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刘和平经过二十多天对沙莎的精心治疗,沙莎的伤口终于控制住了感染,她的右前臂和手掌的创面已经愈合,经过李跃进和医疗队员们的商议,大家一致认为,已经可以对沙莎的右前臂桡骨、尺骨粉碎性骨折进行吻合对接固定手术了。
这次手术由于是对桡骨和尺骨粉碎性骨折同时进行修复和固定,难度大,要求精度高。刘和平是行家里手,李跃进仍然让他主刀,自己给他当助手,其他几位同志打下手,蓝燕做器械护士,另外两个护士配合,临时组成了这样一个强大阵容的手术小组,以确保沙莎右前臂手术的成功,使其功能得到正常恢复,从而不至于影响学习和以后的生活质量。
手术从上午八点开始,刘和平首先把桡骨被压碎的骨头一片一片地对接固定好,再用钢钉钢板把几段骨头固定在一起,恢复桡骨最初的形状和几何功能位置,然后再把几节折断的尺骨用钢针连接固定在一起,这样使桡骨和尺骨恢复到原来正常的骨骼结构,从而保证骨质长好后能恢复正常的功能,保证沙莎的前臂不留下任何残疾,像正常的孩子一样学习、生活和工作。手术做完之后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半了,当刘和平把伤口缝合完最后一针的时候,大家才深深地松了一口气。
刘和平说:“好了,这孩子的胳膊终于可以保住了。”
李跃进说:“刘专家一看就是高手,简直就是游刃有余呀。”
刘和平说:“骨头我们是给她接好了,下来就看她的愈合情况了,不过少年生命力旺盛,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估计问题不大。”
沙莎采取的是全麻手术,蓝燕和两位护士仍然需要在手术台前守候,等沙莎醒来后再送入帐篷病房。李跃进、刘和平等几位大夫走出手术室去换白大衣,一出门,正好雷书记和鲍院长都在门口等候。
雷书记问道:“李院长,成功了?”
李跃进说:“在我们刘主任细心的手术下,已经把骨折部分全部连接固定好了,一个月以后就可以见分晓了,应该问题不大。”
李跃进和医疗队的几位同志在手术室隔壁换好了白大衣,雷明生和鲍院长还在楼道里等候。见李跃进出来,鲍院长说道:“李院长,在楼下有一位客人,也就是这个镇卫生院建设的捐助人,今天特意来慰问咱们医疗队的同志们。”
李跃进说:“他是?”
鲍院长说:“他是CD市惠民脑血管病医院的院长,叫王惠民,这是一家私立医院,他原来是一家公立医院神经内科的主任医师,改革开放后自己承包了一家市区医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脑血管病不断增加,于是他结合自己的专长,就在这所市区医院建起了脑血管病医院,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为CD市惠民脑血管病医院。从九十年代开始到本世纪初,建成了一座现代化的拥有八百张床位,集医疗康复科研为一体的大专科小综合三级甲等医院,年收入达到了六个亿。在扶贫工作中,他对口支援我们风铃镇卫生院。当时卫生院只有过去七十年代保留下来的两排平房,他对口扶贫后,投资三百多万元建起了这座钢筋水泥浇筑的卫生院小楼。他当时说,这个地区处在地质断裂带上,容易发生地震,为安全起见,他要建一座能够抗击十级地震的建筑,保证乡卫生院医务人员和病患的安全,于是就建起了这栋小楼,果然这次地震经受住了考验,也为你们医疗队抢救伤员提供了方便。”
刘和平一听,拍拍脑门,若有所思地说:“王惠民,这个名字好熟悉啊?”他想了想看着李跃进说:“对,想起来了,是不是三十九班的‘兔子’啊?”
李跃进没听明白,他忙问:“什么什么,你再说一遍,什么意思?”
刘和平说:“我是说呀,这个王惠民是不是咱们海大临床三十九班在春季运动会上参加长跑比赛的那个外号叫‘兔子’的学生。”
刘和平这么一说,把李跃进说得愣住了。
刘和平赶紧问鲍院长:“他是从哪个学校毕业的,知道吗?”
鲍院长说:“我们听他讲,他是海浦医科大学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毕业生,学临床专业的。”
刘和平手一拍巴掌:“对,这就对了,走吧,下去看看。”他拉起李跃进的手:“走吧,下去看看就知道了。”
在鲍院长的办公室里,一个个子不高,又黑又胖五十来岁的中年人,坐在沙发上,见到鲍院长领着医疗队的人进来,忙站起身来说:“哎呀,真对不起,早就听说平州医疗队的同仁来了,可这余震不断,道路总是打不通,前几天听说路修通了,我把医院的事情处理了一下,这才来看你们,抱歉抱歉。”他伸出手和走在前面的李跃进握手。
鲍院长连忙介绍说:“这是平州市医疗队的队长李跃进大夫。”
这个王惠民也是有些脱顶,他惊讶地说:“李跃进,这个名字好熟哇。”他拍一拍他那闪亮的大脑门,并且往上转动着他那本来就白多黑少的大眼珠子,使劲想着这个让他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他使劲盯着李跃进那仍然保留的一头浓密的但有些花白的寸头问道:“您是哪个学校毕业的?”
李跃进似乎也看出了这个临床三十九班号称‘兔子’的长跑健将一些模样了,他记得当时‘兔子’长得瘦瘦的,但是胳膊腿上的肌肉还是鼓鼓的,而且长得黑黑的面庞,但是他那一双大白眼珠子总是忽闪忽闪地翻个不停,骨子里总是透漏着不服输的气魄,却让他有生难忘。特别是当刘和平超过他冲过终点线的那一瞬间,他大吼一声也随后冲过了终点线,而且由于屈居第二名,气得他在操场边上围着那棵杜仲树呼哧呼哧喘着粗气,一只手不停地用拳头砸着树干,发泄着由于输掉冠军产生的怒气,当时给李跃进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如今他已人到中年,居然已经发福,本来个子就不高,却长了个将军肚,胖胖地站在地上,就像一只大熊猫,白白的眼球,鼓鼓的腮帮子,一笑的时候嘴唇向两边咧开宽宽的大嘴叉子,露出了长长的牙齿,让人感到既滑稽又幽默。
李跃进说:“海浦医科大学七七级临床三十八班的李跃进。”
王惠民激动地双手拉着李跃进的手说:“老班长、学生会主席李跃进,我的老同学啊,原来是你呀,早知道我也和你们一块来救灾呀?”
李跃进拉着他的手:“老同学,你再看看这是谁呀。”李跃进转过身,扶着刘和平的肩膀说。
刘和平可能已经认出了三十九班的王惠民,他看着他只是抿嘴笑,但不说话,想看看王惠民还能不能认出他来。
王惠民仍然向上翻了两下白眼珠子,然后上下打量了一番刘和平,刘和平习惯性地闪动着那双诡秘的小眼睛微笑着扶了扶那只黑色的眼镜框,这一个微小的动作却让王惠民茅塞顿开。他突然大声喊道:“刘和平,是你小子啊,这太好了,‘刘瘦猴’。”说着,他激动地扑上去抱住了刘和平的脖子。
刘和平也抱住他大声喊道:“‘兔子’王惠民。”
两个人高兴地拥抱在一起各自拍着对方的肩膀。稍后王惠民放开刘和平,用拳头敲着刘和平的胸说:“你小子身体还是这么棒啊?”
刘和平说:“你也不弱啊,你看看你滚瓜溜圆的,整天吃什么好的,养得这么五大三粗的?”
王惠民拉着刘和平和李跃进的手说:“老同学来来来,快请坐。”
李跃进给他分别介绍了市二院和市三院的四位同仁,王惠民分别和他们握手,并请他们一同就坐。
鲍院长一看他们是久别的老同学,高兴地说:“王院长你们坐吧,我来照顾大家就行了,他忙着给大家沏茶倒水。
雷书记坐在旁边看着他们老同学亲热的样子,笑着不说话。
李跃进和刘和平坐在了一个双人沙发上,王惠民拉过来一把椅子,坐在了他们对面的茶几前,他热情地问道:“老同学一别就是二十五年,你们五位老同学现在都还好吧?当时你们一起去平州市工作,你知道大家是多么地羡慕你们啊。”
李跃进说:“还都可以,刘和平现在是我们平州市人民医院骨科主任,正主任医师;郭佳是呼吸科主任,正主任医师;孟得福原来是消化科主任,正主任医师,现在是医院的工会主席;张洁是心内科主任,正主任医师;我吗,现在是医疗队的队长。”
刘和平说:“我来介绍吧,咱们的学生会主席,现在是我们医院的副院长,原来是神经外科的主任,正主任医师。”
王惠民说:“唉?你和张洁最后怎么着了,那时候在学校你们可是出了名的郎才女貌啊,大家多么地羡慕你们呀!”
刘和平说:“他们早就结婚了,孩子今年都要考大学了。还有郭佳,她和她部队的情哥哥也结了婚,有一个儿子,今年也面临着高考。”
王惠民说:“那你呢,你怎么样?”
李跃进说:“他呀,他已经和我们神经外科的美女护士长结婚了。”
王惠民说:“太好了,你们老同学在一起都功成名就了,我现在还是个体户呢。”
刘和平说:“拉倒吧你,我们早听说了,你现在是自立山头,三级甲等医院的院长,这才叫事业有成呢,自己办一个大医院不容易呀!”
王惠民说:“我是沾了党的政策的光,要是没有改革开放,我也干不起来呀,还是党的政策好呀。”
李跃进说:“听说你那规模挺大的,800张床位,比我们医院规模还大呢,我们才700张床位。”
王惠民说:“不过搞医院也是挺费心的,费了不少的力气,才办成了这个样子。你们来了,你们需要什么只管说话,我随时让医院各部门给你们送过来。”
刘和平说:“别的不要,现在我们最需要的是药品和器材,这次受伤的大部分是外伤病人,骨外伤、胸外伤、脑外伤病人和皮肤软组织挫裂伤比较多见,最需要的是消炎药品和外科耗材。这不我们刚刚给一位右前臂挤压伤粉碎性骨折的小女孩做了修复手术。我们带来的耗材快用完了,几乎每天都有外伤病人送来,最好是送一些外科耗材特别是骨科的耗材来,另外各种外伤用药越多越好,我们的帐篷病房里,目前还有几十个外伤病人正在恢复治疗中,有几个脑外伤和胸外伤的重病人已经转到BJ和SH治疗了,剩下的是手术恢复期病人和皮肤软组织损伤的病人,这些病人需要的是外伤消炎药和一些输液用药,如果方便的话就越快越好。”
王惠民说:“好的,我今天下午回去就办,明天保证送到,另外需要什么可随时给我打电话,我们一会儿把电话交换一下好吗。”
刘和平说:“好的。”他把李跃进和他的电话按照王惠民提供的手机号用短信发到了王惠民的手机上。
正在这时蓝燕推门进来说:“李院长、刘主任,沙莎醒过来了。”
李跃进说:“鲍院长,请安排担架送进帐篷病房吧。”
鲍院长说:“好的。”鲍院长出去安排卫生院的医务人员用担架将沙莎送往帐篷病房去了。
王惠民说:“这个沙莎是怎么回事。”
李跃进说:“这是地震后第三天从风铃镇小学倒塌的废墟中救出的一个小学生,当时她的右手和前臂压在水泥板下,我们从废墟中把她刨出来的时候她的伤口已经感染,但她说她还要用右手写字,求我们一定保住她的手和胳膊,当时刘主任给她做了清创手术,等待伤口愈合后再给她做骨折修复手术,经过二十多天的抗感染治疗,伤口已经愈合,我们刚刚给他做了骨折对接修复手术,刘主任在这方面是专家,手术非常成功。”
王惠民说:“走,我也看看这个小女孩。”
鲍院长的办公室在一楼,当李跃进和王惠民他们出来的时候正好碰上卫生院的工作人员抬着担架下楼来到了楼门口,李跃进说:“请稍等一下,”他们来到担架旁边。
沙莎睁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看着李跃进他们说:“叔叔,谢谢你们救了我。”
李跃进说:“沙莎,我给你介绍一位新的叔叔,”他扶着站在他身边的王惠民的肩膀说:“这就是帮助你们卫生院建设这栋小楼的王叔叔,CD市惠民脑血管病医院的院长王惠民院长。”
沙莎说:“王叔叔,你能再帮我们建一栋这样的小楼让我们上学吗,这样再有地震我们就不怕了。这次我们的学校全都倒塌了,我们的校长死了,我们班主任的一只脚也截肢了。”
王惠民真是财大气粗,他看着沙莎果断地说:“没问题,孩子放心吧,我一定再给你们建一所抗震小学,就像这座小楼一样,抗十级地震的,好吗?”
沙莎说:“谢谢叔叔,我们同学都会感谢您的。”
站在旁边的乡党委书记雷明生真会抢抓机遇,他笑着对王惠民说:“王院长这话可不是闹着玩儿的,说话可得算数啊!”
王惠民严肃地说:“雷书记,我王惠民什么时候说话没算过数啊?放心,我再给你们援建一所小学,为了尽快让孩子们复课,明天我就派基建科来勘察工地,再建一栋抗震教学楼,争取入冬前让孩子们搬进楼房上课。”他转头看着李跃进说:“老班长,走,咱们先看看病号,然后就去小学旧址,你也帮我参谋参谋。”
李跃进说:“老同学,你真是雷厉风行,难怪你能办这么大个医院呢,走,先去看看她们的班主任吧,他们班主任在地震中为救一个小学生把脚踝砸碎感染,做了截肢手术。”
雷书记说:“为了表彰她们班主任在抗震救灾中奋不顾身的表现,她已经被任命为风铃镇小学的校长啦。”
李跃进说:“太好了,就应该这样。”
他们跟着担架来到了帐篷病房,一进门,小沙莎就大声喊道:“谢老师,我们的小学有救了。”
班主任谢芳已经开始拄着双拐下地锻炼了,见来了这么多的人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她坐在床上拄着一只拐站起身来。
雷书记对她说:“谢芳啊,”他指着王惠民说:“这就是捐建咱们乡卫生院的王院长,他已经答应再帮助咱们建一所抗震小学了。”
他对王惠民说:“王院长,这就是舍身救小学生的模范教师谢芳校长,”他对谢芳说:“谢芳,这是CD市惠民脑血管病医院的院长王惠民院长,是他捐建的咱们的卫生院,刚才呀他又答应沙莎,给咱们建一所抗震小学呢。”
谢芳是一个开朗的人,她高兴地说:“是吗,我正发愁我们学校一百多个孩子冬天在哪上课呢,太谢谢您了。”
王惠民说:“不用客气,我明天就派我院基建科的人过来勘察,争取入冬前让孩子们搬进新教室上课。”他回头对雷书记说:“雷书记是不是还在旧址上建设啊?”
雷书记说:“为了纪念这次大地震,就在旧址上建新的小学,你看怎么样?”
王惠民说:“好,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抗震小学’,你看怎么样。”
雷书记说:“我看行,因为这次地震产生了太多太多的感人事迹,为了纪念他们,就叫‘抗震小学’。”
王惠民说:“走,咱们去现场看看。”
谢芳握着他的手说:“王院长,我代表所有学生的家长谢谢您。”
王惠民说:“不用客气,好好养伤吧,养好伤孩子们还等着你给他们上课呢。”
谢芳激动地留下了热泪。
在倒塌的小学旧址前,让王惠民惨不忍睹,在那一片断壁残垣的废墟上,防疫部门为了防止瘟疫的流行,经过消杀灭菌之后,已经在上面撒满了石灰粉。那里曾经也是一栋三层教学楼,只不过是已经经历二十多年的历史,当时的建设者们也没有想到会发生如此大的地震,如今那些瓦砾在无声地哭啼着,为他们在地震中牺牲的校长默哀。
王惠民深深地向那片废墟鞠了一躬,然后他握住李跃进的手说:“老同学,你们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救援太辛苦了,我现在就回去为你们准备药品和器械,明天一定送达。”他又对雷书记说:“雷书记,我明天就派基建科的人来进行小学建设的勘察工作,然后请市规划设计院帮助设计,争取尽快开工建设。”
雷书记看看晌午的太阳说:“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了,你不想尝尝我们帐篷食堂的好吃的吗?”
王惠民说:“方便面和面包我还不清楚吗,下次吧。明天我派卡车给你们送一车大米、蔬菜和猪肉来,你们也改善一下生活。”说完他坐上了他的汽车,摇下玻璃,冲刘和平摆摆手说:“刘和平,找时间咱们再来一次长跑怎么样?”
刘和平说:“好啊,就怕你跑不动了。”
王惠民笑着向大家摇着手走了。
风铃镇的救灾工作已经告一段落,经过手术的伤病员正在恢复治疗期,有些病人只需要隔一两天换一次药就行了。按照上级指示,医疗队接下来的任务是到大山深处的各个自然村去巡诊,开展送医送药的工作。他们负责风铃镇全镇所辖21个自然村的巡诊和防疫工作,这些村大多数是边远贫困山区的村民,而且大多数位于山高水险的深山老区。
医疗队接到上级指示,要求他们尽快去一个叫高士庄的山村去巡诊,因为那个村是全乡海拔最高的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坐落在高山顶上的一个小山村,至今没有和乡政府取得联系。据雷书记讲,这个村子由于山高路险,村民至今还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各家每周派一个代表下山采购一些油盐酱醋日常生活用品,上山后,一周之内就不再下山了。为了安全方便起见,武警支队岳峰连长给他们派了两辆越野车拉着他们去。第二天一大早医疗队除去两名麻醉师和两名护士留下来看护伤病员,其他同志在乡政府办公室主任江天作为向导带领下,天一亮就出发了。车子行驶一个多小时之后,快到高士庄山下时,前方的道路却被滑坡阻断了,如果抢修大约需要5个小时。没办法,李跃进想到的是山顶上的无助的村民,正在焦急地等待着救援人员。李跃进果断命令,带上药品和器械,就是爬也要爬到山顶。他们轻装上阵,队员们只带药品和常用的器械,只保留少量的食品和水。通往高士庄的道路异常艰险,只有一条在灌木丛中隐约可见的采药材的人不经常走的小路。他们身背药箱,顶着烈日骄阳,不一会儿就汗如雨下全身湿透,只要稍不小心,踩塌了乱石堆就有可能被埋葬。有些地方是乱石堆砌,有些地方是猫着腰贴着悬崖边一点一点地蹭过去,稍不小心就会掉下万丈深渊。最危险的是蓝燕,每当爬过悬崖时,她害怕地不敢睁眼睛,江天主任让她闭着眼睛,拽着她的两只手在悬崖边上一脚一脚地蹭过去,再让她睁开眼睛。有时候他们在乱石中爬过去,有时候他们在石缝中跳过去,到了中午时分,他们站在一道山梁上,才坐下来歇歇脚。江主任指着一个馒头状的山头说,那就是高士庄了。队员们抬头看去,只见那个山头云雾缭绕,苍松翠柏环抱,隐隐约约密林中还冒起了炊烟。
刘和平一边擦汗,一边问他:“江主任,到达山顶还有多高?”
江天说:“按照村民们的说法还有八百米高,大概还要两个小时的时间。”
李跃进让大家喝足了水,他说:“爬山就怕脱水,可以不吃饭,但不能没有水。”
还好,一个武警司机专门给大家背上来一箱矿泉水,等大家喝完一瓶后,他又给大家每人发了一瓶带在身上随时喝,他也风趣地说:“你们每人带上一瓶还给我减了负担了,这叫互利互惠吗。”
他们开始向最后八百米挑战了,江天走在前面,李跃进为了防止大家有的掉队,他走在最后一个,有的实在走不动了,他就负责给大家背行李,蓝燕的小药箱早就交给他背了。由于余震随时都可能发生,他还要负责给大家观敌瞭阵,只要山上有石块滚下来,他立刻让大家躲到悬崖后面,藏起来,等余震过去之后,他看看山上没了滚石的响声了,才又招呼大家继续向上攀岩。也许这是他们生命中最漫长的800米山路,他们几乎是爬着上去的。在跳过一堆塌方的乱石上时,蓝燕一不小心从乱世堆上摔了下来,李跃进一个箭步冲过去,一把抓住了她的手,奋力将她拉了上来,下面就是几十米深的悬崖,如果不是李跃进走在后面,那么后果简直是不堪设想的。
又过了两个小时之后,他们终于看到了山头下一片平地上散落着的几十户人家了。他们一出现在通往村口的山路上,村民们就闻讯从四面八方跑了过来,像见到了救星一样放声大哭起来。
在江天的带领下,李跃进迅速找到了村干部,了解村民们受伤的情况。村里的一半房屋都倒塌了,他们住在用树枝和野草临时搭起的抗震棚里。队员们顾不上休息,立刻开始对受伤的村民们进行救治,有的伤口已经感染,他们就小心地给他们进行清创坏死的组织和脓血,然后给他们上药包扎。还好没有出现骨折伤的病人,多数是皮肤挫裂伤和挤压伤,当晚他们对20多名受伤的村民进行了包扎处理完后,已经是夜间九点钟了。他们在村干部的帐篷里简单地吃了自己带来的方便面和压缩饼干,晚上就和衣睡在了老乡的抗震棚里了。第二天他们把带来的药品分发到了各家各户,并把村民们集中在了村委会的院子里,由李跃进给大家讲解了受伤后,进行自救自我护理的基本常识,然后,他们简单地就着村民们给他们熬得青菜汤,每人吃了带来的面包和压缩饼干之后,就告别了村民们匆匆下山了。下山的时候,由于路线熟悉,他们行进的速度比爬山的时候要快多了,到了下午四点多的时候,他们回到了来时的两辆越野车上,留在车上的武警战士,从昨天就一直守在这里等候着他们。他们回到驻地的时候,才知道王惠民昨天准时派车把救灾所需要的物资送到了风铃镇,整装了满满的两大卡车。乡党委雷书记知道李跃进他们这两天的辛苦,提前用王惠民送来的大米白面蔬菜和猪肉,让镇里的炊事员给他们蒸好了大米饭,顿好了猪肉白菜,他们还没吃呢,嘴里的哈拉子就流下来了,这是他们到风铃镇以来第一次吃上可口的米饭和炖肉。
刘和平美滋滋地说:“哎呀,我的妈呀,这比吃年夜饭还香上十倍呢。”
鲍院长说:“你们辛苦了,你们就吃个痛快吧。”
李跃进看着锅里的米饭和猪肉说:“鲍院长,可别忘了咱们的亲人解放军和武警弟兄们啊。”
雷书记说:“告诉你吧,昨天王院长上午派人送来后,我就叫炊事员给他们改善了,从今以后咱们就不再吃方便面和压缩饼干了,王惠民院长说了,伙食问题他全包了。”
刘和平说:“这个王惠民真是慷慨解囊啊,还是大灾见真情啊。”
雷书记说:“我们也是沾了你们老同学的光啊。”
刘和平说:“不不,他主要是为灾区做贡献,不过我还是很佩服他的。”
由于队员们已经一天一夜没有合眼,晚上吃了饭,队员们就躺在帐篷里呼呼大睡起来了,他们太累了。第二天,他们就又早早地出发了,向着大山深处,因为还不知有多少伤病员等待着他们去救治,他们必须争分多秒。
每到一个村子之后,他们首先给全村人查体,遇到伤病员后,轻的就地治疗,重的就转移到乡卫生院来治疗。
进入六月下旬以来,这里的雨水不断,连日来风铃镇一直下着雨,这给巡诊工作带来了不少的难度。由于这几天亮亮一直闹着要回家去,想看看家里的地震情况,李跃进决定去北沟村巡诊,顺便把亮亮送回家去。
北沟村是距离风铃镇东北方向50多里的一个坐落在大山沟里的山村,需要向东、再向北绕过几道山梁才能到达,武警支队岳峰连长又给他们派了两辆越野车拉着他们去。第二天早晨起来,天上仍然下着雨,为了安全起见,这次李跃进让蓝燕留在家里,其他同志仍然在乡政府办公室主任江天的带领下冒雨前行。雨越下越大,汽车在泥泞的山路上颠簸着前进,雨刷不停地打着玻璃上形成的雨帘,在翻过了几道山梁之后,汽车在一个叫大岭沟的地方停了下来。站在大岭沟的山坡公路上,已经看到了坐落在沟对面山脚下的北沟村了,但是通过大岭沟去往北沟村的一座小桥已经被洪水冲垮,汽车只有停在山路上,队员们下车后,开始徒步趟水过河。大家背着药箱,挽起裤腿,在膝盖深的河水中摸着石头,跟在江天后面,小心翼翼地过河,刘和平背着亮亮过河。当他们趟着河水上了岸之后,这时河水开始猛涨,突然,在下游不远处传来了一个小女孩的呼救声,大家抬头望去,一个小女孩背着竹筐,正站在河中间的一块大石头上,被湍急的河水吓得大声哭喊。
亮亮说:“那是我们班的同学倩倩,她去打猪草,可能被河水困在那了。”
刘和平二话没说,他把亮亮交给李跃进说:“哥,你看好亮亮,我去把她抱过来。”
刘和平大步向小女孩的方向跑去,到了正对着小女孩的河边上,他大声说:“小姑娘别害怕,叔叔去救你。”
刘和平没顾得上脱衣服,就下水向小女孩走去。此时,河水已经涨到了齐腰深,当他走到小女孩站着的大石头的时候,河水已经没过了大石头,涨到了小女孩的膝盖那么深,河水已经到了刘和平的肩膀。他抱起小女孩,向岸边游去,水流越来越急,河面越来越宽。李跃进和队员们见此情景,都向这边跑来,这时只听到从上游传来了轰隆隆闷雷般的响声。
江天是本地人,他一听这声音,就知道是山洪暴发了,他大声喊道:“刘主任快点,山洪来了。”
刘和平奋力向岸边游着,他在上大学的时候,星期天经常和李跃进去海边游泳,水性还是不错的。几米高的洪峰自西向东涌来,刘和平抓住了岸边一块石头,奋力将那个小女孩推上了岸,李跃进一把抓住了小女孩的手拎了上去,但是还没等刘和平再抓住岸边的石头,洪峰已经没过了他的头顶,将他卷入了滚滚东流的洪水之中,他连头都没有露出来,就消失在了排山倒海似的洪水中了,大家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惊呆了。
李跃进大喊一声:“我的兄弟刘和平。”他跟着洪峰在岸边向东疯狂地跑去,一边跑一边喊:“刘和平……”
大家也跟着他后面向东随着洪峰奔跑,水势越来越大,在大岭沟已经形成了一片汪洋,过了一会儿,刘和平在汹涌的河面上又露了一下头,他用两只手拍打了几下水面,接着又被一阵洪峰卷了下去,就再也不见了。再往东是两座高山之间的一个大峡谷,洪水到了大峡谷那里倾泻而下,发出了轰隆轰隆的水流声,刘和平再也没有见到踪影。
李跃进站在大峡谷边上大声地哭嚎着:“和平,我的好兄弟啊,我怎么向丽明交代啊……”
北沟村的乡亲们听说医疗队来了,而且为了救倩倩还牺牲了一位队员,人们从四面八方跑来,在村干部的带领下,自发地组织起了寻找刘和平的队伍。
大岭沟是邛莱山脉的一条大山沟,常年流水不断,夏季雨季来临,常有山洪从山上倾泻而下,向东跃过大峡谷,绵延几十里,再注入长江上游最大的支流岷江。那个大峡谷当地老百姓又叫它“龙门”。
人们沿着大岭沟,自发地开始寻找。此时,暴雨已经停了下来,在南岸的两个武警司机战士在车上,当他们看到刘和平落水的那一刹那,便从车上跳了下来,沿着大岭沟向东奔跑,寻找刘和平的踪迹,但当他们来到大峡谷的山坡前时,他们已经看不到了刘和平的踪影。
乡政府办公室主任江天,找来了村干部,让村干部带路,他们爬过大峡谷北面的山坡,沿着大岭沟继续向东寻找。他们沿着大岭沟向东一直找到了岷江边上,正是夏季,江水上涨,此时的岷江江水,江面宽阔,激流滚滚,江波浩荡,滚滚东流。村民们在江边继续向东寻找,武警司机已经将刘和平为救小学生在洪水中被冲走的消息报告了岳峰连长,岳峰立刻向省武警总队报告了事情的经过,并请求总队援助。武警总队立即派出冲锋舟沿着岷江江面搜寻,但直到黄昏的时候也没见到刘和平的踪影。
北沟村朴实的村民们,知道刘和平是为了救他们村的小学生倩倩让洪水冲走的,晚上他们自发地在大岭沟的岸边上,点起了松枝火把,其他村的村民们听说后,也自发地在大岭沟两边点起了松枝火把,从大岭沟一直到岷江江岸,两岸的群众都自发地点起了火把,为刘和平照明,为刘和平在洪水中走出来指路。他们共同呼唤着一个名字:“刘和平……”这名字跃过千山,跃过万水,跃过丛林,跃过草原,跃过大地,在巴山蜀水,经久不息,声振寰宇,在中华大地上传诵,传诵。
是夜,北沟村有一座龙王庙,龙王庙有一个传说,说是当年在北沟村前大岭沟的东头有一座大山,这座大山挡住了大岭沟向东的去路,每年夏天,暴雨连绵,山洪暴发,大岭沟就会汪洋一片,村子常常被淹。在北沟村南头有一个老汉以做豆腐为生,每天晚上他磨豆腐到十点来钟,磨好后就睡觉,第二天早上六点钟起来用小推车去卖豆腐,每天卖一道豆腐。突然有一天开始,每天早晨起来他的豆腐都少了一些,不知让谁偷吃了。他很纳闷,于是有一天晚上,他像往常一样到十点钟磨完豆腐就吹了灯,假装睡觉,等到十二点钟的时候,他听到有什么人把门打开了,然后,进来开始偷吃他的豆腐,而且一边吃,还一边吧唧吧唧嘴,好像吃的很香的样子。这时,他突然把煤油灯点着了,端着灯掀开门帘走出去一看,他大吃一惊,原来是一条猪嘴龙王在偷吃他的豆腐。
那个猪嘴龙王很不好意思,开始说话了,就说:“老人家,对不起,我偷吃了您的豆腐,我用什么来报答您呢?”
豆腐老汉说:“没事的,饿了你就吃吧,没关系的,你吃饱了,我还可以再磨一道豆腐的。”
这下猪嘴龙王更不好意思了,说:“您老人家心眼儿真好,我一定报答您,您说让我做什么吧,要不我也感到很惭愧的。”
豆腐老汉说:“既然这样,那就请你帮帮我们吧。”
龙王说:“没关系,您只管说。”
豆腐老汉说:“在我们村前的大岭沟东头,有一座大山,挡住了大岭沟的去路,每年夏天洪水到来的时候,大岭沟的洪水流不出去,就蓄积在沟里,常常把我们的村子淹灭了,毁坏了我们的家园,你能把那座大山拱开一条缝吗,每年夏天让洪水流出去,我们的村子就被洪水淹不了了。”
那个猪嘴龙王说:“没问题,我一定把它拱开,让洪水顺利的流出去,你们村就没事了。”
第二天,猪嘴龙王就开始拱那座大山了。到了第二年夏天雨季到来之前,那座大山终于被猪嘴龙王拱开了一个大口子,暴雨到来的时候,洪水顺利地流走了,村子保住了,可是那个猪嘴龙王却因为劳累过度,被累死了,夏天洪水到来的时候,顺着洪水漂走了。从此北沟村的村民们再也不受洪水之灾了。
此后,人们为了纪念猪嘴龙王的功德,在村南面的豆腐坊旁边修了一座大庙,起了个名字就叫“猪嘴龙王庙”,他拱开的那座大山的口子,形成了一个大峡谷,村上的人给它起名叫“龙门”。
那一天晚上,人们在大岭沟两岸搜寻了一夜,也没有找到刘和平的影子。第二天早上,全村的人都聚集在猪嘴龙王庙前面,开始烧香磕头拜佛,祈求龙王保佑刘和平在洪水中安然无恙,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能够活着回来。
乡党委书记雷明生、武警支队的岳峰连长、乡卫生院的全体职工早早地就来到了北沟村。ZC县抗震指挥部的领导也赶到了,主持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继续在大岭沟两岸和岷江两岸搜寻刘和平同志,省指挥部也向岷江两岸的村子发出了紧急通知,要求在岷江全线搜寻刘和平同志。
岳峰连长将武警支队全连分成两路,沿着大岭沟和岷江两岸,地毯式地搜寻,不放过任何迹象。寻找刘和平的大会战开始了,沿岸的群众和武警战士,一连奋战三天三夜的时间,也没有找到刘和平的踪影,几天后,经请示上级,才停止了搜寻。
李跃进怀着悲痛的心情向医院白松书记和严力院长报告了这一不幸的消息,白书记立即向市卫生局做了汇报。许丽明闻讯悲痛欲绝,她和白书记、严院长在市卫生局局长向云飞的带领下,乘飞机到达CD。刘和平的父母也从XJ闻讯赶来,这两位古稀之年的老人,悲痛欲绝,痛苦不已。李跃进和岳峰连长带武警的越野车来机场接他们,许丽明一见到刘和平的父母便抱头痛哭,在场的武警战士和其他来接站的同志们无不为之落泪。
七月一日,是党的生日,追悼刘和平同志的大会就在风铃镇小学的操场上举行。就在这一天,王惠民的风铃镇“抗震”小学也同时举行奠基仪式。在追悼大会上,由ZC县抗震指挥部的领导主持,由平州市卫生局局长向云飞致悼词,大家在刘和平的遗像前默哀。
最后,是风铃镇小学开工奠基仪式,这时,王惠民在奠基仪式上宣布了一个让人们为之振奋的消息,他宣布:风铃镇小学不再叫‘抗震’小学,正式命名为:刘和平小学。这一举动,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
会后,白松书记告诉李跃进说:“按照省卫生厅的安排,市卫生局准备对医疗队进行换防。”
李跃进坚决不同意,他和队员们坚决要求留下来继续进行救灾工作,同时继续寻找刘和平。他说:“我们负责的21个自然村,还有十几个没有完成巡诊工作,为了纪念刘和平同志,我们队员们强烈要求留下来坚持到结束,同时继续寻找刘和平的踪迹。”
白松书记向市卫生局转达了李跃进和队员们的请示,市卫生局考虑到他们的情感,同意了他们的要求。
几天后,许丽明带着刘和平的父母双亲到北沟村大岭沟刘和平牺牲的地方,祭奠了刘和平。他跪在大岭沟岸边,哭着对滚滚东去的洪水喊道:“刘和平,我爱你,我怀的是个男孩,我给他起的名字就叫‘刘震生’,你同意吗?”
回答她的只有滚滚东去的流水和万山丛林中松涛的哭声。
北沟村的父老乡亲们为了表达对刘和平的深切缅怀和纪念,村委会特意在龙王庙前为刘和平树立起了一块石碑,碑文是:英雄刘和平永垂不朽。落款是:少先队员倩倩、亮亮敬礼。
在北沟村的大庙前,全村的老百姓参加了纪念碑的立碑仪式,被救的小学生倩倩和亮亮以及全村的小学生在碑前庄严的举手行少先队礼,倩倩和亮亮的父母在碑前深情地磕了三个响头,以表达深深的敬意。北沟村的村民们把刘和平和龙王一起作为全村人救灾救难的神灵来世代纪念和敬仰。
参加完了北沟村纪念碑的立碑仪式之后,刘和平的父母在CD乘飞机返回了XJ,许丽明将他们送到了机场,看着他们上了飞机,然后,便随卫生局局长向云飞、白松书记和严力院长一起乘飞机返回了平州市,因为白松书记和严力院长决定回医院后要为刘和平举行一次全院职工追悼大会,以此来纪念这位在抗震救灾中舍己救人的英雄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