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上周班级组织同学们写作比赛,说是写的好的,给予表扬,写的差的也要给予批评。今天正是作文揭晓的日子,南生也是稍稍的有些期待,虽然自己的文笔不至于惊艳四座,可也应该能取得不错的结果。
只听见语文老师站在前面讲台说:“这次的作文水平,大家发挥的都非常好。特别是有几位同学,不仅字写的隽永秀丽,那文章的用词、用句更是优美,我读到一半都舍不得停下来。我下面要宣读一下这次写的非常好的几位同学,等下我还要把他们的文章,都读给大家听一听。”老师说完,除了那几本好的,老师留了下来,其它的作文老师都让同学们发了下去。南生拿到自己的作文本,看到老师在自己的文章中划了不少的问号与删除号,在评分上面也是写了个大大的差字。南生仔细的看了看自己的文章,也没跑题,字写得也还算认真、工整,可凭什么老师给自己一个差啊!
正当南生疑惑的时候,老师已经在前面宣读几位好同学的大作了。南生听到老师的宣读,那些文章听起来用词倒是很华丽,每一段甚至每一句读起来老师都说有可圈可点之处,而且朗朗上口。可南生感觉实在是华而不实,整段整段的都在写着无中生有、虚无缥缈的东西,看不到一点实质在哪里。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不知所YN生倒觉得挺适合的,不知道老师怎么会评判他们的好呢?南生平时喜欢写一些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对于这种虚无缥缈的描写,南生一直都觉得很是不屑。南生自认为写作,一是要真,二是要有情,词藻太过华丽,虽然长篇大论了很多,可始终让人看不出来想表达什么。这反而会给别人传递一种错误的信号,认为只要辞藻华丽就能写的好文章。其实不然,好文章有时候也可能是文词平平,却意义深远;有时候也可能是情感真诚,感人肺腑。
老师饱含深情地朗读完那所谓的几篇好文之后,并没有轻易地放过那些他认为写的不好的同学。老师说:“这些写的好的,相信大家刚刚听到我的朗读都应该感受到了。你们以后要多向别人看齐,多写一些好的作文出来,到时候考试也能增加不少的分数。平时多看看好书,不要整天盯着那些乱七八糟的小说。我之前看到有的同学,拿着比中华字典还要厚、还要大的小说,名字我已经有些记不得了。看书的劲头与架势倒是值得表扬,一边看书还一边学习像老师批改作文一样,拿着朱笔在上面把可圈可点的地方还标记出来。看书的表情也是异常丰富,好像已经融入书中,达到了忘我的境界,跟着书中主人公的处境变化着自己的表情。读到高潮的地方,还全部画下来,在这张上做上标记,或者折起来,以备下次课后温习之用。说真的,要是把这个劲头用在学习上,不敢说以后上北大、清华,可要上个好学校,倒是真的可以实现。说完好的,下面要开始说一说这次比较差的同学了。这次有位同学,作文写得我只能用八个字来形容:天上地下,狗屁不通。”老师说完,下面的同学已经笑的前仰后合了,都纷纷想知道,到底是哪位同学写出的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奇文。有的大胆的已在下面小声的嘀咕着:“老师,是谁啊?我们很想知道。”
老师接着说:“是谁我有点忘记了,不过他的作文这次得了一个大大的差字,是哪位同学,站起来让大家认识一下。”
南生听到有个大大的差字,心想这次肯定是自己了。可没想到老师竟然还让站起来,南生也是没办法,只好略有些不好意思的站了起来。
老师走到南生旁边,拿着南生的作文本,对着同学们讲:“我来给你们大家读一读第一段,大家听完之后就知道为什么我会说写的不好了。”
宣读完第一段,老师开始猛烈的抨击南生的作文:“首先你这标题写的就有些太过平淡无奇,没什么新意。俗话说:题好一半文,你这肯定不达标,印象分先折一半。再说这开头写的也有些苍白无力,引用诗词也不合理,文词我就更不用说了。你这个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越飞越远啊!你以为你是鲁迅先生啊,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颗也是枣树。虽然写的这样苍白,却显得很有深意与内涵。我不是教过你们吗?写作文要想得高分,就要遵循一个原则:虎头凤尾猪肚。开头一定要写的来势汹汹,这样才镇得住考官,吸引他的阅读兴趣。你们想想考官批改考试作文的时候,凭什么那么多文章,就一定要给你高分啊!老师一般在你的作文上面最多停留半分钟,就知道你的文章有没有继续读下去的必要。开头写的平平淡淡,内文写的再好,估计老师都没兴趣看下去,根本看不到其中的所谓内涵。所以要虎头,不是说一定要气拔山河,风凌天下,可最起码要有个噱头。到了内文,拿出自己的基本功,都不会有什么问题,所以叫猪肚,何为猪肚?猪肚中是什么?还不就是糟糠,对于内文中的好与坏,就不是那么至关重要,只要不写流水账,老师也都不会在意。最重要的就是最后收官之笔。这开头写的再好,最后收不好尾,也不会拿到高分的。最后的结尾一定要点缀全文,能总结前面所叙述的重点。要让别人知道,你不仅开头埋下虎势,结尾也能留下凤尾。现在再看看这位同学写的,开头就来个猪肚子,全是糟糠,你让考官怎么吃得下去啊!再看看你引用的这些典故,都是驴唇不对马嘴,你说你半夜哭老祖宗,怎么想起来的啊!”下面的同学早已经捧腹大笑,不知是觉得南生的作文好笑,还是老师的比喻逗笑了他们。
南生不明白老师为什么这样批评自己的作文,好好的也不知怎么会扯到和鲁迅先生相比。老师讲的这些南生固然是早就明白的,可是感觉这只是应付考试,南生不想只应付考试,学这些技巧。他想学以致用,不想做一个高分低能的学生。更不想做离开考场,什么都还给学校的学生。老师虽然讲的听起来有些道理,可未免有失偏颇。老师不应该只教怎么考高分,而不注重对学生自己的思考的教育。这种填鸭式的喂食,短期肯定会有效果,可以后慢慢就会变成考试机器。对于这位老师,南生也不止这一次的不满了。有好多次南生都想出言反驳他,可话到嘴边南生又咽了回去。自己一个出门在外的学生还是不要和老师摩擦的好,况且这位老师平时就有些心胸狭窄,万一他想针对自己,那以后的日子可就惨了。可有时候南生真的觉得有些难以忍受,这个老师高傲自大,经常对一些文章品头论足,南生很是怀疑他到底有没有理解其中的深意。平时碰到课后难一些的问题,他只会参照学校发的辅助资料,在那照搬照读。南生本没有资格去评判老师的好与坏,可与以前的几位老师相比,教学水平差别倒不是一般的大。可能因为他是学校的教导主任,不止南生,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不会反驳他说的一些言论。甚至有的同学还会说他说的好,人很幽默,比较有能力。
南生可以忍受不去与老师针锋相对,可绝不能忍受明知很多时候错误的东西,错误的方法与言论,还要跟着学。老师一直在品头论足的说着南生的这次作文,最后还严厉的批评了南生,让南生以后多多注意引用与用词。南生虽然不服老师的评判,可还是点了点头,表示听到了老师的教诲。
很多时候,不幸的事情倒不是一件接着一件,这么多科目,也只是语文老师这一个奇葩而已。班主任是教数学的,看他平时沉沉闷闷的,像那种三闷棍打不出来一个响屁的一类人。可到了课堂上,南生才慢慢发现,原来他就是鲁迅先生常说的那种: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的人。他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那种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人。
他在教学中的那种机智敏捷,那种细心全面让南生很是佩服。以前在房镇碰到难懂的数学题,很多时候老师自己也说不清楚就不管了,都让同学自己去讨论研究。而这个班主任,不仅知识渊博,什么难题都能解决,而且还有很多的技巧与方法。看他随随便便的做个图,简简单单的其中加条线,原本深奥复杂的问题,就被他轻轻松松的化解。他倒是很是注重同学们独立自主的能力,经常告诫同学们:“学习知识要举一反三,孔子不是说过嘛: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都说老师所讲解的东西学生不能理解,不能从已知的一点,去进行推论,由此及彼,触类旁通,那么就不应当再重复去教他了。虽然我不会不教,可主要还是培养你们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数学更是需要举一反三,因为这个靠死记硬背是学不到多少知识的,很多时候都是换汤不换药,题目变了,可考的知识点还是那些,要是不懂得变通,很难考到高分。”南生经常感叹,要是早点碰到这个老师,自己的数学水平不知道要提高多少。
教南生化学的是个胖胖的中年人,他是南生见过最飞扬跋扈的人,经常藐视一切。他在课堂上有时候说着说着就开始爆粗口,从南扯到北,从古谈到今。要不是知道拿在手中的是化学课本,大家还都以为进入了历史课堂呢?南生怀疑他肯定是那种大字报杂志看多了,经常言论一些书上没有的秘密传闻。一大把年纪的人,天天像个愤青一样,发表着不着四六的言论。还好现在是言论自由了,要在以前肯定要被抓起来进行批斗的。不过同学们都有些好奇心,倒是很喜欢听他说的这些秘闻。因为以前学校有两个比较厉害的学长,后来考进北大复旦。这两个学生都是他教过的,他就经常挂在嘴边,说以前的学长怎么怎么厉害。其中一个家境贫寒,一整个冬天都看不到他换一次衣服,平时也就邋邋遢遢的。看他平时也不怎么言语,沉沉闷闷的,可一到考试,那做出来的题目,言简意赅,句句都在点子上。中考的时候好多科目他都考了满分,虽然他人比较邋遢,可试卷做出来很干净,从没有什么涂改与长篇大论,听说就连那语文的阅读理解,也都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搞定了。每当南生听到老师在那近乎吹牛的言论,都有些怀疑,难道真的有这种神人吗?
最幽默的是教同学们历史的刘老师,他是个矮矮胖胖的老头,平时也是很会东拉西扯。他笑起来憨态可掬,大家对他都有些好印象。他经常说着说着就开始吹嘘自己以前的丰功伟绩:“我什么没干过,以前从老师到主任,从主任到校长,这些我都当过了一遍。后来调到这个学校,我就带带历史准备退休了。本来我早该退休的,可我两个儿子都上大学,我还要接着干,等他们毕业我就解放了。”看着他说自己两个儿子上大学的那种自豪的神情,南生明白这是每个家长对孩子的骄傲与期望,都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由于他知道南生是邻县转来的复读生,经常跑过来谦虚的问着南生:“我的教学方法怎么样?和你们那里的相比有什么不同吗?你们那都是怎么教的。”
南生每次都说:“您教的非常好,我们那里和您教的都差不多的。”
“差不多就行,都说你们县的教学质量是咱们市最高的,我也深有体会,每年全市排名你们县的都排在前面。我现在也没什么更好的方法,只能让同学们多读多背,然后加强练习。”
本来南生是信誓旦旦的来这里学习,一腔热血都扑在学习上。可没想到被语文老师这样的批评,犹如一壶冰泉,从头灌溉而下,浑身冰凉。本来靠着大伯进到尖子班,可没想到自己现在表现这么差,这要是知道自己课堂上被这样批评,南生看到大伯都有些不好意思与他讲话。
南生现在有点痛恨起这个老师来,为什么他就不能私下里教训一下呢?非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这下好了,同学们都知道了,本来自己是个复读生,靠着关系进的尖子班,就一直被别人诟病,可现在又被这样的批评,同学们肯定更加的笑话自己。南生虽然不是很在乎这些,可心里总有些不舒服,老师只为了自己教训别人的一时痛快,就牺牲别人的利益,南生越想越对他痛恨。老师与老师之间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教学质量、方法,简直是天上地下,迥然不同。
老师批评完南生之后,又批评了几位同学,最后还让他们重新写一篇作文出来。南生也是有苦说不出,只能按照老师说的,重新写一篇作文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