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还真是下午刚刚碰面的唐老师,赵大英急忙连声招呼。
此时的赵大英换了一身紧身的线衫,除了脸上还有点淡妆,与在供销大厦里的精干形象,大相径庭。
小男孩泪渍未干,暂停了抽泣,不时偷望几眼。何佳琪站在妈妈身边,捏着衣角,有些局促。
赵大英有些惊讶,也有些感动,为了女儿的一点小事追到家来,老师确实是有心了。
唐峰倒是老实,直说有同学住在这里,恰好听见声音。
两人互相客气了几句,唐峰便开始何佳俊的数学辅导。
何佳琪继续她的复习大业,也免不了时时抬头偷瞄老师的背影。赵大英则在旁边陪了一会,去平台帮忙洗菜了。
房间约二十多平米,窗户朝南,左右两边摆了两张简易的硬板床,过道上有一张课桌,桌上一盆翠绿中两朵白色的兰花散发出清香。床尾是一只老旧的木衣柜。紧靠衣柜的是何佳俊的学习桌。四周墙上贴着姐弟俩不同时期的照片,大部分都是旅游照。房间有些拥挤,物品却摆放的整齐有序。
长方形的面积属于三年级的知识点。面积属于几何图形领域,是学习规则图形面积的基础,要让孩子们在学习中里间长乘以宽的算理,发展出一定的空间观念。举个例子,一道几何题,如果边上有几何直观图形,孩子往往会做。同一道题目,不出现图形,只有文字描述,许多学生又会束手无策。而算理理解了,计算公式就不需要去死记硬背。反之,不理解算理,题型稍有变化,学生就会束手无策。
简单询问了几句,唐峰就了解了男孩的学习状况。之所以不理解,是面积与周长的基本概念没有弄明白。
男孩本身不存在智力问题,问题根源在于数学老师戴云峰。戴云峰上课时只简单的要求学生记牢计算公式。
戴云峰在学校同事眼中,是一个成功的青年,忙于赚钱,善于投资,出手阔绰,花钱大方,乐于请客。
简直羡煞学校的六十余位教师。
更重要的是,戴云峰工作非常敬业,上课从不迟到,作业也都是详批。是以,也深得家长的信任。
可惜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戴云峰沉迷于赌博机,把时间用在了副业上,本职工作必然会有所荒废。
与何佳俊的谈话中,唐峰了解到了戴云峰的课堂状态。上课知识点一带而过,大部分时间用来讲作业,然后黑板上写出正确结果,学生再来完成。
如此一来,教师批阅极为省力。但是学生缺少了独立思考的过程,在机械的抄答案而已。是否掌握所学知识,教师两眼一抹黑,完全不清楚。
这实实在在的是在误人子弟。
至于孩子们,三年级孩子的价值观还没有成形,没有能力去正确评价老师的优劣。在孩子们眼中,表扬多,作业少的老师就是好老师,就是喜欢的老师。
这是一个不务正业,走入歧途的老师。
唐峰深深的摇头。
可怜的孩子们。小小的肩膀承担了老师的责任,还要被家长贴上不认真的标签。
“没学会不是你的错,是戴老师的责任。你爸妈错怪你了。”唐峰直言不讳,减轻孩子的的压力,舒缓他的紧张心情。
于是,唐峰从周长与面积的概念入手,通过用手指描桌面的周长,用手掌摸摸桌面,感受周长与面积的区别,再到面积单位,面积公式的推导等,重新梳理了本单元的知识。
有弟弟辅导在前,面对老师的问题,何佳琪也敞开了心扉。她的怯场,源于三年级期末考试时的一次作弊事件。
考试之前,陈望就强调班级的集体荣誉感。考试时同学之间不能保守,不能自私,要互相帮助,学会奉献,懂得为班集体的荣誉而努力。
没有直接要求作弊,其中的暗示都能听得出来。
戴云峰还特地找了几个不放心的同学进行谈话诱导。以为一切都在掌握之中。殊不知,最不可能的一个女同学出了意外。考试时,秀气的何佳琪没有听从老师的吩咐,拒绝把答案给后面的赵俊杰抄袭。
考试结束,赵俊杰向陈望进行了告状。在办公室,何佳琪受到了陈望的严厉批评,也失去了评比三好学生资格。
这件事,何佳琪憋在心里两年,没有告诉任何人,哪怕是自己的父母。
这里得提一下,兰花市小学的教师考评制度。
社会都说老师是良心饭,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
如果一位老师得过且过,愿意任教音体美学科,那确实可以很轻松,混一辈子。但是如果担任语数等学科,那就得扎扎实实的工作。因为有“统考”这项制度的存在。
每一个学年,乡镇教办都会组织下属的学校进行语文数学统考。这是每所学校每位教师最重视最紧张的考试。
一学年的辛苦就看学生这一次的表现。老师优不优秀,最重要的依据就是统考成绩。
为了公平,统考时各校交换监考,统一阅卷。之后教办按照统考成绩给学校排名。学校就给班级排名,然后按照名次高低进行等发放奖金,评优评先优先考虑。
学校的口碑声誉,老师个人的口碑声誉,就在排名中升升降降。
如果那位老师口碑砸了,那家长会选择用脚投票。能力强的家长就直接让老师滚蛋,造福全班。次点的会让孩子离开班级,选择转校。
如果那位老师连续多年第一,那他将会炙手可热,成为学校家长社会的风云人物,家里的门槛怕是会被家长踩平。
统考制度的存在,是套在教师头上的枷锁,逼着老师在期末去抢课,去逼迫孩子学习,进行题海战术。除非老师不在乎排名,不在乎奖金,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不在乎学校的批评。
在目前的制度下,似乎也没有更好的手段来评价学校的教学管理,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
统考,以其简单直观,易操作易评价的特点,顽强的在华夏流行了数十年,而且还将继续流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