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南京这样的城市真的不用怀古。
这是一座摆脱不了历史气息的城市,走到哪里,都是走在历史的阴影里。历史留给南京的遗产实在是太丰厚太丰富了,有时未必就是件好事。
在南京,一个人的思绪,有时候很容易就会被怀旧情结所缠绕,会沉重地跌到在历史的功劳簿上,再也爬不起来。历史既可以是面以为鉴的镜子,又可以是个深不见底的大陷阱。如果不用开拓的思维对南京这座古城进行新的审视,如果一味地缩手缩脚,南京人将在巨大历史负担面前,不知所措,走投无路。
转入正题,其实城南和城北最重要差别在于,城南热闹,城北冷清;城南是平民的,城北是有权有势的;城南的生活俗味,城北的灯红酒绿。
城南是老南京的象征,城南是南京大萝卜的根。
城南的秦淮河,不仅好在画船听渔眠,更是桨声灯影、诗意风存的好地方。只要秦淮河活了,南京也就活了;秦淮河热闹了,南京也就热闹了。听说,城南民风曾经非常淳朴。也许正是几十年的今天,人们抵不住闷热,直接把床搬出房外,看着萤火虫,数着星星,扇着蒲扇,一聊就聊到深夜——毕竟没有什么可以被偷的,自然是无所畏惧,更不会担心有“采花大盗”,以及那集噪音和吸血鬼体质为一体的罪恶根源而存在的人类天敌——蚊子。凌晨,别人骑着车,划过别人梦乡的边缘,满大街的人都在睡着。可惜,再也看不到那样壮观的场面了。
城北主要在SX路、颐和路一带,似乎军人都聚集在那里,那里至今还有着军人俱乐部,不知怎么现在却是卖书的地方了。在那里,大多是干部子弟,说着半夹杂着老南京味的普通话。尽管如此,他们还嫌弃城南人说话俗,穿着老土。后来HN路一挤,玄武饭店一压,城北就变成了繁华一带。万万没有想到,现在的我们每天都花着12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在上世纪末繁华地区读书,身板都硬起来了!可惜渐渐地,异乡人充斥着城北,异乡的口音,总让南京人觉得陌生,但又说不出来为什么。毕竟,大萝卜们可是很好客的。
尽管时光变迁,许多都变了,但升学的压力只增不减。城南,城北,都有从小请家教的,城南是怕毕不了业的,城北是期盼上南外的,从此今世无忧。也许正因如此,城北的成绩常居城南之上。
许多记忆都是长辈闲谈时提及的,我也想生于那个时代,看着南京城沧桑地走过每一步,踏过城南城北,领略一下来自南京大萝卜的风情。
只可惜,一切都变了……
一切都失不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