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在中国古老的历史长河中,有精忠报国的岳飞,也有大奸大恶的蔡京;有忍辱负重的大将韩信,也有懦弱逃跑的皇帝——赵构(赵构这哥们,国难当前只顾逃跑,闹得金人搜山检海捉赵构,堂堂一个大皇帝,硬是把自个儿整的跟逃犯似的);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孟郊,也有三次科举不第,名落孙山的韩愈;有远征大漠,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封狼居胥的霍去病,也有报国无门空遗憾,壮志难酬,生不逢时的辛弃疾;有仅仅用15个月,从小小的七品知县,升迁为正二品的封疆大吏——杜翰,也有从京城正二品的翰林院大学士,到被贬官到(湖北)黄州、(广东)惠州,直到荒无人烟的(海南岛)儋州的苏东坡,人生不如意,看看苏东坡。
苏轼21岁中进士,四年后,又在科考中一举夺魁。此时的他,是政坛的宠儿。主考官欣赏他,仁宗皇帝对他抱有厚望。文学成就我们姑且不论,苏轼在官场上呼风唤雨,所有人都认为他将是大宋宰辅,官路也顺风顺水,走了近十年。
然而,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年至不惑,苏轼迎来的不是事业高峰,而是人生滑铁卢。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仕途戛然而止,好友避之不及,昔日,宾客如云,人欢马叫;如今,门可罗雀,无人问津。
人生风雨忽至,你不知道在转角处会有什么侵袭你。而你能做的就是在大雨之后,也能抬头看天。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40年为官路,33年贬谪途,东坡先生的漂泊生涯,横贯了整个北宋的版图。有人调侃,苏轼的一生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但也正是时运的不济、命途的多舛,造就了一个伟大的灵魂。
从政治中心汴京城,到天涯海角的海南岛儋州,当你看懂了苏轼被贬谪的路线图时,就会真正明白:人生无常、内心豁达与慈悲的含义。
苏轼最大的人生魅力,不是让内心被环境吞噬,而是超出环境,以内心的光亮去照亮生活的路。哪怕生活给他再多的失意、坎坷,他都丝毫不减本色。
人类历史的发展就是一部不断形成利益,占有利益,垄断利益,重新分配利益的过程。在利益这座山上,有人不断绞尽脑汁向上爬,也有人不断冷酷无情的被拽了下来。只不过,张三换成了李四,李四又换成了王麻子。大到帝王重臣,小到你我这样的普通人,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历史固然是一面镜子,倘若没有丰富的甚至是痛苦的残酷的人生体验,那面镜子只是形同虚设,最多也只是热闹好看而已。正因为杨慎的人生感受太多太深,他才能看透历史,看穿世事,看清人生,把这番人生哲理娓娓道来,令人心有戚戚。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既然“是非成败”都如同过眼烟云,就不必耿耿于怀、斤斤计较,不如寄情山水,托趣渔樵,与秋月春风为伴,自在自得。
杨慎平生抱负未展,横遭政治打击。他看透了朝廷的腐败,不愿屈从、阿附权贵,宁肯终老边荒而保持自己的节操。
因此,他以与知己相逢为乐事,把历代兴亡作为谈资笑料以助酒兴,表现出鄙夷世俗、淡泊洒脱的情怀。
历史,人生,这两个看似无关的概念,两个在表面上没有联系的范畴——一个是回忆,一个是过程,一个是精神的回归,一个是价值的实现;一个是无限的永恒,一个是有永远的短暂…但是,在深层,他们却是千丝万缕,缠绵不绝——一个是智慧、真理的积累,一个是心灵的慰藉…
汉代经学家刘向在其所著的《新序》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
有人送鱼给郑国宰相,郑相不收。左右就纳闷:“您不是最爱吃鱼吗?”
郑相说:“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郑相的意思是,正因为我爱吃鱼,才不能收下这些鱼。如果要了这些鱼,我就会因受贿丢了官禄,以后就吃不到鱼了。而不收这些鱼,我就能保住官禄,这样就可以一辈子吃鱼了。
郑相一番话,无非就是两个字——舍得。
人生在世,不过就是一舍一得的轮回。
有时候,一时欲望,会让人跌入万丈深渊,及时放下,反而使人走向柳暗花明。
无论过去,当下,还是以后,追逐名利似乎总是一些人的生存方式,然而,名缰利锁又往往令人痛苦不堪,难以自拔。
当然要建功立业,当然要展现英雄气概,当然要在无情的流逝中追求永恒的价值。但是,既要拿得起,进得去;还要放得下,跳得出。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这是道家经常说的一句话。
为什么要“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再怎么辩解,也属于哲学范畴,是人对自然与人文客观事物存在的认识问题。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这个问题中的关键词“三界”和“五行”是什么意思。
“三界”在道教中有三种说法。一是天界、地界、人界;二是天界、地界、水界;三是欲界、色界、无色界(第三种说法是佛家“三界”)。
“五行”,概括地用语言表达,就是“金、木、水、火、土”。这五要素的盛衰,是自然变化的规律,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能影响到人的命运。
道家经常说的“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这句话,就是人生哲学的最高境界,只有跳出“三界”,不在“五行”中,不受“三界”和“五行”干扰,像神仙一样,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地讲“三界”,运化“五行”,才能达到无为解脱之道的最高境界。
要想看清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看清自己在历史中的位置和可能起到的作用,深度和远见都必须在生活中不断磨炼。
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任凭江水淘尽世间事,化作滔滔一片潮流。
历史总要不断地向前推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逝者如斯,谁也留不住时光的脚步。可是人们却不甘就这样顺其自然,随波逐流。
青山不老,看尽炎凉世态;佐酒笑语,释去心头重负。任凭江水淘尽世间事,化作滔滔一片潮流,但总会在奔腾中沉淀下些许的永恒。
与人生短暂虚幻相对的是超然世外的旷达和自然宇宙的永恒存在。宇宙永恒,人生有限,江水不息,青山常在。
杨慎经历了蟾宫折桂,第二次出京,与弟弟杨惇回到家乡应试,按照惯例进入了县学,成为王颖斌所教授的弟子员。
八月,杨慎与弟弟杨惇同举四川乡试。四川提学刘丙,在批阅杨慎的试卷时,称赞他为罕见的奇才,说:“我不能像欧阳修一样,但是我却得到了苏轼这样的学生。”
当时评论的人,都认为刘丙慧眼识人。九月,发榜时,杨慎果然被点为乡试第一。父亲杨廷和,不以科第中举接连不断为喜事,而是说:“读书第二,登科第三,修身齐家,乃是第一件事。”
杨慎参加会试,主考官王鏊、梁储已将杨慎写的文章列为卷首。
不料,蜡烛的烛花,竟落到杨慎的考卷上,烧坏了,以致杨慎名落孙山。
遭此意外的打击,杨慎并没有灰心失望。严寒酷暑,冬去春来,又经过3年的刻苦努力,杨慎终于在二十四岁时,殿试第一,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从此,杨慎正式登上政治的舞台。
后来,杨慎继母喻夫人病逝于京师。二月七日,杨慎代父亲杨廷和函致陕西巡抚蓝章,称杨慎将亲自带着喻氏的灵柩回到四川,请求派遣人马护送。
当杨慎第三次出京,与王安人扶继母喻夫人的灵柩离开京师回到家乡。杨慎一行人到达陕州(三门峡),巡抚蓝章遣使者迎接。
抵达西安后,蓝章又设馆饯别杨慎。杨慎离陕西后,于途中四月二十三日向巡抚蓝章致函答谢。
服丧完毕后,杨慎恢复翰林院修撰的职务。坎坷的政途,因明武宗喜欢到处巡游,不理朝政。杨慎呈上奏章,指责武宗“轻举妄动,非事而游”,劝他停止这种荒唐的行为。
武宗根本不理睬,依旧我行我素。杨慎无可奈何,只得称病告假,辞官归里。
明世宗即位后,授杨慎为翰林院修撰、经筵讲官。杨慎利用给世宗讲书的机会,经常联系当时实际情况教育世宗。如对已判死罪尚未诛杀的佞宦张锐、于经等人,由于大肆行贿,世宗破例赦免了他们的死罪。
杨慎在经筵讲课时,便特地讲解《舜典》:“圣人设立赎罪的法子,是用于不大的罪过的,是为了让百姓自做新人。如果是首恶或大奸,没有可以用钱财赎免的道理。”
世宗听后很不高兴,常常借故停止讲书。
杨慎因性格耿直,既失宠于皇帝,又结怨于权奸。虽胸怀壮志,力图报国,但他的政治才能,在当时是难以施展的。
在内阁“大礼议”的纷争中,突出表现出杨慎的叛逆风骨。
当时,张璁、桂萼等新贵为迎合上意,攀附权奸,主张在宪宗与武宗之间,加入睿宗(兴献王朱祐杬),杨廷和父子和许多大臣坚决反对。
后来,杨慎同三十六人上书辞职,不愿与张璁、桂萼等“无耻小人”同流合污。
古人云:他乡纵有当头月,不及故乡一盏灯。被谪贬戍边的杨慎,从云南回四川省亲,在金沙江巡检司衙门借宿,入夜听金沙江水波涛滚滚,难以入眠,于是提笔写下《宿金沙江》。
往年曾向嘉陵宿,驿楼东畔阑干曲。
江声彻夜搅离愁,月色中天照幽独。
岂意飘零瘴海头,嘉陵回首转悠悠。
江声月色那堪说,肠断金沙万里楼。(杨慎•《宿金沙江》)
这是一幅今昔对比。
当年,杨慎曾经借宿在嘉陵江边,站在驿楼东边的角落。江水声扰得人一整晚都没睡着,天上的月亮照着孤独的我。
哪知今日,杨慎再次借宿在这里,回想起曾经的种种,望着月色,圆月孤高,心中的苦楚哪里诉说,只有断肠而已。
常言道:人生无常,世事难料。
不论一个人的能力有多出众,或多或少都会走弯路,撞南墙,甚至是遭遇挫折和苦难,这些都是在所难免的。
然而,很多人身处低谷时,总是抱怨命运的不公,稍微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开始患得患失,久而久之,也就迷失了自我,找不到人生的方向。
古语有云:身不苦,则福禄不厚;心不苦,则智慧不开。人生中的每一次磨难,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场难得的修行。
正所谓:不遭苦难,如何修成正果?不经苦难,如何顿悟人生?若天命让你修行,必不会让你生于繁花似锦之家!
人之所以快乐,不是因为远离了痛苦,而是选择了把命运的苦涩一一咽下,化作成长的养料。不管现实多难,只要懂得在失意中撷取生活之美。
王阳明说过: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面对于凡忿懥,只要顺其自然,不过分在意,心体自会廓然大公!
我们总是祝福别人万事如意。
但是,谁的人生没有坎坷困苦呢?对于真正的智者而言,困苦不是灾难,而是契机。唯有在事上磨练,唯有跨过千难万难,一个人才能真正的成长起来。不经风雨不见彩虹,不经风霜不闻梅香!
符箓家有云:一个人如果不会画符,就会被鬼神耻笑。画符不知窍,反惹鬼神笑。画符若知窍,惊得鬼神叫。这里有一个秘传,只是不起心动念。拿笔画符之前,先把万缘放下,一尘不起。从此念头不动处,下一点,谓之混沌开基。由此而一笔挥成,更无思虑,此符便灵验了。
原因是:它效法的是天道规律,无法不灵。改命呢?道理都是一样的,所以云谷禅师谆谆告诫袁了凡,让他照着混沌开基的做法去做,让他在无思无虑的过程中,实践自己的立命之学。
《易经》坤卦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没有永远的逆境,也没有永远的顺境。
人活一生,若总是顺风顺水,不经历起起伏伏,大悲大喜,又如何能够看透人生百态,世事无常?若不经历涅槃之痛,又如何体会得到重生之美?
我们只是历史的匆匆过客,我们在历史长河中,在宇宙空间中,确实都是渺小到极致的存在,从这点上来说,我们应当有敬畏心,应当谦卑面对这个世界。
但即使我们渺小不可闻,我们依然是这个世界,目前发现的唯一智慧生物,或者说在我们已经探索发现的巨大空间时间领域内,我们是唯一可以思索自我存在价值意义的存在。
刘汉,李唐,赵宋,朱明,历史上的朝代更替,就如同山川泼墨,云霞走笔。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面貌和故事。朝代更替犹如季节的更迭,历史长河中的一股股潮流,不断推动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历史就是我们的记忆,不但是个人的记忆,还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记忆,我们只有在记忆里面,才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我们一路怎么走过来,这样,我们才知道我们将走向何方。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