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在人事科听着自己分到了局里精测组,肖秋林能想起精测组组长,自己在局里的一个顶头上司姓朱,但是具体叫朱什么来着,他一时想不起来。
赵科长也算是侃侃而谈起这些工程上的一些问题,只是整个局里歪风斜气的冰山一角,整个企业的整体改变那得靠管理体制的改革。
何况,赵科长一脸正气谈起这些,真是大言不惭!
肖秋林于点点头,打断他道,并把工作上的话题扯开:“赵科长,局里加强了我们精测组的力量,我配合好组长,积极完成你们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另外,我要给您汇报一下,我虽然刚来局里上班,一开始我先住局里的单身宿舍了,可能过一段时间,我要搬出出住,不在单位住宿,这是我要给您提前汇报的一点。”
“你的资料,你家不是住在农村吗?在那个肖家村……你不住局里宿舍,住哪里?自己去外面租房住?”
这种大型的建筑单位,没有房子的,都是有包住宿的,总公司住宿条件最好,有职工宿舍,新来的年轻人有单身宿舍。住得差一点是分公司在建筑一线上的,一般是租当地农民的房子呢,或者直接在工地搭石棉瓦工棚……
“我爸给我弟在城里,就在局总部不远的那个新建的小区已经预购了一套房!”肖文武上前两步,帮肖秋林解释道。
“没想到,整个NY市才刚开发商品房,这小子就购了一套。如果不是富二代,在公路局这单位一般正式职工一千多,根据职位水涨船高,高的二千多,要是那些一般的合同工,最多每月一千块钱顶天,靠工资钱来买房?基本不现实。所以就算工作了多年,有积蓄的一般职工都还在等着单位分房,而眼前这小子,一来上班,家里就直接给预定了一套昂贵的商品房……”
“嗯……咳……咳……”赵衣学像是明白了什么,看了看手表,道:“小王,你叫那个张绩一会在局领导参加的分配大会的发言不用讲了,我安排肖秋林……”
说到这里,赵科长变成一付亲切的模样走到肖秋林的面前:“秋林,下午四点点局长他们要接见你们这批新来分配的大中专生,我派你作为代表发言!哦,还有两个多小时候,就在我们人事科的办公室里写发言稿,去王柯那个位置上,去吧……”
不用说什么,领导安排的事先做好再说。不管赵科长出于什么目的,安排了就好,一个想要在这个公路局真正有所发展的人,就不应该挑三拣四,更不会怀才不遇,工作好就是最好的工作,这也是肖秋林想说的。
“哥,你回去吧,这些洗脸盆,洗漱用具就放在这里,一会我去单位宿舍自己弄,你放下吧!”自己在单位的工作分配已经落实,肖秋林催促着哥离开。
罗文武一看,弟弟工作安排了,接下来,就是公司领导接见大会这些,自己还留在这里,也不方便。便带着喜悦的心情地离开了公路局,
肖秋林送走哥,回到人事科,王柯已经给他留好了一个位置,他便上去开始写局长接见大会的代表发言稿。
他冥思苦想着这个局长是什么模样?有什么喜好?局长在他翻开前世的回忆中没有什么深刻印象,脑海中倒是跳出一个人,一个叫刘繁荣的分公司经理,这个人一会也出现在接见大会上。
刘繁荣何许人?是深受金平局长喜欢的,极具创新开拓精神的一个分公司经理。他是第一个在公路局里提出分公司实行项目承包制,他自己的分公司有独立拥有施工资质,成立自己有法人资格的建筑企业独立体系,甚至他给自己的分公司取了一个很有国外美好意义的名字:思意达建筑公司。
刘繁荣的这个理念,是想把分公司做大做强,局里朝集团化进发,这一点,金局长是支持他,这也让他成为局里红人,金局长最喜欢的人之一。
既然金局长喜欢刘繁荣这种开拓创新的人才,那自己的发言稿也不能少了这方面的内容。如果发言稿写了只是尊敬领导,保证服从安排,表达决心的保证书模式,肯定只是一个过场,也不会让领导记住的。
头脑里分析出这灵光一闪的领导喜好依据,肖秋林感觉就上了路,开始刷刷地开始打着草稿,胸有成竹地开始起草自己代表这批大中专生的发言稿。
“作为一名新进的大中专学生,来到单位,我们要尽快成熟起来,特别是在我国正大力改革开放,我们每一个单位人也要学会先从自身改革,了解市场,不仅拥有自己的专业技术,还要有适应这个社会、在这个变革落于不败之地的核心能力,如果我们眼光长远,看到未来二十年,如果看不远,我们看十年。一个真正的现代化企业,必须要先走……
罗秋林正开始大肆书写的时候,人事科外面陆续进来了两个人,先进来的是一个个子十分矮小,看上去年纪大概十六七岁,嫩口嫩嘴的一个小伙子。小伙子进来也没有敲门,直愣愣地这闯了进来,然后又直接走进了赵科长的办公室。
这个小伙子看起来不太懂礼貌,进去后赵科长也没有怎么理他,只听见里面的赵科长很不高兴地叫着王柯,然后叫王柯把那个小伙子带出去。
“真的很没礼貌,一点规矩也不懂!送个毕业证原件,都不晓得敲门,赵科长黑着脸走出来,指责着刚好叫离开的那个叫王高平的中专生……
王高平几乎是被赶出人事科的,悻悻无助,又有些不知所措。外面办公室写材料的秋林抬头看了他一眼,他的一双眼晴正惊慌失措的四处扫射,刚好和秋林对视了一下,然后又畏缩地收了回去,低着头赶紧离开了。
这一看是一个无知懵懂又长得矮小的小伙王高平,名字里面有一个高,个子却很矮,一米六都不到。可是这个名字一下子跳进了秋林里的脑海里,这是他未来在公路局里看得起的朋友之一。
他们成为朋友,那是多年以后,王高平来到公路局,是最惨的一个,在后面的中专生分配中,被安排到下面最偏远的一个分公司,分公司也看不起他,又把他弄到分公司下面包工队里去,工资都由包工队的老板支付,相当于把一个国家正式分配的员工直接想甩出去。
后来公路局工资改革,只要是单位的正式职工,除了固定工资,每个月还有一个以一千为基数的浮动工资,而且浮动工资根据职位高低拿系数,像中专生最低一档也有1.5的系数,也有一千五,项目经理可以拿到5的系数,相当于五千。
所有的正式员工当年都应该有这份钱,全公司唯独只有王高平没有。他是国家分配到单位的正式员工,却一直在包工队里和民工们一起呆了两年多,就是因为他不会和领导相处,不会任何申诉,不会反映问题,个子长得又矮,相当于被人遗忘,遗忘在这个被人遗忘的角落……
他后来出头后,告诉过肖秋林,他说:“秋林,当年我刚到公路局时谢谢您,唯一只有您看得起我,我当时特别自卑,从读中专开始到最后神差鬼使分到公路局,我走到哪里,都是个子最矮的,没人瞧得起的,就算我有灵魂,心里有想法也从来没有人跟我分享。只有你,秋林,你文凭高,长得又高,是一个有灵魂有外在好皮囊的人,您当年在公路局分配大会与我主动聊天,和我谈论一些问题,让我在后面有了信心,有一个你这样有灵魂有好皮囊的帅哥做我的朋友,你耀眼的光芒也发射在我的身上,让我也有了光彩,内心有了自信,我才相信自己也会有光芒……”
看着当时连他的眼光都不敢对接,看着他在人事科办公室写着什么,就以为别人是领导一样的害怕的王高平。后来在包工队里呆了两年多,技术竟然出众到让所有人侧目,公司才发现这样一个人才,才有机会回到分公司,补发工资等。
王高平从一进单位倍受磨砺,非人的待遇,却坦然对待,从不巴结领导,更没给任何人送过礼,一直就是靠自己,任凭别人整治他,他一直开开心心健康生活,在工地苦练术,个子虽矮,却磨练成真正的无人代替的高手……
成材后王高平骨子里的极强的自主性,也非常孤僻,极不好接触,除了罗秋林。他后来在整个公路局,只拿秋林当他的朋友,唯一的朋友。他说是因为有秋林这个的朋友让他自豪和内心也自带光芒,而实际上,有文凭再加上好皮囊在事业爱情上可以顺风顺水的秋林却在未来得到他太多的受教……
可是,此时此刻,王高平还不认识他,一付畏畏缩缩的眼光,就被赵科长派出的王柯赶出了这个办公室!
当时的王高平离开后,又进另一个人,这个年轻人看上去吊二郎当,一付混社会的模样,又眼光高高在上,走路都像个王八状横七竖八。这样的人一看就是没底蕴之辈,又自视自己了不起,随时摆出暴发户,土老帽的样儿,好像人们不知道他在这个公路局有关系,有后台一样。
这家伙跟赵科长很熟,一看就知道,张口就是赵叔叔,他安排分配到的单位是总局实验室。
“小绩啊,进来!”王柯带他进来后,赵科长招着手让他进去,他进去前瞟了肖秋林一眼,秋林装着忙着写资料,没有对视他的眼神。
这家伙,一到局里,就进了好地方,局实验室是单独成线的实验室,不仅仅是面对整个单位,还面对整个NY市所有建筑企业,一般工地做不了的实验,检效等都要来这个公路局的一级实验室。
肖秋林当年一直没搞懂这家伙的来头,现在正好悄声问一下在外面的王柯。
王柯顿了顿,又看了秋林一眼,还是开口说了:“陈绩的爷爷就是当年赵科长村里的村长,当年赵科长出去当兵,就是他爷爷介绍出去……还有赵科长在村里老家修的房子,那地皮,那手续等都是这陈绩家给办的,相当于……”
“相当于老家来的自己人?”肖秋林接了一下话。
“嘘……”王柯装着什么也没说,秋林便也相当于什么话也没有听到,各自忙自己的事。
张绩这人呢,虽说中专毕业,但基本不学无术,更谈不水平,自以为是。虽然刚分配到局里,有赵科长安排,进了局实验室。但一个这样的人就算别人不说,暗地里排斥,排挤甚至手段,总是呆不长的。后来在局实验室呆不下去了,放下放到项目部做一名普通的实验员,也处处高姿态,打麻将只和领导打,只打五十、上百的那种大牌,借着工地做实验的机会,想方设法到处敛财,手段极其下作也极其卑劣……
“小绩,你过来,原来安排你今天发言的,后来还是觉得不太合适,我们请交大的高材生来发言……”赵科长接他进办公室,虽然是隔着门,隔着玻璃小声的地说着,一下子打断了在外面思绪纷纷的肖秋林。
……
秋林把写好的发方稿给王柯看了一下,王柯张大了嘴巴:“你小子,还真敢写,写得好,妙!”
“王哥,谢谢!”
“叫什么哥呢,大家兄弟,直呼名字!”
王柯语重心长,深眼深邃地看着肖秋林,多年后,王柯放弃自己的人事科长之职,也来当了一个项目经理,可是他工地经验实在欠缺,还真得靠了秋林,这一眼,是他拿秋林当兄弟在这个局里走得最好的棋步之一。
“小王,肖秋林的发言稿写得如何?”赵科长送走张绩后,又自己在里面不知忙了些什么,看着手表,问了问外面。
“赵科长,您放心吧,我都看过了,写得很好!”
“好,你过目了我就放心!”
在外面的秋林心里一安,还真感谢王柯给他包办了,要是王柯看着他这锋芒毕露的发言稿,说拿不准,叫赵科长再审一遍,保守赵科长肯定要被吓一跳,会马上要求改成那种常规的“保证书”式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