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日期:2022-07-1106:04:27不一样的曾国藩(125)
第十九章
顺祖意躬身修谱铺张婚事为哪般
奉祖(父)之命躬身修族谱
这种大事,如何不被一向急公好义的曾玉屏的重视呢?
“(二月)初八,与尹光六(医者)下棋,…家庙向无丁祭,陶村族叔议兴祭,每人捐谷二斗…”
晚上,祖父星冈公认为是件大好事,嘱曾国藩拟出一个章程来供族人遵守。是夜,曾国藩拟了一个约四百字的捐谷章程。
“(四月)初十,松坡祠未具贺仪,又前年,父亲至此祠送匾,伊言当送钱来家贺,后食言。今又言贺仪待八月送,又前日要余扫墓,情理不顺,余盛气折之,祠内人甚羞愧”。
四月十二日,曾玉屏与国藩父子专门谈了须有心族事才是。又讲了许多急公好义之事。曾国藩深受启发,于是决定与父亲一道趁在籍之际,以翰林院庶吉士身份倡修《曾氏族谱》,而且要大建曾氏宗祠!
如细研《曾国藩全集》之日记篇,则可在其道光十九年四月份及之后的日记中发现多处、多次、多地参加拜祠、扫墓、访问族人到处奔走之记录。让我们一起跟随曾国藩的脚步,看看他大致都做了些什么:
曾国藩属于行动派,一旦订了计划,很快便亲自付诸实施。道光十九年大半年,曾国藩基本都在为筹备赴京城的银两与修谱这两件大事忙乎,为此还远赴衡阳、邵阳、武冈、隆回、新化、蓝田、湘乡、宁乡等曾氏族居地访问,一边调族一边也兼着赚点银两以补贴赴京路费及家用。
其正式全力以赴为修谱之事,严格来说应从道光十九年六月二十四日开始的。虽然此前于湘中湘南走访了几月,但多有化缘交友理财等多件杂事,如“在梓门桥与朱尧阶当朱良二田”,曾国藩愤然“辰后带上永丰分司法处禁”等等。直到六月二十四日晚上,才正式在家“与叔父为修谱事清查源流”。二十八日,又“为修谱事约族人同至公屋议清。”
由此,曾国藩倡导大修曾氏族谱的事宜开始进入全力发动阶段。次日便“作书与曾传球、曾希六、曾大启。”到七月初二,又“遣人走衡阳、清泉、耒阳各处”曾氏同宗房室送信,“又遣人走宝庆各宗人处,作书与曾毅然。”
发动大约月余,曾国藩有些着急便坐不住了,“自六月廿二日到家,至是将一月,在家无所事事,悠忽迁延,诚为玩愒。”因考虑到要很快到京城赴任,仅坐家中干等不是办法,于是便于七月二十二日开始启程,“由家走文吉堂”,开始为期三个月的调族之旅。
经江岭、丹家井、牛克祖宗祠,八月十二日,到达宝庆府(邵阳城)。在此,曾国藩有了一次大显同宗情谊之现。十七日,了解到宝庆营中一位叫曾国正之同族人,“其父故衡阳,随母至湘乡”,后又流落到宝庆,“余因修谱事,踪迹其源流,悯其孤苦,因教之勤俭忠信”,于是专门“复至两营及协镇都督处”,向官员打招呼,望其对此位同宗多加关照。
在宝庆城盘桓五日后,曾国藩冒大雨奔走桃花坪(今隆回县)、走武冈、转洞口高沙,终在九月初五至“邵阳四都”(经核实,此处所记“邵阳四都”实为今隆回县七江镇的四都河)。九月初八,曾在高坪峪里的窝山村曾氏祠堂住下。曾在窝山具体所为,日记没有记载。
在宝庆府,曾国藩行经了邵阳县、府城、武冈州、新化县(包括今天的邵东县、邵阳市城区、隆回县、武冈市、洞口县、新化县),拜谒的宗祠有邵阳县牛克祖宗祠、岩公祠、云公祠、书院祠、銎公祠,武冈州的花园曾祠、巷口曾祠、高沙市曾祠、马鞍石曾祠,新化县的窝山曾祠、采莲曾祠、洋溪古塘曾祠、新化城南门曾祠、科头曾祠、官庄曾祠。然后出新化境经过安化蓝田镇(今属涟源),进入到湘乡上里,到杨家滩拜访刘元堂夫子。
在洞口县高沙曾八支祠题写对联:“资水如带,凤岭如屏,四面尽环淑气;孝子在周,忠臣在汉,千秋无愧宗风。”另题写匾额:“春风沂水”、”派衍资江”。
九月日记中“由窝山行十二里,至采莲曾祠,路甚崎岖”之记载,就是曾国藩不辞辛苦到高坪峪的窝山村专会族人,调族倡修族谱!
曾国藩高坪峪之行的重点在采莲曾祠。这座祠堂属今隆回县罗洪镇的采莲村。经今隆回县高平镇的窝山村到罗洪镇的采莲,山势逐渐升高,梯田阡陌,山路九曲十八弯,自是给曾国藩留下“甚为崎岖”之印象。但由于窝山与采莲数百年来一直是曾氏族人的聚居地,与双峰曾家上溯数代系出同门,不难理解为何曾会不辞辛苦专程来窝山与采莲走一趟了。
初九日上午,曾国藩到达采莲曾氏祠堂,在那里歇息了一个下午和一个晚上。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当地至今仍留传说曾国藩在当地与童子对对的故事。据一位叫曾昭葵的退休老教师讲述,曾国藩到达时,采莲曾氏宗祠正在修天井。该祠附有一学馆,曾国藩见一学童眉清目秀,聪明乖巧,命为其点火吸烟,并戏谑道:“小弟,汝能对对否?”学童爽快回答:“能。”曾国藩即景出上联:“点火吸水烟,水火既济。”该学童环顾正在修建的天井,悟性顿开,随即答曰:“就地修天井,天地同流。”曾国藩大为赞赏,问其班行,没成想学童反而长曾国藩一辈。曾国藩且感且惭,说:“请小叔子善自敬业,功名指日可待也。”据说该学童姓曾名嗣旦,时年仅九岁。
曾国藩好写对联,每到一处,必留对联等墨宝数付,采莲祠堂概莫能外。据说当年曾国藩曾为采莲曾祠亲笔题写一块大匾,可惜后被当地采莲小学拆做大黑板使用,其上字迹早已荡然无存。而曾国藩当年留宿过的采莲宗祠,如今也仅存破旧主堂一间,其余天井附楼均已被毁。曾后来贵为湘军统帅后,后人为了纪念曾国藩到此一游,专门在祠堂上书写了“国藩第”三个大字。
离开采莲村,曾国藩经孟公过古塘,入新化县城数日,于九月底重回双峰老家。至此,曾国藩的调族之旅终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