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送完孙哥和三牤儿,我回到了公司,一天的时间都窝在我那间小办公室里,不断有财务、采购人员找我签字,按照孙哥和夏志南的约定,公司五十万以下支出需要我签字,超过五十万则需要夏志南和我两人同时签字,一天下来,我算出支出多少钱时也顺便数了一下,我一共写了29次名字。
六点,大家陆续收拾好,然后到院子里坐班车,我扶着栏杆看着众人上车,三辆大巴缓缓驶出院子,之后,自己开车的人也随后离开,院子一下显得空荡起来,这时,安然发来一条短信,问我的地址,我第一反应就是她要来BJ,刚打完“我去接”,第二条信息就进来了,说,她那儿没有信号,不能随时接电话和短信,XC比他们想的大多了,他们计划多待一个月,我也不清楚她说的他们是谁,我不知道这里的具体地址,就下楼去问门卫的崔大爷,结果他只知道地名儿,什么街多少号不知道,后来我在一张快递单上查到地址发给了安然。
我每天猫在办公室,需要签字的文件都写上了支出理由和明细,也不需要说话,我担心长此以往我就不会说话了,偶尔跟夏志南出去,他去的地方不外乎KTV或酒吧,后来这种事儿我能躲就躲,推不了的就去当看客,我第一反应就是我要找点儿事儿做,我开始仔细翻看支出记录,把它们分类汇总,有时就下楼到院里走走,我在这里格格不入,大家都显得很忙碌,而我除了签名字就没有其他的事情可做,大家都一身正装,唯独我是休闲装,后来屈盈盈在提示一个新员工上班要穿正装时,那小伙儿说赵总也没穿正装啊,屈盈盈一时哑口无言,下班后她硬拉着我去商场买了两套正装,两双皮鞋,告诉我以后上班穿,我也不想太显眼,就同意了。
安然寄来一张纳木错的明信片,还有一些照片,安然被晒黑了,两腮还有些许发红,除了她自己的照片还有跟她同伴的合影,我看完照片后将它们放进了抽屉。
冯老师的到来,让我这百无聊赖的日子暂时告一段落,他告诉我他一个同学从国外回来,把我们见面的时间改到晚上六点,并将地址发给了我。
我对路况不熟悉,我决定打车走,我让屈盈盈通知大家,凡有需要签字的,下午三点之前送过来。
我准时出发,下车后就转向了,瞎转了好几圈,我还有一个毛病,从不问路,全凭记忆和感觉,这次也不例外,我留出了足够的时间余量,耗得起,我找到地方的时候刚五点,这里是一家主营烤鸭的饭店,当我进去时,冯老师正在门口的座位上打电话,听着是在跟他同学告别。
冯老师看见我之后,招手让我过去,我俩刚落座,就看冯老师又招手,这时我看到了传说中的大师兄,高高瘦瘦,他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干净、平和,帅气这个词语都得靠后,白衬衫,黑裤子,黑色皮鞋,一条黑色皮带将衬衫束在裤子里,全身上下没有一丝褶皱,步伐稳健有力,这就是大师兄给我的第一印象,我找不出合适的词来形容他,大师兄名叫钟小鲁,他是冯老师带出来的第一个学生,不断创造着师门中的各种第一,第一个获得国家奖学金,第一个创业,第一个把公司年产值做过千万,我曾经看过他留下的实验记录,字迹工整有力,实验条件、目的、过程、数据、图表、结果、结论。
“呦,你就是赵小和吧?”大师兄在我对面落座后,不等冯老师介绍,开门见山地问道。
我被问得一愣,冯老师则拍着我的后背说道:“对,这是你的小师弟赵寻,不过好像赵小和更深入人心啊。”
大师兄的手机响了,他拿起手机对我们说了声儿“张赞”,只听他说,啊,到了,来了,嗯,嗯,好,然后他就收起手机。
冯老师问:“张赞到了吗?”
“嗯,到了,找地儿停车呢。”
“他现在怎么样了?”
“哎,他这个人啊,哦,老师,还是等他到了再说他吧。”
张赞是实验室的二师兄,冯老师早期的时候每届只招一个学生,用他的话说,一个人同时带十几个学生是不负责任的,但随着大学和研究生的扩招,他也没撑过学院的压力,好在有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协助他,而大师兄、二师兄就是冯老师早期培养出来的得意门生,二师兄两年前开始创业,听说公司已经开始盈利了,同大师兄一样,是师门中的传奇人物。
二师兄一米八左右的个头儿,身材魁梧,灰T恤,牛仔裤,休闲鞋,长长的头发,长长的胡子,走路时双手插在裤兜里,步伐大且快,走起来呼呼带风,待二师兄落座,冯老师先说话了。
“行了,人都齐了,今天不容易,请到两位老板。”冯老师开起了玩笑。
“拉倒吧老师,说实话,没有在实验室的时候舒服。”二师兄说完撇撇嘴,而大师兄在笑。
“呦?怎么讲?”冯老师顿时来了兴趣。
“老师,您看看我,啊,我过的什么日子?连剪个头的时间都没有,不过到挺刺激啊。”
大家听完这句话,大师兄接着笑,冯老师和我愣在那儿。
“能不刺激吗?每天都跟人生最后一天似的。”
我没明白,后来才知道,二师兄创立公司不久,研发产品就把他工作时的积蓄用光了,还借了不少钱,到后来都没人愿意借钱给他了,但二师兄还是不肯放慢脚步,好在有大师兄支持他,尽管没有盈利,大师兄还是源源不断的给他注资,其实大师兄也不支持二师兄快速扩张,就要佩服一下大师兄了,尽管大师兄是二师兄的主要投资人,即使二师兄没有按照他的意图行事,而且二师兄还迟迟没有盈利,即便这样,他从来都只是给出建议,绝不强行干涉。
我在心里埋下了这个问题:大师兄为什么这么做?
虽然我不完全明白他们所说的,但听得出来,大师兄他们所做的事情,完全可以引起一场工业变革,而且他们告诉我,像他们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聊的内容涉及的专业术语有些我能听得懂,有些我就听不懂了,简单说来,SH一家公司找二师兄寻求合作,一起开发一款产品,这款产品现在非常火,如果三个月内做出来,一下可以卖出300台,二师兄听完介绍后,直接拒绝了,他的理由是,第一,市场已经有比较成熟的产品,看人家挣了钱就想跟人分杯羹,这种事儿他不干,第二,为了挣这钱,仓促推出一款产品,紧接着带来的问题,除了很繁重的售后服务工作,最主要的是,公司给客户的印象会不好,这是最重要的,比钱重要的多,二师兄的合伙人倾向于做这个项目,他们的理由是,公司现在最重要的并不是在客户心目中的印象,而是要活下去,公司成立这么长时间,都没有盈利,这样下去能不能活下去都成问题,你都活不下去了,还谈什么客户心目中的印象?你有再多绝妙的想法又能怎么样?围绕这些问题,二师兄被弄得焦头烂额,最后,二师兄妥协了,他们跟SH那家公司签订了采购协议,紧急组织人力,做出了第一批20台产品,公司一下就盈利了,但好景不长,问题还是出现了,产品接连出现质量问题,公司不得不组织人员四处维修,以至于其他的项目都不同程度受到了影响,由于是保修期内的问题,所有的费用都得二师兄他们出,客户为此很不高兴,而且别忘了,他们签的是采购协议,不是合同,照现在的态势发展下去,后续的订单都已经无暇顾及了,二师兄这段时间就在全力处理这些问题。
冯老师从始至终都没有对他们的事业做过任何点评,他只是听着他们叙述着自己的见闻和感想,整个晚上,我都充当着旁听者的角色,感受着大师兄、二师兄创业路路上的辛酸,思索着他们经历过的一次次艰难的抉择,试着联想一下,如果是我,我该怎么选择?
选择,是每个人,甚至动物,都要面对的事情,选择有些是不容易的,尤其是代价很大且不能回头的选择,选对了,可以心想事成,选错了,可能一无所有,更要命的是,你对自己做出的选择并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这是一定的,真相常常掩盖在厚厚的假象下,不确定的部分,用自信,周围人的支持,更多的是坚持不懈来填补,有时还要放一些预备出来的对失败的坦然。
这类艰难的抉择,大师兄、二师兄要面对,孙哥也要面对,我将来要不要面对,谁知道呢?
结束后,已经十点多了,大师兄送冯老师,二师兄送我回去。
路上,二师兄没怎么说话,只是问了句,想不想去他们公司看看?我想,看看就是看看吧,就随口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