻,也能让贼人吃一个大亏。
  一斗谷果然如兔子一般,撞在刘正的木桩上。
  一斗谷又气又恨,灰头土脸,目眦欲裂,恨不得将刘正给生吞活剥了。大骂道:“你个鳖孙,要杀就杀,你爷爷我吱一声,就不算好汉。”
  刘正轻轻一笑,不与一个死人置气。让人塞了一斗谷的嘴,明日押到城中报功不提。
  ********
  天光大亮。
  刘正押着一斗谷入城。袁枢大吃一惊,他果然知道,昨夜城外营地有乱,但万没有想到。居然擒获贼人头目。验明正身后,下令处斩,悬首城门。
  袁枢对刘正高看了几分,说道:“贤侄,今日之局面,你觉得当如何却敌?”
  在此之前,袁枢虽然答应了刘正城外立营之策。但绝无让刘正参与到雎州战事的谋划中。
  刘正用战绩证明了自己。
  刘正说道:“以小侄看,坚守城池,贼人粮尽自退。”
  “不行。”袁枢说道:“眼前的情况,等贼人粮尽自退,估计要等到明年开春了。今年颗粒无收,明年万万不可耽搁了。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如果明年再误一年。河南就不知道是何局面了。必须尽快赶走贼人。”
  “如果明年有了一季丰收,河南的乱事,就能稍稍平息一二。有三年丰收,说不定河南还能恢复平静。”
  刘正听袁枢此言,为之一愣。
  此刻晨光洒在袁枢的甲胄上,有金光跳跃。也映射在袁枢的眸子中。
  有一丝金光-----是希望。
  在刘正心中袁枢的形象有一丝丝改观。他心中暗道:“袁枢此人,或许无力挽狂澜之能,但心里却是一个好人。心怀百姓,亦不愧为袁可立之子。只是-----可惜了。”
  真的可惜了。
  在自然灾害面前,袁枢所有努力,都是无用之功。
  崇祯十三,十四两年。河南大地都不要想种什么了。而崇祯十五年,却又有人造的天灾。指望上天保佑,三年丰收。不要想了。
  许定国说道:“我有一策,可大败贼人。不知道,刘典史,愿不愿听听。”
  刘正心中一动:“你有破贼之策,为何要我听。恐怕这退敌之策,不是你的。而是你们之前商议好的。而今是要用到我了。这才说与我听。”
  袁枢估计是担心,直接将话挑明了。刘正一旦拒绝了。事情就不好办了。
  这才如此婉转。
  “许将军请讲。”
  *******
  与此同时,袁老山大营中。
  几十人跪在袁老山面前,呜呜哭道:“我家掌柜的,中了那刘鳖孙的算计,折在城下,还请袁大掌柜为我家掌管报仇。我等愿意听大掌柜号令。”
  袁老山一副老农模样。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田间老汉。
  此刻他面带几分戚色:“我那一斗谷兄弟,不幸亡故,诸位暂且归俺麾下,且看俺为一斗谷报仇血恨。”
  角落里的房文禹无声冷笑。
  房文禹是一个三十岁的读书人,一身官袍坐在那里,不知道的,还真以为是一员官员。
  房文禹也是读书人。走到这一步,也是迫不得已。而他即便成了贼,也效仿官府做派,前有仪仗,后有旗牌。
  比官府还像官府。
  他与这些大佬粗不一样。有见识。
  一眼就瞧出来,袁老山与一斗谷,有个屁兄弟情义,无非是看上一斗谷留下的一百多号马队。
  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饥民要多少有多少。死多少都不在乎,唯独在乎的是马队。只要马队在。将这些饥民全部扔到这里,不过月余,就能重新拉起一帮人马。
  而马队,也就是成熟骑兵,可不是那么好招募的。
  一百多骑,对袁老山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诸位,谁愿意攻典史营?”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