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一周的《下基层》活动结束了,李凡刚下车就和刘亚两个人一头扎进录制室,连录了两期节目后,李凡打了辆车,将台里分的东西搬回家中。
在乡下的一周的时间里,除了做慈善做走访慰问,台里买了乡民们很多特产,各种水果,还包括最后一天买的猪、牛、羊肉,然后分给参加活动的各位主持人。
事业单位在福利待遇上的确是非常好的。
回到家后,看到晒黑了的宝贝儿子,李妈心疼得直说下次死活不去了,李爸则一边翻看带回来的土特产一边正色道:“男孩子细皮嫩肉的干嘛?要阳刚,要爷们儿。对了,小凡,把长头发剪下去吧,别听你小姑的话。”
头发的确是应该剪了,这段时间新鲜感过后他发现还是短头发省事儿,找个时间处理掉吧。
对了,他发现老爸扎了条新腰带,衬衫也像领导那样掖进了腰里……
李凡又给家里讲这七天时间的所见所闻,包括刘亚要找洗手间,更包括某某两个主持人黑灯瞎火钻进了小树林。
那两位电视台主持人可是李爸李妈的心中偶像梦中情人,听到这后连连摇头不敢相信。
“你别听你那帮同事瞎胡说,这两个人很正的,不可能!”
“都是社会名人,而且都结婚生子了,不可能做这不要脸的事情的,我不相信!”
李凡摇头叹气的,“都被我和刘亚撞见了那还能有假?就是没来得及拍照取证而已。主持人也是人,明星大腕儿也是人,楼下老孙头子能做的事情他们也可能会做。就像你儿子也是半个名人了吧,不也得忍受张妈的白眼嘛!”
李妈忽然“咦”地一声,惊觉起来,“你说你和刘亚碰到他们钻树林了,那你们两个……”
“我们两个绝对的清白!”李凡举爪向天发誓,“我们在村道上溜达时,恰好碰到他们两个手牵手往出走,不过没发现我们两个。”
“哦,对了,千万别把这事儿传出去,得罪人。”
李凡向来持稳,但刘亚这妞儿他就叫不准了,他笑道:“放心吧。”
“其实刘亚那孩子不错啊!”李妈突然来了这么一句。
李凡头皮一紧,老妈又开始物色儿媳妇了,“那个,我下楼接我妹妹。”
他这几天非常想妹妹,不过果冻在楼下廖阿姨家里和她孙女儿在玩儿,他起身下楼准备去接,李妈突然一拍脑袋,把潇潇到家的事情告诉给他。
李凡很诧异,然后点了点头没说什么,就转身去楼下接果冻去了。
果冻这么长时间没见到哥哥了,刚看到李凡就吚吚呜呜地叫“锅锅”,兴奋得李凡都要掉眼泪了,果冻会叫哥哥了,虽然发音不标准,把李凡变成了厨具,但只要会叫哥哥,把自己叫成“狗狗”他也乐意。
……
深夜时分,李凡一个人悄悄来到张家楼下,他看了一眼张晓柔的卧室,思绪纷飞。
自从上次打架事件后,张晓柔彻底被张妈“软禁”了,他在小区里再也没有“偶遇”过这个瘦削的姑娘,不过在学校两个人还是会偶尔碰到,那时张晓柔往往会心酸地说出一句好久不见,然后就急切地走开。
起初李凡只是奇怪张晓柔怎么这么绕着自己,后来他才听说,原来张妈对张晓柔的监控又升了一格,说一旦有老师或同学说她在学校和李凡擅自交往的话,就给她转校。
李凡很愤怒,他没想到张妈竟然防自己防到这个程度,也没想到竟然对自己的女儿保护到了让人无语的境地。张晓柔即便不被数不尽的试卷逼疯也会被这个望女成凤的老妈逼疯的。
这下张晓柔再也做不成汪华的信差了,当然,自从在篮球场上替李凡挡了那一砖头后,汪华就算再傻也不可能让她再介入这件事情。
现在已经11点多了,估计此时的张晓柔在奋笔疾书吧,李凡四下看了看,像做贼一样,偷偷吹起了口哨。
他这个口哨吹得很特别,一曲三折,典型的李氏风格,熟悉李凡的都知道是他吹的。
果不其然,二楼的窗户打开了,一张兴奋而又惶恐的面颊露了出来,张晓柔竖起了食指,指了指隔壁,悄做出口型并不发声:李凡,我妈在家。
李凡同样做口型不出声,指了指手里的一个食品袋:我知道!给你这个。
李凡说完就想将这一兜山葡萄丢向窗口,吓得张晓柔连连挥手,李凡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往上一抛,一兜葡萄准确无误地飞到张晓柔面前。
别忘了,李凡在19中篮球场上可是有名的百步穿杨,别说这才二楼而已,就算三楼你再试试,真有意思,他绝对不会往上丢的!
毕竟很值钱呢!
山葡萄是漠北地区的特产,很稀少珍贵的,非常甘甜可口,葡萄李凡早已经洗好了,张晓柔拾起一颗放进嘴里咀嚼,顿时一脸满足的表情,并竖起了大拇指。
李凡继续做口型:好吃么?
楼上拼命点头,然后又突然神色大变:我妈进来了!
李凡见状转身逃走,这偷偷摸摸的感觉怎么这么怪啊!
……
第二天早晨,本来李凡准备去上学的,不过被台里的电话叫了过去。
台里地震了,叶台提前退休,局里三号实权人物刘建业刘总编亲自挂帅电台台长一职,这件事情在早上刚刚宣布的时候大家几乎一片欢腾。
刘建业,广电局里最年轻的实权领导之一,今年38岁,行事作风雷厉风行,是改革派的急先锋,后台很硬,做事风格更硬,他刚刚调入漠北广电局两年时间,就赢得了很多人的支持。
局里下辖的多个单位中,电台目前是结构最复杂问题最多的,刘建业直接以台长的身份插手电台事物,被人们认为是广电局开始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的第一步。
这天早晨,李凡刚到频率办公室就被孙总编一把拉了过来,“今天两件事,一喜一忧,听哪个?”
“忧吧!”
“咱们的收听率降低了一点,这段时间头一次降低,目前大概在1.6%。原因是《儿童故事汇》在节目里加入了豪华抽奖活动,奖品丰厚,而且获奖听众很多,还是把咱们的节目分流了一点儿!硬挺了这么长时间,还是没挺住啊。而且听说他们漠南出版社准备出版《儿童故事汇》的同名音像制品,如果他们的音像制品投入进市场,对他们节目有很强的品牌提升效果,这一招估计才是最狠的。”
在节目里加入豪华抽奖活动,而且还是不定时的突然抽奖,奖品覆盖率又高得离谱,这的确是漠南广电的无奈之举,为了吞并《童趣时光》的市场他们也是够下血本的了。
孙总编对此倒不太担心,因为毕竟这种行为持续不了多久,《童趣时光》这两期的收听率虽然受影响下降了点儿,但总体很稳定。其实最让人担忧的是他们的音像制品如果在市面宣传开的话,那么会对他们的品牌提升有极高的效果。
“对了,盗版处理了么?”李凡问道。
“处理了,但盗版这种东西你还不知道么,根本就制止不了,现在各个音像店的柜台上倒是短期下架了,其实都偷摸在卖。我的意思是咱们台里也出版一套音像制品。”
李凡突然认真地说:“如果出音像制品的话,我要以个人名义出。”
孙总编错愕了一下,然后打马虎眼道:“这个咱们之后再聊。”
其实之前漠南出版社联系过李凡了,希望给他的作品进行重新灌录配音,上市销售,但李凡从牛犇犇的那个律师妈妈那里得知对方给的报价太低了,版税才5%,在华国就算新人出版音像制品或者书籍什么的也得8%,这份报价毫无诚意,李凡自然不接受。然后他们转而去和本土的漠南广电谈去了。
大牛妈妈又告诉李凡很多出版事宜,其中就包括如果有一天《童趣时光》想要出版音像制品的话,而又要采用李凡的原创,那么嘱托他一定要尽可能争取到出自己的个人名义的作品,免得台里刮去一层油。
至于喜事则是,一年一度的华国文艺作品奖的评选将在半个月后举行,而今年新增了三个奖项:“金童奖”、“儿童作品最佳销量奖”和“年度新人奖”。这意味着童话范畴的作品第一次被正统文学认可。而李凡被提名了,据说是潇潇和京大的几个教授联名推荐的。
“那我获奖的机会大么?”
孙总编想了想,如实地说:“坦白地讲应该和咱们没什么关系,因为每一年的最佳作者和最佳销量奖都是同一个人获得的,比方说去年的最佳诗人和诗歌作品最佳销量奖都是魏峰个人获得的,约定俗成的规矩了。而咱们又没有市面上流行的作品,在这一点上咱们就得被筛选掉。所以说就是陪跑,像很多其他作家一样。不过,能获得提名也是喜事儿啊。”
好吧,喜事吧,李凡不得不准备这阵子讲过的各种故事,装订成册邮递到京城,幸好的是以前的故事稿台里都有备份。
孙总编领着李凡敲开了刘台长的办公室,刘亚也在,都在等他们。
这个刘台长可以说长得非常精神,目光如炬,但又很沉稳老辣,看到李凡后单刀直入道:“台里如果想将你的节目作为王牌节目培养的话,你觉得最需要什么?”
孙总编在一旁听到后神情一震,大脑都快缺氧了,刘台长向来说一不二,看来《童趣时光》的春天来了。
刘亚在一旁见孙总编的窘态噗嗤笑了出来,显然她早已经知道了,谁让新任刘台长是她亲叔叔呢。
李凡调侃道:“我们最需要您!”
刘台长闻言大笑起来,然后一个人踱步到窗前,望着漠南的方向道:
“是时候了。”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