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日期:2022-07-1206:10:52不一样的曾国藩(126)
第十九章
顺祖意躬身修谱铺张婚事为哪般
十一月,曾国藩上京赴任,再次与叔父毓驷到宁乡麻田,“重定修谱事”。此时,曾氏东南两宗,大修总谱,曾国藩特为《武城曾氏催修族谱》撰写文告《启》,文中写道:“国藩叼厕词馆,乞假旋里,敬谒南宗,随阅老谱,分衍各处众多,而未入总谱者,更难仆数。何需甚殷,而相遇甚疏耶?意各房宗台,水源木本之思,依依若接,当必闻之而踊跃争先也。兹特飞催翘恳,速缮草册,解送沩宁…诚是千古极美之举”。“饮水思源,以血脉而承道脉,俾圣贤后裔一脉相传而不紊,合族毕举而罔遗,既无忘祖,又无忘族,则笃亲追远之义,于是乎在;光前裕后之功,亦于是乎基矣。”
在《武城曾氏重修族谱原启》中,还有曾国藩一段原话,足以反映曾对家族家谱事业的重视:“一氏中,仅知近祖数代,而不知所自出,是谓忘祖。即知发源之祖,而不能记一本之裔,是谓忘族。忘族则将途人呼骨肉,忘祖则等拜墓于汾阳,皆非仁人孝子所忍出。”大概意思就是人不能数典忘祖,那些忘记出身、乱攀宗族之行为决不是仁人君子所为。被祖父提醒后的曾国藩,已于内心暗自奠定了以“振兴家族,妥佑先灵”为已任之自觉。
从此文稿中可以看出曾国藩对家族家谱一事的热情。家族是民族的单元,有家才有国,家族意识强则民族意识强,由曾国藩亲临各地偏僻山沟调族一事,就不难理解曾国藩为何能成为一代名臣了!
终其一生鸿篇巨制修成通天家谱
通天家谱是专指孔、孟、颜、曾四家统一使用的家谱。此四大家族之祖先皆分别追溯到孔丘、孟轲、颜回、曾参,此四人被称作四圣。四家家谱,所排字辈(辈分命名所用字)完全相同。
曾国藩正是经历了修谱之历程,方深刻了解了族谱、家谱的渊源与意义,也就理解了家族、宗族之敬祖、祭祀、拜祠、扫墓,从而统摄家族、长老治事、教化子孙、传承血脉的意义。再扩展至封建帝王、朝堂庙宇、军机重地,为何历朝设翰林院或内务府等,专以新晋进士、当朝大儒(博学大员,往往视为心腹之臣工)方可充当国史检讨编修、帝王起居注疏、主持国朝祭祀大典等等,皆为不同层面之大事要事,先将祖先宗人敬祀妥当,再行另做他事。并且,凡上至圣贤大德、帝王之家,下至宗族显达,甚而升斗小民,只要温饱即重礼义廉耻,上下大小皆然,唯秩序!进而理解孔子谕孔门弟子须“克己复礼”谆谆教诲、极斥“乐崩礼坏”之十恶不赦。
如不理清“礼”之要,则不明制之治,更不知朝政之轻重,岂知行道之先后?!由此循,方知家、国之情事,国、家之系联,国家、民族、社会之有序,志士于家国之情怀,匹夫于家国有责!经此一履,影响终身!
家谱对于一个姓氏家族来说,具备着聚人、聚财、聚情的重要作用。而修/续家谱必然是一件无可替代的重大事项。曾国藩后期曾花20万两白银,用20年时间,把曾氏家谱修成全国通谱,他说:家谱“三十年不修为不孝,六十年不修为大不孝"。而且修家谱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全家族的人同心协力,才能修出一部严谨、可考的传世作品。
此举,则使曾国藩真正伟大。由曾国藩伟力推动并重新修订和统一曾氏家族族谱,即史上所称之通天家谱(后在新文化运动和文丨革丨的冲击下,传统郡望世家都纷纷消失)。通天谱之存世,使曾国藩成为现代曾氏百年之始祖,并经其跟中国历代名门望族之联姻,发展成为现当代中国第一大族(曾氏全国统一名派字辈前15位为: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曾国藩属传字辈,派名曾传豫。此时的曾国藩尚不知有此深刻,此为后话按下不表)。
日期:2022-07-1306:49:03
不一样的曾国藩(127)
第十九章
顺祖意躬身修谱铺张婚事为哪般
嫁女婚事张扬,铺张浪费为哪般?
在本书前章(第十八章)录述的日记中,查看其四妹婚事时,笔者曾提出疑问:对于一向秉承勤俭持家的曾氏家族来说,实是不解此次嫁女夸张铺张之状。现将细节回放如下,看细心者是否可看出原因如何?
道光十九年(1839)农历十月十四日,秋高气爽,艳阳高照。
应该是湘乡县里一向并不引人注目的荷塘二十四都(今双峰县荷叶镇)最热闹的一天了。所因何事?自然是一场婚庆所致,其场面之大、用人之多,在此僻乡堪称“史无前例”!如果发生在别的什么族人、或是人家那里,或许会令人更容易理解一些,可偏偏发生在一向勤俭持家的曾玉屏家中,实在令人费解.
据熟悉湖南婚俗的人介绍,旧时的婚俗还是较为严格与繁琐的。一起来看看湖南的传统婚俗是怎样的?
湖南传统婚俗通常包括:择日、婚礼、闹洞房、归门等环节。
择日:望文生义,就是择就良辰吉日。双方商定或借助主事之人确定婚日,便发出婚宴请柬,开始筹办婚礼。请柬通常由嫁娶者或其父母亲送至亲友手中。亲友接到请柬后,除有状况不能亲至外,通常会备好礼物登门道喜,礼物视其与主方关系亲疏、情义深浅、经济条件而定。送男方一般是礼金、用红纸包封,包封签上写恭喜之语。
婚礼:通常情况下,新郎都要到新娘家迎娶新娘。不同的是新郎接新娘时,女方家都会故意弄一些摆设设置一些障碍,不会让新郎轻意就把新娘接走。有的人家,还会把大门给堵(关)起来,只留一条门缝;新郎要从门缝里塞十张聘书与一个大红包,或金额不多的若干小红包,以此作为挡亲礼。女方亲友(通常是新娘的姐妹)感觉新郎心意已到,才让新郎进去。或许将若干小红包往另一地点散去,人们都去抑红包,致门口无人堵时,新郎就可趁机直接冲进家中。
新娘上婚车前,新娘都是穿娘家时穿的鞋子,直到上车时分才换上婚礼上穿的鞋子。此意是新娘出嫁时,不要把娘家的福份带走的意思。尤其是旧时的家庭,一般家中兄弟姐妹较多,大多此时新娘的嫂嫂会紧紧盯住这一环节,生怕新娘不慎将自家的福份带走而不吉利。
接下来就是上下婚车。上婚车通常由新郎背上车。下婚车时,接新娘的婚车抵达离男方家还有几十米远时,就要先停下来,等待新郎父亲来接。新郎父亲要戴一高高尖尖写了不少字的红色帽子;且脸上用烧火灰抹光,额头上抹几杠红色,鼻子也要抹红;胸前挂一红色牌牌,上面用笔写上“我是烧火老倌”字样;腰间系一根红绸子;脚穿一双黑色雨靴。等新娘车子停稳后,新郎父亲就要打一个名作“土车”的车子把新娘接回家。“土车”前面也系一根红绸子,是给新郎用的。等新娘坐上土车,新郎父亲在后面打、新郎在前面拉,一同把新娘接回家。等新娘抵达门口时,会有男方平辈的亲朋好友争抢着把新娘从车上抱到拜堂的礼堂里,抱到新娘的那人会有一个很大的红包。接着,就是拜堂成亲。
再后,就是婚宴。婚宴时,新郎父亲还是那身妆束,此时不用打土车,换成肩扛一根烧火棍,棍上挂一壁锣,然后边走边敲锣,同时还唱出“我是烧火老倌”之类的唱词,以贺气氛。
闹洞房:旧时的新人婚前,好多连面都没见过,而新婚之夜要二人立即生活在同间房,心理上自会有许多尴尬。而闹洞房,就是通过嬉戏让新人消除羞怯(耻)、起到捅破窗户纸的用意。闹洞房,则主要体现在闹上。游戏方式多种多样,如取筷子、吃喷鼻蕉、说昵称等。闹洞房是小单身的孩子们最喜欢的环节;在此环节,通常都是有红包拿的。如今,许多偏僻的乡下,仍然保留着甚为粗俗的闹婚恶俗,不仅不文明,有的甚至会闹出矛盾,以至于闹出人命之事来,实在是令人不耻,确有移风易俗之必要。
归门:婚后三天,新娘便要偕同新郎一同归娘家,也称归门。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礼节。新娘的娘家通常都格外重视。此日,新郎都会事先准备好充足的礼品,以期给岳父岳母留下好的印象。归门的时间通常在婚后第三日的辰时(上午九时左右)到女方娘家,新郎、新娘先问候老人。此时,新郎改口(各地与现时称呼不同)。见人即先主动招呼、以礼相待。就餐时,新娘要陪着新郎,一一向父母、亲友敬酒,感谢其对新婚的祝福。饭后,不急于归家,会陪(岳)父母聊下家常再返。并主动邀请二位老人与其兄弟姐妹到家里做客,也有邀请亲友邻里的,以示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