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邱志杰和许成也是在同一时间看到的消息,两人正和高管团队过着业务进度。
邱志杰扫了一眼,没太大的波动,意料之中的事情没什么好惊讶的。
不管他现在过的是不是他想象中的日子,但至少现在,没了在闻讯时候的刀光剑影勾心斗角,业务速度自然是毫无阻碍地快。
就是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能持续到几时。
赤子之心在纷繁复杂的江湖中注定会是个悲剧了,但愿他有个不同的结局。终归是自己手把手教过的徒弟。
想到徒弟,邱志杰看了看手中的汇报材料,是景明的Q3季度汇报,稍微缓和了下脸色。
算起来,他从闻讯92年底挂牌成立时入职,到如今近11年,期间他亲自手把手教过的只有三个人,向天盏,陶成蹊,景明。
向天盏是他最初真心实意当成接班人来教的,陶成蹊则是他发现蒙尘明珠的欣喜,倾囊相授程度不亚于向天盏,而景明,则是入职时所分配的项目组恰好是他当时重点关注的业务,多了些关注,自然也就注意到了这个聪明伶俐的年轻人,有空碰到时就顺便指导了些。
严格意义来说,只有向天盏是他真正的徒弟,在闻讯的业务系统里有正规记载的导师传承,而陶成蹊、景明则只是指教,前者还可算半个徒弟,悉心指教得比较多,而后者,连半个徒弟都算不上,只是手把手教了一个重点项目的时段。
现如今,手把手教出的两个好徒儿都离职了,只剩下这个不算徒弟的徒弟回归到身边。
邱志杰默了默,雄鹰展翅,驰骋万里,能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总比在这个大场子里窝里斗来得好。他不是个斤斤计较的人,对于来去之间,对于人员流动,看得很开。
更何况,是一只对自己曾经有着攻击性的雄鹰。无论任何原因任何所谓情非得已。
注重当下,才是要务。
景明在这半年的历练里成长飞速,不但完全融入医疗事业部团队,还逐步树立了自己的威信,对业务的发展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布局和规划。
邱志杰满意地点点头。虽然还稍微稚嫩,但这个成长速度已经是出乎他意料。毕竟外派这些年,终是远离了政治中心,总部的人和事都需要时间去认识去适应去融入,而景明表现得游刃有余。
只是比较遗憾的是,景明虽然是技术出身,但外派就转到销售岗,精于市场和客户,但对技术已基本上算是放下了,能看懂技术文档、对解决方案提出见解已是他全力以赴的结果了。
人各有志,人无完人,他并不强求所有人都懂技术,做不到知其所以然能够做到知其然也行,但完全不懂技术是万万不行的。在科技公司做业务岗,你不懂技术那不是开玩笑嘛。
邱志杰不允许自己的团队里有这样的存在。当然非业务线,比如成本、计划、客户关系等他不强求,他不是不讲道理的人。
事实上,他一直很好说话很宽容,因为他自己本质上也是个不讲规则的人。只是他做事有自己的原则,对于接班人,那必须是严格要求。
而许成扫到这个新闻时,瞟了眼摊在桌上的能源事业部Q3季度财报,翻了个白眼冷嗤了一声就过。
看看,曾经动辄数十亿美金起的天才少年总裁可真是能屈能伸呢,连几千万人民币的项目都能够事必躬亲,啧啧。搁现在的闻讯,一期结算几千万人民币的业务能不能立项成功都得打个问号呢,他可真是……不挑呢。
再看了眼能源的财报,看看,连最不起眼的能源产品线随随便便的销售额都是以亿为单位的,这年头,还真有人吃过山珍海味饕餮大餐弹再面对着清粥窝窝头还能够甘之如饴的?啧,真以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呢,那只是拿来聊以自慰的理由罢了。
许成又哼哼了两声,掩饰不住的嫉妒之情溢于言表。还好,办公室里没什么外人。
他平等地讨厌身边每一个天才。
都是人,都是一路过关斩将读出来的,身边只要冒出一个天才,好的,立马把其余所有人压得死死的,所有的光环所有的焦点都只有那一个,其他人的努力都成了炮灰,黯淡无光。
比他年纪大也还好,至少可以自我麻痹下,自我欺骗那是因为多读了几年书,没事儿,我多了那几年也会赶上的,说不定天才就是我了。
但是比他年纪小的,那就真的,最后的遮羞布都找不到了。
向天盏,陶成蹊……这一个个的,为什么要在他眼前晃!他们有了啥耀眼功绩,他还得一边忍着嫉妒一边称赞,否则就是小心眼儿,容不得出色的后辈。
听听,人言否?他还不能有自己的情绪了?就因为他年纪比他们大?他找谁说理去。
许成觉得自己的人生真是失败,前有邱志杰,后有向天盏陶成蹊,把他压得死死的,让他毫无用武之地。
有谁记得,他也是个博士啊!虽然只是个一般985学校的博士。
看看,大家喊邱志杰就是“邱博”,喊李卓秋是“李教授”,喊各个实验室或者技术带头人都是“X博”,到了他这里,所有人像是有默契般,众口一词“许总”。淦!他就不配一声“许博”吗?!
许成觉得自己生不逢时,在方方面面都受到血脉压制,所以,他决定黑化!
他要不惜一切代价往上爬,让众人看到,他也是那个独一无二的人,他也是能够带领集团走向独领风骚的人。
**********
从正式调回总部,哦不,从正式涉足能源产品开始,贾庆春就卯足了劲儿,暗暗发誓一定要抓住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做出一番业绩。虽然任命正式下发时正逢天才明星向天盏离职还有济慈并购事件他又被湮没在人群里,狠狠地被再次伤到,但缓过劲后,反而更加激起了他内在的斗志。
他想,他要,他战斗。
几个月的工作时间,他已经对能源产品线上上下下熟稔无比,饶是不太想承认,他内心深处也是佩服陶成蹊的。他可以做到从无到有,但做不到在缺枪少粮的情况下组建到一支精锐队伍再用三年的时间做到能与国际巨头匹敌。
还好,他已经走了。不在眼前晃悠惹人心烦了。
正当好时代,科技的发展一日千里,能源产业亦是如此,尤其是,能源行业还是一块待开发的宝藏,他比别人更多了一些机会。贾庆春此时已是得心应手,无论是业务层面还是行政层面都卓有成效,可把许成乐开了花,连邱志杰也不止一次夸了他。
贾庆春的野心当然不止于此。
他希望的,是有朝一日能够爬到许成邱志杰的位置,可以直接和闻迅对话那种。不,要比他们更权威,要无可撼动的那种。
就现在这么犹如萤火之光的成就是远远不够的。
他必须要加大力度,有些方面,步子需要大一点。可遗憾的是,他到底只是产品线的二把手,很多事情都必须要一把手王臣点头,甚至汇报上去。
他已经明里暗里绕过他直接越级汇报了,但这种事情只能适可而止,王臣他不放在眼里,可是邱志杰和许成的怒火他目前还承受不起。他还必须仰仗他们。
但王臣此人保守至极,墨守成规,看他的节奏明显就是守成,只想着按部就班,不敢越雷池一步。
稳有稳的好处,但这和贾庆春所渴求的高歌猛进算是背道而驰。他正考虑着从传统能源切换到新能源研究上,需要极大的人力物力投入。之前在产品线的AT会议上提过一次,直接被王臣否决掉。此时的能源产品线主要业务是UPS和各种新型发电研究,以及电池和电机,致力于为通信产品线和闻讯的各大VIP客户提供碳减排和减少环境污染的解决方案,简言之,甘愿做着吊车尾的附属。
可明明,能源方面大有可为啊!
君不见,大洋彼岸的公司都造出新能源车来了,而我们,还空守着一堆技术不思进取不求发展!明明在电池/电机/电控方面都有着长足的技术积累,甚至光伏能源解决方案部都差点成为国内能源行业的黄埔军校了,为什么就不能步子大一点!成天就想着继续完善鸡肋般的什么能源检测解决方案!况且责任人还是梁先繁的人,给他人做嫁衣。
擦!他想飙脏话。暴殄天物啊这是……
不知道有多少次他都想直接糊王臣一脸,让他去清醒清醒。
可惜他也只能想想而已,不敢真的做什么。不仅仅因为王臣是他的上峰,更因为王臣也是许成的嫡系,且和邱志杰关系极为不错。
所以根基尚浅的他,暂时还不敢为所欲为。
只能等待一个恰到好处的时机,名正言顺地把他摁下去,他接替上位,成为能源产品线唯一的主,他才能无所顾忌地大展拳脚,一展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