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今天是于善拿期末考试成绩单的日子,老于一早就在家盼着儿子的成绩单。
“语数外总分是150分吧。”老于坐在小木凳上拔了口烟,问在旁边战战兢兢的于善。
神经紧张的于善点点头,他根本不会分析自己每次考试的成绩是变好还是变坏,每看到爸爸看成绩单的时候,总是担心被挨揍。
“应该是的,不然数学怎么能考127分。”说完的老于坐在那,一会儿微微动动手指头,一会儿微微动动嘴唇,像是在计算什么东西。
“让我来看看儿子这次考得怎么样?”洗好中午吃的菜后,婉兮洗洗手胡乱在身上擦拭一番,跑过来看成绩单。
“你看什么?你看得懂啊?”正在思考的老于被婉兮给打乱了思绪。
“这有什么看不懂的,乖乖,儿子这次考得都好高哦,就英语相对差点。”
“讲你不懂你还不信,这语数外现在都是150分的卷子,如果按照100分卷子60分及格的话,150分的卷子及格分就是90分,所以讲善善你这次数学考的还不错,语文虽然刚及格,但比上次也算有比较大的进步,就是英语还是没有什么进步,和期中考试差不多。”这才知道老于刚才心中默默念的是150分卷子及格分是多少。
“有进步就好,是不是突然听懂了数学老师讲的课了。”老于补充道。
于善点点头。
“赶紧去秤点肉回来,中午我们好好大吃一顿。”一旁的婉兮开心的摸着善善脑袋说道。
“还大吃一顿,那要是儿子哪天考了第一名,是不是直接买一头猪回来,遇到高兴的事要尽量放在心里,要淡定稳重。”老于使了一个眼色过去,忍住不笑。
“你这腿怎么搞的啊?这么多红疹啊。婉兮,你来看看,这小孩腿怎么回事啊?”老于说归说,正高兴着准备起身去买些肉回来,突然看到善善腿上布满了红疹。
“哎呀,这怎么搞的?我来看看,怎么腿上这么多红疹呢,痒不痒?疼不疼?”这么一说,婉兮也注意到了。
“有一点点痒。”于善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是这两天突然比较痒,然后今天就变成一块块的红疹。
“我来看看,不会是吃什么东西过敏的吧。”婉兮说道。
“你看,这小孩子后背上也是,你身上这么痒,怎么不讲呢?”老于掀开于善后背的衣服,一片一片的红疹。
“我不晓得,好像今天才有的。”于善委屈的说。
“哎吆,这是怎么搞的哦?这赶紧带到医院给医生看看啊。”婉兮一下子急到了。
“肯定是晚上睡觉虫子爬到身上导致的皮肤过敏,这老房子虫多,又有一颗老梧桐树在屋边上,我先到药房里买点药水回来搽搽再讲。”老于很理智的分析,不赞成什么都去医院。
“那赶紧去,买回来刚好吃中饭。”婉兮催促道。
当天下午,老于和婉兮做了一个决定,再次搬家找门面做早点生意。原因有三:一是在老于夫妇眼里,做早点比卖菜档次要高一点,发展前景要好一些。二是非典已经结束。三是这座土房子太老,说不定哪天下个大雨就能塌掉那种,而且蚊虫太多。
一周后的某个月光高照的夜晚,继续着老于踩三轮车、婉兮在后面跟着防止东西掉落、于善镇守大本营的场景。
一年来,这是在怀庐县城的第五次搬家,算是把整个县城转了个遍,半夜收拾妥当的老于暗暗立志:皖江菜市场,早点生意最后的战场,必须死死的把自己摁在这里,直到一败涂地。
老于在皖江菜市场租的门面房是通往菜场主巷的一排瓦房门面,右手边门面依次是调味品店、鱼店、酿酒店,没有门面房的左手边有一个板车摊专门卖米面,对面有商店、理发店、渔具店。
其中老于的门面和调味品店、鱼店同属一个老奶奶房东名下。
渔具店是一位退休的教师和夫人共同经营的。
米面板车摊是一个名叫张莉常年固定的摊点,她是一个特别外向、人缘好的中年妇女,很乐意帮助他人也能让他人乐意帮助她,已经在这摆摊卖米面有八年了,几乎和常在这个菜市场买菜的每个人都很熟悉。
老于的早点铺又一次的开张了,生意还是一如既往的不好。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大半个月之久,真的到了无米下锅的地步,老于还是固执的不愿去借钱维持生活,节省每一毛钱的开支去挺住。
“婉兮,我们把这个暑假坚持下来,如果到时生意还是没有起色的话,我在想我去工地做我的老本行,你租个房子专心给儿子陪读。”一日傍晚,老于对正在和面的婉兮说道。
老天还是仁慈的。
“老二啊,我给你接了一个活干不干啊?”某晚上,老大于福生和静姝跑来老二家说事。
“哦。”老二于福阳有点懵,没听明白的说了个字。
“是这样的,我家对面那住户瓦房总是漏,这不前两天外面下大暴雨,他家里面下小雨。我就说那你找人修房顶啊,我那邻居张菲说找了几次都修不好,我说要不哪天我和我家二叔说下,让他给你家修修。”大嫂静姝把事情前前后后说了清楚。
“哦,漏水好解决,把房顶瓦重新翻动一遍,把漏的地方重点搞一下就好了。”对于建过无数房子的于福阳来说,瓦房漏水简直是小菜一碟。
“你这两天抽个空来我家一趟,你们谈个合适的价钱搞一下。”老大说道。
“好,那我明天中午吃过饭过去一趟。”老二说道。
“在这边生意怎么样啊?”大嫂静姝问道。
“还好,老大你那手机生意怎么样啊?”老二硬是打脸充胖子的说还好。
“还不错,你如果哪天早点生意资金周转不开和我说一下。”老大最终没有经受住小姨妈的忽悠,选择和大舅一起在商业街开了间门面,经营波导手机。
就这样,第二天和老大家邻居商量好,每天下午一点到三点来修一下房屋漏水,工钱200块,其他时间老二于福阳都要卖包子馒头、拌馅之类。
某日下午两点钟,于善跑到大伯家来玩,也来看看爸爸给别人家修房顶。
刚好碰上老大家邻居切好西瓜。
“善善吧,来吃片西瓜。”老大家邻居递上一片西瓜给于善。
于善没有接,而是抬头看着爸爸。
“老二哎,你看你家儿子多乖,小张切一片西瓜给善善吃,你不发话,善善不敢吃唉。”站在一旁的大嫂静姝像是看懂了什么,
“哦,善善哎,赶快接着,说谢谢阿姨。”正在捡瓦的老二回头望过来,一下子就明白了。
“于师傅,你也赶紧下来吃西瓜。”小张喊道。
“你们先吃,我把这片瓦翻完。”老二答道。
“谢谢阿姨。”善善慢慢的反应过来接了阿姨切好的西瓜,可是这一次善善抬头望着爸爸并不是等着他的默许。
抬头的那刻,傻头傻脑的善善第一次感觉到了心疼,心疼7月正午的太阳那么辣,爸爸却要坐在屋顶捡瓦,大汗淋漓。
可才十三岁的善善不知道怎么去表达自己的心疼,那一刻就是好心疼、好心疼爸爸,那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好苦,苦的连夏天第一次吃的西瓜也是苦的。
但正因为善善爸顶着太阳干了8天的活,挣了200元,才让早已经撑不下去的早点铺可以继续撑上一段时间。
能撑一天就多一天希望,冥冥中都是注定了的。
一日上午,老于从菜市场买完五花肉回来准备用手工绞肉机绞成肉馅,这时卖米面的张莉过来倒杯开水喝。
“哎,这绞的是肉包子馅吗?”张莉疑惑的问道。
“呃,是的。”老于有点诧异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
“这是五花肉吧。”张莉问。
“是的,刚买回来的。”老于答道。
“乖乖,你家肉包子是用五花肉做的啊。”张莉惊讶的说道。
接下来的日子里,每天早上,张莉跟认识的人宣传老于家的肉包是用五花肉做的。
“赶紧过来抢哦,小于家的肉包子出笼啦,再不来抢就没有了。”后来,老于每蒸好一笼包子,张莉就声嘶力竭的喊左右邻居来吃肉包子,对面理发店家的两个女儿闻讯也立马跑过来。
老于着实被张莉这种别样的宣传给逗乐了。
慢慢的,在张莉的极力宣传下,老于家的肉包子莫名的火了,开始每次有人要等着、要排队买出笼的肉包。
追本溯源,肉包火的原因基本上有四:一是刚出笼的肉包汤汁水分都在,每一口都肉香四溢;二是张莉包括左右邻居都看到老于去菜市场买的五花肉,由他们首先开始吃老于家的肉包;三是张莉和左右邻居都是在这个菜市场待了很多年的人,闲时总是会向别人宣传老于家的肉包正宗;四可能是由于善善,一上午都会站在老于后面隔一会吃一个肉包,然后顾客问老于:“肉包怎么样”,老于就半转身的指着善善说:“你看,我儿子都在吃肉包,你一百个放心。”
正宗五花肉做的肉包,正宗芝麻和白砂糖做的糖包,最好的红豆沙做的豆沙包,自家加工的雪里红豆干菜包都随着肉包的突然走俏而变得受欢迎起来。
扪心自问,在不违背做人原则和底线的前提下,面对难以逾越的困难,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挺过去,就是阳光。
老天爷不会终究辜负那些善良而又努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