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又放学了,郝长书老师和民办老师们都回去了,偌大的校园、漫长的夜晚都为李向西一人所有了。课已经备好了,作业也批改好了,经过了一段时间,向西摸索出来一个经验,工作的事情都放在白天来做,这些事情不需要太多的注意力,他可以一边听民办老师们聊天,一边批改作业。把这些事情做好,放学后就不会有后顾之忧,不会影响自己的学习了。向西不愿意村民们来学校打扰,他们有的是闲逛的,找他来聊天;有的是喝水的,他很不喜欢那些村民用水勺舀水喝过之后,又把喝剩的水倒在水缸里,于是他把大门从外面锁上,营造出学校没人的假象。开学后的那一个月,他一直在品读《战争与和平》。在暑假时,他已经将这部四卷本的巨著一字不落地拜读过一遍了,包括大段大段谈论战争的议论性文字,他都硬着头皮啃下来了,他现在有个习惯,就是只要开始读一本书,就将其读完。现在他想再挑好看的和精彩的篇章重新品读一下,如快乐的老头罗斯托娃伯爵和身材高大、威风凛凛的玛丽亚·德米特里耶夫娜一块跳舞的场面,安德烈和皮埃尔关于人生意义的谈话和思考的段落,他都是一看再看。
向西也非常喜欢小说中描写大自然的文字,他觉得托尔斯泰描摹景色的水平太精湛了,把大自然写得充溢着灵气和活气,散发出一种神秘的、深沉的和奇妙的光辉。他这段时间写日记时,一直在模仿托翁写景手法,来描绘黄土高原的景色,却总是不能非常自然地把这片土地的雄浑壮美的一面充分展现出来。托尔斯泰笔下的大自然,似乎超越了生与死、有限与无限的对立,洋溢着一种精神性的形而上的永恒情调。向西还注意到,托翁笔下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并不是一种装饰和点缀物,而是成为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催化剂。在小说中,在安德烈公爵准备开始新的感情生活之际,作者花了不少笔墨描绘了一棵倔强苍老的大橡树,这几段描写让向西看了很多遍。在托翁的笔下,那棵与众不同的老橡树竟然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春天,爱情,幸福!你们对这种老一套毫无意义的愚蠢欺骗怎么不觉得厌倦呀!永远是这么一套,永远是欺骗!既没有春天,也没有太阳,也没有幸福。你们看吧,那些抑郁的死气沉沉的冷杉永远孤零零地站在那里……我就这样站着,从来不相信你们所谓的希望和诸如此类的欺骗。”向西觉得自己骨子里就不是循规蹈矩的人,一直喜欢离经叛道和桀骜不驯的人物,现在虽然被困在这大山里边,困在这条条框框里面,但内心深处还是一直在思谋着如何跳出这种生活。他绝不能像郝长书老师一样,一辈子都局限在这群山里面。现在看到这样的文字,心里很有感触,也能产生强烈的共鸣。
安德烈公爵受了重伤,在弥留之际,所看到的那个无限高远的天空,也给向西留下了很深印象。安德烈一直崇拜拿破仑,渴望在战争中像后者那样逆转命运,建功立业,可当拿破仑本人就站在他面前时,他的反应是:“他的头像火烧似的,他觉得他的血就要流干了,他看见他上面那个遥远的、高高的、永恒的天空。他知道这是拿破仑——他所崇拜的英雄,但是此刻,与他的心灵和那个高高的、无边无际的天空和浮云之间所发生的一切相比,他觉得拿破仑是那么渺小、那么微不足道。”向西有段时间也非常崇拜拿破仑,那位出身贫寒、其貌不扬的小个子,居然成为横扫欧洲大陆、让所有王公贵族都战战兢兢、卑躬屈膝的大人物,确实挺励志的。他在黄原师范时曾读过司汤达的《红与黑》,主人公于连也是一个出身卑微的平民儿子,他对拿破仑的狂热崇拜,他要往上爬的个人奋斗历程,也给向西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而现在,托尔斯泰却给他描绘了另一种人生境界,与宇宙间的无限永恒相比,人世间的蝇营狗苟和争名逐利显得如此愚蠢可笑,邈小卑微,这种巨大反差让向西感到迷惑不已。
读上一个多小时后,向西就不愿意再读小说了,光做一件事会有些单调。他有时也会写一阵日记,在暑假时他给自己定的任务是每天写三页日记,强迫自己一点一滴地记录生活,如果无事可记时,他就会写一阵读书笔记,写一篇试水作文,或者写一点赏析古诗词的文字,他的主要目的是锻炼一下自己的写作能力。写日记时,李向西会有意识地用楷体一笔一画地写,一方面是因为自己才思迟缓,要搜肠刮肚,边想边写;另一方面,是为了使自己的心情虚静下来,身体彻底放松下来,这样或许能够有助于睡眠。这样,他每天写日记的时间一般都在一个小时以上。
有时,李向西也会品读一阵古诗词。他来学校时带了《宋词三百首》和金性尧编的《唐诗三百首新注》《宋诗三百首》。在黄原师范学校时,他选过一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的第二课堂,在课上有位老师讲过,要使自己的语言优美、文采斐然,最好的途径就是多诵读一些古文和古诗词。对于李向西,品读古诗词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诗词都是分行的,字体会大一些,在昏黄摇曳的煤油灯下,看得会更清楚一些。他学习古诗词本来是想使自己的语言更为精美凝练,目的性很强,但在读诗的过程中,李向西却情不自禁地迷恋上了那些美妙的诗句,那些含蓄隽永的语言非常贴切地描绘出他想表达却又没有能力表达的东西。读到杨万里《好事近(月未到诚斋)》中的“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的句子之时,向西不禁拍案叫绝,觉得诚斋下笔如神,把他所不能描绘的情境都充分地描绘出来了。再如郭震《纸窗》里的诗句:“不是野人嫌月色,免教风弄读书灯”,似乎是专给自己写的一样,来形容自己没有遮风聚光的灯罩的窘状。
有时,向西也会吹一会儿口琴,唱一会儿歌。黄原师范一直重视音乐课,同学们在音乐上花的时间似乎比文化课上还要多一些,向西自觉也是一个音乐爱好者,他在设想自己的教书生涯时,也把音乐编织进未来蓝图里了。他来神仙墕时带了一把口琴,带了一本《世界经典歌曲500首》,那些歌曲的旋律,向西大都熟悉,在黄原师范时的音乐课上,有视唱练耳,选的大都是一些中外名曲的主旋律,只不过这本书里记录得更完整一些,简谱下面还配有歌词。夜静无人时,正是唱歌时间,向西喜欢先用口琴把旋律吹熟,然后再慢慢吟唱,往上配词。那些歌有的是经典电影的插曲,有的是世界各地的民歌,它们的旋律大都带有鲜明的异域色彩,哼唱的时候觉得新奇怪异,但唱熟了也煞是悦耳动听。向西有时唱高兴了,唱得都不愿意停下来,那些旋律在睡梦中似乎都不断回响。这段时间,向西唱的比较熟的有《美丽的梭罗河》《鸽子》《我的太阳》《绿袖子》和《桥》等等,他觉得《绿袖子》和《桥》更适合用口琴来吹。向西还学会了一首俄罗斯民歌《草原》,那首歌的旋律悠长徐缓、舒展自由、富有感染力,他唱着歌,仿佛觉得自己正漫步在辽阔平坦和一望无边大草原上,觉得民歌里的那种缠绵、惆怅和悲怆的情调都渗透到他的灵魂深处了,没有三天时间,他已把歌词背会了:
草原
草原茫无边,
路途遥又远,
有个马车夫,
僵卧在路边。
他在临死前,
竭力睁开眼,
委托同路人,
来把信儿传。
我的好朋友,
不要记我仇,
请你埋葬我,
在这荒草沟。
告诉我爸爸,
善待这些马,
见到我妈妈,
好好安慰她。
对我妻子说,
再也不能相见,
这枚订婚戒,
交还她留念。
你再告诉她,
我已埋葬啦,
怀着她的爱,
长眠在地下。
晚上看一会儿书后,窑洞里就会布满浓浓的煤油烟味,李向西不得不步到校园里,等满窑的烟味散尽,这需要二三十分钟。他必须呆在校园里,一个人面对东山学校的漫无边际的夜色。托尔斯泰小说关于大自然的描写和这段时间读过的古诗词,给李向西提供了一种重新打量和观照大自然的视角。学校坐落在山上,视野开阔,空气清澈,天空没有群山和雾霾的遮挡掩盖,始终都是敞敞朗朗的。这段时间,李向西发现,东山的月夜特别多,好像初三初四就能看到新月,水一般的月光倾泄在校园里,青杨树的影子婆娑斑驳,惹人喜爱,清晰可辨的银河纵横在青墨色的天空上,星星晶莹璀璨,闪闪发光。到了初九初十,整个校园都会被银白色的月光笼罩,月亮虽然只是半圆,似乎要比其他地方的满月都要皎洁明亮。当然最美丽的还是十五十六的月亮,那时树影全部落到了围墙上,整个校园处于皎洁明亮的月光笼罩之下,没有月光照不到的角落。李向西常常在梦幻一般的银色月光下徘徊良久,不愿回到窑洞去面对那幽暗昏黄的灯光。有时他也会坐在乒乓球台上,看那玉盘一般的明月,洗过一般的澄净天空,思忖该如何在日记里形容这美妙景致,但是,他发现无论自己如何绞尽脑汁,都不如古人说得精彩,如“皓色千里澄辉”,“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着墨不多,却写尽了他无力描绘的胜景。随着阅读,他愈发觉得自己的笨拙平乏,他明明觉得再也找不到更好的语言来形容了,却又一次看到熠熠生辉的诗句,有“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还有“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有“一轮明月满乾坤”,“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还有“碧天如水,一洗秋容净。何处飞来大明镜”,一次又一次地挑战了美丽汉语的极限。不过,在很多时候,面对神奇美丽的月光,向西又会感到刻骨铭心的孤独与寂寞,“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他在读苏轼小品文《记承天寺夜游》时:“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不禁感慨万分,东坡这般豪迈不群的人物,还不愿意一个人静静地呆着,而是邀请一位朋友来共同欣赏那如水的月光,让美感和快乐以几何级数倍增,而自己却只能孤身一人,独自面对偌大月亮的肆意无情的撩拨和挑逗,真是情何以堪!
东山学校的下弦月,也让向西难以忘怀。在九点或者十点以后,一钩残月就会从山后边升起来。但月光依旧像满月似的那么皎洁灿烂,校园里依然如水银泄地,不同之处在于,校园里一半是银色月光,一半是山影。光影界限分明,但显得非常柔和谐调,他写日记时是用恋人接吻的比喻来形容光与影的接合的。有时,天空会铺满细浪或鱼鳞一般的云彩,有时云层较厚,会把整个月亮遮住,但院子里依然还有淡淡的朦胧月光,校园里依旧是一种童话般的迷人存在,景致依旧美不可言。在无月的夜晚,向西只能面对那满天星斗,由于天空没有任何遮挡,星星显得又多又稠又大又亮,他辨识的星座不多,但还是常常躺在乒乓球台上努力去捕捉他所熟悉的星星。东山的星空应该是向西有生以来所见过的最为神秘美丽和浩瀚深邃的星空,这段时间也是他与大自然距离最近的时光。有一次万籁俱静,他懒得回屋,而是平躺在乒乓球台上,仰望那静谧肃穆的黑青色的天空,似乎依依稀稀感受到来自宇宙深处的神秘节奏和韵律,如醍醐灌顶式的,他似乎一下子领悟了“大音希声”的含义,那时他觉得自己的身体和灵魂都成为宇宙的一部分了,他甚至感到一种不可言说的快乐喜悦和幸福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