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第二天一大早吕建国就开始处理江城公司的业务,巡视自己的地盘。
餐具公司工作正常,二期工程进展顺利,建成后六套设备同时运行将大大提升产能。
袁丹指导改进的电镀工艺取得成功、餐具达到了后世的吕建国所见到那种效果;
收到新餐具后小埃斯托利专门打电话来表示感谢,并决定所有订单全部通过华国进口;
托马斯正忙着四处找二手设备,废旧设备已很难找到,他表示实在不行就进新设备,尽快投产尽快赚钱;
金属加工厂的加工车间工作正常,正在满负荷生产,仓库已储备了足够的钢材;
至于货场依然空空荡荡,接到袁一山的警示和提醒、吕建国暂停了在江城的钢材交易。
江城钢铁厂在全国重要城市设有二十多个办事处和周转货场,可以带着提货单到外地提货;
食品公司通过今年的春节销售已完全打开了钢城市场,去年一年中几乎所有钢厂的企业和单位都购买过好味道牌冷冻饺子,山青地区的企事业单位也订了不少。可惜形势突变,市场眼看就要失去。
饺子生产车间因为增加了大量的人手,显得有些热闹,赵玉凤显示出了超强的管理能力,在安大妈和金三柱等人的协助下各部门紧密配合、工作井井有条;
冷库也比前段时间冷清很多。形势突变和订货会的失败、出于避险的考虑吕建国在春节后立即强行关闭了五个村的养猪场、拆除了蔬菜大棚改种起粮食,将存栏的生猪、设备和大部分承包户陆续转移到江九市和州苏市。
没有了大量的反季节蔬菜和猪肉供应,冷库也停止了大规模收储,整个市场迅速冷清下来,农贸市场里只零星几个摊位在经营。
去年蔬菜大棚反季节蔬菜的大量供应,使冷库成为山青地区重要的蔬菜供应站,特别是今年春节这段时间极大地丰富了当地老百姓的餐桌。
不仅钢城各大分厂的食堂成为了定点采购客户,周边的小批发商、机关单位也纷纷前来采购。
最吸引人的地方是这里能买到上好的猪肉和骨头。包饺子不需要猪身上最好的肉,而食品公司从肉联厂是整只整只的大批量进货。
不仅价格低,而且能分类供应——剔除包饺子所需要的部分,每天剩下的里脊、精肉、五花肉和排骨等上等好肉很多。
在1992年这是极难得的。那时江城还没有连锁超市,没有冷鲜专柜,大家买肉都是在菜场肉摊买,碰上什么买什么,供应量也不足,去晚了就买不到肉,更不用提好肉了。
江城人有一个重要的饮食习俗:煨汤。每周都要用排骨、大骨加莲藕或萝卜等慢火熬制一大罐,肉骨汤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湿热环境中进补的佳品。
每到周六肉骨头就供不应求。饺子不需要肉骨头,多出来的这部分正好满足了老百姓的需要。酒店、餐馆、食堂、菜场商贩纷纷上门求购。
有肉有菜、再加上农贸市场的鸡鸭鱼虾能一次采购齐全,省时省力省心,一时间客户络绎不绝。
如此大好的局面居然因上级领导的一句话就要毁于一旦,让吕建国心疼的同时也在反省自己的抗风险能力太差,连缓冲的能力都没有。
村支书吕大林带着儿子吕建国转了一圈,遗憾的说:“一年之前谁敢想啊。居然让你折腾出这么大的动静。看来还是你大伯有眼光。没想到搞成现在这个样子实在太可惜了。”
工作要一步步作,问题一点点来解决、东方不亮西方亮。
首先、把拖欠的大宗原料供应商的货款补上。
吕建国给肉联厂、面粉厂、粮店等单位的领导打电话表达了感激之情,兑现了提供钢材的承诺,并和各单位签定了长期的供货合同,以优惠价确保了一年的原料供应量。
以吕建国的经验判断:猪肉供应不足的问题三年内还无法完全解决,除非江城钢厂通过有关部门增加了一倍以上的供货计划。
其次、进入江城市场。
为规避风险已关闭五个村的养猪场和蔬菜大棚,留南湾村的大棚也减少了一半只提供最基础的供应量保障饺子生产。
食品公司已和赣省江九市的邹剑乡长签订了供货合同,明年春节猪肉的供货量不会小,现在钢厂的订单太小,需要江城市场来消化。一个月后江九市的大棚蔬菜就将开始批量上市,得尽快做好准备。
江城被长江和汉水划分成三个地区,钢城位于东部郊区与汉扣商业中心隔江相望;整座城市只有一座长江大桥还远离钢城,过一趟江非常麻烦。
只能在汉扣选址设立配送中心,这事交给黄三赖负责。
第三、开拓华东市场。
说起来侥幸——这次钢城危机多亏年前赴米国参观的那批政法系统的领导们帮助才暂时化险为夷。
吕大河的老领导因泄密案有功上调到市局主管后勤工作,几个电话打出去不仅自己系统的单位进货,还联系上江城几个有规模的企业进货;
袁一山的政法系统朋友们影响力同样不能小视,介绍了一批中小型企事业单位和几个重要的菜市场的大户进货;
正是有他们的帮助才将几个村春节后陆续出产的大棚蔬菜顺利销售完毕。
现在的江城钢厂饺子生产和配送工作全部交由赵玉凤负责。
在解德清的帮助下州苏的生产基地已落实下来,吕丽红担任州苏市建国食品公司的总经理,吕建民调到州苏市负责配送中心;
吕建国最初是打算在沪海市北郊建一个生产基地,但解明明给自己在州苏一个发展的机会,现在先做好州苏的工作,明年再考虑重点开发沪海市,今年只选择在徐家宅一个村做试点。
第四、加紧培训人员。召集吕大林、黄三赖、赵玉凤、吕建设、吕建民、安大妈、金三柱等主要骨干开会,加强梯队培养,做好开拓外地市场的准备,近期将向苏省州苏市分批派遣员工过去。
第五、与5个村的村领导协商,继续安排剩下的大棚承包户到江九市、州苏市工作;
江九市和州苏市已安置了大半承包户,现在剩下的承包户大多是不愿意离开家乡的人,其中很多人表示不用食品公司安排自己另找机会。
妥善安置了大多数人吕建国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剩下的少部分人愿意自谋出路也是好事,为自己节省的时间和精力。
第六、加强财务工作,招聘专业人才。这事很头疼,没人愿意来农村工作,只能请来几位钢城退休的会计来工作。
几件事逐一落实,一天的时间了就基本过去,晚上吕建国与吕大山、吕大林、吕大河、吕永平、袁伯山、丁作康等人再一次聚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