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带着海宋返中原 / 第80章 :壕沟

第80章 :壕沟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姜才凭借着统制身份穿过层层卡哨,迎着潮热的海风,来到岸边的一处堡垒内。
  从这里向斜方望去,黑黝黝的船影清晰可见。
  姜才先是让其余人出去,随后大概估算了一下,此处距离船头约有三百步。
  姜才眉头微皱,哪怕他背的火铳经过特制,加长了枪身,精准的极限射程也只在一百三十步左右。
  两者可以说差的极远,用火铳报这辱主之仇似乎不太现实。
  姜才向堡垒内的另一侧看去,一张沉重的弩机伫立在地面上。
  这架斗子弩可射三百步,穿个人不是问题,但问题是弩箭太明显,会让蒙古使者抓住把柄。
  正当他犯难间,一道声音推门而入。
  姜才连忙转过身来,手也放到了刀柄上。
  他才向守军吩咐过,非有令不得进入,怎么还会有人不宣而入呢。
  姜才警惕的看向大门处,数个身影身形在他视线中浮现。
  “官家、安节将军!”
  姜才有些惊讶的呼道:“您等何故至此?”
  赵由航身披黑漆甲、外带暗色斗篷,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
  “嘘,朕放心不下、过来看看,假托了枢密院的身份,勿要声张。”
  姜才连忙点头,并让出了观测位置。
  赵由航上下打量一番,吩咐道:“元军狡猾,要多加防备。”
  “尤其是用间者,朕担心会有人夜间潜水、暗中登陆。”
  姜才连忙点头:“请官家放心,港口为此船专门划定了区域,严加防护,周围州县亦是多加巡查。”
  赵由航嗯了一声,随后瞟到了姜才背上被包裹着的长枪。
  “这是……”
  赵由航抬了下头问道,姜才不敢隐瞒,将方才登船使者的经历说了出来。
  赵由航笑了笑:“所以你就想趁着月黑风高,杀个人解解气?”
  姜才有些尴尬的挠了挠头:“实在是他们欺人太甚。”
  赵由航不置可否,继续问起了姜才:“这么远的距离,你打算如何杀人,潜行至船下?”
  “臣……也在思考。”
  赵由航扫了他一眼道:“既无十全十美之法,那就不要再做了。”
  “是。”
  姜才领命,并跟着难得出来一次的赵由航四处巡视。
  只是行走间,姜才目光仍时不时的瞟向大船,似乎心有不甘。
  赵由航看了出来,呵呵笑道:“其实也并非没有办法,只是眼下时机不对。”
  “毕竟按照北岸烽火台规划图,近半堡垒均有沟壑相连,并延伸至岸边。”
  “若是蒙古使者晚来些,我等完全可以在壕沟内放黑枪,随后溜走。”
  王安节与姜才点点头,这确实是个办法。
  赵由航兴致不错,让其余人站远些,继续点拨二人道:“这壕沟是有大用处上午。”
  “你们且看这堡垒,”赵由航顺手指向一座道:“翁城设计且外有斜坡。”
  “敌军若想夺之,按常规想法就需登坡夺城。”
  “可我等若于小口处架一火炮,则可顺着斜坡平射弹丸,令敌等来多少死多少。”
  两人纷纷称是。
  这种斜坡设计宋朝早早就在用了,配合大弩在守城时往往战绩颇丰。
  赵由航见他们能够理解,便压低了声音继续道:“若是如此,这最佳破城法便只剩两条了。”
  “其一是以远炮轰出缺口,其二是挖壕沟或地道至城下,步步为营避开火炮。”
  两人点头受教,对官家说的深信不疑。
  从火器新阵到纺机大船再到各项学问,官家在他们眼里已然是生而知之者。
  这也是为何吕宋岛各业兴兴向荣的原因之一,大家知道自己遇上了一位有大才的明君。
  时间流逝,考虑到明日还有早朝,转了片刻后尹玉上前劝官家应早日休息。
  赵由航从善如流,与枢密院一众驾马返回内殿。
  沿途路过官员府邸,同样忐忑未睡的官员们听到马蹄声,纷纷觉得有些心燥。
  虽说官家定下了抗元基调,但不少官员觉得若是两国能晚些交锋最好。
  毕竟吕宋是新地,最近又在图谋三佛齐,若是再与元庭纠缠有些分身乏力。
  而且元朝那边据南渡百姓所说,近来战端虽息,但各世家借着交接的机会,狠狠的搜刮着百姓。
  底层黎民中,怀念宋庭者十有八九,各地小规模义军也有不少。
  按此趋势下去,时间拖久些对宋庭也有利。
  官员们暗自揣测着,并在次日天还没亮时被叫醒,穿上朝服奔往虽朴素但还算大气的宫殿。
  进殿后诸位发现百名班直将殿中环绕起来,武将们也一个个精神抖擞,看上去颇为警觉。
  见官家对此有防备,他们也放松了些。
  片刻后,内侍宣蒙古使者入殿。
  三人自殿外大踏步而入,吕宋天气虽热,但他们仍身着皮革,外披甲片。
  再配合一脸横肉,三人行走之间一开一合甚是威风。
  “站住!“
  在这三人途径殿门时,班直将其拦住并喝道:“朝见天子不得执刀,来人!搜身!”
  “你敢!”
  右侧副使瞪圆双目,手也握向刀柄。
  周围班直见状纷纷抽刀,上前将其围住。
  明亮的刀光闪烁在曦光之下,王安节带头站了出来,眼神微眯:
  “此为宋庭所在,若是有人不配合,便斩之,以头颅献与我家陛下,亦是来使。”
  “怎么,诸位可有死志乎?”
  王安节盯向主使的怯薛,继续道:“若是三位都想寻死,那我等便要动手了。”
  “届时再让忽必烈派个能听懂人话的就好了。”
  怯薛冷哼一声,将刀猛的掷在地上。
  “刺棱—”
  弯刀竟然微微嵌入地板,左右摇晃发出一阵嗡鸣。
  其余两个副使也只好跟着效仿。
  “搜身。”
  王安节继续道。
  怯薛瞪直双眼想要发作,但想着怀里还未递出的国书,终究是忍了下去。
  文武百官见此纷纷振奋。互相交流眼神时都多出一阵欣喜。
  太解气了,不愧是武亲王出身的官家。
  三人搜身完毕,怯薛恶狠狠的盯向王安节,并用蒙古语小声咒骂着。
  王安节没有理他,伸手将地面上的刀拔起,并以此刀遥指殿内的一处无人角落。
  “进吧。”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