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玄幻奇幻 / 藏在古诗词里的中华民俗 / 梳妆:悦人更悦己

梳妆:悦人更悦己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胭脂水粉,簪钗环佩,这些物件不仅修饰了女子的容颜,也提升了气质。相比悦人,更重要的是悦己。
  原文
  菩萨蛮[唐]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①,鬓云欲度香腮雪②。懒起画蛾眉③,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④交相映。新帖绣罗襦⑤,双双金鹧鸪。
  作者
  温庭筠,本名岐,字飞卿,唐代诗人、词人,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遂称其为“温八叉”。其诗与李商隐齐名,二人因此并称“温李”。
  注释
  ①小山:指画屏。金明灭:指朝阳照耀画屏,忽明忽暗。
  ②香腮雪:脸颊雪白。
  ③蛾眉:如蚕蛾触须一样的眉毛。
  ④花面:花和脸。
  ⑤绣罗襦:丝绸短襦。
  译文
  画屏上重叠的小山风景,在晨光中时明时暗。鬓发散漫如云,几乎遮住了雪白的双颊。她实在倦息,不想精细地描画眉毛,迟了好久才起身梳理晨妆。
  她在头上簪了一朵花,先用前镜看看,再用后镜看看,花朵和面容交相辉映。刚刚穿上的丝绸短襦,上面还绣着一双双金鹧鸪。
  赏析
  词作介绍了一个倦怠梳妆、姿态慵懒的美人。词人对她的妆容和衣饰描写得十分详细,通过慵懒的梳妆动作,似乎能够看出闺中思妇的孤独心理。
  三从四德与女子梳妆
  三从四德,是封建社会对女子行为的道德约束,是对女性人性与尊严的扼杀。三从是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妇容就是指女子端庄、顺从的仪容姿态。所以按
  照古时候的标准,女子妆容以端庄优雅为佳。
  定情诗(节选)[汉]繁钦
  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
  何以致殷勤?约指一双银。
  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
  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
  何以结相于?金簿画搔头。
  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
  《闲情偶寄·声容部·治服第三·首饰》
  “珠翠宝玉,妇人饰发之具也,然增娇益媚者以此,损娇掩媚者亦以此。所谓增娇益媚者,或是面容欠白,或是发色带黄,有此等奇珍异宝覆于其上,则光芒四射,能令肌发改观,与玉蕴于山而山灵,珠藏于泽而泽媚同一理也。若使肌白发黑之佳人满头翡翠,环鬓金珠,但见金而不见人,犹之花藏叶底,月在云中,是尽可出头露面之人,而故作藏头盖面之事。”
  这段话大意为:珠翠宝玉,是女子装饰头发的工具,只是为了增添女子的娇美柔媚,不过,破坏娇美柔媚的也是这些首饰。所谓要增添娇美柔媚的人,是因为或面容不够白皙,或发色偏黄,这些奇珍异宝装点在头发上,就显得光芒四射,能够让肌肤头发改观,就和玉在山中,才显得山有灵气,珍珠藏在水里,才显得水越发柔美是同样的道理。如果让肌肤雪白头发乌黑的人满头都是珠玉翡翠、金簪耳环,只能看到这些金银首饰而看不见人,就像花被隐匿在叶底,明月被掩在云后,原本是美貌足以露面的人,却做了一些藏头盖面的事。
  口脂
  古代的女子所用的口红或者唇膏称为“口脂”,一般都是装在小盒子里,颜色并没有现在这样丰富多彩和大胆,无非红色、肉色一类。口脂一开始用的材料有牛脂、牛髓,后来逐渐改成了蜂蜡一类。这样的口脂,既能装点颜色,又能滋润口唇。
  花黄
  我们耳熟能详的《木兰诗》里有一句“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这里的“花黄”就是古代女子脸上的一种装饰,一般是用金黄色的纸剪成各种图案贴在额头上,或者直接将黄色粉末涂抹在额头上。
热门推荐
这游戏也太真实了永生拔剑就是真理谁还不是个修行者了悍卒斩天指点考古队,竟被当成盗墓贼我有一身被动技黄金召唤师无限仙凰道重生之末日独宠从情满四合院开始穿越九叔:吾徒有谪仙之资绿茵腰王斗罗之开局签到女神小舞天牧绝世武圣极灵混沌决香江纵横之1982斗罗:开局俘获女神朱竹清亮剑签到三年,成为无敌战神