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郭环生逃离徐公公府,几人在南下路上好不快活,然后在一家客栈住下后,饮酒座谈起来。
他们逃出徐公公府,是真不容易啊。他们通过朝堂上的人打探郭环生在徐公公府上,好在这大太监府里严密监察之下,还有这么一个空隙,他们才能与郭生生接触,这才通过变戏法骗过管家与侍女将郭环生救出来。
郭环生赞叹道:“真是好计谋啊。这地道挖了几天时间吧!”
赵翼云端起一碗酒,“嘿嘿,郭队长,这事是我分管的,找了几个江湖朋友,干了整整三天三夜,挖了有百十米远。我们先是挖通从府外墙到枯井的地道,然后再从枯井到柴房,再从柴房到花园!挖了三大段呢!”说完四人大乐起来。
接着四人就相互叙述,他们分开后的事情。郭环生说自己是如何入狱,如何受到酷刑逼问,自己如何又被徐太监收拢无罪,以及那徐太监正在饮用郭环生的血等等。这边三人听得入迷,说朱老大在海南十分着急,但是又不能亲北上入京都,就找到了神秘人,最后打听到郭队长就在徐公公府,这就苦思冥想,通过挖地道与变戏法把郭给救了下来,也好在京都的朋友帮忙。
郭队长感觉惭愧,就举酒给大家满上再敬上一盏!
张瀚文是秀才出身,不过自从入寇之后,自己勤修苦练,通过一些密集获得了上乘武功,不过由于天生底子差,不能像赵翼云与朱敏儿那样武科出身,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他只是使用袖箭,关键时候通过机关打出暗标,以智取胜。张瀚文对郭队长说的,徐公公软禁他的原因是因为要三天两头从他那里取血,他在怀疑郭队长身上的血液是不是已经具有某种特殊功效,而徐太监也正在练就一种其他武功,而这个武功需要郭凡生的血液作为药引子。
郭队长拍着桌子对张瀚文的评论赞赏,“瀚文兄真是见识广阔,分析的十分精确啊!那徐公公想必是这样的情况,现在他每天都要化妆才肯出门,要化妆到几个月前的模样,但是他的声音骗不了人,感觉变得刚强有力,所以,他时不时地咳嗽以回避人的在意。”
只说这张书生的猜测完全正确,此时在皇宫暗流涌动中,而在边疆外也正遇到一些事情。兵部尚书崔景荣建言,西北叛乱,叛军来势凶猛已经连下三省,和硕特,吐鲁番,叶儿羌已经被叛军控制,军情危机。但可以推荐的挂帅之人,不是年事已高,就是很难理解圣意,再不就是文臣不懂权谋兵法。皇帝夜昭崔景荣,书房商议兵家之事。
皇帝问:“战事如何?敌方有多少兵马?朝廷可派多少兵马?”
兵部尚书说:“现在我大明反动势力球伟国在伊利巴里起兵叛乱,蒙古反派乞颜新勇遥相呼应,已经集结35万大军,从大明疆外一直打到清甘西,即将与球伟国合力,犯我内境新领地,西北巡抚镇西将军龙飞,拼死抵抗,家属被胁迫,手下冷雪鹰叛变。”
皇帝问:“卿家,我朝前线还有哪些将军,有哪些军力可以调用?”
兵部尚书说:“镇西将军已经年过五旬,这次军变也是因为手下叛变导致,但手下还有郑士豪,郭名远,古力,包一清等将军,镇西大军总军力25万,其中二级战备生力军10万,一级实战军15万,冷鹰叛国已经分离走一级实战军10万,几位忠勇将军剩余一级实战军士不足5万,刚刚战役双方各死伤2万人,也就是说镇西将军一级将士已不足3万,如果继续按照势头下去,全部覆灭是迟早的事,镇西军危在旦夕。北部与敌方相接的镇北将军韩守义,拥有兵力20万军,可调度7万,已经按照朝廷秘旨迅速引兵支援,如果西部战区能迅速发动10万升力军,共计17万人,蒙古兵加上叛军共计45万人。如果这17万军能抵挡半个月攻击,朝廷迅速增派80万大军赶到方可制敌。”
皇帝问:“崔卿家,您推荐何人挂帅,解西部军危?”
崔尚书回话:“启禀皇上,元帅一职,有两位重臣可以推荐,一位是皇叔朱佑宸,另一位是…!”崔尚书看皇帝龙颜不悦。
皇帝的脸色就转晴下来,鼓励崔景荣继续说下去。崔尚书说,另一位是久经考验的一位老臣,但是现在身份未必合适,请皇上恕臣举荐有违朝廷建制之罪。
皇帝忙说:“崔卿家一心为国,但说无妨,卿家喝醉之有?卿家请讲。”
崔景荣说:“徐公公徐有才将军是两朝元老,先皇在世救驾有功,生死之交,兄弟相称,赐爵封侯都被拒绝。因为那玩意在那场生死之战中损毁所以非常自卑。先皇赐五锡,封徐公随其左右,后来接管大内总管。以徐公忠勇智谋,挂帅西征不日方可大胜还朝。”
皇帝问:“卿家果真对徐公这么有信心?”
崔景荣说:“如果徐公领军挂帅,势必人心大振,以徐公大才,我军必胜!”
皇帝说:“好,有崔卿家力荐,朕心甚慰,此时明早朝朕自有定夺。时间不早,卿家早些歇息。”
崔景荣退出紫禁殿,由一队人马轿子送回府上不说。崔景荣的轿子离开宫殿外门不远,一个宦官团队轿子就急促地往宫里赶,此队不是别人,正是徐公公。
皇帝在书房召见,此次规格明显与以往不同。徐太监咳嗽着见了皇上,“老奴叩见陛下!”,皇帝见了,立即向前搀扶,“徐卿家免礼,在御书房就不要客气。”
皇帝接着说,“徐卿家最近身体可好?”
徐太监恐慌地说:“托陛下洪福,老奴身体无大碍,只是感些风寒。”
皇帝客气完之后,对徐太监说:“徐卿家是两朝元老,在先皇时更是功勋卓著,以生死相托,兄弟相称,所以算起来卿家当是寡人皇叔辈份。”
徐太监回应说:“老奴不敢,皇恩浩荡,能让老奴一直陪伴在皇上身边,老奴就知足了。”徐太监发现了自己突然有一个特异功能,那就是集中精力的时候,可以立即感受到皇帝想要说什么,并且这种心理活动感应非常清晰。他已经预知到皇帝,接下来要说什么了,不过对于徐太监来说,就是要对皇帝说的话做一个验证。
皇帝说:“徐卿家,您对当前西北军情怎么看?”
徐太监故意说:“感谢陛下信任,按照朝廷制度,老奴已经不过问朝堂之事,不过,受先帝委托,需要臣时,臣万死不辞。”
皇帝说:“徐卿家,无妨,当前正是军情紧急之时,徐皇叔当恢复军政参议身份。”
徐太监感恩皇上说:“臣遵旨!臣以为,西北军情不足为惧,我大明朝立朝以来,外敌不足为犯,当下皇上勤政爱民,法治严明,百姓安居乐业,蒙古至明成祖将其势力赶出明朝以来其势力逐步收缩,现在他们兵力再无法对大明构成威胁,这次与叛军里应外合,从伊疆入我大明之境,是不明智之举,我天朝可以一举灭之,以后西北再无大患。”
皇帝很激动:“徐皇叔果然深藏大略,以卿家之见,当如何处之。”
徐太监说:“以臣之见,只需要派一人领兵挂帅,前往即可。但是...”
皇帝殷切地说:“徐皇叔请讲,无妨。”
徐太监说:“臣推举皇上本家,王爷朱佑宸。”
皇帝思考了一下,问道:“卿家可有什么见地?”
徐太监说:“恕臣斗胆直言,这么多年,朱佑宸功勋卓绝,在军中颇有威望,如果领兵挂帅,必当平息叛乱。”
皇帝说:“徐皇叔可还有其他用意?”
徐太监说:“如果说臣有私心度君子之福的话,那就是朱王爷在军中威望过高,皇上仁德碍于面子,一直没有消弱皇叔王爷的兵权,一旦皇上从其他地方调兵,稍有失败可能就会引起皇叔的想法。如果这次朝廷派皇叔出征平西,那么朱佑宸王爷就被发配对付敌人,由于战争损耗的牵制,将再也无法做大。”
皇帝问:“如果朝廷派朱佑宸王爷平息,如果一旦成功,你考虑过没有,他会怎么样?军权不是更集中吗?不妥。”
徐太监问:“陛下圣意是?”
皇帝说:“由您亲自来挂帅出征,朝廷从京师出兵80万,汇集地方军队20万,形成百万之师,务必乞颜新勇的蒙古军来犯之敌全军歼灭。”
徐太监说:“80万大军从京师倾巢而出,皇上不怕万一朱佑宸有什么非份之想吗?到时候皇城空虚,无力回天怎么办?”
皇帝说:“这个事得冒险,毕竟皇叔前面只是些小动作,但不能说他绝对有什么非分之想。这需要请加与朕一起下一款“大棋”,当然棋局得有诱饵。
徐太监说:“皇上,绝不能这么做啊,因为,这个诱饵的诱惑实在太大了。皇上是万金之躯,不能有任何闪失,国家重器不可有任何闪失。”
皇帝说:“如果有朱佑宸有不二之心,那么,他会迟早暴露出来,不如直接将计就计,趁早把这个金钩先下到水里。如果说怕代价,那么卿家你那边平西之乱,定不能有任何闪失,一旦失败,朕将真的成为孤家寡人了,即便皇叔有什么非份之想,寡人也无兵无将可派。”
徐太监见皇帝思路清晰,嘴里说的与心里想的都一样,就不再推迟,表忠心说:“老臣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皇帝说:“徐皇叔言谬了,鞠躬尽瘁可以,但不准您死!哈哈哈,百万大军,我天朝战将如云,岂能说败就败,我会给他们交代,不仅要收复疆土,平息叛乱,更要将徐元帅安全地保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