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他应该藏在棺木里,我们逐个逐个搜!”
“万一…万一他跑上去了呢?”
“兵分两路!”
狱卒这才知晓陈悟真之前故意是弄出一番动静来转移注意力,因此分拨十人往外追,十人留在原地打开棺木搜探。
陈悟真不加理会,全神贯注放在棺木中,心道:“天下间这么多同名同姓的,海嗔叔叔才不会是这位前辈的逆子。”
他再将油灯往下挪,接着有蝇头小子写道:“逆子之罪有三。一是身入燃灯刹抛妻弃子。二是不习家传武技。三是与性空一干人等为伍,弃父不顾致使城主沦落奸贼之手。”
读到这一行字,陈悟真浑身一震:“真…真是海嗔叔叔的父亲!”
“哎!你们看,那个棺材有光!”
陈悟真为了让油灯顺利燃着,有意留了一条小缝隙。
不想烛火从缝中透出,于漆黑的地室之中尤其显眼,幸得初时混乱,众狱卒无暇留意。
后来分拨原地的十名狱卒开始认真摸棺搜查,当中一名狱卒就察觉到烛火亮光,却因惧怕不敢上前,惟有大声指点说道。
陈悟真听闻这位狱卒一言,即想马上出逃,却已来不及时,狱卒们早抽刀出鞘,围上这口棺木。
狱卒低声道:“我把盖板一推,你们九人只顾乱刀砍死。”
陈悟真心头一颤,轻轻取“凤掸”打算横档于身,等刀锋劈落时好有物可以招架。
不料棺材狭隘,取掸途中不小心敲到骨灰瓷盅,发出叮的一声。
那名发现烛光的狱卒即吓得一声尖叫,众狱卒本不觉掸子敲盅的声音有何可怕,但听人声尖叫,不禁吸了一口凉气,往后一退。
“你叫什么?”
“我…我好像看到那种东西了。”
“呸!身为狱卒会怕这类东西?”
“那你干嘛这么大力抓我的手臂?”
陈悟真借众狱卒半信半疑的心理,便使掸子在骨灰盅处有节奏的敲打。
“凤掸”材料独特,非铁非铜,敲打瓷器发出叮叮之声极尖却不刺耳,与金属击碰之声不同,是以众狱卒有些忌惮。
“难不成…难不成还真有?”
“这样吧,我们分四个人守前门,五个人守后门。还有一个回去喊人,再带多些火折子来把这里照得亮堂。要是这小子真的还在,我要他好看!”
众狱卒心想如果陈悟真仍在地室,九人分别守住两个出口,他绝无出去的机会。
不在地室且让陈悟真逃脱的话,这个黑锅自然就由负责外出追寻的十人背负。横竖是赚,众人俱颔首赞同出策者。
陈悟真感觉到狱卒远离,即松下一口气,使烛火继续往下阅读。
只见下方棺主不再多言,乃是“炎日鞭法”的武技道理精要,便不欲多观,心道:“海嗔叔叔终身未娶人尽皆知,何来抛妻弃子?性空典座是天大的好人,与他为伍定是对的。你这个污蔑好人的坏父亲,当然不能帮你!”
旋即转念又想:“你骂海嗔叔叔是逆子不学家传武技,好,我这个外人就偏偏要偷学你的武技,教你气得从棺材里跳出来!”
想到这处,立马提灯读之。
这套“炎日鞭法”如是初聚灵珠便学,纵然形神精要具备,灵气不足依旧等同提空瓶子上阵。
作者认为十五载修为时学最佳,既是考虑过瓶子与灵气的正好值,又遵循了早学的理念。
人的生命有限,普通没有真武那般以“黑夜极武”来迅速增加修为的技法,惟用有限的生命来修炼。
有许多资质极佳的人到了而立之年,修为可达一个甲子,这时修炼“炎日鞭法”,须再过一个而立的年头才能大成。
陈悟真修为临近十五载,修炼这鞭法是恰恰正好。
棺木有些年份,字迹有些须费神观之。
陈悟真攒着一股牛劲,不论多复杂多难理解的鞭理,都绞尽脑汁,费劲一切心神思索。
思索过后,就放轻动作运转灵珠,假想“凤掸”是鞭,依照鞭法而挥舞。
灵气随之从手臂而下,直往“凤掸”输送。
且读且思,渐思渐深。直至最后四句“自暖而热、自热而炽、自炽而焚、自烧而烬”,登时得悟:“鞭法之要,就是要成就温度。倘若没有温度的‘炎日鞭法’,便同有杯无水。”
他脑海中已经把这套武技的精义深深烙印,加上“朱圣掸”的基础,有十足的信心面对狱卒。
这时不须再躲藏起来,故意一掌打飞棺材板,希望教人看见板盖上的鞭法,人人可学。殊不知在用灯火阅读之际,热气早模糊了大部分浅浅的刻字。
他整个人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喂!给你们一次机会,如果不阻拦我出去,他日的功劳算你们一分。”
他忽觉动武未必一时三刻能够全身而退,打算骗骗狱卒,希望尽早离开会合梅绕青,查探那位神志不清的男子同时,还想了解清楚当年海嗔父子的恩怨过程。
众狱卒登时打起了精神,围将上来,哈哈笑道:“你这小子呆在棺材里待久了,精神错乱啦?”
陈悟真知道狱卒没见到那位自称百鬼镇镇守的男子,未免泄露出去惹来不必要的麻烦,便道:“我发现一个惊天秘密,可能和你们镇守有关。等我查探清楚,得到嘉赏,你们的通情达理也同样得到。”
众狱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半信半疑:“你这小子在棺材里装神弄鬼,现在还想再骗我一把?”
陈悟真为求狱卒多一份信任,接着说道:“我想每个囚犯必有他进地牢的原因,而我,你们是绝不知道原因的。”
其中一个狱卒当先站出来问道:“万一你说的是谎话,我们这群人岂不是亏惨?”
陈悟真冷笑一声,分析道:“你就算把我捉不回去,我死不承认烧了寺庙,你们还是要受罚。如果你放了我走,然后对狱长说地室并不见我的踪影,那可以把大部分责任归咎到另十人身上。如果我真的能够把秘密弄个清楚明白,你们本就不须受太大的责罚,还有赏赐,何乐不为?”
众狱卒都了解狱长为人,心想当时在山坡有三十六狱卒,其中二十人追犯,十六人押犯。
若是不获逃犯,自然是二十人的过错。如今分拨两派,在地室的十人并无发觉逃犯,证明逃犯出了地室,责任就应由另十人承担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