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南京的文化有很大一部分藏在它的花花草草里。它是南京的一份秘密,而南京人,便是他的揭秘者。
梅花,作为南京的市花,一听名字,什么“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傲雪斗寒就浮现在好多人脑海。自然,南京的梅花山最为闻名遐迩。而真正到了春天,梅花山并不见多少南京人。毕竟看花也就看个热闹。去梅花山,哪里是去看花,整个儿就是去看人的,无论是正道,野道,还是草坪,都挤得满满当当。穿个长袖钻进去,都顿觉火烧心,热气直冒。梅花山的梅花倒也给面子,每年都开得绚烂。原本就一朵朵挤得密密麻麻,加上人工嫁接后,一棵树上红的,粉的,白的交织在一起,漫山遍野的古树一齐开放,倒像是一种对春天的礼敬了。其实在冬天,鹅毛大雪一下,枝头的腊梅却是更具风韵。细小的黄色花苞,并不完全绽放,但散发着一股淡淡的幽香。大雪已然压弯了枝头,倒又填了几分怜香惜玉之情。南京将梅花定为市花,也将它的图案应用到了许许多多的地方。地铁,公交,公共交通工具上都映着五瓣的梅花作为背景,凸显着南京特色,又显得简洁,端庄,典雅。傲雪斗霜,不仅仅是图标的寓意,更是每个南京人拥有的灵魂。春天总是看花的好时节,在南京,2月3月去梅花山看梅花;3月中鸡鸣寺、南林看樱花、南理工看二月兰;3月4月小桃园、狮子山公园看桃花、高淳看油菜花;3月到5月去莫愁湖、总统府看海棠;5月到7月去绣球公园看绣球花这样一个美好的季节就过去了。
所谓“沾花惹草”,有花,必然有树。那就再来韶韶南京的市树,法国梧桐。不得不提的是,它也总是让我们无比纠结。南京的众多道路上都栽满了法国梧桐,其中珠江路最为繁多。据说,他们还是当年孙中山先生安排种下,而如今,路边的他们早已是长得分外粗壮,树干更是需两三人合围才能勉强抱住。梧桐是常青树,一年四季生机盎然,枝叶郁郁葱葱。到了夏天,宽大的树叶层层叠叠,真的是遮天蔽日,满城阴凉。但一到秋冬之际,真正的头疼就来了,这个问题啊简直恨的南京人牙痒痒,梧桐的果实上会布满了金黄的毛絮,秋风一起,毛絮先脱落,伴随着江南的大风,漫天纷飞。城市不比自然景观,或许金色的地毯很美,但行车的道路上要不得。路上铺着厚厚一层最直接的给环卫工人们增添了一个大麻烦,每天环卫工人都能扫出齐膝高的一堆金絮,又得赶紧拖走,免得风一吹再次扬起。空气里布满了这些个“坏东西”,自然给人们的呼吸带来了巨大的麻烦,一时间,引得呼吸病的发病率以直线上升。更闹心的是,骑着车在路上,冷不丁飘来一撮毛,无论是钻到鼻子里,还是眼睛里,人们本能性地一闭眼,都会惹来不少麻烦,更可能带来事故。唯一的解决办法,似乎也只有,人手一个口罩了吧。为此,我们有这样一个调侃:外地小伙伴周末有空的时候,去南京的中山北路、中山南路、中SD路走一走。正好开始掉法国梧桐毛絮,满天毛絮可是很美的。东西能少带就少带,省的累赘不方便,特别是口罩!(都等着哪个莫利叨咕的跑过去上当哩)
有时候,说句气话,“这些破树这么麻烦,恨不得把它砍了算了”。然而,回头一想,有些树在这里的时间,比我们的父辈还要长远呢。他们和我们一样,也是南京的主人啊,又一种淡淡的不舍萦绕在心头。许久以前,市政府为了拓宽马路,去移栽这些顶梁柱。参天大树哪那么容易移栽,一时间死了不少,我们的不舍又加深了几分,绝不可如此作孽,就让它在这里呆下去吧,陪着这座古城,一年一年,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